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行李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行走的行李箱。
背景技术:2.行李箱,顾名思义,就是方便人们在旅行出走时收纳随身物品的箱子,行李箱是人们日常出行、外出公干、休闲旅游中一种非常普及的必备生活工具,其样式、功能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
3.目前有一种自动跟随的行李箱,无需人拉,可以跟着主人自动行走,使出行更加轻松,该行李箱是在行李箱的底部设置驱动装置,再在行李箱的外侧壁设置感应装置和控制装置,但目前这种行李箱价格昂贵,结构复杂,且行李箱破碎后不易更换,且行李箱形式单一,不能满足个人喜好。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行李箱价格昂贵结构复杂和行李箱不易更换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行走的行李箱。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行走的行李箱,包括行李箱本体、支撑台以及开设在支撑台顶部的固定槽,所述固定槽内底部通过弹力装置连接有升降板,所述行李箱本体本体设置在升降板顶部,所述支撑台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外侧壁开设有滑孔,所述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型滑杆,所述t型滑杆端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t型滑杆外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所述固定槽内侧壁设有用于让夹持板固定的固定装置,所述支撑台底部设有换向装置。
7.优选地,所述弹力装置固定连接在固定槽内底部和升降板底部之间的伸缩杆上,所述伸缩杆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
8.优选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开设在支撑台顶部的l型槽,所述l型槽连通固定槽,所述支撑台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两个所述转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l型槽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所述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通过第一皮带传动连接,所述升降板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齿条,所述第三转轴外侧壁固定套设有与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第一转轴和夹持板通过连接线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换向装置包括对称开设在支撑台底部的两个i型槽,所述i型槽内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和转动连接有电机和第四转轴,所述电机输出轴和第四转轴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换向盘,所述电机输出轴和第四转轴通过第二皮带传送连接,所述换向盘底部设置有自行轮本体。
10.优选地,所述第一弹簧的两端分别夹持板和有支撑板外侧壁固定连接。
11.优选地,所述第二弹簧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槽内底部和升降板底部固定连接。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3.1、在升降板、t型滑杆、夹持板、第一弹簧、弹力装置、固定装置和换向装置的相互配合下,通过将行李箱本体和换向装置分开,在安装行李箱本体时,只需要用固定装置将行李箱本体安装在支撑台上即可,由于是分体式设置,该装置更加方便更换行李箱本体,且可以更换不同的行李箱,更加便捷。
14.2、在升降板、t型滑杆、夹持板、第一弹簧、弹力装置、固定装置和换向装置的相互作用下,该装置可以更换行李箱,换向装置可以改变行李箱的走向,该装置更加简单,使用起来也更加便捷。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行走的行李箱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行走的行李箱的俯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行走的行李箱的仰视图。
19.图中:1、行李箱本体;2、支撑台;3、固定槽;4、升降板;5、t型滑杆;6、夹持板;7、第一弹簧;8、伸缩杆;9、第二弹簧;10、l型槽;11、第一转轴;12、第一皮带;13、齿条;14、齿轮;15、连接线;16、i型槽;17、电机;18、换向盘;19、自行轮本体;20、第二皮带。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2.参照图1-4,一种可调节的自动行走的行李箱,包括行李箱本体1、支撑台2以及开设在支撑台2顶部的固定槽3,固定槽3内底部通过弹力装置连接有升降板4,弹力装置固定连接在固定槽3内底部和升降板4底部之间的伸缩杆8上,伸缩杆8外侧壁套设有第二弹簧9,第二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固定槽3内底部和升降板4底部固定连接。
23.行李箱本体1本体设置在升降板4顶部,支撑台2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支撑板外侧壁开设有滑孔,滑孔内侧壁滑动连接有t型滑杆5,t型滑杆5端部固定连接有夹持板6,t型滑杆5外侧壁套设有第一弹簧7,第一弹簧7的两端分别夹持板6和有支撑板外侧壁固定连接。
24.固定槽3内侧壁设有用于让夹持板6固定的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包括开设在支撑台2顶部的l型槽10,l型槽10连通固定槽3,支撑台2顶部对称固定连接有转动板,两个转动板之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1,l型槽10内侧壁转动连接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均通过第一皮带12传动连接,第一转轴11和第二转轴与第二转轴和第三转轴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与第一皮带12相适配的第一皮带轮。
25.升降板4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齿条13,第三转轴外侧壁固定套设有与齿条13相
啮合的齿轮14,第一转轴11和夹持板6通过连接线15固定连接。
26.支撑台2底部设有换向装置,换向装置包括对称开设在支撑台2底部的两个i型槽16,i型槽16内顶部分别固定连接和转动连接有电机17和第四转轴,电机17为现有技术,电机17为现有技术中的转动电机。
27.电机17输出轴和第四转轴末端均固定连接有换向盘18,电机17输出轴和第四转轴通过第二皮带20传送连接,电机17输出轴和第四转轴外侧壁均固定套设有与第二皮带20相适配的第二皮带轮,换向盘18底部设置有自行轮本体19,自行轮本体19是拥有驱动力的单向轮,在电机17和换向盘18的带动下,让行李箱本体1可以自动行走和换向,自行轮本体19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过多赘述。
28.工作原理:升降板4的初始位置都与两个夹持板6接触,第一弹簧7处于压缩状态,当需要将行李箱本体1安装在支撑台2上时,只需要将行李箱本体1放在升降板4的顶部,随着行李箱本体1的重量,让升降板4下降,第二弹簧9压缩,在升降板4下降的过程中,升降板4外侧壁的齿条13啮合齿轮14,齿轮14带动第一转轴11转动,第一转轴11拉动夹持板6向一侧移动,当升降板4外侧壁的齿条13不啮合齿轮14时,第一弹簧7扩张,让夹持板6可以夹持到行李箱本体1外侧壁,当升降板4不在下降时,即完成固定住行李箱本体1的过程,行李箱本体1在电机17、换向盘18、自行轮本体19和第二皮带20的带动下,可以完成自动行走和换向的过程。
29.当需要将行李箱本体1拿出来时,只需要提起行李箱本体1,在提起行李箱本体1的时候,升降板4外侧壁的齿条13啮合齿轮14,让夹持板6收缩,直至运动至两个夹持板6重新将升降板4夹在中间即可。
3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