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发明涉及一种搬运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卷线筒快速搬运装置。
背景技术:2.卷线筒在主要用于纺织行业,在其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了减少工人自主去仓库拿取的麻烦,经常需要由专门的分发员将卷绕有纺线的卷线筒分发给车间的各个工人,一般的搬运方式是分发员直接将卷线筒统一放入推车上推送分发,但因其放置方式卷线筒与卷线筒之间堆叠在一起,容易将卷线筒上盘绕的纺线散乱,影响后期的使用,且一般的推车稳定性差,在运送的过程中容易造成卷线筒的滑落,增加劳动强度,同时影响生产效率。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运输稳定、卷线筒不易散乱的用于卷线筒快速搬运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4.为了克服一般的卷线筒搬运是使用推车进行的,易导致卷线筒上的纺线散乱,且推车稳定性差,卷线筒易滑落的缺点,本发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运输稳定、卷线筒不易散乱的用于卷线筒快速搬运装置。
5.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卷线筒快速搬运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架、轮子、第一弹簧、转向轴、外壳、握把、防护机构、弹出机构和限位机构,外壳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架,第一固定架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转向轴,四根转向轴底部均转动式设有轮子,四根转向轴与第一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外壳下部左侧设有握把,外壳内部右侧设有防护机构,外壳内部设有弹出机构,外壳顶部设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与防护机构和弹出机构配合。
6.可选地,防护机构包括有第一导向杆、第二弹簧、第一连接块和挡板,外壳内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杆,两根第一导向杆下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块,两块第一连接块之间连接有挡板,两块第一连接块与同侧的第一导向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挡板与外壳滑动式相连。
7.可选地,弹出机构包括有第一固定块、第二导向杆、第三弹簧、推杆和拉杆,外壳内部左侧上下均匀排列有四行第一固定块,每行第一固定块共五块,每块第一固定块右侧均设有第二导向杆,每行第一固定块之间均滑动式设有推杆,每行的第二导向杆上均套有第三弹簧,每根第三弹簧的一端均与同侧的第一固定块相连,每根第三弹簧的另一端均与推杆相连,最顶部一根推杆与最底部一根推杆的前侧均设有拉杆,中间两根推杆的后侧均也设有拉杆,四根拉杆均与外壳滑动式相连。
8.可选地,限位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块、滑杆、第四弹簧、第二连接块、限位杆和第三连接杆,外壳顶部左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二固定块,两块第二固定块顶部均设有滑杆,两根滑杆下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块,两块第二连接块与同侧的第二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两根第四弹簧均套在同侧的滑杆上,外壳左侧滑动式设有限位杆,限位杆与两块第二连接块相连,限位杆与推杆接触,限位杆上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三连接杆,两根第三连接
杆均与挡板接触。
9.可选地,还包括有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块、第一连接杆、扭簧和遮挡块,外壳顶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三固定块,两块第三固定块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上转动式设有遮挡块,遮挡块上侧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三固定块之间均连接有扭簧,两根扭簧均套在第一连接杆上,遮挡块与外壳接触。
10.可选地,还包括有拉动机构,拉动机构包括有第二固定架、第二连接杆、线轮、第四固定块、拉绳、把手和第三连接块,外壳顶部右侧位于第三固定块左侧的位置左右对称设有第二固定架,两个第二固定架上设有第二连接杆,两根第二连接杆上均转动式设有线轮,两个线轮之间绕有拉绳,拉绳一端设有把手,把手套在限位杆上,外壳顶部右侧位于挡板右侧的位置左右对称设有第四固定块,遮挡块上部右侧上下对称也设有第四固定块,遮挡块下部右侧设有第三连接块,拉绳另一端穿过四块第四固定块与第三连接块相连。
11.可选地,还包括有卡位机构,卡位机构包括有第三固定架、楔形杆和第五弹簧,外壳顶部后侧设有第三固定架,第三固定架上均匀间隔滑动式设有四根楔形杆,四根楔形杆与第三固定架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后侧的第三连接杆向上移动能够与楔形杆接触。
12.可选地,外壳为透明材质。
13.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分发员将卷线筒一一放入第二导向杆上,向上移动限位杆,使其不挡住相应的推杆,卷线筒便可被弹出,如此在分发时更加方便,同时在第二导向杆的作用下卷线筒不易散乱;
14.2、在挡板的作用下可对卷线筒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在相应的卷线筒弹出时,导致其余的卷线筒弹出,更加安全;
15.3、在轮子的作用下分发员在推动本发明时更加便利,且第一弹簧可对轮子起到减震缓冲的作用,防止本发明抖动导致卷线筒散乱相互摩擦;
16.3、遮挡块可对弹出的卷线筒起到限位作用,防止其随意乱弹,便于工人拿取;
17.4、在拉动机构的作用下可在向上拉动限位杆时,使遮挡块自动打开合适的角度,更加自动化,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
18.5、在楔形杆与第五弹簧配合作用下可卡住第三连接杆,防止限位杆复位,无需人工一直拉着限位杆。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发明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发明的a处放大图。
22.图4为本发明防护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发明的b处放大图。
24.图6为本发明弹出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5.图7为本发明的c处放大图。
26.图8为本发明限位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9为本发明的d处放大图。
28.图10为本发明遮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9.图11为本发明的e处放大图。
30.图12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13为本发明拉动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2.图14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3.图15为本发明卡位机构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的标记:1
‑
第一固定架,2
‑
轮子,3
‑
第一弹簧,4
‑
转向轴,5
‑
外壳,6
‑
握把,7
‑
防护机构,71
‑
第一导向杆,72
‑
第二弹簧,73
‑
第一连接块,74
‑
挡板,8
‑
弹出机构,81
‑
第一固定块,82
‑
第二导向杆,83
‑
第三弹簧,84
‑
推杆,85
‑
拉杆,9
‑
限位机构,91
‑
第二固定块,92
‑
滑杆,93
‑
第四弹簧,94
‑
第二连接块,95
‑
限位杆,96
‑
第三连接杆,10
‑
遮挡机构,101
‑
第三固定块,102
‑
第一连接杆,103
‑
扭簧,104
‑
遮挡块,11
‑
拉动机构,111
‑
第二固定架,112
‑
第二连接杆,113
‑
线轮,114
‑
第四固定块,115
‑
拉绳,116
‑
把手,117
‑
第三连接块,12
‑
卡位机构,121
‑
第三固定架,122
‑
楔形杆,123
‑
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35.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36.实施例1
37.一种用于卷线筒快速搬运装置,如图1
‑
9所示,包括有第一固定架1、轮子2、第一弹簧3、转向轴4、外壳5、握把6、防护机构7、弹出机构8和限位机构9,外壳5底部设有第一固定架1,外壳5为透明材质,便于查看内部卷线筒剩余的量,第一固定架1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滑动式设有转向轴4,四根转向轴4底部均转动式设有轮子2,四根转向轴4与第一固定架1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3,外壳5下部左侧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便于推动本装置的握把6,外壳5内部右侧设有用于对卷线筒起到防护作用的防护机构7,外壳5内部设有用于将卷线筒弹出的弹出机构8,外壳5顶部设有用于卡住卷线筒的限位机构9,限位机构9与防护机构7和弹出机构8配合。
38.防护机构7包括有第一导向杆71、第二弹簧72、第一连接块73和挡板74,外壳5内部右侧前后对称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一导向杆71,两根第一导向杆71下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一连接块73,两块第一连接块73之间连接有用于挡住卷线筒的挡板74,两块第一连接块73与同侧的第一导向杆71之间均连接有第二弹簧72,挡板74与外壳5滑动式相连。
39.弹出机构8包括有第一固定块81、第二导向杆82、第三弹簧83、推杆84和拉杆85,外壳5内部左侧上下均匀排列有四行第一固定块81,每行第一固定块81共五块,每块第一固定块81右侧均焊接有用于放置卷线筒的第二导向杆82,每行第一固定块81之间均滑动式设有用于弹出卷线筒的推杆84,每行的第二导向杆82上均套有第三弹簧83,每根第三弹簧83的一端均与同侧的第一固定块81相连,每根第三弹簧83的另一端均与推杆84相连,最顶部一根推杆84与最底部一根推杆84的前侧均设有拉杆85,中间两根推杆84的后侧均也设有拉杆85,四根拉杆85均与外壳5滑动式相连。
40.限位机构9包括有第二固定块91、滑杆92、第四弹簧93、第二连接块94、限位杆95和第三连接杆96,外壳5顶部左侧前后对称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固定块91,两块第二固定块91顶部均焊接有滑杆92,两根滑杆92下侧均滑动式设有第二连接块94,两块第二连接块94与同侧的第二固定块91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93,两根第四弹簧93均套在同侧的
滑杆92上,外壳5左侧滑动式设有用于挡住卷线筒的限位杆95,限位杆95与两块第二连接块94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相连,限位杆95与推杆84接触,限位杆95上部右侧前后对称设有第三连接杆96,两根第三连接杆96均与挡板74接触。
41.当分发员需要对绕有纺线的卷线筒搬运使用时,分发员可先推动握把6,带动外壳5移动,进而带动轮子2转动,轮子2转动使得本装置移动更为便利,在第一弹簧3的作用下还可对轮子2起到减震作用,防止轮子2在转动中与地面上的物品接触导致本装置抖动倾斜,如此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初始状态,限位杆95挡住推杆84,第三弹簧83被压缩,分发员可向上移动限位杆95,带动第三连接杆96向上移动,第四弹簧93被拉伸,第三连接杆96向上移动推动挡板74向上移动,第二弹簧72被拉伸,当限位杆95向上移动至不再挡住推杆84时,推杆84将在第三弹簧83的作用下带动拉杆85向右侧移动,这时分发员可先将工具放置在第三连接杆96底部与外壳5之间,可卡住第三连接杆96,防止限位杆95与挡板74复位,分发员便可将卷线筒从上往下一行一行的一一放入对应的第二导向杆82上,分发员在将卷线筒穿入第二导向杆82上时,将推动对应的推杆84向左侧移动,使得对应一行的所有第三弹簧83被压缩,在对应的一根第二导向杆82填满后,分发员可使用卡块卡在对应的第二导向杆82上,如此在填满对应一行其余的第二导向杆82时更加方便,分发员可先将每一行的第一根第二导向杆82先填满,使用卡块卡住,如此使得所有的推杆84挡住对应的第三弹簧83,便于分发员将其余的第二导向杆82填满,在每根第二导向杆82都填满后,分发员可一手拉着限位杆95,另一只手将工具取下,分发员可从上往下的方式将卡块取下,可先一人拉着对应的拉杆85,防止对应的推杆84移动,便可将对应的卡块取下,使得对应的卡块不再卡住对应的第二导向杆82,便可缓慢向下移动限位杆95,带动第三连接杆96向下移动,第四弹簧93会随着限位杆95移动的距离复位一定的程度,第三连接杆96向下移动不再卡住挡板74,挡板74将在第二弹簧7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与第三连接杆96贴着,挡板74将随着第三连接杆96向下而向下移动复位,分发员将限位杆95移动至挡住取下卡块后的那一行第二导向杆82后,便可无需人工拉着对应的推杆84,这时分发员可继续拉着其余的拉杆85,将对应的卡块取下,再向下移动限位杆95,使得限位杆95挡住对应的卷线筒,防止其弹出,如此反复操作分发员可依次将每一行的卡块取出,使得限位杆95复位挡住推杆84,同时挡板74也将复位,对卷线筒起到防护作用,防止卷线筒掉落,卷线筒放置完毕后,分发员可推动本装置,将本装置推动至对应的操作台上,可慢慢的向上移动限位杆95,带动第三连接杆96向上移动,第四弹簧93被拉伸,第三连接杆96向上移动推动挡板74向上移动,第二弹簧72被拉伸,当限位杆95向上移动至不再挡住从下往上数第一行的卷线筒时,对应的推杆84将在对应的第三弹簧83的作用下带动对应的卷线筒向右侧移动,同时挡板74向上移动至一定的位置也不会挡住最下侧一行的卷线筒,推杆84可使卷线筒弹出来,便于工人拿取,在挡板74的作用下可挡住未弹出的卷线筒,防止其散乱弹出,最下侧一行的卷线筒可弹出三分之二,在卷线筒弹出后,分发员可松开限位杆95,使得限位杆95在第四弹簧93的作用下带动第三连接杆96向下移动复位,第三连接杆96向下移动不再卡住挡板74,挡板74将在第二弹簧72的作用下向下移动复位,分发员可继续推动本装置去到下一个操作台分发卷线筒,只需将限位杆95向上移动至不再挡住对应一行的卷线筒即可,一个操作台只需分发一行的卷线筒,无需分发过多,便于计数,如此反复操作便可将第二导向杆82上的卷线筒均匀的进行分发,工人在拿取时更加方便,无需自行取出仓库领取,且搬运卷线筒时不易散乱,因推杆84无法将对应一行的卷线筒全
部弹出,只能弹出三分之二,当需将其全部取出时,可向右侧推动对应的拉杆85,带动对应的推杆84向右侧移动,使得第三弹簧83被拉伸,分发员可将剩余的卷线筒全部推出,再松开对应的拉杆85,使得对应的推杆84在对应的第三弹簧83作用下带动对应的拉杆85向左侧移动复位,卷线筒全部分发完毕后,分发员可依照上述放入卷线筒的方式重新将每一根第二导向杆82填满,便于下一次的分发工作。
42.实施例2
43.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如图1、图10、图11、图12、图13、图14和图15,还包括有遮挡机构10,遮挡机构10包括有第三固定块101、第一连接杆102、扭簧103和遮挡块104,外壳5顶部右侧前后对称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固定块101,两块第三固定块101之间连接有第一连接杆102,第一连接杆102上转动式设有用于对弹出的卷线筒起到限位作用的遮挡块104,遮挡块104上侧前后两侧与同侧的第三固定块101之间均连接有扭簧103,两根扭簧103均套在第一连接杆102上,遮挡块104与外壳5接触。
44.分发员在分发卷线筒时,可转动遮挡块104至合适的位置,使得扭簧103发生形变,那么相应的卷线筒在弹出时将弹在遮挡块104上再掉落至地面上,如此可对弹出的卷线筒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卷线筒乱弹,在相应的卷线筒弹出后,分发员松开遮挡块104,使得遮挡块104在扭簧103的作用下反向转动关闭。
45.还包括有拉动机构11,拉动机构11包括有第二固定架111、第二连接杆112、线轮113、第四固定块114、拉绳115、把手116和第三连接块117,外壳5顶部右侧位于第三固定块101左侧的位置左右对称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二固定架111,两个第二固定架111上均焊接有第二连接杆112,两根第二连接杆112上均转动式设有线轮113,两个线轮113之间绕有拉绳115,拉绳115一端设有把手116,把手116套在限位杆95上,外壳5顶部右侧位于挡板74右侧的位置左右对称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四固定块114,遮挡块104上部右侧上下对称也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四固定块114,遮挡块104下部右侧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连接块117,拉绳115另一端穿过四块第四固定块114与第三连接块117相连。
46.限位杆95向上移动带动把手116向上移动,进而拽动拉绳115,带动线轮113转动,将通过拉绳115拽动第三连接块117,进而带动遮挡块104转动,使得遮挡块104打开至合适的位置,这时卷线筒弹出将与遮挡块104接触,遮挡块104可对卷线筒起到限位作用,当卷线筒取出合适的量后,分发员松开限位杆95,使得限位杆95向下移动复位,同时限位杆95不再挡住把手116,遮挡块104将带动第三连接块117反向转动复位,进而拽动拉绳115复位,使得线轮113反向转动,同时使把手116随着限位杆95向下移动复位,如此操作可自动使遮挡块104打开,一体化同时进行,减少人工操作的麻烦。
47.还包括有卡位机构12,卡位机构12包括有第三固定架121、楔形杆122和第五弹簧123,外壳5顶部后侧通过螺丝连接的方式连接有第三固定架121,第三固定架121上均匀间隔滑动式设有四根楔形杆122,四根楔形杆122与第三固定架121之间均连接有第五弹簧123,后侧的第三连接杆96向上移动能够与楔形杆122接触。
48.分发员向上移动限位杆95,带动第三连接杆96向上移动,使得后侧的第三连接杆96与楔形杆122接触,进而带动楔形杆122向后侧移动,第五弹簧123被压缩,当后侧的第三连接杆96不再与楔形杆122接触时,楔形杆122将在第五弹簧123的作用下向前侧移动复位,
楔形杆122可卡住第三连接杆96,防止限位杆95复位,楔形杆122共四根,分发员在需将每一行的卷线筒进行分发时,可使限位杆95与第三连接杆96依次向上移动,在卷线筒分发完毕后,分发员只需同时向后侧移动四根楔形杆122,第五弹簧123被压缩,使得楔形杆122不再挡住限位杆95,便可使限位杆95复位,接着松开四根楔形杆122,使其在第五弹簧123的作用下向前侧移动复位即可,如此可无需人工手动一直拉着限位杆95,更加省力。
49.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