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升降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履带运输车辅助液压升降结构。
背景技术:2.液压传动系统在现代工业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的运输车大多采用液压顶将车箱顶起而卸料。但现有运输车的液压系统在使用时仍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譬如,现有的液压系统不能承载太重的货物,这使得运输车的工作范围受到限制,而且现有的液压系统在使用时可能出现侧倾的问题,没有足够的稳定性,因此我们提出一种新型的履带运输车辅助液压升降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运输车辅助液压升降结构,以解决现有的问题:现有的辅助液压系统不能承载太重的货物,在使用时可能出现侧倾的问题。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承载装置、操纵装置、动力装置、行驶装置、液压装置,所述承载装置设置在液压装置的顶部,所述操纵装置设置在承载装置的侧面,所述动力装置设置在承载装置的侧面,所述行驶装置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液压装置设置在行驶装置的顶部。
5.进一步地,所述行驶装置包括履带滚轮、加厚卡齿履带、机架,所述履带滚轮设置在加厚卡齿履带的内部,所述履带滚轮与加厚卡齿履带固定连接,所述加厚卡齿履带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所述机架设置在加厚卡齿履带的内部,所述机架与加厚卡齿履带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液压装置包括液压底座、主合金液压杆、副合金液压杆、液压传动轴,所述液压底座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液压底座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主合金液压杆设置在机架的顶部,所述主合金液压杆与机架固定连接,所述副合金液压杆设置在液压底座的顶部,所述副合金液压杆与液压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液压传动轴设置在主合金液压杆的侧面,所述液压传动轴与主合金液压杆固定连接。
7.进一步地,所述承载装置包括基座、货箱、固定把手,所述基座设置在主合金液压杆的顶部,所述基座一主合金液压杆固定连接,所述货箱设置在基座的顶部,所述货箱与基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把手设置在货箱的外部,所述固定把手与货箱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操纵装置包括驾驶室、操作台、座椅,所述驾驶室设置在货箱的侧面,所述驾驶室与货箱固定连接,所述操作台设置在驾驶室的内部,所述操作台与驾驶室固定连接,所述座椅设置在驾驶室的内部,所述座椅与驾驶室固定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动力装置包括机舱、机盖、通风孔、大灯,所述机舱设置在驾驶室的侧面,所述机舱与驾驶室固定连接,所述机盖设置在机舱的正面顶部,所述机盖与机舱固定连接,所述通风孔设置在机舱的侧面并延伸至机舱的内部,所述通风孔与机舱固定连接,所述大灯设置在机盖的底部,所述大灯与机盖固定连接。
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承载装置改进了履带运输车的辅助液压升降结构,通过设置操纵装置可以方便地对液压升降结构进行控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设置动力装置用以提供动力,提高工作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行驶装置可以进行运输和移动,通过设置液压装置可以提高承载装置的承载量,并且保证工作过程的稳定性,以及可以进行智能控制。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后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的局部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使用示意图。
18.图中:1、承载装置;101、基座;102、货箱;103、固定把手;2、操纵装置;201、驾驶室;202、操作台;203、座椅;3、动力装置;301、机舱;302、机盖;303、通风孔;304、大灯;4、行驶装置;401、履带滚轮;402、加厚卡齿履带;403、机架;5、液压装置;501、液压底座;502、主合金液压杆;503、副合金液压杆;504、液压传动轴。
具体实施方式
19.参阅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承载装置1、操纵装置2、动力装置3、行驶装置4、液压装置5,承载装置1设置在液压装置5的顶部,操纵装置2设置在承载装置1的侧面,动力装置3设置在承载装置1的侧面,行驶装置4设置在地面上,液压装置5设置在行驶装置4的顶部。
20.行驶装置4包括履带滚轮401、加厚卡齿履带402、机架403,履带滚轮401设置在加厚卡齿履带402的内部,履带滚轮401与加厚卡齿履带402固定连接,加厚卡齿履带402固定设置在地面上,机架403设置在加厚卡齿履带402的内部,机架403与加厚卡齿履带4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行驶装置4中的履带滚轮401、加厚卡齿履带402、机架403可以在各种复杂地形进行移动与运输,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车的使用范围。
21.液压装置5包括液压底座501、主合金液压杆502、副合金液压杆503、液压传动轴504,液压底座501设置在机架403的顶部,液压底座501与机架403固定连接,主合金液压杆502设置在液压底座501的顶部,主合金液压杆502与液压底座501固定连接,主合金液压杆502的顶端顶住在货箱102的底部,副合金液压杆503的底部设置在机架403的顶部,副合金液压杆503的底端与机架403固定连接,副合金液压杆503的顶端与货箱102的底部固定连接,液压传动轴504设置在副合金液压杆503的侧面,液压传动轴504与副合金液压杆503固定连接,所述主合金液压杆502与副合金液压杆503均由履带车的发动机进行驱动,所述主合金液压杆502直接由发动机驱动,所述发动机驱动液压传动轴504将动力传递到副合金液压杆503,通过主合金液压杆502和副合金液压杆503的同时顶起货箱,保证货箱受力均匀,减小了其侧翻的概率,提高了货箱的稳定性,通过设置液压装置5中的液压底座501、主合金液压杆502、副合金液压杆503、液压传动轴504可以提高运输车的运载量,同时提高运输车
的卸货速度,进而提高运输车的工作效率。
22.承载装置1包括基座101、货箱102、固定把手103,基座101设置在主合金液压杆502的顶部,基座101一主合金液压杆502固定连接,货箱102设置在基座101的顶部,货箱102与基座101固定连接,固定把手103设置在货箱102的外部,固定把手103与货箱1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承载装置1的基座101、货箱102、固定把手103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输车的运载量,因此提高了运输车的适应性。
23.操纵装置2包括驾驶室201、操作台202、座椅203,驾驶室201设置在货箱102的侧面,驾驶室201与货箱102固定连接,操作台202设置在驾驶室201的内部,操作台202与驾驶室201固定连接,座椅203设置在驾驶室201的内部,座椅203与驾驶室201固定连接,通过设置操纵装置2中的驾驶室201、操作台202、座椅203可以方便的对液压升降结构进行控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24.动力装置3包括机舱301、机盖302、通风孔303、大灯304,机舱301设置在驾驶室201的侧面,机舱301与驾驶室201固定连接,机盖302设置在机舱301的正面顶部,机盖302与机舱301固定连接,通风孔303设置在机舱301的侧面并延伸至机舱301的内部,通风孔303与机舱301固定连接,大灯304设置在机盖302的底部,大灯304与机盖302固定连接,通过设置动力装置3中的机舱301、机盖302、通风孔303、大灯304可以提高运输车在夜间的工作效率,方便对运输车进行检修和维护。
25.本实用新型投入使用后,使用人员通过行驶装置4中的履带滚轮401、加厚卡齿履带402、机架403可以在各种复杂地形进行移动与运输,极大地提高了运输车的使用范围,通过液压装置5中的液压底座501、主合金液压杆502、副合金液压杆503、液压传动轴504可以提高运输车的运载量,同时提高运输车的卸货速度,进而提高运输车的工作效率,通过承载装置1的基座101、货箱102、固定把手103可以进一步提高运输车的运载量,因此提高了运输车的适应性,通过操纵装置2中的驾驶室201、操作台202、座椅203可以方便的对液压升降结构进行控制,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通过动力装置3中的机舱301、机盖302、通风孔303、大灯304可以提高运输车在夜间的工作效率,方便对运输车进行检修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