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料转移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922198发布日期:2021-12-11 11:24阅读:104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料转移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物料转移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物料转移车。


背景技术:

2.对于高温窑炉在生产过程中的高温物料转移问题,现有技术中并没有对应的设备实现安全且方便的运移的功能,从而影响了高温窑炉在生产过程中的效率;并且,通过人工佩戴高温手套以及穿耐高温服装能够达到一定的防护目的,但是并不能完全避免烫伤等事故的发生。针对此问题,现有技术中提出了一种用于实现转移高温物料的运移车,虽然达到了提高运移效率的目的,但是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难免由于物料不能快速降温导致安全事故以及对运移设备造成损害,从而提高了企业生产成本。
3.因此,一种能够帮助高温物料快速降温的转移车有待提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以上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使用范围广、功能性强的物料运移车。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6.一种物料转移车,包括转移底座、设于底座上部的物料箱以及设于底座下部的布风机构,所述布风机构用于对物料箱内的物料进行风冷,其中,
7.所述物料箱内且位于底部位置设有布风板,所述布风板上穿设有若干出风管,所述布风机构包括一带送风管的风机,所述出风管均并联连接在送风管上;
8.所述物料箱内水平设有筛网,所述筛网与出风管的出风口呈预定间距;所述筛网与出风管之间设有支撑筋;所述物料箱的一端设有推拉用手柄。
9.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箱设为上部开口的空心箱体结构,所述布风板通过其侧部固接在物料箱的内壁面上,所述出风管的下端位于布风板与物料箱底部之间,所述出风管的上端位于布风板上部,所述出风管的上端面靠近布风板。
10.进一步地,所述出风管在布风板上间距布置,所述出风管的上端面上设有风帽;所述物料箱通过其底部与底座转动连接;
11.所述送风管沿底座的下端面水平布置,所述风机通过风机支座固接在底座上,所述底座上设有为风机供电的供电电源。
12.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箱底部且靠近其另一端位置活动穿设一转轴,所述转轴与底座转动连接;所述转轴与底座之间呈预定间距一,所述底座上设有供转轴穿过的鼻式耳座,所述耳座与转轴之间设有轴承。
13.进一步地,所述物料箱的底部且与转轴相对的一端设有支脚,所述支脚设为块状结构。
14.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筋设为若干个,并交叉布置在与筛网触接的位置,所述支撑筋的两端均穿设在物料箱内;
15.所述底座设为板状结构;所述手柄设为z形杆状结构,所述手柄的一端固接在底座
上;所述底座下部设有行走轮。
16.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在于:
17.通过在本装置中增设布风板、物料箱以及布风结构,并设置若干出风管,达到了对物料进行全面冷却的目的,实现了多方位对物料进行冷却用风的输送功能,解决了现有技术中高温物料对运移设备造成的高温损伤的问题,提高了设备的使用率;
18.通过在筛网下部设置加强筋,从而能够达到提高筛网承压能力的目的,且通过采用本技术提出的装置,达到了将其应用在高空物料投放的过程中,实用性和功能性强。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一;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二;
21.图3是图2中的b

b剖视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结合附图1

4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一种物料转移车,包括转移底座1、设于底座1上部的物料箱2以及设于底座1下部的布风机构,布风机构用于对物料箱2内的物料进行风冷,其中,
25.物料箱2内且位于底部位置设有布风板3,布风板3上穿设有若干出风管4,布风机构包括一带送风管5的风机6,出风管4均并联连接在送风管5上;
26.物料箱2内水平设有筛网7,筛网7与出风管4的出风口呈预定间距;筛网7与出风管4之间设有支撑筋8;物料箱2的一端设有推拉用手柄9。
27.在利用本装置进行物料的转移过程中,先通过物料盒等装置将物料运送至物料箱2中,而后启动布风机构,对高温物料进行风力吹送,促使其快速冷却下来,而后利用手柄9将充满物料箱2中物料运送至指定位置,从而达到了防止在运动物料的过程中对运送用设备造成高温损伤的目的,并且通过采用本技术提出的装置,能够达到方便将物料按照单次多量的方式运送至指定位置,从而提高运送物料的效率。
28.在结构上,由于将布风管4设置为若干个,从而达到了对物料进行大面积且均匀送风的降温目的。通过在筛网7下部设置支撑筋8,达到了提高筛网7对物料的承压能力的目的,从而防止由于高空投放物料至物料箱2中造成对筛网7的强烈冲击,进而提高本装置的稳定性。
29.物料箱2设为上部开口的空心箱体结构,布风板3通过其侧部固接在物料箱2的内壁面上,出风管4的下端位于布风板3与物料箱2底部之间,出风管4的上端位于布风板3上部,出风管4的上端面靠近布风板3。
30.由于布风板3与物料箱2的底部间距布置,从而形成了一个空腔,即送风腔,送风管5过来的冷却用风在进入送风腔后经由出风管4进入至筛网7,风向为从底部向上运动,从而达到了对物料的降温目的;由于筛网7为带有若干网格的多孔状结构,从而实现了冷却用风从筛网7上的孔运动并带走物料表面热量的目的,功能性和实用性强。
31.出风管4在布风板3上间距布置,出风管4的上端面上设有风帽;物料箱2通过其底
部与底座1转动连接;
32.送风管5沿底座1的下端面水平布置,风机6通过风机支座9固接在底座1上,底座1上设有为风机6供电的供电电源。
33.在结构上,送风管5按照弯折的形式先水平后向上弯折的形式进入至送风腔中,而后通过出风管4实现了冷却风扩散并对物料从多方位进行冷却的功能。
34.物料箱2底部且靠近其另一端位置活动穿设一转轴10,转轴10与底座1转动连接;转轴10与底座1之间呈预定间距一,底座1上设有供转轴10穿过的鼻式耳座11,耳座11与转轴10之间设有轴承。
35.物料箱2的底部且与转轴10相对的一端设有支脚12,支脚12设为块状结构。
36.通过将转轴10活动穿设在物料箱2上,从而能够达到翻转本装置的目的,继而实现多场景使用。支脚12的作用是实现在运动物料以及向物料箱2中投放物料的过程中本装置能够保持水平状态,提高其实用性,从而达到将其应用在对应生产车间的目的。
37.支撑筋8设为若干个,并交叉布置在与筛网7触接的位置,支撑筋8的两端均穿设在物料箱2内;
38.底座1设为板状结构;手柄9设为z形杆状结构,手柄9的一端固接在底座1上;底座1下部设有行走轮13。
39.支撑筋8与筛网7触接,当物料在投放的过程中会对筛网7造成一定的冲击以及挤压,为了提高筛网7的承压能力,并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承受不同物料从不同高度投放的目的,将支撑筋8设置为若干个,并交叉布置,且采用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结构,从而能够达到扩大其使用范围的目的。
40.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