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摩托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24714发布日期:2022-07-29 23:33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所述车身覆盖件形成有容纳空间并至少部分安装于所述车架上;车轮组件,所述车轮组件包括前轮与后轮,用于带动所述电动摩托车移动;悬挂组件,所述悬挂组件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所述前悬架连接于所述车架前侧,所述前轮连接于所述前悬架上,所述后悬架连接于所述车架后侧,所述后轮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动力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电机,用于带动所述前轮和/或所述后轮运行;鞍座组件,所述鞍座组件包括鞍座;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电源装置,用于提供电能;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包括:后平叉,所述后平叉设置有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中撑,所述中撑通过所述第一转动支点和所述第二转动支点转动连接至所述后平叉;所述中撑位于所述后平叉下方,且所述中撑能使所述后轮离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后轮落下;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后轮抬起。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上还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固定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限位块锁定所述中撑。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上还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中撑上,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弹簧具有带动所述中撑贴近所述后悬架的趋势,所述中撑转动至所述第二位置时,所述弹簧配合所述限位块锁定所述中撑。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与所述后悬架的连接位置位于所述中撑转动中心的前侧。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的转动中心位于所述电动摩托车重心的后侧。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上设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呈平板状,所述支撑座用于抵接地面。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撑包括第一支撑架、第二支撑架和第一连接梁,所述第一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一端,所述第二支撑架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梁的另一端;所述第一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支点,所述第二支撑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支点。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悬架尾部设有挡泥板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电动摩托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泥板结构包括第一管、第二管和挡泥板骨架,且所述第一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第一管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挡泥板骨架上,第二管一端连接于所述后悬架上,所述第二管另一端连接至所述挡泥板骨架上,且所述第一管和所述第二管之间连接有第一钣金件。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动摩托车,包括:车架;车身覆盖件,车身覆盖件形成有容纳空间并至少部分安装于车架上;车轮组件,车轮组件包括前轮与后轮,用于带动电动摩托车移动;悬挂组件,悬挂组件包括前悬架与后悬架,前悬架连接于车架前侧,前轮连接于前悬架上,后悬架连接于车架后侧,后轮连接于后悬架上;后悬架包括:后平叉,后平叉设置有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中撑,中撑通过第一转动支点和第二转动支点转动连接至后平叉;中撑位于后平叉下方,且中撑能使后轮离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中撑安装在后平叉上,提高左右安装点位精度,同时减小车架的重量。同时减小车架的重量。同时减小车架的重量。


技术研发人员:车啟明 屠泽鹏 张东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春风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12.30
技术公布日:2022/7/28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