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分体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的对准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672164发布日期:2021-11-30 00:0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盖梁分体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的对准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盖梁分体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的对准结构。


背景技术:

2.盖梁(又称帽梁)指的是为支承、分布和传递上部结构的荷载,在排架桩墩顶部设置的横梁。在桥墩(台)或在排桩上设置钢筋混凝土或少筋混凝土的横梁。主要作用是支撑桥梁上部结构,并将全部荷载传到下部结构。有桥桩直接连接盖梁的,也有桥桩接立柱后再连接盖梁的。
3.预制盖梁由于具有较大的截面抗扭强度,抗弯强度,因其结构简单、施工简便、造价低廉、节省工期等优点,在国内外得到了十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
4.盖梁分体模具中,模具通过运输小车运送,无法保证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能够放置到准确位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盖梁分体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的对准结构,包括:
6.对准座,所述对准座固定安装于运输小车上,所述对准座顶端设有用于抬升盖梁分体模具的安装块;
7.对准块,两个所述对准块对称安装于所述对准座顶端靠近边沿位置,盖梁分体模具放置于所述对准座上方,并位于两个所述对准块之间。
8.优选的,还包括:
9.支撑筒体,所述支撑筒体竖直放置于所述对准座顶端,所述支撑筒体位于两个所述对准块之间,所述盖梁分体模具放置于所述支撑筒体内底部,并露出所述支撑筒体顶端设置,所述支撑筒体11内底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抬升盖梁分体模具3的安装块;
10.支撑环,所述支撑环安装于所述支撑筒体外壁靠近顶端位置,所述支撑环位于所述对准块上方;
11.横槽,两个所述横槽对称开设于所述对准座顶端;
12.传动齿条,所述传动齿条安装于所述横槽内;
13.转动齿轮,所述转动齿轮设于所述横槽内,所述转动齿轮与传动齿条啮合;
14.条形孔,两个所述条形孔对称开设于所述支撑筒体内底部;
15.对准板,所述对准板底端伸入所述横槽内,并与所述传动齿条连接,所述对准板顶端穿设条形孔、并伸入所述支撑筒体内;
16.动力室,两个所述动力室对称设置于所述对准座内,所述动力室位于所述横槽下方;
17.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一端伸入所述横槽内,并与所述转动齿轮连接,所述第一
转轴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室内;
18.升降室,两个所述升降室对称设置于所述对准座内,所述升降室位于所述对准块下方;
19.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一端伸入所述升降室内,所述第二转轴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室内;
20.啮合的一对斜齿轮,所述斜齿轮位于所述动力室内,其中一个所述斜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上,其中另一个所述斜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21.升降通道,所述升降通道竖直贯穿于所述对准块内,所述升降通道伸入所述升降室内;
22.升降齿条,所述升降齿条安装于所述升降通道内,所述升降齿条底端伸入所述升降室内,所述升降齿条顶端抵设于所述支撑环底端;
23.直齿轮,所述直齿轮设于所述升降室内,所述直齿轮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所述直齿轮与升降齿条啮合;
24.竖槽,所述竖槽安装于所述升降通道内壁上;
25.滑块,所述滑块安装于所述竖槽内,所述滑块与升降齿条固定连接;
26.回位弹簧,所述回位弹簧设于所述竖槽内,所述回位弹簧一端与所述竖槽内壁连接,所述回位弹簧另一端与所述滑块连接。
27.优选的,所述升降室内底部开设有齿条收纳槽。
28.优选的,所述升降齿条顶端设为半圆状结构。
29.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体底端与对准座顶端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
30.优选的,所述对准板顶端露出所述支撑筒体顶端设置。
31.优选的,所述对准座底端与所述运输小车顶端可拆卸连接。
32.优选的,所述支撑筒体外壁贴设于所述对准块内端设置。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3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盖梁分体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的对准结构,防止盖梁分体模具放置到运输小车上的位置不准确,此时盖梁分体模具放置于支撑筒体上,在盖梁分体模具的重量下,支撑筒体带动支撑环沉降,回位弹簧收缩,升降齿条带动滑块沿着竖槽向回位弹簧收缩方向运动,升降齿条带动位于升降室内的直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直齿轮连接的第二转轴转动,第二转轴通过位于动力室内啮合的一对斜齿轮带动第一转轴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转轴连接的转动齿轮在横槽内转动,转动齿轮带动传动齿条在横槽内向远离对准块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与传动齿条连接的对准板沿着条形孔向靠近盖梁分体模具方向运动,两个对准板同步向靠近彼此方形运动,从而带动盖梁分体模具向靠近对准座正中间方向运动,盖梁分体模具对准所述对准座的正中间位置,同时,两个对准板对向夹持住盖梁分体模具,便于对盖梁分体模具进行定位。
附图说明
3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
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37.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对准座和对准块安装示意图;
38.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对准座内剖视图。
39.图中:1.对准座;2.对准块;3.盖梁分体模具;4.运输小车;11.支撑筒体;12.支撑环;13.横槽;14.传动齿条;15.转动齿轮;16.对准板;17.动力室;18.第一转轴;19.升降室;10.第二转轴;21.斜齿轮;22.升降通道;23.升降齿条;24.直齿轮;25.竖槽;26.滑块;27.回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1.实施例
42.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43.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盖梁分体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的对准结构,包括:
44.对准座1,所述对准座1固定安装于运输小车4上,所述对准座1顶端设有用于抬升盖梁分体模具3的安装块;
45.对准块2,两个所述对准块2对称安装于所述对准座1顶端靠近边沿位置,盖梁分体模具3放置于所述对准座1上方,并位于两个所述对准块2之间。
46.进一步地,还包括:
47.支撑筒体11,所述支撑筒体11竖直放置于所述对准座1顶端,所述支撑筒体11位于两个所述对准块2之间,所述盖梁分体模具3放置于所述支撑筒体11内底部,并露出所述支撑筒体11顶端设置,所述支撑筒体11内底部均匀安装有若干个用于抬升盖梁分体模具3的安装块;
48.支撑环12,所述支撑环12安装于所述支撑筒体11外壁靠近顶端位置,所述支撑环12位于所述对准块2上方;
49.横槽13,两个所述横槽13对称开设于所述对准座1顶端;
50.传动齿条14,所述传动齿条14安装于所述横槽13内;
51.转动齿轮15,所述转动齿轮15设于所述横槽13内,所述转动齿轮15与传动齿条14啮合;
52.条形孔,两个所述条形孔对称开设于所述支撑筒体11内底部;
53.对准板16,所述对准板16底端伸入所述横槽13内,并与所述传动齿条14连接,所述对准板16顶端穿设条形孔、并伸入所述支撑筒体11内;
54.动力室17,两个所述动力室17对称设置于所述对准座1内,所述动力室17位于所述横槽13下方;
55.第一转轴18,所述第一转轴18一端伸入所述横槽13内,并与所述转动齿轮15连接,
所述第一转轴18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室17内;
56.升降室19,两个所述升降室19对称设置于所述对准座1内,所述升降室19位于所述对准块2下方;
57.第二转轴10,所述第二转轴10一端伸入所述升降室19内,所述第二转轴10另一端伸入所述动力室17内;
58.啮合的一对斜齿轮21,所述斜齿轮21位于所述动力室17内,其中一个所述斜齿轮21安装于所述第一转轴18上,其中另一个所述斜齿轮21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10上;
59.升降通道22,所述升降通道22竖直贯穿于所述对准块2内,所述升降通道22伸入所述升降室19内;
60.升降齿条23,所述升降齿条23安装于所述升降通道22内,所述升降齿条23底端伸入所述升降室19内,所述升降齿条23顶端抵设于所述支撑环12底端;
61.直齿轮24,所述直齿轮24设于所述升降室19内,所述直齿轮24安装于所述第二转轴10上,所述直齿轮24与升降齿条23啮合;
62.竖槽25,所述竖槽25安装于所述升降通道22内壁上;
63.滑块26,所述滑块26安装于所述竖槽25内,所述滑块26与升降齿条23固定连接;
64.回位弹簧27,所述回位弹簧27设于所述竖槽25内,所述回位弹簧27一端与所述竖槽25内壁连接,所述回位弹簧27另一端与所述滑块26连接。
65.进一步地,所述升降室19内底部开设有齿条收纳槽。
66.进一步地,所述升降齿条23顶端设为半圆状结构。
67.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体11底端与对准座1顶端之间安装有连接弹簧。
68.进一步地,所述对准板16顶端露出所述支撑筒体11顶端设置。
69.进一步地,所述对准座1底端与所述运输小车4顶端可拆卸连接。
70.进一步地,所述支撑筒体11外壁贴设于所述对准块2内端设置。
71.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和有益效果为:
7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盖梁分体模具与运输小车之间的对准结构,防止盖梁分体模具3放置到运输小车4上的位置不准确,此时盖梁分体模具3放置于支撑筒体11上,支撑筒体11内底部设置的安装块用于抬升盖梁分体模具3,从而防止位于盖梁分体模具3侧端靠近底端位置的铰链结构与对准座1造成干涉,在盖梁分体模具3的重量下,支撑筒体11带动支撑环12沉降,回位弹簧27收缩,升降齿条23带动滑块26沿着竖槽25向回位弹簧27收缩方向运动,升降齿条23带动位于升降室19内的直齿轮24转动,从而带动与直齿轮24连接的第二转轴10转动,第二转轴10通过位于动力室17内啮合的一对斜齿轮21带动第一转轴18转动,从而带动与第一转轴18连接的转动齿轮15在横槽13内转动,转动齿轮15带动传动齿条14在横槽13内向远离对准块2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与传动齿条14连接的对准板16沿着条形孔向靠近盖梁分体模具3方向运动,两个对准板16同步向靠近彼此方形运动,从而带动盖梁分体模具3向靠近对准座1正中间方向运动,盖梁分体模具3对准所述对准座1的正中间位置,同时,两个对准板16对向夹持住盖梁分体模具3,便于对盖梁分体模具3进行定位。
73.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
变动仍处于本发明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