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前后联动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49003发布日期:2021-11-03 20:16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前后联动刹车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婴儿推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后联动刹车机构。


背景技术:

2.现如今,可以双向推行的婴儿推车已经在市场上较为普遍,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选择在推行时是婴儿面向前进方向还是面向用户自己。在双向推行的婴儿推车中,有些会采用三对轮的形式,即在前后轮中间再加一对轮子。这类婴儿推车通常会将刹车设计在中间那对轮子上,只要中间轮子刹住,便可实现整车的刹车。
3.为了达到双向都可以对中间轮采取刹车的功能,现有技术会同时设计前后两个刹把。用户只需要踩下其中一个刹把,均可对中间轮进行刹车。但是现有技术的前后两个刹把无法进行联动,例如说当后侧刹把被踩下时,前侧刹把无法随之被带动踩下,这也就使得用户在将婴儿推车换向至前侧时,还必须回到后侧将被踩下的后侧刹把复位才能将中间轮进行刹车解锁,而无法直接在通过复位前侧刹把来解除中间轮的刹车,给用户带来了一定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前后联动刹车机构,以实现婴儿推车前后刹把的联动,方便用户使用。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6.一种前后联动刹车机构,包括底壳、凸轮组件、前刹把、后刹把、第一牵引索、第二牵引索、左刹车销和右刹车销;所述凸轮组件可水平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壳内,所述凸轮组件为一个整体结构,由位于上层的牵引索固定块和位于下层的刹车销传动块组成;所述牵引索固定块上具有分别向左右水平延伸出的两端,且所述牵引索固定块的左右两端分别在所述牵引索固定块上呈中心对称,同时,所述牵引索固定块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条牵引索卡槽,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一端与所述前刹把的前刹牵引索上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刹把的后刹牵引索下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中部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牵引索卡槽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一端与所述前刹把的前刹牵引索下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刹把的后刹牵引索上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中部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牵引索卡槽连接;所述前刹把和所述后刹把分别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控制所述凸轮组件的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同时所述前刹把和所述后刹把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索和所述第二牵引索的连接实现同步联动;
7.所述底壳左右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刹车销端部伸入的刹车销过孔,且左右两侧的所述刹车销过孔的层高均与所述刹车销传动块的层高相对应,所述左刹车销和所述右刹车销的内侧端部分别经左右两侧的所述刹车销过孔伸入所述底壳中;所述刹车销传动块的左右两端分别水平延伸出一个s型弧面凸块,且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在所述刹车销传动块的左右两端呈中心对称,当所述凸轮组件逆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左刹车销
和所述右刹车销的内侧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的侧表面内凹处接触,当所述凸轮组件顺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左刹车销和所述右刹车销的内侧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的侧表面外凸处接触,所述刹车销传动块通过同时改变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与所述左刹车销、所述右刹车销的接触面,以实现所述左刹车销和所述右刹车销在所述底壳上的同时顶出和回缩。
8.进一步的,所述前刹把和所述后刹把中均设置有牵引索导轮,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一端通过位于前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与所述前刹把的前刹牵引索上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的另一端通过位于后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与所述后刹把的后刹牵引索下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一端通过位于前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与所述前刹把的前刹牵引索下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另一端通过位于后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与所述后刹把的后刹牵引索上固定点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前刹把和所述后刹把中均设置有两个用于调节牵引索长度的牵引索固定套,所述第一牵引索的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前刹把内对应的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与所述前刹把的前刹牵引索上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的另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后刹把内对应的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与所述后刹把的后刹牵引索下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前刹把内对应的另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与所述前刹把的前刹牵引索下固定点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的另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后刹把内对应的另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所述后刹把的后刹牵引索上固定点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刹车销过孔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底壳固定连接的刹车销套管。
11.进一步的,所述底壳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与推车车架连接的机构安装座。
12.进一步的,所述底壳上设置有用于盖紧盖板的螺丝孔,所述盖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螺丝孔的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壳上。
13.进一步的,所述左刹车销和所述右刹车销均为带有复位压簧的刹车销。
14.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壳左端内壁的后侧和所述底壳右端内壁的前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所述凸轮组件逆时针旋转角度的反转限位块,同时在所述底壳左端内壁的前侧和所述底壳右端内壁的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所述凸轮组件顺时针旋转角度的正转限位块;当所述凸轮组件逆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刹车销传动块的左端后侧面和右端前侧面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反转限位块接触,反之,当所述凸轮组件顺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牵引索固定块的左端前侧面和右端后侧面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正转限位块接触。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6.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前后任意一侧的刹把被踩下或复位时,其另一侧的刹把能够同时随之下落或复位,从而实现了前后刹把的同步联动,不仅结构简单,性能可靠,而且方便了用户的使用,用户只需操作前后任意一侧的刹把便可实现推车中间轮子的刹车与解锁,设计更加人性化。
17.上述说明仅是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附图说明
18.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刹车锁定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刹车解锁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壳与凸轮组件在刹车锁定状态下的配合关系平面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壳与凸轮组件在刹车锁定状态下的配合关系立体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壳与凸轮组件在刹车解锁状态下的配合关系平面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的底壳与凸轮组件在刹车解锁状态下的配合关系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此处所作说明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
26.参见图1

6所示,一种前后联动刹车机构,包括底壳1、凸轮组件2、前刹把3、后刹把4、第一牵引索5、第二牵引索6、左刹车销7和右刹车销8;所述凸轮组件2可水平转动的设置在所述底壳 1内,所述凸轮组件2为一个整体结构,由位于上层的牵引索固定块 201和位于下层的刹车销传动块202组成;所述牵引索固定块201 上具有分别向左右水平延伸出的两端,且所述牵引索固定块201的左右两端分别在所述牵引索固定块201上呈中心对称,同时,所述牵引索固定块20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条牵引索卡槽203,所述第一牵引索5的一端与所述前刹把3的前刹牵引索上固定点301 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5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刹把4的后刹牵引索下固定点402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5的中部与位于左侧的所述牵引索卡槽203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一端与所述前刹把3的前刹牵引索下固定点302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另一端与所述后刹把4的后刹牵引索上固定点401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中部与位于右侧的所述牵引索卡槽203连接;所述前刹把3和所述后刹把 4分别通过控制所述第一牵引索5和所述第二牵引索6控制所述凸轮组件2的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同时所述前刹把3和所述后刹把4通过所述第一牵引索5和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连接实现同步联动;
27.所述底壳1左右两端的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刹车销端部伸入的刹车销过孔101,且左右两侧的所述刹车销过孔101的层高均与所述刹车销传动块202的层高相对应,所述左刹车销7和所述右刹车销 8的内侧端部分别经左右两侧的所述刹车销过孔101伸入所述底壳1 中;所述刹车销传动块202的左右两端分别水平延伸出一个s型弧面凸块,且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在所述刹车销传动块202的左右两端呈中心对称,当所述凸轮组件2逆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左刹车销7和所述右刹车销8的内侧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 s型弧面
凸块的侧表面内凹处接触,当所述凸轮组件2顺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左刹车销7和所述右刹车销8的内侧端部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的侧表面外凸处接触,所述刹车销传动块202通过同时改变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与所述左刹车销7、所述右刹车销8的接触面,以实现所述左刹车销7和所述右刹车销8在所述底壳1上的同时顶出和回缩。
28.进一步的,所述前刹把3和所述后刹把4中均设置有牵引索导轮9,所述第一牵引索5的一端通过位于前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9 与所述前刹把3的前刹牵引索上固定点301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 5的另一端通过位于后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9与所述后刹把4的后刹牵引索下固定点402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一端通过位于前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9与所述前刹把3的前刹牵引索下固定点302 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另一端通过位于后侧的所述牵引索导轮 9与所述后刹把4的后刹牵引索上固定点401连接。
29.进一步的,所述前刹把3和所述后刹把4中均设置有两个用于调节牵引索长度的牵引索固定套10,所述第一牵引索5的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前刹把3内对应的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10与所述前刹把 3的前刹牵引索上固定点301连接,所述第一牵引索5的另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后刹把4内对应的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10与所述后刹把4的后刹牵引索下固定点402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前刹把3内对应的另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10与所述前刹把3的前刹牵引索下固定点302连接,所述第二牵引索6的另一端通过位于所述后刹把4内对应的另一个所述牵引索固定套10所述后刹把4的后刹牵引索上固定点401连接。
30.进一步的,所述刹车销过孔101的外侧设置有与所述底壳1固定连接的刹车销套管11。
31.进一步的,所述底壳1的外部设置有用于与推车车架连接的机构安装座102。
32.进一步的,所述底壳1上设置有用于盖紧盖板的螺丝孔103,所述盖板通过螺钉与所述螺丝孔103的配合固定安装在所述底壳1 上。
33.进一步的,所述左刹车销7和所述右刹车销8均为带有复位压簧的刹车销。
34.进一步的,在所述底壳1左端内壁的后侧和所述底壳1右端内壁的前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所述凸轮组件2逆时针旋转角度的反转限位块104,同时在所述底壳1左端内壁的前侧和所述底壳1 右端内壁的后侧分别设置有一个用于限制所述凸轮组件2顺时针旋转角度的正转限位块105;当所述凸轮组件2逆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刹车销传动块202的左端后侧面和右端前侧面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反转限位块104接触,反之,当所述凸轮组件2顺时针旋转至最大角度时,所述牵引索固定块201的左端前侧面和右端后侧面分别与左右两个所述正转限位块105接触。
35.参见图1

6所示,下面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6.当前刹把3被踩下时,前刹把3通过牵引第一牵引索5带动凸轮组件2顺指针旋转,凸轮组件2通过其上层的牵引索固定块201 的左右两端与底壳1内左右两侧正转限位块105接触实现顺时针旋转限位,此时,凸轮组件2下层的刹车销传动块202与左刹车销7 和右刹车销8的接触面分别由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的侧表面内凹处同时变为侧表面外凸处,从而将左刹车销7和右刹车销8同时朝底壳1的两侧推出,使得左刹车销7和右刹车销8的外端能够分别插入左右中间轮子的刹车销插槽内,实现推车中间轮的刹车;在前刹把3牵引第一牵引索5的同时,前刹把3立即释放第二牵引索6,被牵引的第一牵引索5会带动后刹把4同
时下落,后刹把4 的下落将对第二牵引索6形成再次牵引,第二牵引索6将辅助第一牵引索5带动凸轮组件2顺指针旋转,从而形成前刹把3和后刹把 4的同步联动。当后刹把4被踩下时,其动作原理与前刹把3被踩下时相同。
37.当前刹把3被复位上抬时,前刹把3通过牵引第二牵引索6带动凸轮组件2逆时针旋转,凸轮组件2通过其下层的刹车销传动块 202的左右两端与底壳1内左右两侧反转限位块104接触实现逆时针旋转限位,此时,凸轮组件2的刹车销传动块202与左刹车销7 和右刹车销8的接触面分别由左右两个所述s型弧面凸块的侧表面外凸处同时变为侧表面内凹处,左刹车销7和右刹车销8随即在各自对应的复位压簧的弹力作用下,使其各自的外端分别退出左右中间轮子的刹车销插槽,并使其各自的内端重新缩回底壳1内,实现推车中间轮的刹车解锁;
38.在前刹把3牵引第二牵引索6的同时,前刹把3立即释放第一牵引索5,被牵引的第二牵引索6会带动后刹把4同时复位上抬,后刹把4的复位上抬将对第一牵引索5形成再次牵引,第一牵引索 5将辅助第二牵引索6带动凸轮组件2逆指针旋转,从而形成前刹把 3和后刹把4的同步联动。当后刹把4被复位上抬时,其动作原理与前刹把3被复位上抬时相同。
3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士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