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664127发布日期:2022-04-14 20:50阅读:20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婴儿车,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在儿童用品市场上,婴幼儿的生活用品有着极需开发的潜力,其中婴儿床就是其一。婴儿车需要美观,漂亮,安全,舒适,婴儿坐卧其中,既可睡眠,又可玩耍,有助于催眠,看护。因此现有婴儿车多加设护栏,美化被褥,装设垫圈,增设灯光,以便在婴儿苏醒时,得以在安全的条件下自己坐卧玩耍。但是大部分可移动的婴儿车不具备减震的效果,在移动过程中从而影响婴儿的睡眠,同时也没有遮挡布对婴儿车进行遮挡,很容易导致婴儿在睡眠时被蚊虫叮咬,造成皮肤感染。
3.因此需要设计一种带有减震功能,且能够扇风与防蚊虫叮咬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车,用于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克服大部分的可移动的婴儿车不具备减震与遮挡的效果,从而影响婴儿的睡眠,且容易导致婴儿被蚊虫叮咬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减震功能,且能够扇风与防蚊虫叮咬的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车。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车,包括:车架,车架上设置有盖板;第一套管,所述车架底部两侧均设置有四个所述第一套管;第一固定座,每个所述第一套管底部滑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一固定座;第一弹簧,八个所述第一固定座与八个第一套管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第一转轴,八个所述第一固定座背向一侧均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一转轴;车轮,八个所述第一转轴背向一端均设置有所述车轮;吸引机构,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所述吸引机构;转动机构,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所述转动机构;推动机构,所述车架一侧设置有所述推动机构。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吸引机构包括:垫圈,所述盖板顶部设置有所述垫圈;第一螺钉,所述垫圈中心位置与盖板之间螺纹式连接有所述第一螺钉;第二弹簧,所述垫圈上部连接有第二弹簧;第二转轴,所述垫圈一侧对称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二转轴;气垫,两个所述第二转轴一端均设置有所述气垫;玩具,所述第二弹簧顶端设置有所述玩具。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转动机构包括:外壳,所述盖板顶部一侧对称设置有所述外壳;第三转轴,两个所述外壳底部均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三转轴;第四转轴,两个所述外壳一侧均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四转轴;锥齿轮组,两个所述第四转轴一端与两个第三转轴顶端之间均设置有所述锥齿轮组;扇叶,两个所述第四转轴另一端均设置有所述扇叶;发光组件,两个所述第三转轴底端均设置有所述发光组件。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推动机构,推动机构包括:连接杆,所述车架一侧对称滑动式设置有所述连接杆;楔形块,所述连接杆底端均滑动式设置有所
述四个所述楔形块,楔形块均与车架配合;第三弹簧,八个所述楔形块底部与两个连接杆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套管,两个所述连接杆顶端之间滑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二套管;第二螺钉,所述第二套管顶部两侧与两个连接杆顶端之间均螺纹式连接有第二螺钉。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纳凉机构,纳凉机构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盖板底部设置有所述第二固定座;第三螺钉,所述第二固定座两侧与盖板之间均通过螺纹式连接有第三螺钉;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座底部设置有所述固定块;第五转轴,所述固定块底部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五转轴;连接块,所述第五转轴底端设置有所述连接块;第六转轴,所述连接块上转动式设置有所述第六转轴;固定架,所述固定块上转动式设置有所述固定架;伺服电机,所述固定架上转动式设置有所述伺服电机,伺服电机顶部与第六转轴底端连接;风扇,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上设置有所述风扇。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遮挡机构,遮挡机构包括:钢索,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所述钢索;拉环,所述钢索上滑动式设置有一圈拉环;篷布,所述拉环上设置有两个所述篷布。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减震机构,减震机构包括:导套,所述车架两侧均对称设置有所述导套;垫板,四个所述导套之间滑动式设置有所述垫板;第四弹簧,四个所述导套与垫板底部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第五弹簧,所述垫板底部与车架之间均连接有三个所述第五弹簧。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盖板一侧设置有一块透明亚克力板。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1、车轮滚动有小石子的路段时第一固定座随之向上滑动进而实现了减震的作用,在移动的过程中吸引机构左右晃动,转动机构随之转动引起婴儿注意。
14.2、通过连接杆转动,能够将连接杆取下,方便用户将本装置放置在车内。
15.3、通过风扇转动,能够在天气较热时对婴儿进行扇风。
16.4、通过篷布展开对车架进行遮挡,能够起到防蚊虫叮咬与遮光的作用。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吸引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吸引机构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第一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6为本实用新型转动机构的第二种剖视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图8为本实用新型推动机构的部分剖视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本实用新型纳凉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6.图10为本实用新型遮挡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1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1-车架,2-盖板,3-第一套管,4-第一固定座,5-第一弹簧,6-第一转轴,7-车轮,8-吸引机构,801-垫圈,802-第一螺钉,803-第二弹簧,804-第二转轴,805-气垫,
806-玩具,9-转动机构,901-外壳,902-第三转轴,903-第四转轴,904-锥齿轮组,905-扇叶,906-发光组件,10-推动机构,1001-连接杆,1002-楔形块,1003-第三弹簧,1004-第二套管,1005-第二螺钉,11-纳凉机构,1101-第二固定座,1102-第三螺钉,1103-固定块,1104-第五转轴,1105-连接块,1106-第六转轴,1107-固定架,1108-伺服电机,1109-风扇,12-遮挡机构,1201-钢索,1202-拉环,1203-篷布,13-减震机构,1301-导套,1302-垫板,1303-第四弹簧,1304-第五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实施例1
31.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婴儿车,包括有车架1、盖板2、第一套管3、第一固定座4、第一弹簧5、第一转轴6、车轮7、吸引机构8和转动机构9,车架1上设置有盖板2,车架1底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四个第一套管3,每个第一套管3底部滑动式设置有第一固定座4,八个第一固定座4与八个第一套管3之间均连接有第一弹簧5,八个第一固定座4背向一侧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一转轴6,八个第一转轴6背向一端均设置有车轮7,盖板2顶部设置有吸引机构8,盖板2顶部设置有转动机构9,车架1左侧设置有推动机构10。
32.在需要使用该装置时,用户将婴儿抱入车架1内,随后用户推动车架1带动车轮7在地面滚动使得本装置进行移动,当车轮7滚动有小石子的路段时第一固定座4随之向上滑动,第一弹簧5被压缩,进而实现了减震的作用,经过之后,第一弹簧5复位带动第一固定座4向下滑动复位,在移动的过程中吸引机构8左右晃动,转动机构9随之转动引起婴儿注意。本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操作。
33.实施例2
34.如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之上,吸引机构8包括有垫圈801、第一螺钉802、第二弹簧803、第二转轴804、气垫805和玩具806,盖板2顶部设置有垫圈801,垫圈801中心位置与盖板2之间螺纹式连接有第一螺钉802,垫圈801上部连接有第二弹簧803,垫圈801左侧前后对称转动式设置有第二转轴804,两个第二转轴804左端均设置有气垫805,第二弹簧803顶端设置有玩具806。
35.转动机构9包括有外壳901、第三转轴902、第四转轴903、锥齿轮组904、扇叶905和发光组件906,盖板2顶部右侧前后对称设置有外壳901,两个外壳901底部均转动式设置有第三转轴902,两个外壳901右侧均转动式设置有第四转轴903,两个第四转轴903左端与两个第三转轴902顶端之间均设置有锥齿轮组904,两个第四转轴903右端均设置有扇叶905,两个第三转轴902底端均设置有发光组件906。
36.在需要使用该装置时,用户将婴儿抱入车架1内,随后用户推动车架1带动车轮7在地面滚动使得本装置进行移动,本装置移动的同时气垫805在风的作用下随之转动,玩具806在第二弹簧803的作用下左右晃动,扇叶905在风的作用下随之转动带动锥齿轮组904转动,锥齿轮组904转动带动第三转轴902转动,第三转轴902转动带动发光组件906转动,进而
引起婴儿注意,使得婴儿不易哭闹,当本装置停止移动时,气垫805停止转动,玩具806随之停止晃动。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发光组件906转动与玩具806左右晃动的作用下,能够引起婴儿注意,使得婴儿不易哭闹。
37.实施例3
38.如图1、图7、图8、图9、图10和图11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之上,还包括推动机构10,推动机构10包括有连接杆1001、楔形块1002、第三弹簧1003、第二套管1004和第二螺钉1005,车架1左侧前后对称滑动式设置有连接杆1001,连接杆1001底端均滑动式设置有四个楔形块1002,楔形块1002均与车架1配合,八个楔形块1002底部与两个连接杆1001之间均连接有第三弹簧1003,两个连接杆1001顶端之间滑动式设置有第二套管1004,第二套管1004顶部前后两侧与两个连接杆1001顶端之间均螺纹式连接有第二螺钉1005。
39.在需要使用该装置时,用户将婴儿抱入车架1内,随后用户通过推动连接杆1001使得本装置进行移动,当需要对连接杆1001进行拆卸时,用户通过使用螺丝刀将第二螺钉1005拧下,随后用户将第二套管1004取下,这时用户转动连接杆1001,楔形块1002随之向内滑动,第三弹簧1003被压缩,楔形块1002向内滑动不再卡住车架1,随后用户将连接杆1001取下,当需要再次使用时,用户将连接杆1001放回,第三弹簧1003随之复位带动楔形块1002向外滑动卡住车架1对连接杆1001进行固定,随后用户将第二套管1004安装,再使用螺丝刀将第二螺钉1005拧回。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连接杆1001转动,能够将连接杆1001取下,方便用户将本装置放置在车内。
40.还包括纳凉机构11,纳凉机构11包括有第二固定座1101、第三螺钉1102、固定块1103、第五转轴1104、连接块1105、第六转轴1106、固定架1107、伺服电机1108和风扇1109,盖板2底部设置有第二固定座1101,第二固定座1101左右两侧与盖板2之间均通过螺纹式连接有第三螺钉1102,第二固定座1101底部设置有固定块1103,固定块1103底部转动式设置有第五转轴1104,第五转轴1104底端设置有连接块1105,连接块1105上转动式设置有第六转轴1106,固定块1103上转动式设置有固定架1107,固定架1107上转动式设置有伺服电机1108,伺服电机1108顶部与第六转轴1106底端连接,伺服电机1108的输出轴上设置有风扇1109。
41.当天气较热时,用户启动伺服电机1108,伺服电机1108的输出轴转动带动风扇1109转动进行扇风,伺服电机1108转动的同时在第六转轴1106上转动,固定架1107随之前后摆动,进而使得扇风绕圈转动对婴儿扇风,待使用完成后,用户关闭伺服电机1108停止扇风作业。本装置结构简单,通过风扇1109转动,能够在天气较热时对婴儿进行扇风。
42.还包括遮挡机构12,遮挡机构12包括有钢索1201、拉环1202和篷布1203,盖板2左侧设置有钢索1201,钢索1201上滑动式设置有一圈拉环1202,拉环1202上设置有两个篷布1203。
43.当用户将婴儿抱进车架1内之后,用户通过拉动篷布1203带动拉环1202向左滑动,使得篷布1203展开对车架1进行遮挡,进而能够起到防蚊虫叮咬与遮光的作用。
44.还包括减震机构13,减震机构13包括有导套1301、垫板1302、第四弹簧1303和第五弹簧1304,车架1前后两侧均左右对称设置有导套1301,四个导套1301之间滑动式设置有垫板1302,四个导套1301与垫板1302底部之间均连接有第四弹簧1303,垫板1302底部与车架1之间均连接有三个第五弹簧1304。
45.在需要使用该装置时,用户将婴儿抱入车架1内,婴儿平躺在垫板1302,垫板1302随之向下滑动,第四弹簧1303随之被压缩,在本装置移动的过程中通过第五弹簧1304的作用下,能够起到有效的缓震作用。
46.所述盖板2有侧设置有一块透明亚克力板,方便用户看护婴儿。
47.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