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文档序号:26513759发布日期:2021-09-04 09:47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1.本申请涉及停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系统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2.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家庭拥有汽车数量迅速增加,而另一方面,停车位的容量却远远跟不上汽车拥有量的发展,特别是在中大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已经非常突出。
3.如图1所示,相关技术中,多个停车位1设于墙体2的一侧,停车位1的长度方向与墙体2的长度方向互相垂直。车辆停放于停车位1上时沿箭头a指示的方向移动至停车位1内。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一个停车位只能停放一辆车,导致了停车空间的浪费,尚有改进的空间。


技术实现要素:

5.本申请目的一是提供一种共享停车装置,具有一个停车位上能够停放两辆车,提高了停车位空间的利用率的特点。
6.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一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共享停车装置,包括:底座,数量为两个且设于地面上,两所述底座之间具有一停车空间;升降座,设于底座的上侧且可相对所述底座升降,所述升降座上侧具有一停车空间;第一升降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底座上且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座上,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可相对所述升降座沿水平方向滑移,所述第一升降杆与所述底座一一对应;第二升降杆,一端铰接于所述升降座上且另一端铰接于所述底座上,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中部与所述第一升降杆的中部铰接,所述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可相对所述底座沿水平方向滑移,所述第二升降杆与所述第一升降杆一一对应;以及升降驱动组件,数量至少为一个且驱使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升降杆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车辆停放于升降座上之后,升降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一端相互靠近,进而驱使升降座上升,使得升降座的下侧能够再停放一辆车,使得一个停车位上能够停放两辆车,提高了停车位空间的利用率。
8.可选的,所述升降座上设有第一长条孔,所述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一导向柱,所述第一导向柱穿设于所述第一长条孔内且于所述第一长条孔内滑移。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向柱于第一长条孔滑移,以引导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的移动时的稳定性。
10.可选的,所述升降驱动组件包括:
第一驱动源,固定于所述升降座的一侧;以及第一丝杠,固定于所述第一驱动源的输出端,所述第一丝杠穿设于所述第一导向柱上且与所述第一导向柱螺纹连接,所述第一丝杠的轴向与所述第一长条孔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驱动源工作驱使第一丝杠转动,第一丝杠通过自身与第一导向柱的螺纹连接驱使第一导向柱沿第一丝杠的轴向移动,实现了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一端相互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了升降座的升降。
12.可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第二长条孔,所述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设有第二导向柱,所述第二导向柱穿设于所述第二长条孔内且于所述第二长条孔内滑移。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向柱于第二长条孔滑移,以引导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沿水平方向移动,而不易发生晃动,提高了第二升降杆的另一端的移动时的稳定性。
14.可选的,还包括设于地面上驱使所述底座沿底座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滑移驱动组件,所述滑移驱动组件包括:滑轨,固定于地面上且与所述底座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滑块,滑移连接于所述滑轨上且固定于所述底座的下侧;第二丝杠,穿设于所述滑块上且与所述滑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丝杠的轴向与滑块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所述第二丝杠的两端转动连接于地面上;以及第二驱动源,固定于地面上且输出端与所述第二丝杠的一端固定,以驱使第二丝杠转动。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升降座的上侧与下侧均停放有车辆,此时升降座上侧的车辆要移动至地面时,滑移驱动组件驱使底座滑动,使得升降座滑离下侧车辆的上方,之后升降座即可在升降驱动组件的驱使下下降,以方便升降座上侧的车辆能够从升降座上离开。
16.可选的,还包括导向板和翻转驱动组件,所述导向板铰接于所述升降座远离墙体的一端,所述导向板从升降座至远离升降座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所述翻转驱动组件包括固定于升降座的下侧且靠近导向板一侧的第三驱动源、一端固定于第三驱动源的输出端上的第一连杆和一端与第一连杆的另一端铰接且另一端与导向板铰接的第二连杆。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向板能够在翻转驱动组件的驱使下翻转,使得导向板能够从升降座至远离升降座的方向倾斜向下设置,以使得导向板即可引导车辆从地面上移动升降座上侧或引导车辆从升降座上侧移动地面上;使得导向板也可以向上翻转与第二侧板平行,以对升降座上侧的车辆进行阻挡;使得导向板也可以向下翻转贴合于第二侧板上,以对升降座下侧的车辆进行阻挡。
18.本申请目的二是提供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具有辅助实现一个停车位上能够停放两辆车,提高了停车位空间的利用率的特点。
19.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二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包括:判断是否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如果是,则获取升降座的承重信息,否则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
判断升降座的承重信息是否大于基准承重值;如果是,则控制升降驱动组件工作驱使升降座上升,升降座上升之后与地面形成一停车空间;获取停车空间的停车信息;根据停车空间的停车信息控制翻转驱动组件工作驱使导向板翻转;否则,控制翻转驱动组件工作驱使导向板翻转,使得导向板从升降座至远离升降座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预设时间后获取升降座的二次承重信息;判断升降座的二次承重信息是否大于基准承重值;如果是,则控制翻转驱动组件工作驱使导向板翻转,使得导向板从升降座至远离升降座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设置,否则返回获取升降座的二次承重信息的步骤本申请目的三是提供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系统,具有辅助实现一个停车位上能够停放两辆车,提高了停车位空间的利用率的特点。
20.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三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1.本申请目的四是提供一种计算机存储介质,能够存储相应的程序,具有便于实现存储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的特点。
22.本申请的上述申请目的四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上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23.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有车辆停放于升降座上之后,升降驱动组件驱使第一升降杆的另一端与第二升降杆的一端相互靠近,进而驱使升降座上升,使得升降座的下侧能够再停放一辆车,使得一个停车位上能够停放两辆车,提高了停车位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24.图1是现有技术中停车位设置的示意图。
25.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共享停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升降座、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与升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7.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第一导向柱与升降座、第一升降杆的爆炸示意图。
28.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升降座、第一升降杆、第二升降杆与升降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29.图6是图5中a部的放大图。
30.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底座与滑移驱动组件的爆炸示意图。
31.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共享停车装置初始时的状态示意图。
32.图9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共享停车装置第一辆车要停放时的状态示意图。
33.图10是本申请实施例的共享停车装置上停放有两辆车,上侧的车辆要开走时的状
态图。
34.图1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的流程框图。
35.图中,1、停车位;2、墙体;100、底座;101、底板;102、立板;1011、第二长条孔;200、升降座;201、第一侧板;2011、第一支撑板;2012、第一长条孔;202、顶板;2021、第二支撑板;203、第二侧板;2031、避让槽;300、第一升降杆;301、第一导向柱;3011、小径段;3012、大径段;400、第二升降杆;401、第二导向柱;500、升降驱动组件;501、第一驱动源;502、第一丝杠;600、滑移驱动组件;601、滑轨;602、滑块;603、第二丝杠;604、第二驱动源;700、导向板;800、翻转驱动组件;801、第三驱动源;802、第一连杆;803、第二连杆;900、地面;901、安装槽;902、第三支撑板。
具体实施方式
36.以下结合附图1

11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申请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申请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38.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39.另外,本文中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如无特殊说明,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0.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共享停车装置。参照图2,共享停车装置包括底座100、升降座200、第一升降杆300、第二升降杆400和升降驱动组件500。底座100安装于地面900上,第一升降杆300与第二升降杆400用于连接底座100和升降座200,升降驱动组件500用于驱使升降座200相对底座100升降,以使得升降座200上侧可以停放车辆的同时,升降座200下侧两个底座100之间也可以停放车辆,即一个停车位1的空间可以停放两辆车。
41.参照图3、4,底座100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底座100互相平行,两个底座100之间的距离大于车辆的宽度。底座100包括底板101和立板102,底板101呈水平设置,立板102呈竖直设置,立板102固定于底板101的上侧,两个立板102位于两个底座100之间。
42.升降座200位于底座100的上侧,升降座200包括第一侧板201、第二侧板203和顶板202。第一侧板201固定于顶板202的下侧,第一侧板20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一侧板201分别设于顶板202的两个相对边沿上。第二侧板203固定于顶板202的下侧,第二侧板20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第二侧板203分别设于顶板202的两个相对边沿上,第一侧板201与第二侧板203配合围设于顶板202的四周,第一侧板201的长度大于第二侧板203的长度。
43.第一升降杆300的数量为两个,第一升降杆300与底座100一一对应,第一升降杆300与第一侧板201一一对应,第一升降杆300的下端铰接于立板102的一端。第一升降杆300的上端铰接有一第一导向柱301,第一导向柱301包括大径段3012和小径段3011,大径段3012与小径段3011固定连接且呈同心设置,第一侧板201上开设有第一长条孔2012,第一长
条孔2012的长度方向与第一侧板201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第一长条孔2012为长腰孔,小径段3011穿过第一长条孔2012之后与第一升降杆300的上端铰接,小径段3011可于第一长条孔2012内沿其长度方向滑移。
44.第二升降杆400的数量为两个,第二升降杆400与底座100一一对应,第二升降杆400与第一侧板201一一对应,第二升降杆400的中部与第一升降杆300的中部铰接,第一升降杆300与第二升降杆400呈交叉设置,第二升降杆400的上端铰接于第一侧板201上。第二升降杆400的下端铰接有第二导向柱401,立板102上开设有第二长条孔1011,第二长条孔1011为长腰孔,第二长条孔1011的长度方向与立板102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第二导向柱401的一端穿设于第二长条孔1011内且于第二长条孔1011内滑动。
45.升降驱动组件500用于驱使第一导向柱301沿第一长条孔2012的长度方向滑移,以使得升降座200能够相对底座100升降。升降驱动组件500包括第一驱动源501和第一丝杠502。第一驱动源501为电机,第一侧板201远离第二升降杆400上端的一端固定有第一支撑板2011,第一驱动源501固定于第一支撑板2011上,第一驱动源501的输出轴朝向第一导向柱301设置,第一驱动源501的输出轴的轴线与第一长条孔2012的长度方向互相平行。第一丝杠502的一端固定于第一驱动源501的输出轴上,第一丝杠502与第一驱动源501的输出轴呈同心设置,第一丝杠502穿设于第一导向柱301的大径段3012,第一丝杠502与大径段3012螺纹连接,第一驱动源501的输出轴转动时,通过螺纹连接驱使第一导向柱301沿第一长条孔2012的长度方向滑移,进而使第一升降杆300的上端与第二升降杆400的上端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以实现升降座200的升降。
46.参照图5、6,为了方便车辆从地面900移动至升降座200的上侧,升降座200上还铰接有导向板700,导向板700位于顶板202远离墙体2的一侧,导向板700的一侧通过合页铰接于第二侧板203上,导向板700的另一侧从第二侧板203的上侧至远离第二侧板203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以引导车辆从地面900移动至升降座200的上侧。
47.为了使得导向板700具有阻挡的作用,升降座200的下侧还设有用于驱使导向板700翻转的翻转驱动组件800。翻转驱动组件800包括第三驱动源801、第一连杆802和第二连杆803。第三驱动源801为电机,顶板202的下侧固定有第二支撑板2021,第三驱动源801固定于第二支撑板2021上,第三驱动源801的输出轴的轴线与导向板700的铰接轴互相平行。第一连杆802的一端固定于第三驱动源801的输出轴上,第二连杆803的一端与第一连杆802的另一端铰接,第二连杆803的另一端与导向板700靠近第二侧板203的一侧铰接,第二侧板203上开设有避让槽2031,避让槽2031供第一连杆802与第二连杆803穿设,以使得第一连杆802与第二连杆803摆动时不易与第二侧板203发生干涉。第三驱动源801的输出轴转动时,可驱使导向板700向下翻转贴合于第二侧板203上,以对停放于升降座200下侧的车辆进行阻挡,驱使导向板700向上翻转使得导向板700与第二侧板203互相平行,以对停放于升降座200上侧的车辆进行阻挡。
48.参照图7,为了方便车辆从升降座200上侧离开,共享停车装置还包括驱使底座100沿停车位1的长度方向滑移的滑移驱动组件600。具体地,滑移驱动组件600包括滑轨601、滑块602、第二丝杠603和第二驱动源604。滑块602一一对应固定于底座100的下侧,地面900上开设有两个安装槽901,安装槽901沿停车位1的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槽901与滑块602一一对应,安装槽901内一一对应安装有滑轨601,滑块602滑移连接滑轨601上。地面900上还固定
安装有第三支撑板902,两个第三支撑板902位于安装槽901内且分别对应于滑轨601的两端,第二驱动源604为电机,第二驱动源604固定于一第三支撑板902上,第二驱动源604的输出轴朝向滑轨601设置,第二丝杠603的一端固定于第二驱动源604的输出轴上,第二丝杠603的两端通过轴承分别转动连接于两个第三支撑板902上,第二丝杠603穿设于滑块602上且与滑块602螺纹连接。
49.参照图8,初始时,导向板700在翻转驱动组件800的驱使下从顶板202至远离顶板202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以使得此时车辆不易移动至升降座200上。
50.参照图9,当有车辆要停放于升降座200的上侧时,导向板700在翻转驱动组件800的驱使下向下翻转,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至地面900,以方便车辆在导向板700的引导下移动至升降座200的上侧。当有第二辆车要停放时,升降驱动组件500驱使第一升降杆300的上端与第二升降杆400的上端相互靠近,即升降座200相对底座100上升,升降座200与底座100之间形成有供车辆停放的空间,车辆停放于升降座200的下侧之后,必要时,可通过翻转驱动组件800驱使导向板700向下翻转,使导向板700贴合于第二侧板203上,以对停放于升降座200下侧的车辆进行阻挡。
51.参照图10,升降座200的上侧与下侧均停放有车辆,此时升降座200上侧的车辆要移动至地面900时,滑移驱动组件600驱使底座100沿与箭头a指示的方向相反的方向滑动,使得升降座200滑离下侧车辆的上方,随后,升降驱动组件500驱使第一升降杆300的上端与第二升降杆400的上端相互远离,即升降座200相对底座100下降盖合于底座100上,导向板700在翻转驱动组件800的驱使下向下翻转,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至地面900,升降座200上侧的车辆可在导向板700的引导下移动至地面900上。升降座200上侧的车辆移动至地面900上之后,升降驱动组件500驱使第一升降杆300的上端与第二升降杆400的上端相互靠近,升降座200相对底座100上升至高于下侧车辆的高度,滑移驱动组件600驱使升降座200移动至下侧车辆的正上方。
52.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共享停车装置控制方法,参照图11,所述方法的主要流程描述如下。
53.步骤101:判断是否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
54.其中,用户用手机扫描共享停车装置上的二维码,则共享停车装置的终端会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
55.步骤102:如果是,则获取升降座200的承重信息,否则返回判断是否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
56.其中,升降座200的上侧铺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压力值即为升降座200的承重信息。若有用户用手机扫描共享停车装置上的二维码,则共享停车装置的终端会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此时获取升降座200上预设的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压力值。若没有用户用手机扫描共享停车装置上的二维码,则继续判断是否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直至收到用户的停车请求为止。
57.步骤103:判断升降座200的承重信息是否大于基准承重值。
58.其中,基准承重值存储于共享停车装置的终端,基准承重值可以为0n

10000n,基准承重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基准承重值为5000n。
59.步骤104:如果是,则控制升降驱动组件500工作驱使升降座200上升,升降座200上
升之后与地面900形成一停车空间。
60.其中,升降座200的承重信息大于基准承重值,则说明升降座200的上侧停放有车辆,此时收到停车请求,控制升降驱动组件500工作驱使升降座200上升,升降座200上升之后与地面900形成一停车空间,车辆可以停放于升降座200的下侧。
61.步骤105:获取停车空间的停车信息。
62.其中,两个第一升降杆300上分别设有红外发射器和红外接收器,停车空间的停车信息为红外接收器是否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
63.步骤106:根据停车空间的停车信息控制翻转驱动组件800工作驱使导向板700翻转。
64.其中,初始时,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上设置,若红外接收器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则说明车辆未停放于升降座200的下侧,此时翻转驱动组件800不工作;若红外接收器未接收到红外发射器发射的信号,则说明车辆已停放于升降座200的下侧,此时翻转驱动组件800工作,驱使导向板700向下翻转,使得导向板700贴合于第二侧板203上,对升降座200下侧的车辆进行阻挡。
65.步骤107:否则,控制翻转驱动组件800工作驱使导向板700翻转,使得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
66.其中,若升降座200的承重信息不大于基准承重值,则说明升降座200的上侧未停放有车辆,此时收到停车请求,控制翻转驱动组件800工作驱使导向板700翻转,使得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以引导车辆从地面900上移动至升降座200上。
67.步骤108:预设时间后获取升降座200的二次承重信息。
68.其中,预设时间可以为5min

10min,具体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预设时间为5min,即控制导向板700翻转使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设置,5min之后获取升降座200上预设的压力传感器输出的压力值,即为升降座200的二次承重信息。
69.步骤109:判断升降座200的二次承重信息是否大于基准承重值。
70.其中,基准承重值存储于共享停车装置的终端,基准承重值可以为0n

10000n,基准承重值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本实施例中基准承重值为5000n。
71.步骤110:如果是,则控制翻转驱动组件800工作驱使导向板700翻转,使得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设置,否则返回获取升降座200的二次承重信息的步骤。
72.其中,若二次承重信息大于基准承重值,则说明车辆已停放于升降座200的上侧,则控制翻转驱动组件800工作驱使导向板700翻转,使得导向板700从升降座200至远离升降座200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设置,以对停放于升降座200上侧的车辆进行阻挡限位,否则返回获取升降座200的二次承重信息的步骤,直至二次承重信息大于基准承重值,即车辆停放于升降座200的上侧。
73.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室内温度控制系统,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存储器上存储有能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所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4.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有能
够被处理器加载并执行如上所述任一种方法的计算机程序。
75.所述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为描述的方便和简洁,仅以上述各功能模块的划分进行举例说明,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需要而将上述功能分配由不同的功能模块完成,即将装置的内部结构划分成不同的功能模块,以完成以上描述的全部或者部分功能。上述描述的系统,装置和单元的具体工作过程,可以参考前述方法实施例中的对应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76.在本申请所提供的几个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系统,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或单元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例如多个单元或组件可以结合或者可以集成到另一个系统,或一些特征可以忽略,或不执行。另一点,所显示或讨论的相互之间的耦合或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通过一些接口,装置或单元的间接耦合或通信连接,可以是电性,机械或其它的形式。
77.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
78.另外,在本申请各个实施例中的各功能单元可以集成在一个处理单元中,也可以是各个单元单独物理存在,也可以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元集成在一个单元中。上述集成的单元既可以采用硬件的形式实现,也可以采用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
79.所述集成的单元如果以软件功能单元的形式实现并作为独立的产品销售或使用时,可以存储在一个计算机可读取存储介质中。基于这样的理解,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或者说对现有技术做出贡献的部分或者该技术方案的全部或部分可以以软件产品的形式体现出来,该计算机软件产品存储在一个存储介质中,包括若干指令用以使得一台计算机设备(可以是个人计算机,服务器,或者网络设备等)或处理器(processor)执行本申请各个实施例所述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而前述的存储介质包括:u盘、移动硬盘、只读存储器、随机存取存储器、磁碟或者光盘等各种可以存储程序代码的介质。
80.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但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