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

文档序号:29992986发布日期:2022-05-11 13:58阅读:154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车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


背景技术:

2.动车组由若干动车组合(为特征的列车),动车组分为动力分散式(每个动车带若干拖车)和动力集中式(动车并列)。
3.轮对电机是机车转向架的重要组成部分,机车转向架作为机车的走行部,直接关系到机车的行车安全,因此轮对以及轮对电机是关系机车行车安全的重要安全部件。
4.目前动车组检修车间使用的移动支撑车轮,在使用时,大部分的移动支撑车轮只是将动车组的轮对电机移动推走,但是在搬运的过程中,轮对电机的连接处会落有灰尘,让轮对电机在二次连接时出现异常,因此,技术人员提供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通过拉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外部的遮挡布与第二支撑架外部的遮挡布,让遮挡布将轮对电机罩住,防止灰尘落在轮对电机的连接处口。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解决了在搬运的过程中,轮对电机的连接处会落有灰尘,让轮对电机在二次连接时出现异常的问题。
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滚轮,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且位于四组滚轮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脚垫,所述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所述移动机构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机构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遮挡机构。
7.优选的,所述移动机构包括支撑框,所述支撑框顶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四组所述支撑杆的外部均滑动连接有套管,所述支撑框的顶部且位于四组支撑杆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四组所述套管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四组所述伸缩杆推杆的一端均与支撑块的外部固定连接。
8.优选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固定罩,所述固定罩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匀开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孔,且两组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防护垫。
9.优选的,所述遮挡机构包括两组第一支撑架和两组第二支撑架,两组第一支撑架和两组第二支撑架均由竖板和横板组成,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横板相对应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架横板相对应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转动杆的右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架横板相对应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转动杆的外部分别缠绕有遮挡布,所述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三转动杆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扭簧,且扭簧的一端
与遮挡布的外部固定连接,所述遮挡布一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钩,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架横板相对应的一侧且位于第三转动杆的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挂杆,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挂杆。
10.优选的,所述固定罩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耳块,所述耳块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且滑动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
11.优选的,所述支撑块顶部的左侧通过转动块与固定罩的外部转动连接。
12.优选的,所述支撑块顶部的右侧且位于滑动孔的下方开设有第三螺纹孔,所述第三螺纹孔的内部与螺栓的外部螺纹连接。
13.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与现有的技术相比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5.(1)该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通过将两组第一支撑架和两组第二支撑架分别插入卡槽的内部,拉动第一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外部的遮挡布,让第一转动杆和第三转动杆外部的挂钩卡在第二挂杆的外部,拉动第二支撑架外部的遮挡布,让第二支撑架外部的挂钩卡在第一挂杆的外部,这样可以通过遮挡布将轮对电机罩住,防止灰尘落在轮对电机的连接处口。
16.(2)该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通过伸长伸缩杆,伸缩杆的推杆推动支撑块沿着支撑杆向上移动,让轮对电机的两端均放入放置槽的内部,收缩伸缩杆,把轮对电机从动车组的底部取下,这样可以通过伸缩杆移动支撑块,将轮对电机从动车组的底部取下,提高轮对电机的拆卸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移动机构和遮挡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固定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支撑板;2、滚轮;3、脚垫;4、移动机构;5、固定机构;6、遮挡机构;7、支撑框;8、支撑杆;9、套管;10、伸缩杆;11、支撑块;12、放置槽;13、固定罩;14、螺纹杆;15、防护垫;16、第一支撑架;17、第二支撑架;18、第一转动杆;19、第二转动杆;20、第三转动杆;21、遮挡布;22、挂钩;23、第一挂杆;24、第二挂杆;25、耳块;26、螺栓;27、第三螺纹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2.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动车组轮对电机移动支撑车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底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滚轮2,支撑板1的底部且位于四组滚轮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且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脚垫3,支撑板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移动机构4,移动机构4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机构5,移动机构4的顶部且位于固定机
构5的两侧均开设有卡槽,且卡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遮挡机构6。
23.作为优选方案,移动机构4包括支撑框7,支撑框7顶部的四周固定连接有支撑杆8,四组支撑杆8的外部均滑动连接有套管9,支撑框7的顶部且位于四组支撑杆8的外部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10,伸缩杆10的型号为111,伸缩杆10与外界电源电性连接,且通过控制开关控制,四组套管9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支撑块11,支撑块11的顶部开设有放置槽12,四组伸缩杆10推杆的一端均与支撑块11的外部固定连接。
24.通过伸长伸缩杆10,伸缩杆10的推杆推动支撑块11沿着支撑杆8向上移动,让轮对电机的两端均放入放置槽12的内部,收缩伸缩杆10,把轮对电机从动车组的底部取下,这样可以通过伸缩杆10移动支撑块11,将轮对电机从动车组的底部取下,提高轮对电机的拆卸效率。
25.作为优选方案,固定机构5包括固定罩13,固定罩13顶部的左右两侧均匀开设有两组第一螺纹孔,且两组第一螺纹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4,螺纹杆14的一端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防护垫15。
26.通过转动螺纹杆14,让螺纹杆14带动防护垫15贴在轮对电机的两端,把轮对电机固定在放置槽12的内部,防止轮对电机的两端在放置槽12的内部晃动。
27.作为优选方案,遮挡机构6包括两组第一支撑架16和两组第二支撑架17,两组第一支撑架16横板相对应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杆18,两组第一支撑架16横板相对应的一侧且位于第一转动杆18的右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19,两组第二支撑架17横板相对应的一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三转动杆20,第一支撑架16、第二支撑架17和第三转动杆20的外部分别缠绕有遮挡布21,第一支撑架16、第二支撑架17和第三转动杆20的外部分别固定连接有扭簧,且扭簧的一端与遮挡布21的外部固定连接,遮挡布21一端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挂钩22,两组第二支撑架17横板相对应的一侧且位于第三转动杆20的左侧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第一挂杆23,支撑板1的顶部且位于第一转动杆18和第三转动杆20的下方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挂杆24。
28.通过将两组第一支撑架16和两组第二支撑架17分别插入卡槽的内部,拉动第一转动杆18和第三转动杆20外部的遮挡布21,让第一转动杆18和第三转动杆20外部的挂钩22卡在第二挂杆24的外部,拉动第二支撑架17外部的遮挡布21,让第第二支撑架17外部的挂钩22卡在第一挂杆23的外部,这样可以通过遮挡布21将轮对电机罩住,防止灰尘落在轮对电机的连接处口。
29.进一步的,固定罩13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耳块25,耳块25的顶部开设有滑动孔,且滑动孔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26。
30.进一步的,支撑块11顶部的左侧通过转动块与固定罩13的外部转动连接。
31.进一步的,支撑块11顶部的左侧且位于滑动孔的下方开设有第三螺纹孔27,第三螺纹孔27的内部与螺栓26的外部螺纹连接。
32.同时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均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
33.使用时,首先将支撑车轮通过四组滚轮2推到动车组的下方,转动四组脚垫3,让四组脚垫3将支撑板1顶起,通过控制开关,伸长伸缩杆10,伸缩杆10的推杆推动支撑块11沿着支撑杆8向上移动,让轮对电机的两端均放入放置槽12的内部,收缩伸缩杆10,把轮对电机从动车组的底部取下,转动固定罩13,使耳块25落在支撑块11的顶部,转动螺栓26,将耳块
25固定在支撑块11的顶部,同时转动螺纹杆14,让螺纹杆14带动防护垫15贴在轮对电机的两端,把轮对电机固定在放置槽12的内部,然后将两组第一支撑架16和两组第二支撑架17分别插入卡槽的内部,拉动第一转动杆18和第三转动杆20外部的遮挡布21,让第一转动杆18和第三转动杆20外部的挂钩22卡在第二挂杆24的外部,拉动第二支撑架17外部的遮挡布21,让第二支撑架17外部的挂钩22卡在第一挂杆23的外部,转动四组脚垫3,让四组脚垫3将支撑板1落下,使四组滚轮2接触地面,方便工作人推动。
3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