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组件及转向管柱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64963发布日期:2022-01-19 17:15阅读:254来源:国知局
安装组件及转向管柱总成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安装组件及转向管柱总成。


背景技术:

2.当前,汽车转向管柱调节机构形式多种多样,各形式的设计同时实现手柄力舒适和调节顺畅也不再是难题,但结构越复杂,相应的调节过程中机械异响问题就越多。
3.当前后调节方向盘时,转向管柱的上套管会带动横向摩擦片一起轴向滑动,由于横向摩擦片和纵向摩擦片是两两交叉且互相接触的部件,两者表面存在一定的摩擦,随着横向摩擦片的前后运动,将不可避免引起纵向摩擦片绕着纵向摩擦片上的圆柱销旋转摆动,纵向摩擦片在摆动过程中容易持续敲打凸轮机构,发出异响,用户体验有待进一步地提高。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安装组件及转向管柱总成,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本技术提出一种安装组件,其包括:纵向摩擦片和用于套设在转向管柱上套管上的上支架,所述上支架具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插接部,所述纵向摩擦片上设置有销套,所述纵向摩擦片通过插接部与销套插接安装在侧板上,所述插接部至少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所述销套至少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述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外表面与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
6.可选地,所述插接部为插板,所述销套为矩形销套,所述插板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相对设置,所述矩形销套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所述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所述插板的第一侧与第一插孔插接,所述纵向摩擦片上设置有第二插孔,所述矩形销套与第二插孔插接,所述插板的第二侧与矩形销套插接,所述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
7.可选地,所述第一外表面上具有第一凹陷部,所述第一凹陷部在第二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凸台部,所述第一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台部,第二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台部,所述第一插孔的两个相对的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四凸台部和第二凹陷部,所述第二凸台部和第四凸台部均位于第一凹陷部内,第一凸台部位于第二凹陷部内,第三凸台部与第一凸台部贴合。
8.可选地,所述插板的第一侧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出限位板,所述限位板与侧板抵接,所述限位板与插板的侧边沿围成槽体,所述槽体的开口朝向侧板。
9.可选地,所述矩形销套远离插板的一侧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翻边,所述翻边与纵向摩擦片平行设置。
10.可选地,所述翻边上与第二凸台部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翻边上和第三凸台部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对称设置,所述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深度与翻边的宽度相等,其中,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插板垂直。
11.可选地,所述第二凸台部和第三凸台部的两侧均设置第五凸台部和第六凸台部,第五凸台部和第六凸台部均与插板贴合,所述第五凸台部和第六凸台部对称设置。
12.可选地,所述矩形销套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在的侧壁的边沿上均设置有槽口,所述槽口的延伸方向与翻边垂直,所述槽口位于侧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槽口贯穿其所在的侧壁。
13.可选地,所述槽口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纵向摩擦片抵接。
14.本技术提供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其包括转向管柱上套管和如上所述的安装组件,所述转向管柱上套管嵌套在上支架内。
15.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组件及转向管柱总成通过设置纵向摩擦片和上支架,上支架的侧板上设置有销套,纵向摩擦片上设置有插接部,插接部与销套插接将纵向摩擦片与侧板连接,且销套的两个内表面分别与插接部的两个外表面相对设置,可避免插接部在销套内转动,避免由于纵向摩擦片发生摆动敲打凸轮机构产生异响,提高客户的乘车体验,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技术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本技术的销套的立体图。
18.图3是本技术的销套的侧视图。
19.图4是本技术的插接部的立体图。
20.图5是本技术的插接部的侧视图。
21.图6是本技术的转向管柱总成的爆炸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以下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23.图1示出了本技术的安装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3示出了本技术的销套的结构示意图,图4-5示出了本技术的插板的结构示意图,图6示出了本技术的转向管柱总成的爆炸图。如图1-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组件,其包括:纵向摩擦片4和用于套设在转向管柱上套管10的上支架11。
24.上支架11具有侧板8,侧板8上设置有插接部7,纵向摩擦片4上设置有销套3,插接部7与销套3插接,以将纵向摩擦片4安装在侧板上。
25.插接部7至少具有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销套3至少具有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
26.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第二外表面与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
27.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插接部7可采用三棱柱、四棱柱等,对应地,销套3可采用三角型管、矩形管等。
28.安装组件使用时,插接部7与销套3插接,且第一外表面与第一内表面相对设置,第
二外表面与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使插接部7不能在销套3内发生转动,避免纵向摩擦片发生摆动,减少异响的发生,提高用户体验。
29.本技术提供的安装组件通过设置纵向摩擦片和上支架,上支架的侧板上设置有插接部,纵向摩擦片上设置有销套,插接部与销套插接将纵向摩擦片与侧板连接,且销套的两个内表面分别与插接部的两个外表面相对设置,可避免插接部在销套内转动,避免由于纵向摩擦片发生摆动敲打凸轮机构产生异响,提高客户的乘车体验,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30.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插接部7为插板,销套3为矩形销套。
31.插板的第一外表面和第二外表面相对设置,矩形销套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相对设置。
32.侧板上设置有第一插孔,插板的第一侧与第一插孔插接。纵向摩擦片4上设置有第二插孔,矩形销套与第二插孔插接,插板的第二侧与矩形销套插接,第一侧与第二侧相对设置。
33.通过将插接部7设置为插板,销套3设置为矩形销套,可精简结构,减轻自重,降低生产成本。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插接部7的材质为pp材料(polypropylene,聚丙烯),一体注塑成型。
35.插接部7卡接在第一插孔内。销套3采用卡接或者过盈方式压装在第二插孔内,以避免安装组件旋转。
3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5所示,第一外表面上具有第一凹陷部71,第一凹陷部71在第二外表面上形成第一凸台部72,可增强插板的强度。
37.如图4-5所示,第一凹陷部71位于插板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第一凹陷部71的长度等于插板的长度。
38.如图2-3所示,第一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二凸台部31,第二内表面上设置有第三凸台部35。
39.第一插孔的两个相对的孔壁上分别设置有第四凸台部和第二凹陷部,第二凸台部31和第四凸台部均位于第一凹陷部内,第一凸台部72位于第二凹陷部内,第三凸台部35与第一凸台部72贴合。
40.通过设置第二凸台部31、第三凸台部35、第四凸台部和第二凹陷部,与第一凹陷部71和第一凸台部72对应,可更好地防止插接部7在销套3内转动,进一步地避免异响的产生。
41.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4-5所示,插板的第一侧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出限位板73,限位板73与侧板抵接,限位板73与插板的侧边沿围成槽体74,槽体74的开口朝向侧板,不仅可避免插板脱离第一插孔,而且限位板73与插板形成槽体,可方便限位板73与侧板的抵接。
4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6所示,矩形销套远离插板的一侧的周向边沿上设置有翻边33,翻边33与纵向摩擦片4平行设置,不仅可增加矩形销套的强度,还方便为调节手柄2提供支撑力。
43.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图3和图6所示,翻边33上与第二凸台部31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一缺口34。
44.翻边33上和第三凸台部35对应的部分上设置有第二缺口,第一缺口34和第二缺口
对称设置。
45.第一缺口34和第二缺口的深度与翻边的宽度相等,其中深度方向和宽度方向均与插板垂直,以降低自重。
46.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二凸台部31和第三凸台部35的两侧均设置第五凸台部32和第六凸台部36。
47.第五凸台部32和第六凸台部36均与插板贴合,第五凸台部32和第六凸台部36对称设置,可更好地避免插板在销套内摆动,更好地避免异响的产生,提高用户体验。
48.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矩形销套的第一内表面和第二内表面所在的侧壁的边沿上均设置有槽口37,槽口37的延伸方向与翻边33垂直,槽口37位于侧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所述槽口37分别贯穿其所在的侧壁。
49.第二凸台部31位于其所在的侧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第三凸台部35也位于其所在的侧壁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上。
50.如图2所示,第二凸台部31所在侧壁上的槽口37贯穿第二凸台部31及其所在的侧壁,第三凸台部35所在侧壁上的槽口37贯穿第二凸台部31及其所在的侧壁。
51.通过设置槽口37,可进一步地降低矩形销套的自重。
52.在一个具体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槽口37的两侧均对称设置有限位块38,限位块38与纵向摩擦片4抵接,以防止矩形销套从纵向摩擦片4的第二插孔内脱出。
53.本技术还通过一种转向管柱总成,如图6所示,其包括转向管柱上套管10和如上所述的安装组件,转向管柱上套管10嵌套在上支架11内。
54.如图6所示,手柄轴1安装在调节手柄2的安装孔内,两者组成调节手柄组件,上支架11和下支架9均呈槽型,下支架9和转向管柱上套管10焊接成套管组件,套管组件安装在上支架11上。
55.横向摩擦片5的一端通过圆柱销安装在下支架9上,纵向摩擦片4的一端安装在横向摩擦片5上,另一端通过插接部7与销套3插接,安装在上支架11上。
56.调节手柄组件沿着轴向穿过纵向摩擦片4、横向摩擦片5、调节软止挡6、上支架11的侧板8上的装配孔、下支架9与转向管柱组装在一起。
57.本技术提供的转向管柱总成通过设置纵向摩擦片和上支架,上支架的侧板上设置有销套,纵向摩擦片上设置有插接部,插接部与销套插接将纵向摩擦片与侧板连接,且销套的两个内表面分别与插接部的两个外表面相对设置,可避免插接部在销套内转动,避免由于纵向摩擦片发生摆动敲打凸轮机构产生异响,提高客户的乘车体验,而且结构简单,成本低。
58.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了详细介绍,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思想。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技术具体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的推导和变型也属于本技术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