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011102发布日期:2021-10-20 00:11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及汽车。


背景技术:

2.汽车底部导流板的主要作用的保护发动机,防止汽车行驶过程中石子飞溅损伤发动机,同时也可以阻挡在涉水行驶中泥沙浸入机舱影响发动机性能。随着发动机性能的提升,发动机的散热量越来越大,机舱内部温度越来越高,对于各零部件的温度限值要求也越来越高。机舱内部很多零部件已是标准化的零部件,如果要提升这些零部件的限值会显著增加零部件成本。在此背景下,汽车底部导流板急需进行更优化的结构设计以提升机舱散热性能,降低机舱温度。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及汽车,以提升机舱散热性能。
4.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包括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斜板部、自所述斜板部的前边沿向前延伸的前板部以及自所述斜板部的后边沿向后延伸的后板部;所述斜板部上设有向上拱起的第一导风部,所述第一导风部的后端朝后设置有的第一进风口;所述后板部上设有向上拱起的第二导风部,所述第二导风部的上端朝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导风部所围成的通道上小下大;所述后板部上设有出风口。
5.进一步,所述第一导风部包括顶壁和两块第一侧壁,所述斜板部上设有第一矩形孔,所述顶壁的前边沿与所述矩形孔的前边沿相连,一块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在所述顶壁的左边沿和所述第一矩形孔的左边沿之间,另一块所述第一侧壁连接在所述顶壁的右边沿和所述第一矩形孔的右边沿之间,所述顶壁的后边沿、两块所述第一侧壁的后边沿以及所述第一矩形孔的后边沿围成所述第一进风口。
6.进一步,所述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网格状筋。
7.进一步,所述第二导风部由第二前侧壁、第二左侧壁、第二后侧壁和第二右侧壁所围成,所述后板部上设有第二矩形孔,所述第二前侧壁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前边沿相连,所述第二左侧壁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左边沿相连,所述第二后侧壁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后边沿相连,所述第二右侧壁下边沿与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右边沿相连,所述第二前侧壁的上边沿、所述第二左侧壁的上边沿、所述第二后侧壁的上边沿和所述第二右侧壁的上边沿围成所述第二进风口,所述第二前侧壁包括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前侧壁本体,所述前侧壁本体的下边沿与所述第二矩形孔的前边沿相连。
8.进一步,所述第二前侧壁的上边沿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于所述第二后侧壁的上边沿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
9.进一步,所述前侧壁本体的一部分位于所述第一进风口的后方。
10.进一步,所述第二后侧壁大致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
11.进一步,所述后板部上设有两个所述出风口,两个所述出风口分别为第一出风口
和位于所述第一出风口后方的第二出风口,所述第一出风口的边沿设有向上凸的出风导流筋,所述出风导流筋的后段设有向下凹陷的缺口。
12.进一步,所述前板部的前侧连接有用于支撑在车身上的支耳,所述汽车底部导流板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向上翻折的连接板,两块所述连接板的上部均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预安装孔。
13.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底部导流板。
14.本发明通过合理设置进风结构和出风结构,能够提升机舱散热性能;通过合理设置支耳和预安装孔,降低了装配难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底部导流板的俯视示意图;
16.图2为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底部导流板的仰视示意图;
17.图3为实施例中所述的汽车底部导流板的预装配示意图;
18.图4为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二导风部的剖面示意图;
19.图5为图1中位置ⅰ的放大示意图;
20.图6为图3中位置ⅱ的放大示意图;
21.图7为图1中位置ⅲ的放大示意图
22.图8为图1中位置ⅳ的放大示意图
23.图9为图2中位置

的放大示意图。
24.图中:1—前板部;2—斜板部;3—后板部;4—连接板;5—支耳;6—预安装孔;7—网格状筋;8—第二进风口;9—第一出风口;10—第二出风口;11—第一侧壁;12—顶壁;13—第二后侧壁;14—第二前侧壁;15—凹筋;16—漏水孔;17—第一对手件;18—第二对手件;19—推钉;20—导向斜壁;21—出风导流筋;22—缺口;23—漏水导流筋;51—导向段;52—连接段;53—加强筋;141—前侧壁本体;142—竖板部。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6.如图1至图9所示的一种汽车底部导流板,包括从前至后向下倾斜的斜板部2、自斜板部2的前边沿向前延伸的前板部1以及自斜板部2的后边沿向后延伸的后板部3;斜板部2上设有向上拱起的第一导风部,第一导风部的后端朝后设置有的第一进风口;后板部3上设有向上拱起的第二导风部,第二导风部的上端朝上设置有第二进风口8,第二导风部所围成的通道上小下大;后板部3上设有出风口。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8均起进风作用,第一进风口和第二进风口8还起到在汽车涉水行驶时的漏水作用。
27.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导风部包括顶壁12和两块第一侧壁11,斜板部2上设有第一矩形孔,顶壁12的前边沿与矩形孔的前边沿相连,一块第一侧壁11连接在顶壁12的左边沿和第一矩形孔的左边沿之间,另一块第一侧壁11连接在顶壁12的右边沿和第一矩形孔的右边沿之间,顶壁12的后边沿、两块第一侧壁11的后边沿以及第一矩形孔的后边沿围成第一进风口。顶壁12、两块第一侧壁11引导空气经过第一进风口向后进入汽车底部导流板的上侧。作为一种优选,为了更好的实现第一进风口向后进风,顶壁12垂直于上下方向,两块第一侧
壁11垂直于左右方向。
28.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进风口处设置有网格状筋7,网格状筋74用于防止异物进入机舱。作为一种优选,网格状筋7中各筋的宽度为3mm,筋和相邻两筋之间的孔的宽度比例为1:4,通过概率计算,该比例能够实现在轻微影响进风效率的前提下,大概率的阻挡石子等杂物以减少石子等杂物从第一进风口进入机舱内部。
29.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导风部由第二前侧壁14、第二左侧壁、第二后侧壁13和第二右侧壁所围成,后板部3上设有第二矩形孔,第二前侧壁14的下边沿与第二矩形孔的前边沿相连,第二左侧壁的下边沿与第二矩形孔的左边沿相连,第二后侧壁13的下边沿与第二矩形孔的后边沿相连,第二右侧壁下边沿与第二矩形孔的右边沿相连,第二前侧壁14的上边沿、第二左侧壁的上边沿、第二后侧壁13的上边沿和第二右侧壁的上边沿围成第二进风口8,第二前侧壁14包括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前侧壁本体141,前侧壁本体141的下边沿与第二矩形孔的前边沿相连。采用上述结构,第二进风口8能够向上进风,前侧壁本体141能够起到导风的作用。作为一种优选,前侧壁本体141的倾斜角度为30度。
30.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前侧壁14的上边沿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高于第二后侧壁13的上边沿在上下方向上的位置。有利于第二进风口8向上进风。进一步,第二前侧壁14还包括从前侧壁本体141的上边沿向上延伸的竖板部142,竖板部142、第二左侧壁的上部、第二后侧壁13的上部和第二右侧壁的上部围成矩形管道结构,能够促使第二进风口8输入的空气向上流动,从而能够更好、更彻底的进行热交换。
31.在本实施例中,前侧壁本体141的一部分位于第一进风口的后方,采用该结构,前侧壁本体141一方面能够引导第二导风部内的空气,同时前侧壁本体141能够引导一部分从第一进风口中输入的空气,优化了空气的流动路径,从而能够更好、更彻底的进行热交换。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二后侧壁13大致垂直于前后方向设置。与从前至后向上倾斜的前侧壁本体141配合使用,有利于第二进风口8向上进风。
33.在本实施例中,后板部3上设有两个出风口,两个出风口分别为第一出风口9和位于第一出风口9后方的第二出风口10,第一出风口9的边沿设有向上凸的出风导流筋21,出风导流筋21的后段设有向下凹陷的缺口22,出风导流筋21的高度2mm到5mm之间,缺口22向下凹陷的深度为2mm。设置出风导流筋21不仅能够起到引流作用,使得第一出风口9和第二出风口10能够更均匀的出风,而且能够增加第一出风口9处的结构强度。设置缺口22能够起到有效导流,使第一出风口9和第二出风口10能够协同工作,能够更均匀的出风,以起到更好的出风作用。
34.在本实施例中,前板部1的前侧连接有两个用于支撑在车身上的支耳5,汽车底部导流板的左侧和右侧均设有向上翻折的连接板4,两块连接板4的上部均设有用于与车身连接的预安装孔6。车身上设置有位于汽车底部导流板前侧的第一对手件17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汽车底部导流板左右两侧的第二对手件18。在装配时,先将支耳5搭接到第一对手件17上,再将预安装孔6对准第二对手件18上的安装定位孔,使用推钉19插入预安装孔6和安装定位孔进行预固定,这样该汽车底部导流板就预安装到车身上。该结构能够有效减轻工人装配难度和劳动量,使装配更加便捷,能够提高装配效率。
35.作为一种改进,支耳5的后部为连接段52,支耳5的前部为从后至前向下倾斜的导向段51,支耳5上设有多条加强筋53,加强筋53和导向段51能够提升支耳5的强度,能够减少
支耳5在注塑生产时的变形,导向段51能够起到引导作用,使得支耳5能够更容易插入搭接到第一对手件17上,装配更加便捷,能够提升装配效率。
36.作为一种改进,在连接板4的上边沿连接有从下至上向内倾斜的导向斜壁20,导向斜壁20用于对第二对手件18起到导向作用,以降低装配难度,能够提升装配效率。
37.作为一种改进方案,在汽车底部导流板上设有多条凹筋15,在多条凹筋15的底部均设有漏水孔16,在漏水孔16的边沿设有向下凸的漏水导流筋23,漏水孔16在车辆前进和倒退涉水时,都能起到较好漏水作用,该漏水孔16的尺寸为12mm到25mm,此尺寸范围内的漏水孔16能够有效进行涉水工况下的行车漏水和倒车漏水;漏水导流筋23的高度为2mm,此漏水导流筋23不仅能够加快漏水速度,同时也能够增加漏水孔16处的结构强度。
38.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底部导流板。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