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式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443029发布日期:2021-08-27 13:42阅读:221来源:国知局
坐式平衡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平衡车相关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坐式平衡车。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加强,电动车的数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科学家经过潜心的研究,终于开发出新款两轮电动平衡车,两轮电动平衡车是一种新型的交通工具,平衡车具玩乐与耐用为一体,并且由于其便于携带,操作方便,从而受到广泛年轻人的喜爱。

目前市场上的平衡车、扭扭车都是利用重力、手把、或是膝盖夹紧等站立式操作,容易造成使用者疲劳,以及容易摔倒等不足之处,现有的一些平衡车、扭扭车一般不设置在不使用平衡车时对平衡车进行支撑的装置,并且难以为平衡车的上下车做支撑,进而对使用者进行保护,安全性不足,难以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坐式平衡车,它可以实现利用人体重量加在座垫,从而压缩推力弹簧让支撑轮离开地面后,可以实现坐姿骑行平衡车的功能,并且当坐垫负重时,坐垫能够压缩弹簧而向下移动,防止使用者重心过高而坐不稳。

本发明的坐式平衡车,包括踏板、平衡轮、连接座、固定杆和限位杆;

踏板设有左右两个,两个踏板之间通过连接座连接;

固定杆固定于连接座顶端,固定杆顶端开设有固定杆腔;

固定杆腔内滑动设有滑动杆,滑动杆延伸至固定杆上侧;

固定杆腔内转动设有限位杆,限位杆的左右两端延伸至固定杆的左右两侧;

固定杆腔底端固定设有复位弹簧;

限位杆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平衡杆,两个平衡杆呈剪式交叉分布;两个平衡杆分别位于位于固定杆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平衡杆分别位于踏板的前后两侧,两个平衡杆底端均分别转动设有平衡轮;

两个平衡杆的转动均与滑动杆的滑动同步;当滑动杆向下移动时,两个平衡杆同时向远离踏板方向翻转;当滑动杆向上移动时,两个平衡杆同时向靠近踏板方向翻转;

滑动杆顶端固定设有坐垫。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固定杆腔底端固定设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顶端与滑动杆底端接触,复位弹簧将滑动杆支撑。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滑动杆上开设有贯通的限位槽,限位槽位于固定杆腔内,限位杆贯穿限位槽,限位杆与限位槽的内壁滑动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滑动杆外圆面固定设有压块,压块位于固定杆上侧。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平衡杆顶端均转动设有销轴,两个销轴顶端均实时与压块底端相抵。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踏板上均设有车轮,两个车轮位于两个踏板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踏板内均设有动力装置,进而能够带动两个车轮转动,动力装置包括两个踏板内设有的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车轮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限位杆上套设有两个扭簧,两个扭簧分别位于固定杆的两侧,两个扭簧分别与两个平衡杆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扭簧分别能够推动两个平衡杆同时向靠近踏板一侧摆动。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两个平衡杆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面均开设有卡紧腔,限位杆上固设有两个卡紧块,两个卡紧块分别位于两个卡紧腔内,两个卡紧腔相互靠近的一侧壁开设有贯通的贯通腔,两个卡紧块能够分别伸入至两个贯通腔内,限位杆的外圆面上固定设有拆卸扭簧,在无外力作用下,拆卸扭簧的扭簧力使两个卡紧块不会分别伸入至两个贯通腔内。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方案利用人体重量加在座垫,从而压缩推力弹簧让支撑轮离开地面后,可以实现坐姿骑行平衡车的功能,并且当坐垫负重时,坐垫能够压缩弹簧而向下移动,防止使用者重心过高而坐不稳,而当坐垫未负重时,推力弹簧将伸缩杆抬起,扭簧将支撑轮扭至与地面接触,从而维持车体的平衡,方便上下平衡车,同时设置了快拆结构,只需转动限位杆即可带动两个卡紧块转动,从而不再将两个平衡杆卡紧,进而能够将两个平衡杆在无需使用时快速拆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侧视图;

图4为图3的b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的后视图;

图6为图5的c-c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5的d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8为图6的e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1、踏板;12、车轮;13、平衡杆;14、滑动杆;15、平衡轮;16、连接座;17、固定杆;18、压块;19、销轴;20、扭簧;21、坐垫;25、固定杆腔;26、复位弹簧;27、限位槽;28、限位杆;29、卡紧块;30、卡紧腔;31、拆卸扭簧;32、贯通腔。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8的坐式平衡车,包括踏板11、平衡轮15、连接座16、固定杆17和限位杆28;

踏板11设有左右两个,两个踏板11之间通过连接座16连接;

固定杆17固定于连接座16顶端,固定杆17顶端开设有固定杆腔25;

固定杆腔25内滑动设有滑动杆14,滑动杆14延伸至固定杆17上侧;

固定杆腔25内转动设有限位杆28,限位杆28的左右两端延伸至固定杆17的左右两侧;

固定杆腔25底端固定设有复位弹簧26;

限位杆28上转动连接有两个平衡杆13,两个平衡杆13呈剪式交叉分布;两个平衡杆13分别位于位于固定杆17的左右两侧,并且两个平衡杆13分别位于踏板11的前后两侧,两个平衡杆13底端均分别转动设有平衡轮15;

两个平衡杆13的转动均与滑动杆14的滑动同步;当滑动杆14向下移动时,两个平衡杆13同时向远离踏板11方向翻转;当滑动杆14向上移动时,两个平衡杆13同时向靠近踏板11方向翻转;

滑动杆14顶端固定设有坐垫21。

固定杆腔25底端固定设有复位弹簧26,复位弹簧26顶端与滑动杆14底端接触,复位弹簧26将滑动杆14支撑。

滑动杆14上开设有贯通的限位槽27,限位槽27位于固定杆腔25内,限位杆28贯穿限位槽27,限位杆28与限位槽27的内壁滑动连接。

滑动杆14外圆面固定设有压块18,压块18位于固定杆17上侧。

两个平衡杆13顶端均转动设有销轴19,两个销轴19顶端均实时与压块18底端相抵。

两个踏板11上均设有车轮12,两个车轮12位于两个踏板11相互远离的一侧,两个踏板11内均设有动力装置,进而能够带动两个车轮12转动,动力装置包括两个踏板11内设有的电机,两个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两个车轮12连接。

限位杆28上套设有两个扭簧20,两个扭簧20分别位于固定杆17的两侧,两个扭簧20分别与两个平衡杆13可拆卸连接。

两个扭簧20分别能够推动两个平衡杆13同时向靠近踏板11一侧摆动。

两个平衡杆13相互远离的一侧端面均开设有卡紧腔30,限位杆28上固设有两个卡紧块29,两个卡紧块29分别位于两个卡紧腔30内,两个卡紧腔30相互靠近的一侧壁开设有贯通的贯通腔32,两个卡紧块29能够分别伸入至两个贯通腔32内,限位杆28的外圆面上固定设有拆卸扭簧31,在无外力作用下,拆卸扭簧31的扭簧力使两个卡紧块29不会分别伸入至两个贯通腔32内。

使用者坐在坐垫21上时,通过自身重量克服复位弹簧26的推力而下压滑动杆14,通过滑动杆14的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压块18向下移动,滑动杆14向下移动时,当限位杆28移动至限位槽27顶端时滑动杆14无法继续向下移动,通过压块18的向下移动从而带动两个销轴19向下移动,通过限位杆28的连接带动两个平衡杆13翻转,通过两个平衡杆13的翻转从而带动两个平衡轮15向上翻转,通过两个车轮12的转动,此时通过两个踏板11内的动力装置带动两个车轮12转动,从而使使用者能够以坐姿使用两个踏板11。

当使用结束后,使用者站起,此时由于滑动杆14不再被向下压,复位弹簧26能够推动滑动杆14向上移动,从而带动限位杆28移动至限位槽27的底端,通过滑动杆14的向上移动从而带动压块18向上移动,此时通过两个扭簧20从而通过扭簧力将两个平衡杆13压至与两个踏板11紧贴,同时将两个平衡轮15压至与地面紧贴,从而将滑动杆14、固定杆17以及两个踏板11进行支撑。

当需要将两个平衡杆13拆卸时,手动克服拆卸扭簧31的扭簧力而转动28,通过28的转动从而带动两个卡紧块29转动,从而使两个卡紧块29能够分别伸入至两个贯通腔32内,此时手动将两个平衡杆13向相互远离一侧移动,此时两个卡紧块29分别伸入至两个贯通腔32内,进而无法通过分别与两个卡紧腔30紧贴来将两个平衡杆13固定,进而能够将两个平衡杆13拆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