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与一种保温模板转运装置相关。
背景技术:2.现在国家在大力推行绿色建筑,保温模板正是在这种环境中应运而生,但是保温模板体积一般都比较大,现有技术中,基本采用人工搬运保温板,而且由于保温板重量大,人工搬运较困难,工作强度高,效率还十分低下,而且保温模板在转运的过程中,通常都是多层叠放在一起的,不利于后续的卸料工作,而且多层叠放也会对下层的保温板造成挤压,使保温模板可能受到损伤,从而导致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3.针对上述相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保温模板转运装置,将装置直接设于传送带一旁,自动将保温模板直接翻转立起来放置,节省了空间,同时减少了保温模板相互之间的挤压,避免保温模板的损坏,同时还极大程度地减少了人工,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适应不同规格的保温模板,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
5.一种保温模板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架、承载机构、翻转机构、顶升机构。
6.支撑架下方设有车轮,其中位于支撑架前方的车轮相对安装架本身固定,位于支撑架后方的车轮可以沿竖直方向360度转动。
7.进一步地,承载机构设于支撑架上,用于装载保温模板;承载机构包括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二丝杆固定在立柱中,立柱有四个,分别固定于支撑架上端面四角,第二丝杆一端连接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固定在立柱上;第一丝杆固定在第一横柱中,第一横柱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支撑架宽度方向的两条边上,第一丝杆一端连接第一电机,第一电机固定在第一横柱上,第一横柱两端套设于第二丝杆上;第一横柱中心设有横板,横板将第一丝杆的螺纹分割为两段,第一丝杆的两段螺纹旋向相反,每段螺纹分别套设一个支撑板。
8.进一步地,第一丝杆套设有两个对称布置的支撑板,支撑板上端面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挡板,支撑板一端设有第二挡板,支撑板另一端设有第三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均位于第一挡板之间,第一挡板、第二挡板及第三挡板均用于防止保温模板掉落;第二挡板呈梳齿状,且两个第二挡板的梳齿交错布置;第三挡板一角设有卡销,支撑板另一端设有卡槽,卡槽与卡销配合。
9.进一步地,翻转机构位于承载机构两侧,且固定于承载机构上,用于翻转保温模板并将其立起;翻转机构包括第三丝杆,第三丝杆固定在第二横柱中,第三丝杆一端连接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固定在第二横柱上;第二横柱有两个,分别位于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两边上,第二横柱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柱上,第三丝杆套设有支撑杆,支撑杆穿设有传动轴,传动轴一端连接第四电机,第四电机固定在支撑杆上,传动轴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第一伸缩杆一端设有夹持板,夹持板外侧竖直方向设有凹部,凹部用于放置保温模板。
10.进一步地,顶升机构设于支撑架下方,用于将保温模板顶升起预定角度;顶升机构包括第四丝杆、第二伸缩杆,第四丝杆固定在第三横柱中,第四丝杆一端连接第五电机,第五电机固定在第三横柱上,第三横柱沿支撑架长度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支撑架下端面,且位于支撑架前半段;第四丝杆套设有连杆,连杆上端面为斜面,第二伸缩杆固定在连杆的斜面上,第二伸缩杆收缩至最短时,第二伸缩杆顶点位于支撑板下方。
11.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在于:支撑板之间的距离可以调节,以适应不同规格保温模板的需求;采用翻转机构将保温模板翻转并竖直堆放,节省了空间,避免保温模板多层叠放而造成的损伤;在两端增加挡板,防止保温模板掉落;增加顶升机构,方便将保温模板翻转。
附图说明
12.本文描述的附图只是为了说明所选实施例,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实施方案,更不是意图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立体示意图。
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承载机构立体示意图。
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翻转机构立体示意图。
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的顶升机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8.如图1~图4所示,本实例提供一种保温模板转运装置包括:支撑架100、承载机构200、翻转机构300、顶升机构400。
19.支撑架100下方设有车轮,其中位于支撑架100前方的车轮固定,位于支撑架100后方的车轮可以沿竖直方向360度转动。
20.具体地,承载机构200设于支撑架100上,用于装载保温模板;承载机构200包括第一丝杆201、第二丝杆204,第二丝杆204固定在立柱205中,立柱205有四个,分别固定于支撑架100上端面四角,第二丝杆204一端连接第二电机206,第二电机206固定在立柱205上;第一丝杆201固定在第一横柱202中,第一横柱202有两个,并分别设置于支撑架100宽度方向的两条边上,第一丝杆201一端连接第一电机203,第一电机203固定在第一横柱202上,第一横柱202两端套设于第二丝杆204上;
21.具体地,第一丝杆201套设有两个支撑板207,支撑板207对称布置,支撑板207上端面沿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挡板208,支撑板207一端设有第二挡板209,支撑板207另一端设有第三挡板210,第二挡板209及第三挡板210均位于第一挡板208之间,第一挡板208、第二挡板209及第三挡板210均用于防止保温模板掉落;第一横柱202中心设有横板213,横板213将第一丝杆201的螺纹分割为两段,第一丝杆201的两段螺纹旋向相反,每段螺纹分别套设一个支撑板207。
22.具体地,第二挡板209呈梳齿状,且两个第二挡板209的梳齿交错布置,第三挡板210一角设有卡销212,支撑板207另一端设有卡槽211,卡槽211与卡销212配合。
23.具体地,翻转机构300位于承载机构200两侧,且固定于承载机构200上,用于翻转保温模板并将其立起;翻转机构300包括第三丝杆301,第三丝杆301固定在第二横柱302中,第三丝杆301一端连接第三电机303,第三电机303固定在第二横柱302上;第二横柱302有两个,并分别位于支撑架100长度方向的两边上,第二横柱302两端分别固定在第一横柱202上,第三丝杆301套设有支撑杆304,支撑杆304穿设有传动轴305,传动轴305一端连接第四电机306,第四电机306固定在支撑杆304上,传动轴305另一端连接第一伸缩杆307,第一伸缩杆307一端设有夹持板308,夹持板308外侧竖直方向设有凹部309,凹部309用于放置保温模板。
24.具体地,顶升机构400设于支撑架100下方,用于将保温模板顶升起预定角度;顶升机构400包括第四丝杆401、第二伸缩杆405,第四丝杆401固定在第三横柱402中,第四丝杆401一端连接第五电机403,第五电机403固定在第三横柱402上,第三横柱402沿支撑架100长度方向设置,并固定在支撑架100下端面,且第三横柱402位于支撑架100前半段;第四丝杆401套设有连杆404,连杆404上端面为斜面,第二伸缩杆405固定在连杆404的斜面上,第二伸缩杆405收缩至最短时,第二伸缩杆405顶点位于支撑板207下方。
25.具体的实施方式如下描述:
26.首先将装置移动至传送带的一端,然后根据保温模板的宽度调节两块支撑板207之间的距离,直接启动第一电机203,驱动第一丝杆201转动,由于第一丝杆201的螺纹分为两段,而且两端螺纹的旋向相反,所有使两块支撑板207相向运动,由于第二档板209固定在支撑板207上,所以第二档板209跟随相向运动,而第二档板209呈梳齿状,且交错布置,所以第二档板209相向运动时不会产生干涉;然后根据保温模板的长度调节第二伸缩杆405所处的位置,启动第五电机403,驱动第四丝杆401转动,使第二伸缩杆405处于预定位置;然后启动第二电机206,驱动第二丝杆204转动,使第一横柱202及套设在第一横柱202上的支撑板207向上移动到预定位置;之后传送带上的保温模板直接传送到支撑板207上,然后启动第二伸缩杆405将保温模板顶升起预定角度,启动第三电机303驱动第三丝杆转动,使夹持板208移动到与保温模板相对应的位置,然后启动第一伸缩杆307,使保温模板处于夹持板307内,然后启动第四电机306,驱使传动轴305转动预定角度,使保温模板立起,然后再启动第三电机303,使保温模板向右侧移动,第一个保温模板直接接触到第二档板209,如此循环往复,当保温模板承载一定量时,根据保温模板的位置不断调整第二伸缩杆405的位置,最后在第二档板209另一端插入第三挡板210,将保温模板固定在装置上,方便转运。
27.本实例可以调整支撑板、挡板之间的距离以适应不同保温模板的规格;采用翻转机构将保温模板翻转并竖直堆放,节省了空间,避免保温模板多层叠放而造成的损伤;在两端增加挡板,防止保温模板掉落;增加顶升机构,方便将保温模板翻转;在装置下方设置滚轮,方便安转运。
28.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