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872590发布日期:2022-04-30 19:4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精密仪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2.精密仪器是很多仪器的总称,其中就包括有几何精密仪器、热工量精密仪器、机械量精密仪器和时间频率精密仪器等一系列分支,而涉及到精密仪器的装置有很多,这类精密仪器在加工过程中,需要在多个车间对其进行加工,这便需要用到转运装置将其转运至多个车间。
3.中国专利授权公开号为cn211418251u的一种精密仪器的转运装置,包括底盘,底盘的底部四角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柱,支撑柱的底部转动连接有滚动轮,底盘的顶部外表面开设有方形凹槽,底盘顶部方形凹槽内固定连接有壳体,壳体的中部外表面固定连接有转动轴承,转动轴承远离壳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活动门,活动门远离转动轴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把手,通过设置的活动门配合把手与转动轴承可打开壳体,方便仪器盒的安放,通过设置的干燥器可吸收壳体内空气中的水分,使壳体内保持干燥,通过设置的鼓风机配合通风孔与单向通风管可保持壳体内的空气流通,避免壳体内的湿度过大损坏仪器。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其不便于对运输过程中的精密仪器进行减震,容易零件受损,且不便于对零件进行叠加装运,影响转运效率,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其不便于对运输过程中的精密仪器进行减震,且不便于对零件进行叠加装运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
7.转运箱,其下端外侧固定有与转运箱连接的减震机构,且减震机构的下侧安装有安装板,所述转运箱的下端中部安装有定位杆,且定位杆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板内的限位座,所述安装板的下侧安装有用于移动的避震轮,且安装板的左端安装有用于握持的把手;
8.转运板,其设置于转运箱的内侧,且转运板的内侧安装有用于保护仪器的保护海绵板,所述转运板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转运箱内的插入块,且插入块的外端固定有用于握持的握把;
9.限位机构,其设置于转运箱的上端。
10.优选的,所述减震机构包括安装座、限位柱和定位块;
11.安装座,其下端固定于安装板的上端,且安装座的内侧安装有用于限位的限位柱,
并且限位柱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内端固定于转运箱外侧的定位块。
12.优选的,所述定位块通过弹簧与安装座和安装板均构成弹性连接,且定位块关于转运箱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
13.优选的,所述定位杆通过弹簧与安装板构成弹性连接以进一步增加减震能力,且定位杆与限位座为滑动连接。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侧支撑座、支撑块、安装杆、限位杆、中支撑座和限位块;
15.侧支撑座,其内侧设置有中支撑座,且侧支撑座和中支撑座的下端均固定有用于支撑的支撑块;
16.安装杆,其单体分别设置于支撑块的左右两侧下端,且安装杆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
17.限位块,其单体设置于支撑块的前后两侧并与转运箱卡合。
18.优选的,所述安装杆单体之间从前之后为由长至短设置,且转运箱的内侧开设有与安装杆长度对应设置的槽状结构,并且安装杆外侧固定的限位杆与插入块呈一一对应设置。
19.优选的,所述限位杆的下侧开设有槽状结构,且该槽状结构与插入块构成卡合连接,并且插入块的上侧开设有“v”型槽状结构。
20.优选的,所述插入块的纵截面呈“j”型,且插入块的内端上下两侧均呈倾斜设置,并且插入块与转运箱为滑动连接。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能够对精密仪器进行减震,从而避免仪器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且便于对仪器进行叠加转运,增加转运效率;
22.1、通过安装板下侧设置的避震轮能够对安装板进行初步减震,且通过定位块通过弹簧与安装座和安装板均构成弹性连接和定位块关于转运箱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能够增加对转运箱的减震效果,从而减少转运箱内放置的仪器受到的震动,并且利用转运箱下端设置的定位杆通过弹簧与安装板构成弹性连接以进一步增加减震能力,从而避免仪器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
23.2、通过安装杆单体之间从前之后为由长至短设置和转运箱的内侧开设有与安装杆长度对应设置的槽状结构,以及安装杆外侧固定的限位杆与插入块呈一一对应设置,使得插入块能够在转运箱内进行定位,对转运板进行一定的支撑,使得转运板在转运箱内能够进行叠加,以增加转运效率;
24.3、通过支撑块能够对侧支撑座进行支撑,从而便于侧支撑座能够对下侧未安装定位块和定位杆的转运箱进行支撑放置,进一步增加叠加的高度,从而进一步增加转运效率。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26.图2为本实用新型插入块与转运箱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机构与转运箱连接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4为本实用新型插入块与转运箱连接正视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转运箱;2、安装板;3、避震轮;4、把手;5、减震机构;501、安装座;502、限位柱;503、定位块;6、限位座;7、定位杆;8、限位机构;801、侧支撑座;802、支撑块;803、安装杆;804、限位杆;805、中支撑座;806、限位块;9、转运板;10、保护海绵板;11、插入块;12、握把。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颠的精密仪器加工用转运装置,包括转运箱1下端外侧固定有与转运箱1连接的减震机构5,且减震机构5的下侧安装有安装板2,减震机构5包括安装座501、限位柱502和定位块503,安装座501下端固定于安装板2的上端,且安装座501的内侧安装有用于限位的限位柱502,并且限位柱502的外侧滑动安装有内端固定于转运箱1外侧的定位块503,转运箱1的下端中部安装有定位杆7,且定位杆7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安装板2内的限位座6,安装板2的下侧安装有用于移动的避震轮3,且安装板2的左端安装有用于握持的把手4,转运板9设置于转运箱1的内侧,且转运板9的内侧安装有用于保护仪器的保护海绵板10,转运板9的外侧设置有安装于转运箱1内的插入块11,且插入块11的外端固定有用于握持的握把12,限位机构8设置于转运箱1的上端,限位机构8包括侧支撑座801、支撑块802、安装杆803、限位杆804、中支撑座805和限位块806,侧支撑座801内侧设置有中支撑座805,且侧支撑座801和中支撑座805的下端均固定有用于支撑的支撑块802,安装杆803单体分别设置于支撑块802的左右两侧下端,且安装杆803的前后两侧均固定有限位杆804,限位块806单体设置于支撑块802的前后两侧并与转运箱1卡合;
32.在使用该装置时,如图1、图2和图3中,先将一层转运板9放置于转运箱1内侧底部,且保护海绵板10内开设与仪器形状对应的槽状结构,使保护海绵板10能够对仪器提供一定的保护,随后将仪器放入保护海绵板10内,随后逐一叠加转运板9,叠加完成后,再在转运箱1的上侧放置侧支撑座801和中支撑座805,如图3和图4中,通过安装杆803单体之间从前之后为由长至短设置和转运箱1的内侧开设有与安装杆803长度对应设置的槽状结构,以及安装杆803外侧固定的限位杆804与插入块11呈一一对应设置,使安装杆803在插入转运箱1内后,使限位杆804下降,并通过限位杆804内侧的槽状结构与插入块11上侧开设的“v”型槽状结构构成卡合,使插入块11在转运箱1的内侧滑动,使插入块11向内侧滑动对转运板9的外侧进行贴合并起到支撑,且通过插入块11的纵截面呈“j”型,且插入块11的内端上下两侧均呈倾斜设置,便于对转运板9外侧的倾斜面进行对齐,同时侧支撑座801在插入过程中,限位块806与转运箱1的上端进行卡合,增加侧支撑座801的安装稳定性,随后可在侧支撑座801和中支撑座805的上侧继续防放置下侧未安装定位块503和定位杆7的转运箱1,以增加叠加高度,同时利用支撑块802能够起到一定的支撑,避免侧支撑座801对转运板9的上端产生压力;
33.在转运时,具体如图1和图2中,握持把手4进行推动,使避震轮3带动安装板2进行移动,通过安装板2下侧设置的避震轮3能够对安装板2进行初步减震,且通过定位块503通
过弹簧与安装座501和安装板2均构成弹性连接和定位块503关于转运箱1的中心呈等角度设置,能够增加对转运箱1的减震效果,从而减少转运箱1内放置的仪器受到的震动,并且利用转运箱1下端设置的定位杆7通过弹簧与安装板2构成弹性连接以进一步增加减震能力,从而避免仪器在转运过程中出现损坏,转运至相应位置后,先取出限位机构8,使插入块11不再受限位,随后可逐一取出转运板9,当插入块11未向外移动时,可握持握把12将插入块11向外侧移动,避免插入块11对转运板9产生限位。
34.本实用新型使用到的标准零件均可以从市场上购买,异形件根据说明书的和附图的记载均可以进行订制,各个零件的具体连接方式均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螺栓、铆钉、焊接等常规手段,机械、零件和设备均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型号,加上电路连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连接方式,在此不再详述,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5.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