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4682发布日期:2022-04-09 09:5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既能满足减震功能又不影响维修便利性的改进型的驾驶室翻转结构,尤其是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工程机械驾驶室多为安装式,即驾驶室通过螺栓固定在车架上,在维修驾驶室下部的零件时,由于下方留有的检修口空间有限,经常不能满足维修要求,需整体拆卸驾驶室,操作复杂、维修成本高;由于工程机械作业环境恶劣,同时,随着人们对驾乘舒适性要求的提升,减震器成为驾驶室减震的重要的组成部件,而减震器的种类有弹簧减震器、橡胶减震器、硅油复合减震器、衬套式减震器等,现有翻转驾驶室在配置一些特殊减震结构后,也使得整体结构较为复杂。
3.另外在驾驶室结构中,驾驶室的翻转功能大大提升了驾驶室下部零部件维修的便利性,使得翻转驾驶室是未来驾驶室发展的重要方向。
4.但是受结构限制,目前翻转驾驶室为了满足上述的减震功能一般选用衬套式减震器,严重限制了翻转驾驶室减震器的选型范围。
5.为此,本实用新型特此提供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用以更好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驾驶室主体、b柱减震连接结构、翻转油缸、车架主体、c柱减震连接结构;所述b柱减震连接结构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中段底部与所述车架主体的中段顶部,所述c柱减震连接结构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后端底部与所述车架主体的后端顶部,所述翻转油缸的上端活动铰接在b柱减震连接结构与c柱减震连接结构之间的驾驶室主体上,所述翻转油缸的下端活动铰接在b柱减震连接结构与c柱减震连接结构之间的车架主体上。
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柱减震连接结构包括b柱减震器,所述b柱减震器通过若干个b柱下螺栓栓接在所述车架主体的顶部,所述b柱减震器的顶部伸缩端通过b柱上螺栓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上。
8.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b柱减震器的后侧间隔设有一加强连接结构。
9.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连接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底部平板上的贯通孔,在所述贯通孔内同轴设置有一限位轴套,在所述限位轴套的中心腔内插装有一加强螺栓,所述加强螺栓的底部可拆卸地螺纹旋合在其下方的车架主体的螺纹孔上,所述加强螺栓用于将所述限位轴套的底部抵紧在车架主体上,所述限位轴套的顶部高出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底部平板,在所述限位轴套的顶部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扩张凸缘,所述扩张凸缘与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底部平板之间设置有供减震器上下浮动的缓冲间隔空
间。
1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c柱减震连接结构包括一c柱减震器,所述c柱减震器的底部通过若干个c柱下螺栓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的固定柱的顶部,所述c柱减震器的顶部伸缩端通过c柱上螺栓与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主体上的连接座实现可拆卸固连,在所述c柱减震器的一侧的设置有一可调节式的后端铰接部件,所述后端铰接部件用于实现驾驶室主体后端与车架主体后端的铰接。
11.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后端铰接部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c柱减震器一侧的车架主体顶部的下铰接座,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主体的后端底部的上铰接座,一旋转轴分别旋合插装在所述下铰接座与所述下铰接座的铰孔内,所述旋转轴与车架主体的铰孔、驾驶室主体的铰孔之间均留有浮动间隙,所述旋转轴外端固定有一外连接板,所述外连接板通过一锁位螺栓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上铰接座上,在所述下铰接座的下部间隔旋合安装有两个翻转锁位用螺栓,在所述外连接板上设置有用于在驾驶室主体实现翻转时与两所述翻转锁位用螺栓配合并将外连接板锁紧在下铰接座上的翻转锁位孔。
1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翻转油缸与工程机械上原有的液压系统相连接并由工程机械上原有的液压系统控制器动作。
1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述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优化驾驶室与车架连接方式,使驾驶室在满足后翻转、减震功能基础上,可选用普通减震器,增加翻转驾驶室减震器选型的灵活性、多样性。
16.2、整个结构分为正常工作和驾驶室翻转两种连接状态,正常工作时驾驶室处于驾驶室稳定连接且防止翻转的状态,有效地提高安装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能保证减震器上下具有足够减震空间,保证良好的减震功能。
17.3、驾驶室翻转时,通过简单的拆卸螺栓操作,使得b柱减震连接结构处于自由状态、c柱减震连接结构部位处的驾驶室主体、车架主体处于铰接状态,从而利用翻转油缸实现驾驶室主体的向后翻转,从而提升了驾驶室下部零部件维修的便利性。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在所有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或部件一般由类似的附图标记标识。附图中,各元件或部件并不一定按照实际的比例绘制。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b柱减震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c柱减震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b柱减震连接结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c柱减震连接结构的局部分解结构示意图。
24.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b柱减震连接侧向结构示意图。
25.图中,1、驾驶室主体;2、b柱减震连接结构;3、翻转油缸;4、车架主体;5、c柱减震连接结构;6、b柱减震器;7、b柱下螺栓;8、b柱上螺栓;9、加强螺栓;10、限位轴套;11、翻转锁位
用螺栓;12、锁位螺栓;13、外连接板;14、c柱上螺栓;15、c柱减震器;16、c柱下螺栓;17、扩张凸缘;18、贯通孔;19、旋转轴;20、上铰接座;21、下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具体结构如图1-6中所示。
27.实施例1:
28.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驾驶室主体1、b柱减震连接结构2、翻转油缸3、车架主体4、c柱减震连接结构5;所述b柱减震连接结构2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中段底部与所述车架主体4的中段顶部,所述c柱减震连接结构5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后端底部与所述车架主体4的后端顶部,所述翻转油缸3的上端活动铰接在b柱减震连接结构2与c柱减震连接结构5之间的驾驶室主体1上,所述翻转油缸3的下端活动铰接在b柱减震连接结构2与c柱减震连接结构5之间的车架主体4上。
29.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采用b柱减震连接结构2、c柱减震连接结构5实现驾驶室主体1与车架主体4的连接与减震,同时可以实现正常工作状态的稳定连接以及翻转状态下配合翻转油缸3实现顺畅翻转。
3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柱减震连接结构2包括两间隔设置的b柱减震器6,所述b柱减震器6通过若干个b柱下螺栓7栓接在所述车架主体4的顶部,所述b柱减震器6的顶部伸缩端通过b柱上螺栓8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上。
31.在b柱减震器6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带动驾驶室主体1实现减震,同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32.正常状态下b柱上螺栓8处于固定安装的状态;当驾驶室主体1需要翻转时则需要将b柱上螺栓8。
3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c柱减震连接结构5包括一c柱减震器15,所述c柱减震器15的底部通过若干个c柱下螺栓16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4的固定柱的顶部,所述c柱减震器15的顶部伸缩端通过c柱上螺栓14与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上的连接座实现可拆卸固连,在所述c柱减震器15的一侧的设置有一可调节式的后端铰接部件,所述后端铰接部件用于实现驾驶室主体1后端与车架主体4后端的铰接。
34.c柱减震连接结构5主要依靠c柱减震器15实现驾驶室主体1后侧的减震缓冲,同时由于所述旋转轴19与车架主体4的铰孔、驾驶室主体1的铰孔之间均留有浮动间隙,因此在c柱减震器15进行上下运动时并不会存在干涉,同时后端铰接部件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3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后端铰接部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c柱减震器15一侧的车架主体4顶部的下铰接座21,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后端底部的上铰接座20,一旋转轴19分别旋合插装在所述下铰接座21与所述下铰接座21的铰孔内,所述旋转轴19与车架主体4的铰孔、驾驶室主体1的铰孔之间均留有浮动间隙,所述旋转轴19外端固定有一外连接板13,所述外连接板13通过一锁位螺栓12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上铰接座20上,在所述下铰接座21的下部间隔旋合安装有两个翻转锁位用螺栓11,在所述外连接板13
上设置有用于在驾驶室主体1实现翻转时与两所述翻转锁位用螺栓11配合并将外连接板13锁紧在下铰接座21上的翻转锁位孔。
36.后端铰接部件在驾驶室正常工作时其旋转轴19通过外连接板13上的锁位螺栓12可以起到与上铰接座20实现固连,从而保证旋转轴19的稳定。
3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翻转油缸3与工程机械上原有的液压系统相连接并由工程机械上原有的液压系统控制器动作。
38.当驾驶室主体1需要向后翻转时,首先按照上述的将b柱上螺栓8、加强连接结构进行拆卸下来,此时b柱部位处于自由状态;然后还需要将c柱减震器15上的c柱上螺栓14拆卸下来,从而实现c柱减震器15与驾驶室主体1的分离,再进行拆卸下铰接座21上的两个翻转锁位用螺栓11,
39.此时再将锁位螺栓12拆卸下来,然后使得外连接板13与旋转轴19处于自由旋转的状态,旋转外连接板13来调整外连接板13使得外连接板13上的两个翻转锁位孔与下铰接座21上的两个用于安装翻转锁位用螺栓11的螺孔对齐,然后将两个拆卸下来的翻转锁位用螺栓11安装后实现对外连接板13及旋转轴19与下铰接座21的固定,此时整个下铰接座21及其上的驾驶室主体1的后端处于自由铰接的状态,控制翻转油缸3伸缩可以带动整个驾驶室主体1实现向后翻转,从而完成驾驶室主体1的翻转维修。
40.实施例2:
41.一种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包括驾驶室主体1、b柱减震连接结构2、翻转油缸3、车架主体4、c柱减震连接结构5;所述b柱减震连接结构2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中段底部与所述车架主体4的中段顶部,所述c柱减震连接结构5的上下两端均可拆卸的固定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后端底部与所述车架主体4的后端顶部,所述翻转油缸3的上端活动铰接在b柱减震连接结构2与c柱减震连接结构5之间的驾驶室主体1上,所述翻转油缸3的下端活动铰接在b柱减震连接结构2与c柱减震连接结构5之间的车架主体4上。
42.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采用b柱减震连接结构2、c柱减震连接结构5实现驾驶室主体1与车架主体4的连接与减震,同时可以实现正常工作状态的稳定连接以及翻转状态下配合翻转油缸3实现顺畅翻转。
43.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b柱减震连接结构2包括两间隔设置的b柱减震器6,所述b柱减震器6通过若干个b柱下螺栓7栓接在所述车架主体4的顶部,所述b柱减震器6的顶部伸缩端通过b柱上螺栓8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上。
44.在b柱减震器6的作用下可以实现带动驾驶室主体1实现减震,同时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45.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在所述b柱减震器6的后侧间隔设有一加强连接结构。
46.加强连接结构可以在保证充分的减震缓冲空间的前提下更好地保证对驾驶室主体1的加强连接,保证驾驶室主体1与车架主体4连接的稳定性。
47.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加强连接结构包括一设置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底部平板上的贯通孔18,在所述贯通孔18内同轴设置有一限位轴套10,在所述限位轴套10的中心腔内插装有一加强螺栓9,所述加强螺栓9的底部可拆卸地螺纹旋合在其下方的车
架主体4的螺纹孔上,所述加强螺栓9用于将所述限位轴套10的底部抵紧在车架主体4上,所述限位轴套10的顶部高出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底部平板,在所述限位轴套10的顶部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扩张凸缘17,所述扩张凸缘17与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底部平板之间设置有供减震器上下浮动的缓冲间隔空间。
48.加强连接结构直接利用加强螺栓9将限位轴套10进行固定,从而使得限位轴套10的顶部的扩张凸缘17与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底部平板之间预留一定的供减震器实现上下运动的缓冲间隔空间,既保证了正常的减震运动又可以实现对车架主体4与驾驶室主体1之间的运动幅度的限位,保证连接的稳定性。
49.正常状态下b柱上螺栓8、加强连接结构均处于固定安装的状态;当驾驶室主体1需要翻转时则需要将b柱上螺栓8、加强连接结构进行拆卸下来。
50.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c柱减震连接结构5包括一c柱减震器15,所述c柱减震器15的底部通过若干个c柱下螺栓16固定在所述车架主体4的固定柱的顶部,所述c柱减震器15的顶部伸缩端通过c柱上螺栓14与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上的连接座实现可拆卸固连,在所述c柱减震器15的一侧的设置有一可调节式的后端铰接部件,所述后端铰接部件用于实现驾驶室主体1后端与车架主体4后端的铰接。
51.c柱减震连接结构5主要依靠c柱减震器15实现驾驶室主体1后侧的减震缓冲,同时由于所述旋转轴19与车架主体4的铰孔、驾驶室主体1的铰孔之间均留有浮动间隙,因此在c柱减震器15进行上下运动时并不会存在干涉,同时后端铰接部件又可以起到限位的作用。
52.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后端铰接部件包括一固定在所述c柱减震器15一侧的车架主体4顶部的下铰接座21,还包括一固定在所述驾驶室主体1的后端底部的上铰接座20,一旋转轴19分别旋合插装在所述下铰接座21与所述下铰接座21的铰孔内,所述旋转轴19与车架主体4的铰孔、驾驶室主体1的铰孔之间均留有浮动间隙,所述旋转轴19外端固定有一外连接板13,所述外连接板13通过一锁位螺栓12可拆卸地固定在所述上铰接座20上,在所述下铰接座21的下部间隔旋合安装有两个翻转锁位用螺栓11,在所述外连接板13上设置有用于在驾驶室主体1实现翻转时与两所述翻转锁位用螺栓11配合并将外连接板13锁紧在下铰接座21上的翻转锁位孔。
53.后端铰接部件在驾驶室正常工作时其旋转轴19通过外连接板13上的锁位螺栓12可以起到与上铰接座20实现固连,从而保证旋转轴19的稳定。
54.在上述任一方案中优选的是,所述翻转油缸3与工程机械上原有的液压系统相连接并由工程机械上原有的液压系统控制器动作。
55.当驾驶室主体1需要向后翻转时,首先按照上述的将b柱上螺栓8、加强连接结构进行拆卸下来,此时b柱部位处于自由状态;然后还需要将c柱减震器15上的c柱上螺栓14拆卸下来,从而实现c柱减震器15与驾驶室主体1的分离,再进行拆卸下铰接座21上的两个翻转锁位用螺栓11,
56.此时再将锁位螺栓12拆卸下来,然后使得外连接板13与旋转轴19处于自由旋转的状态,旋转外连接板13来调整外连接板13使得外连接板13上的两个翻转锁位孔与下铰接座21上的两个用于安装翻转锁位用螺栓11的螺孔对齐,然后将两个拆卸下来的翻转锁位用螺栓11安装后实现对外连接板13及旋转轴19与下铰接座21的固定,此时整个下铰接座21及其上的驾驶室主体1的后端处于自由铰接的状态,控制翻转油缸3伸缩可以带动整个驾驶室主
体1实现向后翻转,从而完成驾驶室主体1的翻转维修。
57.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工程机械,包括如上述的工程机械驾驶室翻转机构。
58.相关术语解释:
59.1)驾驶室
60.包容司机操作空间(必要时还包容随员乘坐空间),并可为司机提供安全防护、改善工作环境的装置。
61.2) 减震器
62.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
63.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和说明书的范围当中;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所做出的任何替代改进或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64.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技术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