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的连接支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094555发布日期:2021-12-18 10:05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的连接支架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底盘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辆的连接支架及车辆。


背景技术:

2.汽车车身、底盘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关系到整车的nvh(noise、vibration、harshness,噪声、振动与声振粗糙度)性能和耐久安全性能,纯电动汽车利用电机替代了发动机,从而导致了遮蔽效应的消失,如果副车架与车身连接结构刚度不足,可能会导致路面噪音与动力总成噪音更容易传递到乘员耳中,带来较差的乘坐体验;若强度不足则可能导致严重的耐久安全问题,甚至出现零部件失效断裂的现象,严重影响车辆行驶安全。
3.同时,随着纯电动汽车的普及,消费者对续航里程的要求越来越高,间接地要求整车重量越来越轻,对汽车轻量化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4.现有技术中,主要通过增加副车架与电池包框架之间的钢制支架本体和支架安装座来提升副车架与车身的连接刚度和强度,然而这种连接结构主要存在连接支架自身垂向刚度低、结构占用空间大,不够紧凑,连接强度不足,同时存在增加了车辆的重量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车辆的连接支架,解决现有技术中副车架与电池包框架之间的连接支架刚度较低的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进一步目的是要提高连接支架的强度。
7.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具有上述连接支架的车辆。
8.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辆的连接支架,用于连接所述车辆的动力电池框架和副车架,所述连接支架包括:
9.支架本体,包括第一端部、与所述第一端部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和连接于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之间的弧形部,所述第一端部与所述动力电池框架连接,所述第二端部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10.可选地,所述弧形部处设置有第一定位部,所述第一定位部构造成与所述动力电池框架处的第一配合件配合,以对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动力电池框架进行定位;
11.所述第一定位部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一端部的位置处。
12.可选地,所述弧形部处还设置有第二定位部,所述第二定位部构造成与所述副车架处的第二配合件配合,以对所述支架本体和所述副车架进行定位;
13.所述第二定位部设置在靠近所述第二端部的位置处。
14.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上设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弧形部的背离其弯曲方向的一侧,且所述加强筋设置在所述第一定位部和所述第二定位部之间并靠近所述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处。
15.可选地,所述弧形部朝向所述车辆的顶部方向弯曲。
16.可选地,所述支架本体为铸造件。
17.可选地,所述第二端部上设有避让面,所述避让面设置在所述第二端部的朝向所述车辆的顶部方向的一侧上。
18.可选地,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上分别设有用于穿设紧固件的第一安装孔和第二安装孔,以将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动力电池框架、所述支架本体与所述副车架连接。
19.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方面的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安装有上述的连接支架。
20.可选地,所述动力电池框架与所述副车架通过两个所述连接支架连接,两个所述连接支架分别设置在所述动力电池框架与所述副车架相对两侧的两个端部处。
21.本实用新型将用于连接动力电池框架和副车架的支架本体设置成弧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平直状冲压件,可以提高支架本体的刚度和强度,并减小了连接支架的结构,进而适当减小了副车架与动力电池框架之间连接支架的运动包络空间,避免了连接支架结构过大与稳定杆等部件干涉的情况发生。
22.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中支架本体上设有加强筋,加强筋设置在弧形部的背离其弯曲方向的一侧,且加强筋设置在第一定位部和第二定位部之间并靠近第二定位部的位置处,从而可以提高连接支架的强度。
23.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24.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2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支架与动力电池框架和副车架的示意性连接图;
26.图2是图1所示连接支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27.图3是图1所示连接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9.实施例1:
30.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连接支架与动力电池框架10和副车架20的示意性连接图,图2是图1所示连接支架的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1和图2所示,车辆的连接支架用于连接车辆的动力电池框架10和副车架20,连接支架包括支架本体30,支架本体30包括第一端部31、与第一端部31相反设置的第二端部32和连接于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之间的弧形部33,第一端部31与动力电池框架10连接,第二端部32与副车架20连接。这里,弧形部33可以设置成朝向车辆的顶部方向弯曲。在其他实施例中,弧形部33还可以设置
成朝向车辆的底部方向弯曲。
31.本实用新型将用于连接动力电池框架10和副车架20的支架本体30设置成弧形,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平直状冲压件,可以提高支架本体30的刚度和强度,并减小了连接支架的结构,进而适当减小了副车架与动力电池框架之间的连接支架的运动包络空间,避免了连接支架结构过大与稳定杆等部件干涉的情况发生。
32.在该实施例中,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上分别设有用于穿设紧固件(图中未示出)的第一安装孔311和第二安装孔321,以将支架本体30与动力电池框架10、支架本体30与副车架20连接。
33.在该实施例中,弧形部33处设置有第一定位部34,第一定位部34构造成与动力电池框架10处的第一配合件(图中未示出)配合,以对支架本体30和动力电池框架10进行定位。第一定位部34设置在靠近第一端部31的位置处。弧形部33处还设置有第二定位部35,第二定位部35构造成与副车架20处的第二配合件(图中未示出)配合,以对支架本体30和副车架20进行定位。第二定位部35设置在靠近第二端部32的位置处。该实施例可以在将支架本体30与动力电池框架10、副车架20连接之前先通过第一定位部34和第二定位部35对支架本体30进行定位,防止在对支架本体30进行固定的过程中移位。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4和第二定位部35可以为贯穿孔,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可以是凸块,将凸块插入贯穿孔中,从而实现支架本体30与副车架20、支架本体30与动力电池框架10的定位。
34.图3是图1所示连接支架的另一个角度的示意性结构图。如图3所示,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支架本体30上设有加强筋37,加强筋37设置在弧形部33的背离其弯曲方向的一侧,且加强筋37设置在第一定位部34和第二定位部35之间并靠近第二定位部35的位置处。该实施例通过设置加强筋37,可以提升连接支架的整体刚度和强度,在车辆发生碰撞时,不易发生形变,使得更少的碰撞力传递至动力电池框架10上。
35.进一步地,由于钢制冲压的连接支架呈薄壁截面,垂向刚度及强度不足,若副车架20硬点布置与动力电池框架10距离较远,需通过增加与动力电池框架10的连接点的数量来提升整个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并且钢制冲压的支架本体30在车辆的xy投影面上的占用布置空间较大,易与稳定杆、前束杆等周边件包络干涉,结构不紧凑,且重量较大,不利于结构轻量化。因此,该实施例支架本体30设置成为铸造件,通过铸造件替代冲压件,有效降低了支架本体30的运动包络空间,可以减少支架本体30与动力电池框架10的连接点,使得车辆的底盘结构更加紧凑。并且通过铸造件替代冲压件,增大了支架本体30的横截面惯性矩,同时提升了支架本体30的垂直刚度,提高了支架本体30的使用寿命。
36.进一步地,该实施例还通过将现有技术中钢材料的支架本体30替换成铝材料的支架本体30,大大降低了连接支架的重量,实现了车辆的结构轻量化,对整车续航里程和操纵稳定性均有积极作用。并且采用铝材料的支架本体30无需电泳处理,简化了零件生产工艺,提升了连接支架的抗腐蚀性。
37.在一个优选地实施例中,第二端部32上设有避让面36,避让面36设置在第二端部32的朝向车辆的顶部方向的一侧上。该实施例通过设置避让面36,可以在车辆行驶过程中避免与车辆底盘结构的其他部件发生干涉,例如,稳定杆等。
38.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车辆安装有上述的连接支架。对于连接支架,这里不一一赘述。
39.进一步地,动力电池框架10与副车架20通过两个连接支架连接,两个连接支架分别设置在动力电池框架10与副车架20相对两侧的两个端部处。本实施例中,每个连接支架与动力电池框架10的连接点只有一个,使用两个连接支架将动力电池框架10和副车架20连接的话,也仅仅存在两个连接点,与现有技术中每个连接支架与动力电池框架10的连接点有两个,相当于将四个连接点减少至两个连接点,从而减小了连接支架的占用空间。
40.具体地,动力电池框架10上设有连接支架支座11,连接支架支座11上设有第三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以使紧固件件依次通过第一安装孔311、第三安装孔,从而将连接支架支座11与连接支架连接,进而将动力电池框架10与连接支架连接。这里,连接支架支座11与动力电池框架10通过焊缝连接,紧固件为螺栓。
41.进一步地,副车架20上的第四安装孔(图中未示出)内嵌有衬套(图中未示出),以使紧固件依次穿过第二安装孔321、衬套,从而将副车架20与连接支架连接。这里,衬套与副车架20通过压装过盈配合连接。
42.实施例2:
43.实施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
44.第一端部31和第二端部32上分别设有凸块(图中未示出),动力电池框架10和副车架20上均设有与凸块对应的安装孔(图中未示出),以使得凸块插入安装孔中,从而使得支架本体30与动力电池框架10、支架本体30与副车架20连接。这里,凸块与安装孔为压装过盈配合。
45.在该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34和第二定位部35可以为凸块,第一配合件和第二配合件可以是贯穿孔,将凸块插入贯穿孔中,从而实现支架本体30与副车架20、支架本体30与动力电池框架10的定位。
46.进一步地,连接支架可以为锻造件,也可以采用其他工艺形式,例如,注塑、模压等。
47.进一步地,连接支架还可以采用镁合金等金属材料、工程塑料或复合材料等。
48.至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认识到,虽然本文已详尽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多个示例性实施例,但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仍可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确定或推导出符合本实用新型原理的许多其他变型或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被理解和认定为覆盖了所有这些其他变型或修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