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地板客车的制作方法](https://img.xjishu.com/img/zl/2022/5/13/zs092hdql.jpg)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地板客车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低地板客车。
背景技术:2.近年来,低地板客车在城市公共交通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低地板客车相较于传统客车,降低了地板高度,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士的上下车,也提高了普通乘客的上下车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车辆进出站时间,从而保证了车辆运行的正点率。
3.目前,低地板客车通常包括燃油、燃气客车和电动客车。燃油、燃气客车在车顶盖处设置有空调总成,电动客车在车顶盖处设置有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等;当空调总成或是动力电池组需要维修保养时,需要操作人员到达车顶盖位置处进行维修作业。
4.现有的低地板客车,由于国家、海外客车强制标准中,为提升客车行驶安全要求,已取消了较早前的车顶外行李架,用于上下行李架的车外爬梯结构也随之取消。因此,操作人员要到达车顶盖进行维修作业,只能利用叉车、举升机或外部人字梯等外部设备,存在不安全、不便利、接近性差等问题,导致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等部件的安装以及维修保养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地板客车,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在对车顶盖的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安装或是维修保养时,需利用叉车、举升机或外部人字梯等外部设备,存在不安全、不便利、接近性差等问题,导致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等部件的安装以及维修保养难度较大。
6.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地板客车,所述低地板客车包括:车顶盖、地板、侧围以及爬梯;
7.所述车顶盖、所述地板以及所述侧围共同围成车内空间;
8.所述车顶盖设置有天窗;
9.所述爬梯设置于所述车内空间,所述爬梯的一端靠近所述天窗,所述爬梯的另一端朝所述地板的方向延伸。
10.可选地,所述低地板客车还包括:座椅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座椅的安装支座;
11.所述安装支座与所述地板连接;
12.所述爬梯的一端与所述车顶盖连接;
13.所述爬梯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座连接。
14.可选地,所述低地板客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低地板客车尾部的凸起平台;
15.所述爬梯的一端与所述车顶盖连接;
16.所述爬梯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平台连接。
17.可选地,所述爬梯的一端与所述车顶盖可拆卸连接;
18.所述爬梯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座或所述凸起平台可拆卸连接。
19.可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螺栓连接或卡接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
20.可选地,所述爬梯包括:两侧的梯梁和多个踏板,所述踏板沿所述梯梁的长度方向设置;
21.所述踏板的表面设有防滑板。
22.可选地,所述防滑板为设有防滑花纹的铝板、不锈钢板或塑料板。
23.可选地,所述防滑板与所述踏板铆接或焊接。
24.可选地,所述爬梯还包括:扶手架;
25.所述扶手架与所述梯梁连接。
26.可选地,所述爬梯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
27.所述第一爬梯或所述第二爬梯上设有锁止件;
28.在所述锁止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绕铰接轴转动;
29.在所述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相对静止。
3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低地板客车包括:车顶盖、地板、侧围以及爬梯,车顶盖、地板以及侧围共同围成车内空间,在车顶盖处设置有天窗,爬梯设置于车内空间,爬梯的一端靠近天窗,爬梯的另一端朝地板的方向延伸。通过在靠近天窗处设置爬梯,爬梯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在车内地板处,借助爬梯穿过天窗到达车顶盖,对车顶盖的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安装或是维修保养,无需借助叉车、举升机或外部人字梯等外部设备,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外部设备和车顶盖之间移动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提升了安装以及维修保养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附图说明
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32.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低地板客车结构示意图之一;
33.图2示出了图1中的爬梯结构示意图;
34.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种低地板客车结构示意图之二;
35.图4示出了图3中的爬梯结构示意图;
36.图5示出了图3中沿a方向的低地板客车结构示意图。
37.附图标记说明
38.10-车顶盖;20-地板;30-侧围;40-爬梯;50-凸起平台;101-天窗;201-安装支座;202-座椅;401-梯梁;402-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40.参照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低地板客车,所述低地板客车包括:车顶盖10、地板20、侧围30以及爬梯40;所述车顶盖10、所述地板20以及所述侧围30共同围成车内空间;所述车顶盖10设置有天窗101;所述爬梯40设置于所述车内空间,所述爬梯40的一端靠近所述天窗101,所述爬梯40的另一端朝所述地板20的方向延伸。
41.具体的,城市客车按照乘客门踏步台阶数,可分为一级踏步、二级踏步、三级踏步,其中前后门均实现一级踏步的称为低地板客车。低地板客车相较于传统客车,降低了地板高度,大大方便了残疾人士的上下车,也提高了普通乘客的上下车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节约车辆进出站时间,从而保证了车辆运行的正点率。城市客车实现低地板化,被视为公交系统提高运输效率(上下车便捷)和运输安全(整车重心低、上下车安全)的重要途径和城市客车的重要发展方向。
42.低地板客车包括车顶盖10、地板20以及侧围30,车顶盖10为车辆上部的重要遮盖部件,车顶盖10上设置有天窗101、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等;地板20为车辆的主要承载部件,与车顶盖10相对设置,用于承载车辆座椅202、驾驶台、车内扶手架等;侧围30设置于车顶盖10和地板20之间,与车顶盖10和地板20共同围成车内空间。在低地板客车的车内空间中,设置有爬梯40,爬梯40可采用金属或是塑料材质。爬梯40的一端靠近天窗101;爬梯40的另一端朝地板20的方向延伸,延伸方向低地板客车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从而操作人员可由车内地板20处,通过爬梯40穿过天窗101达到车顶盖10。爬梯40的固定方式可以是一端固定,如仅在车顶盖10或者地板20处设置连接结构对爬梯40进行固定;爬梯40的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两端固定,如在车顶盖10或者地板20处同时设置连接结构对爬梯40进行固定。具体的固定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接或是螺栓连接等。
4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低地板客车包括:车顶盖10、地板20、侧围30以及爬梯40,车顶盖10、地板20以及侧围30共同围成车内空间,在车顶盖10处设置有天窗101,爬梯40设置于车内空间,爬梯40的一端靠近天窗101,爬梯40的另一端朝地板20的方向延伸。通过在靠近天窗101处设置爬梯40,爬梯40沿车身的高度方向设置,从而操作人员能够在车内地板20处,借助爬梯40穿过天窗101到达车顶盖10,对车顶盖10的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安装或是维修保养,无需借助叉车、举升机或外部人字梯等外部设备,避免了操作人员在外部设备和车顶盖10之间移动时容易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提升了安装以及维修保养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在车辆遇险时,例如,车内进水车门无法正常打开的情况,乘客可通过爬梯40及时爬出车外,提升了低地板客车的安全系数。
44.一种可选地实施例中,爬梯40也可以设置于低地板客车的车外空间,具体可以设置于低地板客车尾部的车外空间,爬梯40的一端连接于车顶盖10外部,爬梯40的另一端朝远离车顶盖10的方向延伸,延伸方向与车身的高度方向保持一致,从而操作人员可由车外较低位置处,通过爬梯40达到车顶盖10。为提升便利性和安全性,还可以在车尾处设置踏步,操作人员可先到达踏步,再通过爬梯40达到车顶盖10外部,对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安装或是维修保养,无需借助叉车、举升机或外部人字梯等外部设备,提升了安装以及维修保养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45.可选地,参照图1所示,所述低地板客车还包括:座椅202以及用于支撑所述座椅202的安装支座201;所述安装支座201与所述地板20连接;所述爬梯40的一端与所述车顶盖10连接;所述爬梯40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座201连接。
46.具体的,低地板客车的地板20上设置有安装支座201,安装支座201用于支撑座椅202,安装支座201的一端固定在车辆地板20上,另一端与座椅202固定,对座椅202实现支撑,固定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卡接或是螺栓连接等;安装支座201可采用金属材质,具有较高的强度。爬梯40设置于低地板客车的车内空间中,爬梯40的一端与靠近天窗101处的车顶盖10连接,为提升连接稳定性,可连接于车顶盖10的加强梁处,爬梯40的另一端与安装支座201连接,由于安装支座201具有较高的强度,能够对爬梯40也实现较好的固定支撑,提升了爬梯40的稳定性。
47.一种优选的实施例,车内靠近尾门处,通常设置有连排座椅,连排座椅靠近尾门一侧具有较大的安装空间,可以将爬梯40设置于靠近尾门的座椅处,在实现爬梯40功能的同时,还能够对该座椅的侧面实现防护,在车辆急转弯时,能够对乘客进行保护,还能为站立乘客提供扶手架的功能,提升了车内空间利用的合理性。
48.可选地,参照图3至图5所示,所述低地板客车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低地板客车尾部的凸起平台50;所述爬梯40的一端与所述车顶盖10连接;所述爬梯40的另一端与所述凸起平台50连接。
49.具体的,低地板客车车内空间尾部设置有凸起平台50,凸起平台50的下方为后舱空间,用于布置发动机、驱动单电机或动力电池组等总成及部件。该凸起平台50通常为闲置状态,可以将爬梯40设置于凸起平台50上,爬梯40的一端与车顶盖10连接,爬梯40的另一端与凸起平台50连接。由于凸起平台50上方的空间闲置,将爬梯40设置于凸起平台50上方,无需占用其它车内空间,提高了车内空间的利用率;并且,由于凸起平台50本身具有一定的高度,爬梯40设置在此处,能够缩短爬梯40的长度,提升爬梯40的结构稳定性,操作人员可先达到凸起平台50,再通过凸起平台50上的爬梯40达到车顶盖10,通过天窗101达到车顶盖10外部,对空调总成以及动力电池组进行安装或是维修保养,无需借助叉车、举升机或外部人字梯等外部设备,提升了安装以及维修保养作业的便利性和安全性。
50.可选地,所述爬梯40的一端与所述车顶盖10可拆卸连接;所述爬梯40的另一端与所述安装支座201或所述凸起平台50可拆卸连接。
51.具体的,爬梯40的一端与车顶盖10可拆卸连接,爬梯40的另一端与安装支座201或凸起平台50可拆卸连接,采用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爬梯40的安装与维修更换,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修成本。
52.可选地,所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包括:螺栓连接或卡接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
53.具体的,可拆卸连接方式可以包括卡接、螺栓连接中的至少一种或组合,例如,采用卡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可以在爬梯40的一端设置卡接部,在车顶盖10的对应位置处设置卡接配合部,实现爬梯40与车顶盖10的可拆卸连接;采用螺栓连接的方式,可以在爬梯40的一端设置法兰,螺栓穿过法兰可拆卸连接于车顶盖10的对应位置。同样的,爬梯40的另一端与安装支座201或凸起平台50也可采用上述的可拆卸连接方式,也可以将卡接和螺栓连接的方式进行组合安装,提升了爬梯40安装的灵活性。
54.采用上述可拆卸连接的方式,便于爬梯40的安装与维修更换,降低了安装成本和维修成本。
55.可选地,所述爬梯40包括:两侧的梯梁401和多个踏板402,所述踏板402沿所述梯梁401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踏板402的表面设有防滑板。
56.具体的,爬梯40的具体结构包括两侧的梯梁401和多个踏板402,梯梁401为爬梯40的主体框架,两侧的梯梁401可平行设置,也可呈一定角度形成梯形状爬梯40;沿爬梯40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踏板402,踏板402的具体数量可以根据爬梯40的长度以及使用需求进行选择,踏板402与梯梁401的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卡接、螺栓连接等。
57.在踏板402的表面设置有防滑板,防滑板表面设置有防滑花纹、防滑钉等结构,能够起到防滑作用,防滑板优选设置于踏板402的上表面,防滑板与踏板402可以采用一体成型的工艺进行制作,也可以分别制作再进行连接。通过在踏板402上设置防滑板,能够提升爬梯40使用的安全性。
58.可选地,所述防滑板为设有防滑花纹的铝板、不锈钢板或塑料板。
59.具体的,防滑板采用具有防滑花纹的铝板、不锈钢板或塑料板,防滑花纹具体可以为人字形花纹、条状花纹、粒状花纹等,可以选用铝板或塑料板作为防滑板,铝板或塑料板的密度较其它常规材料小,便于轻量化设计;也可以选用不锈钢板作为防滑板,不锈钢板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以及结构强度,能够提升爬梯40的耐久性。
60.可选地,所述防滑板与所述踏板402铆接或焊接。
61.具体的,防滑板可以设置于踏板402的上表面,也可以对整个踏板402进行包裹,以提升防滑性能。防滑板与踏板402可采用焊接、铆接的方式进行连接,如钨极气体保护电弧焊、熔化极气体保护电弧焊、平头铆接、扁平形铆接等。
62.可选地,所述爬梯40还包括:扶手架;所述扶手架与所述梯梁401连接。
63.具体的,在梯梁401上设置有扶手架,扶手架的一侧与梯梁401固定,另一侧沿垂直于梯梁401的方向凸起,形成握持空间,使用者可将手置于握持空间内,实现支撑。扶手架可以仅设置于单侧梯梁401上,也可以在双侧梯梁401上均设置扶手架,扶手架与梯梁401的连接方式可以采用焊接、卡接、铆接等,扶手架的材质可以选用铝材或合金材质,在扶手架上也可以设置防滑隔断或防滑花纹,以提升爬梯40的安全性。通过设置爬梯40,在使用者攀登爬梯40时,能够对其进行支撑,提升了爬梯40的安全性能。
64.可选地,所述爬梯40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所述第一爬梯或所述第二爬梯上设有锁止件;在所述锁止件处于开启状态时,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绕铰接轴转动;在所述锁止件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爬梯和所述第二爬梯相对静止。
65.具体的,爬梯40可以采用折叠结构,包括相互铰接的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能够绕铰接轴互相转动实现折叠,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的尺寸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在使用过程中,第一爬梯可以与车顶盖1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第二爬梯与地板20上的安装支座201或凸起平台50采用可拆卸的方式进行连接,将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拆下后,通过绕铰接轴互相转动实现折叠,折叠后放置于座椅202下方或凸起平台50上,能够大大节省车内空间;也可以不对第二爬梯进行拆卸,直接将第一爬梯折叠至第二爬梯的一侧,也能够节省车内空间。
66.在第一爬梯或第二爬梯上设有锁止件,锁止件的具体结构可以为卡扣、螺栓等,可通过控制锁止件开启,使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相对转动,当展开至预定位置时,如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所在平面为重合时,可将锁止件锁止,实现固定;也可以当第一爬梯和第二爬梯折叠至预定位置时,将锁止件锁止,实现折叠固定。通过设置上述的锁止件,能够保证折叠爬梯使用或放置时的稳定性。
67.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8.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