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四连杆全避震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398562发布日期:2022-06-14 21:38阅读:145来源:国知局
一种四连杆全避震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四连杆全避震车。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的电动自行车是指以蓄电池作为辅助能源在普通自行车的基础上,安装了电机、控制器、蓄电池、转把闸把等操纵部件和显示仪表系统的机电一体化的个人交通工具。而传统的全避震电动自行车装有避震器,且全避震电动自行车通常是行驶在崎岖不平的路上或者弯路很多的公路上。
3.在全避震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经过崎岖的路段使得使用者行驶过程中较为费力,而且使用者行驶过程中会出现车体倾斜的状况,使得车体在行驶过程中不稳定而造成使用者行驶过程中的危险性。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四连杆全避震车,能够增加整个车体在行驶过程中的稳定性,且在辅助轮的作用下保证整个车体的稳定性,进而保证使用者行驶的安全性。
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四连杆全避震车,包括车体以及设置在车体两端的前轮和后轮,所述车体靠近后轮的一端对称设置有两个辅助轮,所述辅助轮的直径小于前轮和后轮的直径,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定位辅助轮的转动板,所述转动板设置在车体与辅助轮之间,所述车体上设置有用于调节辅助轮高度的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包括倒顺开关、与倒顺开关的输出轴通过电性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的第一齿轮以及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均转动连接在车体上,所述第二齿轮远离第一齿轮的一端与转动板固定连接。
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全避震车正常行驶过程中,使用者使用车体,且全避震车行驶到不平路段或者需要转较大的弯时,车体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倾斜,在此过程中前轮和后轮会出现打滑的状况,进而会导致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性,而本实用新型的全避震车在行驶到不平路段或者转动较大的弯之前启动调节组件,使得调节组件带动辅助轮向地面靠近,此时辅助轮与地面接触,而辅助轮与前轮之间形成一个稳定地三角形,同时辅助轮对称地设置在后轮两端,进而保证前轮与后轮的稳定性,且能够防止车体产生倾斜的可能,保证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更为安全和稳定;当使用者使用车体骑行到山路或者崎岖路段时,使用者需要将两端的辅助轮放下来与地面接触,按动倒顺开关,使得倒顺开关驱动电机打开,而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齿轮在车体上转动,第一齿轮的转动便能够带动与之啮合在一起的第二齿轮也在车体上进行转动,在第二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板以及设置在转动板上的辅助轮进行转动,此时辅助轮在转动力的作用下逐渐地转动至与地面接触,且后轮两端的辅助轮同时与地面接触时能够保证后轮两端驱动时的稳定性,使得车体在骑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倾斜,进而保证使用者骑行时的安全性,在不需要
使用辅助轮时,再驱动倒顺开关使得第一齿轮的转动方向发生改变,使得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的转动驱动转动板以及辅助轮转离地面,此时辅助轮能够被收纳起来。
7.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电机通过联轴器电性连接有减速机。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机通过联轴器电性连接有减速机能够保证电机驱动第一齿轮转动时更为稳定,且第一齿轮不会产生一个较大的扭曲力,保证了第一齿轮转动时以及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时的稳定性。
9.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的两端均设置有加强杆,两个所述加强杆的一端固定连接在转动板上,两个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辅助轮上。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杆对称设置在转动板的两端,且加强杆的增加能够进一步增加辅助轮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保证转动板与辅助轮连接在一起时更为牢固,使得使用者在行驶时稳定性更高,且车体不会轻易出现倾斜的状况,而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会更为安全。
11.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辅助轮的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若干凸块。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干凸块的设置能够增加辅助轮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辅助轮转动的稳定性以及增加了整个车体的稳定性。
13.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若干所述凸块均呈半球型设置。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呈半球型设置的能够保证辅助轮转动的效率,在凸块增大辅助轮摩擦力的同时不会影响辅助轮的转动效率。
15.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板靠近车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块,所述车体上开设有供滑动块滑动的滑轨,所述滑轨的形状与转动板的运动轨迹一致。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板进行转动或者滑动时,转动板上的滑动块能够在开设在车体上开设的滑轨内进行滑动,使得滑动块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保证了转动板驱动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保证驱动辅助轮时更为稳定。
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其一:第一齿轮的转动第二齿轮在车体上进行转动,在第二齿轮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板以及设置在转动板上的辅助轮进行转动,此时辅助轮在转动力的作用下逐渐地转动至与地面接触,且后轮两端的辅助轮同时与地面接触时能够保证后轮两端驱动时的稳定性,使得车体在骑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倾斜,进而保证使用者骑行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车体;2、辅助轮;3、转动板;4、加强杆;5、前轮;6、后轮; 7、倒顺开关;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启动开关;11、伸缩气缸。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
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顶/底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套设置/接”、“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26.实施例一:一种四连杆全避震车,参照图1,包括车体1以及设置在车体1 两端的前轮5和后轮6,车体1靠近后轮6的一端对称设有两个辅助轮2,且辅助轮2的直径小于前轮5和后轮6的直径,车体1上设有用于定位辅助轮2的转动板3,转动板3设置在车体1与辅助轮2之间,车体1上设有用于调节辅助轮2高度的调节组件。
27.在转动板3的两端均设有加强杆4,两个加强杆4的一端焊接固定在转动板 3上,两个加强杆4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辅助轮2上,加强杆4对称设置在转动板3的两端,且加强杆4的增加能够进一步增加辅助轮2转动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保证转动板3与辅助轮2连接在一起时更为牢固,使得使用者在行驶时稳定性更高,且车体1不会轻易出现倾斜的状况,而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会更为安全。
28.辅助轮2的外周壁上突出设置有若干凸块,且若干凸块均呈半球型设置,若干凸块的设置能够增加辅助轮2与地面接触时的摩擦力,进一步保证辅助轮2 转动的稳定性以及增加了整个车体1的稳定性,同时呈半球型设置的能够保证辅助轮2转动的效率,在凸块增大辅助轮2摩擦力的同时不会影响辅助轮2的转动效率。
29.而在转动板3靠近车体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滑动块,车体1上开设有供滑动块滑动的滑轨,滑轨的形状与转动板3的运动轨迹一致,当转动板3进行转动或者滑动时,转动板3上的滑动块能够在开设在车体1上开设的滑轨内进行滑动,使得滑动块的运动轨迹进行限制,保证了转动板3驱动时的稳定性,同时能够保证驱动辅助轮2时更为稳定。
30.调节组件包括倒顺开关7、与倒顺开关7的输出轴通过电性连接的电机、与电机的输出轴焊接固定的第一齿轮8以及与第一齿轮8相啮合的第二齿轮9,第一齿轮8和第二齿轮9均转动连接在车体1上,而第二齿轮9远离第一齿轮8 的一端与转动板3焊接固定。
31.而电机通过联轴器电性连接有减速机,能够保证电机驱动第一齿轮8转动时更为稳定,且第一齿轮8不会产生一个较大的扭曲力,保证了第一齿轮8转动时以及第一齿轮8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时的稳定性。
32.工作原理:当全避震车正常行驶过程中,使用者使用车体1,且全避震车行驶到不平路段或者需要转较大的弯时,车体1可能会出现较大的倾斜,在此过程中前轮5和后轮6会出现打滑的状况,进而会导致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出现危险性,而本实用新型的全避震车在行驶到不平路段或者转动较大的弯之前启动调节组件,使得调节组件带动辅助轮2向地面靠近,此时辅助轮2与地面接触,而辅助轮2与前轮5之间形成一个稳定地三角形,同时辅
助轮2对称地设置在后轮6两端,进而保证前轮5与后轮6的稳定性,且能够防止车体1产生倾斜的可能,保证使用者在行驶过程中更为安全和稳定。
33.当使用者使用车体1骑行到山路或者崎岖路段时,使用者需要将两端的辅助轮2放下来与地面接触,按动倒顺开关7,使得倒顺开关7驱动电机打开,而与电机的输出轴连接在一起的第一齿轮8在车体1上转动,第一齿轮8的转动便能够带动与之啮合在一起的第二齿轮9也在车体1上进行转动,在第二齿轮9 转动时能够带动转动板3以及设置在转动板3上的辅助轮2进行转动,此时辅助轮2在转动力的作用下逐渐地转动至与地面接触,且后轮6两端的辅助轮2 同时与地面接触时能够保证后轮6两端驱动时的稳定性,使得车体1在骑行过程中不会出现较大的倾斜,进而保证使用者骑行时的安全性,在不需要使用辅助轮2时,再驱动倒顺开关7使得第一齿轮8的转动方向发生改变,使得第一齿轮8带动第二齿轮9转动,第二齿轮9的转动驱动转动板3以及辅助轮2转离地面,此时辅助轮2能够被收纳起来。
34.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相比,与实施例一不同的点在于:参照图2,调节组件包括启动开关10以及与启动开关10通过电性连接的伸缩气缸11,伸缩气缸 11焊接固定在车体1与转动板3之间。
35.工作原理:当需要驱动辅助轮2与地面接触时,使用者驱动设置在车体1 上的启动开关10,使得启动开关10能够启动伸缩气缸11伸长,且伸缩气缸11 在伸长或者缩短时的稳定性较好,使得伸缩气缸11能够带动转动板3以及连接在转动板3上的辅助轮2逐渐地向地面靠近,而辅助轮2逐渐地与地面相接触,此时辅助轮2紧跟着后轮6进行驱动,能够增大后轮6驱动时的摩擦力和稳定性,进而减少车体1在行驶崎岖路段时发生倾斜的可能性,而需要收纳辅助轮2 时,驱动伸缩气缸11缩短,此时辅助轮2会逐渐地与地面脱离开,实现辅助轮 2的收纳,在使用者行驶在平整路段时辅助轮2不会影响车体1正常的行驶效率。
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