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履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90122发布日期:2022-04-23 17:24阅读:120来源:国知局
弹性履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弹性履带。详细而言,本发明涉及安装于农业机械、建设机械等行驶装置的弹性履带。


背景技术:

2.联合收割机、拖拉机等农业机械、反铲机等建设机械那样的履带式行驶装置具备环带状的弹性履带。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弹性履带的一个例子。
3.在图5中示出了现有的弹性履带2的剖面。弹性履带2具备:履带主体4;引导突起6,从履带主体4向内突出;以及凸块8,从履带主体4向外突出。
4.在行驶装置中,引导突起6啮合于链轮。链轮通过旋转移动引导突起6。弹性履带2在周方向上运动,行驶装置行驶。根据驱动力传递的观点,引导突起6构成为具有高的刚性。
5.为了确保刚性,引导突起6包括金属制的芯体10。抗拉体12位于该芯体10的外侧。芯体10和抗拉体12通常被交联橡胶那样的弹性部件14覆盖。如图5所示,引导突起6的外侧面16整体上具有沿着芯体10的形状。在该弹性履带2中,芯体10的形状反映于引导突起6的外侧面16整体。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271711号公报
7.若仅由弹性部件构成引导突起,则可以得到轻的弹性履带。该弹性履带使行驶装置的油耗性能提高。另一方面,行驶装置的高驱动力化正在推进。仅由弹性部件构成引导突起在刚性和耐磨性方面不利。
8.在仅由弹性部件构成引导突起的情况下,如果不能够充分地确保刚性和耐磨性,则有可能导致脱圈。为了防止脱圈,研究了将在宽度方向上并列的一对凸缘部构成为引导突起。在确保引导突起的刚性这一点上,难以得到不采用芯体就具有一对凸缘部的引导突起。为了实现驱动力的发挥、和耐脱圈性的提高,芯体的使用是不可欠缺的。虽然是包括芯体的引导突起,但要求确立能够达成轻型化的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9.本发明是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确保引导突起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的弹性履带。
10.本发明的一个方式所涉及的弹性履带具备:环带状的履带主体;和引导突起,从构成于上述履带主体的内周面的转轮通过面突出。上述履带主体包括在周方向上延伸的抗拉体。上述引导突起包括芯体。上述抗拉体和上述芯体被弹性部件覆盖。上述芯体的最大宽度小于上述引导突起的最大宽度。上述引导突起具备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一对外侧面。各个外侧面在其一部分包括具有沿着上述芯体的形状的形状的第一芯体反映区域。
11.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芯体在上述第一芯体反映区域中露出。
12.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第一芯体反映区域的面积的相对于上述外侧面的面积的比率为10%以下。
13.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从上述转轮通过面到上述第一芯体反映区域为止的高度的相对于上述引导突起的高度的比率为20%以上且不足50%。
14.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引导突起具备从顶面向外凹下的槽。上述槽的槽壁在其一部分包括具有沿着上述芯体的形状的形状的第二芯体反映区域。
15.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芯体在上述第二芯体反映区域中露出。
16.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第二芯体反映区域的面积的相对于上述槽壁的面积的比率为10%以下。
17.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从上述槽的槽底到上述第二芯体反映区域为止的高度的相对于上述槽的深度的比率为60%以上且90%以下。
18.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芯体的底位于比上述转轮通过面靠外侧的位置。
19.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履带主体在上述抗拉体的外侧包括加强层,上述加强层在周方向上延伸。
20.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芯体示出最大宽度的位置位于上述芯体的顶与底之间。
21.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芯体示出最大宽度的位置包含于上述第一芯体反映区域中。
22.优选为,在该弹性履带中,上述芯体是金属制。
23.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确保引导突起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的弹性履带。
附图说明
24.图1是表示安装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弹性履带的行驶装置的一个例子的侧面图。
25.图2是示出了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侧面图。
26.图3是沿图2的iii-iii线剖切的剖视图。
27.图4是沿图3的iv-iv线剖切的剖视图。
28.图5是示出了现有的弹性履带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29.附图标记说明
30.2、30

弹性履带;4、60

履带主体;6、64

引导突起;8、62

凸块;10、40

芯体;12、38

弹性部件;14、76

外侧面;22

行驶装置;24

链轮;28

转轮;42

抗拉体;44

加强层;46

基部;48

立起部;50

板部;52

突起部;54

芯体40的顶;56

芯体40的底;70

转轮通过面;72

顶面;86

槽;88

凸缘部;90

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2

槽壁;96

第二芯体反映区域。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适当地参照附图,并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详细地进行说明。
32.[行驶装置]
[0033]
图1是表示履带式行驶装置22的一个例子。该行驶装置22具备链轮24、空转轮26、转轮28以及弹性履带30。
[0034]
链轮24位于行驶装置22的前方侧。链轮24是圆盘状。链轮24在其外周具备多个齿32。链轮24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机体34。虽未图示,但机体34内置原动机这样的驱动单元。驱动单元使链轮24旋转。
[0035]
空转轮26位于行驶装置22的后方侧。空转轮26是圆盘状。空转轮26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机体34。
[0036]
转轮28位于链轮24与空转轮26之间。转轮28能够旋转地支承于机体34。在行驶装置22中,多个转轮28隔开间隔地配置。
[0037]
弹性履带30是环带状。弹性履带30卷绕于链轮24、空转轮26以及转轮28。
[0038]
虽不详述,但在该行驶装置22中,若链轮24旋转,则弹性履带30在周方向移动,空转轮26旋转。由此,行驶装置22行驶。转轮28在路面侧在弹性履带30上转动。
[0039]
[弹性履带30]
[0040]
在图2中,示出图1所示的弹性履带30的一部分。在图2中,左右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周方向。弹性履带30的周方向也是弹性履带30的长度方向。在图2中,上下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厚度方向。如图1所示,弹性履带30构成环。在图2中,上侧是环的内侧(以下,也称为内侧。),下侧是环的外侧(以下,也称为外侧。)。相对于该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宽度方向。于是,该纸面的左侧是行驶装置22的前方侧,右侧是行驶装置的后方侧。在行驶装置前进的情况下,图2所示的弹性履带30从左向右移动。
[0041]
图3示出沿图2的iii-iii线剖切的弹性履带30的剖面。在该图3中,示出沿着相对于弹性履带30的周方向垂直的面剖切的该弹性履带30的剖面。在图3中,左右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宽度方向。上侧是环的内侧,下侧是环的外侧。相对于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周方向。点划线cl是弹性履带30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图2的iii-iii线是后述的芯体的周方向中心线。
[0042]
弹性履带30作为构成要素具备弹性部件38、芯体40、抗拉体42以及加强层44。
[0043]
弹性部件38由交联橡胶构成。虽不详述,但在该弹性履带30中,采用通常所使用的交联橡胶用橡胶组合物来作为弹性部件38的交联橡胶,构成该弹性部件38。弹性部件38覆盖芯体40、抗拉体42以及加强层44。弹性履带30的外表面几乎被弹性部件38构成。
[0044]
芯体40是金属制。作为芯体40的材质,可以例示普通钢和合金钢。芯体40也可以是树脂制。该情况下,作为芯体40的材质,考虑在弹性履带30的制造中设定的硫化温度,例如选定具有比硫化温度高的熔点的热塑性树脂。根据后述的确保引导突起的刚性和耐磨性的观点,芯体40优选为金属制。
[0045]
芯体40具备:基部4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和一对立起部48,从基部46的端部向内延伸。各个立起部48具备:板部50;和突起部52,从该板部50在宽度方向上向外侧突出。
[0046]
在图3中,双箭头wc表示芯体40的最大宽度。芯体40在突起部52示出最大宽度wc。突起部52位于芯体10的顶54与底56之间。该芯体40的宽度在其顶54和底56窄,在突起部52宽。在图3中,附图标记pc表示芯体40示出最大宽度的位置。最大宽度位置pc也是突起部52的顶。该芯体40示出最大宽度的位置位于该芯体的顶54与底56之间。
[0047]
该弹性履带30具备多个芯体40。这些芯体40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
[0048]
抗拉体42在周方向上延伸。抗拉体42是环带状。抗拉体42位于芯体40的外侧。虽未图示,但抗拉体42包括钢帘线。在抗拉体42中,钢帘线实质上在周方向上延伸。“实质上在周
方向上”是指钢帘线相对于周方向形成的角度为5
°
以下。
[0049]
加强层44在周方向上延伸。加强层44是环带状。加强层44位于抗拉体42的外侧。加强层44包括至少1张帘布58。图3所示的加强层44由2张帘布58构成。虽未图示,但各个帘布58包括并列的多个钢帘线。这些钢帘线相对于周方向倾斜。在该弹性履带30中,帘布58所包括的钢帘线相对于周方向形成的角度优选为45
°
以上,更优选为50
°
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5
°
以上。该角度优选为75
°
以下,更优选为70
°
以下,进一步优选为65
°
以下。根据确保加强层44的刚性的观点,层叠于一帘布58的另一帘布58所包括的钢帘线的倾斜方向,优选为与该一帘布58所包括的钢帘线的倾斜方向为相反朝向。
[0050]
该弹性履带30作为形状要素具备履带主体60、凸块62以及引导突起64。
[0051]
履带主体60在周方向上延伸。履带主体60是环带状。履带主体60包括弹性部件38、抗拉体42以及加强层44。在履带主体60中,抗拉体42和加强层44的整体被弹性部件38覆盖。
[0052]
凸块62由弹性部件38构成。凸块62从履带主体60的外周面66向外突出。凸块62在宽度方向上长,在周方向上短。凸块62有助于行驶装置22的牵引力的发挥。
[0053]
该弹性履带30具备多个凸块62。这些凸块62在周方向上隔开间隔地配置。在该弹性履带30中,由在周方向上排列的多个凸块62构成的凸块列构成2列。2个凸块列隔着中心线cl在宽度方向并排配置。
[0054]
引导突起64从履带主体60的内周面68向内突出。如前述那样,转轮28在弹性履带30转动。在该履带主体60的内周面68,构成供转轮28转动的转轮通过面70。在该弹性履带30中,转轮通过面70构成于从引导突起64向宽度方向外侧扩展的内周面68中的引导突起64侧。引导突起64从构成于内周面68的转轮通过面70突出。
[0055]
引导突起64具备:顶面72;和4个侧面74,从该顶面72朝向履带主体60延伸。这些侧面74中的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侧面74是外侧面76。该引导突起64具备在宽度方向上位于外侧的一对外侧面76。架设在左右外侧面76的2个侧面74中的、在行驶装置前进的情况下的引导突起64的移动方向上位于前方的侧面74是先着地侧面78,位于后方的侧面74是后着地侧面80。
[0056]
在图3中,附图标记pr是引导突起64的根部。该根部pr通过转轮通过面70和外侧面76所交叉的位置来表示。在该图3中,双箭头wr是引导突起64的最大宽度。在该弹性履带30中,引导突起64在该根部pr示出最大宽度wr。
[0057]
如图3所示,该引导突起64构成为左右外侧面76间的距离随着从根部pr朝向顶面72而逐渐减小。该引导突起6的外侧面76具备根部pr侧的第一外侧面82和顶面72侧的第二外侧面84。附图标记pb表示第一外侧面82与第二外侧面84的边界。
[0058]
如图3所示,第二外侧面84相对于弹性履带30的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大于第一外侧面82相对于弹性履带30的厚度方向的倾斜角。在该弹性履带30中,优选第一外侧面82的倾斜角设定在5
°
以上且10
°
以下的范围内,第二外侧面84的倾斜角设定在20
°
以上且40
°
以下的范围内。
[0059]
在该弹性履带30中,引导突起64具备芯体40和弹性部件38。引导突起64包括芯体40,该芯体40被弹性部件38覆盖。
[0060]
如前述那样,芯体40具备:基部46,在宽度方向上延伸;和一对立起部48,从基部46的端部向内延伸。换言之,芯体40具有在宽度方向上其中央部分向外凹下的形状。如图3所
示,该弹性履带30的引导突起64能够设置从顶面72向外凹下的槽86。由此,在引导突起64构成在宽度方向上并列的一对凸缘部88。具有一对凸缘部88的引导突起64有助于防止弹性履带30的脱圈。
[0061]
芯体40提高引导突起64的刚性和耐磨性。并且该弹性履带30例如也能够在引导突起64构成如前述那样的在宽度方向上并列的一对凸缘部88。该弹性履带30能够安装于采用滑鞍转轮的行驶装置22、采用中凸转轮的行驶装置22、采用两肩转轮的行驶装置22等各种类型的行驶装置22。该弹性履带30也能够安装于具有被称为船形引导件的脱圈防止引导件的行驶装置22。该弹性履带30有助于提高耐脱圈性。
[0062]
如前述那样,芯体40的宽度在其顶54和底56窄,在突起部52宽。由于芯体40被弹性部件38覆盖,因此在引导突起64的外侧面76构成具有沿着芯体40(详细而言,突起部52)的形状的形状的区域(以下,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在该弹性履带30中,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中的弹性部件38的厚度为0.5mm以下。在该弹性履带30中,引导突起64的外侧面76中的、示出用从该外侧面76到芯体40的距离表示的弹性部件38的厚度为0.5mm以下的区域是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在该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中,包括芯体40示出最大宽度的位置pc。弹性部件38的厚度为0.0mm是指芯体40已露出。
[0063]
在该弹性履带30中,也可以由覆盖突起部52的、0.5mm以下的弹性部件38(以下,弹性部件38的薄皮)构成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整体。在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中,芯体40的突起部52也可以露出。该情况下,也可以由露出的突起部52构成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整体。也可以使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一部分由露出的突起部52构成,而另一部分由弹性部件38的薄皮构成。根据防止弹性部件38的翘卷、和提高耐磨性的观点,优选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整体由露出的突起部52即露出的芯体40构成。
[0064]
在该弹性履带30中,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该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可以是正方形,可以是圆,也可以是椭圆。图2所示的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形状是长方形。
[0065]
在该弹性履带30中,芯体40的最大宽度wc小于引导突起64的最大宽度wr。引导突起64的外侧面76并不是如现有的弹性履带那样整体具有沿着芯体40的形状的形状,而是其一部分具有沿着芯体40的形状的形状。换言之,引导突起64的外侧面76在其一部分包括具有沿着芯体40的形状的形状的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在该弹性履带30中,位于外侧面76与芯体40之间的弹性部件38的体积,比现有的弹性履带2的相应体积大。由于芯体40占据引导突起64的比例低,因此尽管引导突起64包括芯体40,该弹性履带30也实现轻型化。轻的弹性履带30有助于提高行驶装置22的油耗性能。
[0066]
该引导突起64的结构基于本发明者详细地调查现有的弹性履带中的引导突起的摩耗状况而得到的如下的新的见解:在侧面、槽的一部分产生摩耗,若产生该摩耗的区域具有沿着芯体的形状的形状,则不损害引导突起的功能就能够防止摩耗的产生。
[0067]
该弹性履带30能够确保引导突起6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如前述那样,该弹性履带30能够有助于耐脱圈性的提高。该弹性履带30能够确保引导突起64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有助于提高耐脱圈性。
[0068]
如前述那样,在该弹性履带30中,芯体40的最大宽度wc小于引导突起64的最大宽度wr。根据轻型化的观点,芯体40的最大宽度wc的、相对于引导突起64的最大宽度wr的比率
(wc/wr)优选为98%以下,更优选为96%以下。根据确保刚性和耐磨性的观点,该比率(wc/wr)优选为90%以上,更优选为92%以上。
[0069]
在该弹性履带30中,优选为,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面积的、相对于外侧面76的面积的比率为10%以下。由此,芯体40占据引导突起64的比例进一步降低。该弹性履带30能够进一步实现轻型化。该弹性履带30有助于提高行驶装置22的油耗性能。根据该观点,该比率更优选为5%以下。根据确保引导突起64的刚性和耐磨性的观点,该比率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
[0070]
引导突起64的外侧面76的面积基于该外侧面76的轮廓而得到。在该弹性履带30中,通过顶面72与外侧面76的边界、先着地侧面78与外侧面76的边界、转轮通过面70与外侧面76的边界(即、根部pr)、以及后着地侧面80与外侧面76的边界来表示外侧面76的轮廓。在各边界被倒圆的情况下,通过顶面72与外侧面76的交线、先着地侧面78与外侧面76的交线、转轮通过面70与外侧面76的交线、以及后着地侧面80与外侧面76的交线来确定外侧面76的轮廓。在该弹性履带30中,用第一外侧面82的面积与第二外侧面84的面积之和来表示外侧面76的面积。
[0071]
在图2中,双箭头ht表示从转轮通过面70到引导突起64的顶面72的距离。该距离ht是引导突起64的高度。附图标记p1是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最接近转轮通过面70的位置(以下,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底)。双箭头h1表示从转轮通过面70到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底p1为止的距离。该距离h1是从转轮通过面70到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高度。此外,在该弹性履带30中,在转轮通过面70的位置在厚度方向上变化的情况下,将引导突起64的根部pr的位置作为转轮通过面70的位置,并计测以该转轮通过面70为基准的距离。
[0072]
在该弹性履带30中,从转轮通过面70到第一芯体反映区域90的高度h1的、相对于引导突起64的高度ht的比率(h1/ht)优选为20%以上,优选为不足50%。由此,能够抑制外侧面76中的摩耗的产生,并均衡地调节引导突起64的质量和刚性。该弹性履带30能够确保引导突起64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有助于提高耐脱圈性。根据该观点,该比率(h1/ht)更优选为2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5%以上。该比率(h1/ht)更优选为4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45%以下。
[0073]
如前述那样,在该弹性履带30中,引导突起64能够设置从顶面72向外凹下的槽86,由此,在引导突起64构成一对凸缘部88。凸缘部88的外侧面是引导突起64的外侧面76,凸缘部88的内侧面是槽86的槽壁92。槽86的槽底94架设在左右的槽壁92。
[0074]
图4示出沿图3的iv-iv线剖切的弹性履带30的剖面。在图4中,左右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周方向。上下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厚度方向。在图4中,上侧是环的内侧,下侧是环的外侧。相对于该纸面垂直的方向是弹性履带30的宽度方向。于是,该纸面的左侧是行驶装置22的前方侧,右侧是行驶装置的后方侧。图3的iv-iv线也是中心线cl。
[0075]
如前述那样,在该弹性履带30中,引导突起64包括芯体40,该芯体40由弹性部件38覆盖。在设置于引导突起64的槽86的槽壁92,也与外侧面76相同地,构成具有沿着芯体40(详细而言,立起部48的板部50)的形状的形状的区域(以下,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在该弹性履带30中,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中的弹性部件38的厚度为0.5mm以下。在该弹性履带30中,设置于引导突起64的槽86的槽壁92中的、示出用从该槽壁92到芯体40的距离表示的弹性部件38的厚度为0.5mm以下的区域是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
[0076]
在该弹性履带30中,也可以由覆盖板部50的弹性部件38的薄皮构成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整体。在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中,芯体40的板部50也可以露出。该情况下,也可以由露出的板部50构成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整体。也可以使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一部分由露出的板部50构成,而另一部分由弹性部件38的薄皮构成。根据防止弹性部件38的翘卷、和提高耐磨性的观点,优选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整体由露出的板部50、即露出的芯体40构成。
[0077]
在该弹性履带30中,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形状并不特别限制。该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形状可以是长方形,可以是正方形,可以是圆,也可以是椭圆。图4所示的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形状是长方形。
[0078]
在该弹性履带30中,槽86的槽壁92和槽底94并不是如在引导突起刻有槽而构成有一对凸缘部的现有的弹性履带那样整体上具有沿着芯体40的形状的形状,而是其一部分具有沿着芯体40的形状的形状。详细而言,槽86的槽壁92在其一部分包括具有沿着芯体40的形状的形状的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在该弹性履带30中,位于槽86与芯体40之间的弹性部件38的体积,比现有的弹性履带的相应体积大。由于芯体40占据引导突起64的比例低,因此尽管引导突起64包括芯体40,该弹性履带30也实现轻型化。轻的弹性履带30有助于提高行驶装置22的油耗性能。根据该观点,优选为引导突起64具备从顶面72向外凹下的槽86,并且槽86的槽壁92在其一部分包括具有沿着芯体40的形状的形状的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
[0079]
在该弹性履带30中,优选为,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面积的相对于槽壁92的面积的比率为10%以下。由此,芯体40占据引导突起64的比例进一步降低。该弹性履带30能够进一步实现轻型化。该弹性履带30能够有助于提高行驶装置的油耗性能。根据该观点,该比率更优选为5%以下。根据确保引导突起64的刚性和耐磨性的观点,该比率优选为1%以上,更优选为3%以上。
[0080]
槽壁92的面积基于该槽壁92的轮廓而得到。在该弹性履带30中,通过顶面72与槽壁92的边界、先着地侧面78与槽壁92的边界、槽底94与槽壁92的边界、以及后着地侧面80与槽壁92的边界来表示槽壁92的轮廓。在各边界被倒圆的情况下,通过顶面72与槽壁92的交线、先着地侧面78与槽壁92的交线、槽底94与槽壁92的交线、以及后着地侧面80与槽壁92的交线来确定槽壁92的轮廓。
[0081]
在图4中,双箭头hg表示从槽86的槽底94到引导突起64的顶面72的距离。该距离hg是槽86的深度。附图标记p2是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最接近槽底94的位置(以下,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底)。双箭头h2表示从槽86的槽底94到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底p2为止的距离。该距离h2是从槽86的槽底94到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高度。
[0082]
在该弹性履带30中,从槽86的槽底94到第二芯体反映区域96的高度h2的相对于槽86的深度hg的比率(h2/hg)优选为60%以上,优选为90%以下。由此,能够抑制槽壁92中的摩耗的产生,并均衡地调节引导突起64的质量和刚性。该弹性履带30能够确保引导突起64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有助于提高耐脱圈性。根据该观点,该比率(h2/hg)更优选为6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65%以上。该比率(h2/ht)更优选为88%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5%以下。
[0083]
如图3所示,在该弹性履带30中,芯体40的底56比转轮通过面70靠近抗拉体42。换言之,芯体40的底56位于比转轮通过面70靠外侧换言之路面侧的位置。即使因转轮28对引导突起64作用横方向的力,弹性履带30也整体承受力。抑制形变向引导突起64的根部pr的
集中。在该弹性履带30中,防止在引导突起64的根部pr产生龟裂等损伤。在该弹性履带30中,长期维持基于引导突起64的作用。根据该观点,在该弹性履带30中,芯体40的底56优选位于比转轮通过面70靠外侧的位置。
[0084]
在图2中,双箭头dc表示从转轮通过面70到芯体40的底56为止的距离。该距离dc是芯体40的埋入深度。
[0085]
在该弹性履带30中,根据防止引导突起64的根部pr产生损伤的观点,芯体40的埋入深度dc的相对于引导突起64的高度ht的比率(dc/ht)优选为8%以上,更优选为10%以上。根据能够确保引导突起64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弹性履带30的轻型化的观点,该比率(dc/ht)优选为20%以下,更优选为15%以下。
[0086]
如前述那样,该弹性履带30具备加强层44,该加强层44位于抗拉体42的外侧。换言之,该弹性履带30的履带主体60在抗拉体42的外侧包括加强层44。该加强层44有效地补偿由使用小的芯体40导致的弹性履带30的刚性下降。在该弹性履带30中,优选履带主体60在抗拉体42的外侧包括加强层44。该情况下,根据加强层44能够有效地补偿弹性履带30的刚性下降的观点,如图3所示,加强层44更优选由2张帘布58构成。
[0087]
如图3所示,在槽86的槽底94中,芯体40被弹性部件38充分地覆盖。在该弹性履带30中,槽86的槽壁92中的弹性部件38薄,但槽86的槽底94中的弹性部件38相当厚。由于弹性部件38占据引导突起64的比例高,因此该引导突起64有助于弹性履带30的轻型化。根据该观点,在该弹性履带30中,当在引导突起64刻有槽86而构成有一对凸缘部88的情况下,根据确保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的观点,引导突起64优选构成为槽86的槽壁92中的弹性部件38薄,槽86的槽底94中的弹性部件38厚。
[0088]
在图4中,双箭头tc表示从槽86的槽底94到芯体40的基部46的距离。该距离tc是槽86的槽底94中的弹性部件38的厚度。双箭头db表示从槽86的槽底94到芯体40的底56为止的距离。沿着中心线cl计测该厚度tc和距离db。
[0089]
在该弹性履带30中,根据弹性履带30的轻型化的观点,槽86的槽底94中的弹性部件38的厚度tc的相对于从槽86的槽底94到芯体40的底56为止的距离db的比率(tc/db)优选为30%以上,更优选为40%以上。根据确保引导突起64的刚性的观点,该比率(tc/db)优选为60%以下,更优选为50%以下。
[0090]
根据以上的说明可以明确,根据本发明,可以得到能够确保引导突起6的刚性和耐磨性并实现轻型化的弹性履带30。
[0091]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0092]
以上说明的弹性履带能够适用于各种履带式行驶装置。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