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儿童滑板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变形滑板车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2.儿童常骑滑板车可锻炼身体的灵活性,提高反应速度,增加运动量,加强机体抵抗能力。因此,在儿童的成长阶段,滑板车是每个儿童必不可少的一个玩具,但是现有的儿童滑板车在使用功能上比较单一,儿童仅用之进行骑行,但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或者是市场上不同类型的滑板车越来越多,滑板车极易因更新换代而淘汰,许多家长会选择将旧的滑板车丢弃,重新为儿童购置新的产品,这无形中就增加了家庭消费成本,而且丢弃滑板车则更是一种浪费现象。
技术实现要素: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变形滑板车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可变形滑板车,包括有车底板,还包括有设置于车底板上的承载板,车底板包括有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第一底板与第二底板相对的一侧通过底部的第一铰接轴铰接,第二底板与第三底板相对的一侧通过顶部的第二铰接轴铰接,第三底板与第四底板相对的一侧通过底部的第三铰接轴铰接;承载板的下端面上固定连接有八组支撑柱,每两个支撑柱为一组,车底板的顶部开设有与支撑柱相适配的支撑孔,承载板通过支撑柱插入至车底板的支撑孔内,位于中间的两组支撑柱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底板、第三底板翻折后的厚度;第一底板和第四底板上均设有车轮,第一底板的内部形成有螺纹通槽,第四底板的内部形成有螺纹槽,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向下翻折后,螺纹槽与螺纹通槽可相连通,螺纹槽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螺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接座,铰接座的内侧对称的转动连接有两个下端杆,下端杆包括直线段和垂直段,垂直段位于直线段的两端并与直线段垂直,且直线段两端的垂直段朝向同一方向设置,每个下端杆的顶部均套接有一上端杆,上端杆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形成有杆筒,两个杆筒之间套接有联轴杆,每个杆筒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把手,并且把手朝向上端杆的一侧形成有凸起,该凸起延伸至杆筒内抵压联轴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的两侧均连接有与上端杆相适配的定位柱,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的两侧开设有与下端杆相适配的定位槽。
5.优选的,上端杆顶端的端头处设置有槽孔,下端杆插接至该槽孔内,该槽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销孔,下端杆的侧壁上对应销孔的位置处开设有销槽,销孔与销槽对准时可插入销杆。
6.优选的,铰接座的内侧开设有转孔,下端杆的底端延伸至该转孔内与铰接座转动连接;下端杆上还开设有孔,该孔内设置有弹簧,弹簧一端固定在孔内,另一端连接有限位柱,铰接座上呈环形分布有锁若干个限位槽,限位柱可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槽内。
7.优选的,第一底板和第四底板的外侧端均开有台阶状的槽,两个槽内均固定连接
有固定轴,固定轴上转动套接有两个车轮架,车轮转动套接于相对应的车轮架末端,第一底板和第四底板的槽内分别固定有用于支撑车轮架的凸台,第一底板、第四底板和凸台内均开设有多个绕固定轴设置的固定槽,车轮架内开设有与固定槽相匹配的通孔,车轮架通过插销插入固定槽和通孔中进行固定。
8.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提及的一种可变形滑板车的使用方法,方法如下:将铰接座从第四底板上卸下,然后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第二铰接轴为中心共同向上翻折,接着用螺栓通过螺纹槽和螺纹通槽将第一底板和第四底板连接,使第一底板、第二底板、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固定;
9.随后将承载板横向通过中间位置的两组支撑柱卡在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顶端,此状态下前后车轮相互紧贴,无法进行同向转动而使车体不可移动,起到限制车体移动的作用。
10.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提及的一种可变形滑板车的使用方法,方法如下:将螺栓和铰接座从第四底板上卸下,然后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第二铰接轴为中心共同向上翻折,再将第一底板和第四底板分别向上翻折,随后将上端杆的两端插入定位柱中,将下端杆的两端插入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上的定位槽中,随后承载板通过支撑柱卡在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顶端。
11.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提及的一种可变形滑板车的使用方法,方法如下:将第一底板和第四底板分别向下翻折,随后将上端杆的两端插入至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上的定位柱中,将下端杆的两端插入至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上的定位槽中,接着将把手安装在两个上端杆上,承载板通过支撑柱和支撑孔卡在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上,人坐在承载板上,双手紧握把手滑动小车进行使用。
12.本发明还提出一种如上述提及的一种可变形滑板车的使用方法,方法如下:将螺栓和铰接座从第四底板上卸下,然后将第一底板和第二底板以第二铰接轴为中心共同向上翻折,再将第一底板和第四底板分别向上翻折,随后将上端杆的两端插入定位柱中,将下端杆的两端插入第三底板和第四底板上的定位槽中,承载板通过支撑柱卡在第二底板和第三底板的顶端,将插销从固定槽内拔出,旋转车轮架使其上的通孔与另一个固定槽对准,再将插销插进该固定槽内使车轮架固定,从而使车体变做扭扭车进行使用。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变形滑板车及其使用方法,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4.本发明中的滑板车底部设置有四个依次铰接的底板,而承载板则可拆卸连接于四个底板上,滑板车前端的扶手以及各个杆件均采用可拆卸方式相连,各个车底板之间的翻折配合上端杆、下端杆、铰接座、螺栓等可变形成四种形态,每种形态均具有不同的使用功能,从而提升了该滑板车的功能性,一部滑板车相当于演变成四种不同的玩具,不仅能够节约家庭成本,而且还能减小滑板车收纳时的占用空间,进一步的,儿童对该滑板车进行变形时可增强其动手能力,达到边玩边学的效果。
附图说明
15.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在附图中:
16.图1为本技术整个滑板车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本发明滑板车的承载板拆解后的示意图;
18.图3为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4为本技术滑板车的变形后第二形态的示意图;
20.图5为本技术滑板车的变形后第三形态的示意图;
21.图6为图5中车轮打开状态的示意图;
22.图7为本技术滑板车的变形后第四形态的示意图;
23.图8为本技术中车轮架的示意图。
24.图中:1、承载板;2、第一底板;3、第二底板;4、第三底板;5、第四底板;6、第一铰接轴;7、第二铰接轴;8、第三铰接轴;9、车轮;10、螺纹槽;11、螺栓;12、铰接座;13、下端杆;14、上端杆;15、把手;16、支撑柱;17、支撑孔;18、螺纹通槽;19、定位柱;20、定位槽;21、限位槽;22、限位柱;23、弹簧;24、固定轴;25、插销;26、车轮架;27、固定槽;28、凸台;29、联轴杆。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26.实施例一
27.请参阅图1-图3,本实施例提出一种可变形滑板车,包括有由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第四底板5组成的车底板,其中,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通过第一铰接轴6铰接,第二底板3和第三底板4通过第二铰接轴7铰接,第三底板4和第四底板5通过第三铰接轴8铰接。如图1所示,第一铰接轴6和第三铰接轴8设置在车底板下方,第二铰接轴7设置在车底板上方。上述三个铰接轴的分布使得第一底板2、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或第四底板5只能往一侧翻折。
28.车底板上方设有承载板1,第一底板2上设有若干支撑孔17,承载板1上固定有若干个支撑柱16,支撑柱16和支撑孔17相互对应。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第四底板5的上表面也设有与支撑柱16对应的支撑孔17,承载板1通过支撑柱16卡在车底板上,防止各个底板之间相互转动并且脚踩在承载板1上防止第二铰接轴7搁脚。支撑柱16共有八组,两个支撑柱16为一组,每组支撑柱16分别对应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第四底板5上的支撑孔17。另外,位于中间的两组支撑柱16之间的距离等于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翻折后的厚度,便于将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翻折后的状态进行限位。
29.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上设有车轮9。
30.第一底板2上设有螺纹通槽18,第四底板5上设有螺纹槽10,当以第二铰接轴7为中心将第三底板4和第二底板3翻折后,螺纹通槽18和螺纹槽10相连通,螺纹槽10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栓11,螺栓1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铰接座12。铰接座12的内侧开设有转孔,下端杆13的底端延伸至该转孔内与铰接座12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下端杆13上还开设有孔,该孔内设置有弹簧23,弹簧23一端固定在孔内,另一端连接于限位柱22上,铰接座12上呈环形分布有锁若干个限位槽21,限位柱22的另一端延伸至相对应的限位槽21内。
31.下端杆13包括直线段和垂直段,垂直段位于直线段的两端并与直线段垂直,且直线段两端的垂直段朝向同一方向设置。上端杆14的下端套接在下端杆13的上端,上端杆14
和下端杆13之间可通过螺纹连接或者下端杆13插入上端杆14并通过限位销使二者形成可拆卸式连接结构。上端杆14的端头处设置有槽孔,下端杆13插接至该槽孔内,该槽孔的侧壁上设置有销孔,上端杆13的侧壁上对应销孔的位置处开设有销槽,销孔与销槽对准时可插入销杆。端杆14的顶部沿水平方向形成有杆筒,两个杆筒之间穿入联轴杆29,每个杆筒的外侧螺纹连接有把手15,并且把手15朝向上端杆14的一侧设置有凸起,该凸起用于插入上端杆14的杆筒内并抵压联轴杆29。
32.图1为滑板车的初始形态,一只脚踩在承载板1上,双手紧握把手15,可用另一只脚向后蹬地驱动滑板车前进。通过限位柱22可调节下端杆13和车底板的角度,首先将限位柱22从限位槽21中按出,然后旋转下端杆13,当限位柱22经过限位槽21时,弹簧23会将限位柱22弹入到限位槽21中,随后再次按压限位柱22,达到合适角度后,停止按压,限位柱22一部分进入到限位槽21中卡住下端杆13继续转动。
33.本实施例中的滑板车可变形成图4所示的状态,具体的变形过程为:变形时,将铰接座12从第四底板5上卸下,然后将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以第二铰接轴7为中心共同向上翻折,然后用螺栓11通过螺纹槽10和螺纹通槽18将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连接,使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和第四底板5固定。随后将承载板1横向通过处于中间位置的两组支撑柱16卡在第二底板3和第三底板4顶端,承载板1横向放置,此状态下前后车轮9相互紧贴。此时一个进行顺时针转动会使另一个逆时针转动,所以在两个车轮9与地面接触后,无法进行同向转动而使车体不可移动,起到限制车体移动的作用,人坐在承载板1上不容易摔倒。
34.实施例二
3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采用相同的发明构思,其与实施例一的区别之处在于:本实施例在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的两侧均连接有与上端杆14相适配的定位柱19,第三底板4和第四底板5的两侧开设有与下端杆13相适配的定位槽20。下端杆13的两端能够卡入定位槽20中,上端杆14的两端能够卡到定位柱19上。本实施例中的滑板车可变形成如图5、图7所示的两种形态。
36.滑板车变形成如图5所示的形态的操作为:将铰接座12和螺栓11从第四底板5上卸下,再将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分别向上翻折,随后将上端杆14的两端安装于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之间,上端杆14端部的槽孔插入定位柱19。将下端杆13的两端安装于第三底板4和第四底板5之间。下端杆13的端部分别插入第三底板4和第四底板5上的定位槽20。下端杆13的端部与定位槽20进行过盈配合方式进行组装,但也应保证下端杆13和定位槽20能够脱离。
37.然后承载板1通过支撑柱16卡在第二底板3和第三底板4顶端。承载板1通过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上的每组的两个支撑柱16将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翻折后的状态进行限位。
38.滑板车变形成如图7所示的形态的操作为:将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分别向下翻折,随后将上端杆14的两端安装于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之间,将下端杆13的两端安装于第三底板4和第四底板5之间。使第一底板2和第二底板3、第三底板4和第四底板5保持该状态,再将把手15安装在两个上端杆14上。然后将承载板1通过支撑柱16和支撑孔17卡在第二底板3和第三底板4上。人坐在承载板1上,双手紧握把手15滑动小车进行使用。
39.实施例三
40.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采用相同的发明构思,其与实施例二的区别之处在于: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的外侧一端均开有台阶状的槽,如图8所示,固定轴24分别设置于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的槽内,车轮架26的一端与车轮9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固定在槽内的固定轴24转动相连。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的槽内分别固定有凸台28,凸台28用于对车轮架26进行支撑。第一底板2、第四底板5和凸台28内均开设有多个绕固定轴24设置的固定槽27。车轮架26开设有与固定槽27相匹配的通孔,车轮架26旋转至槽的不同位置通过插销25穿过通孔插入固定槽27用于对车轮架26进行固定。
41.本实施例中的滑板车可变形成图6所示的形态,具体的操作为:在实施例二的图5状态下,将插销25从固定槽27内拔出,然后旋转车轮架26将其旋转为如图6所示状态,再将插销25插进另一个固定槽27内使车轮架26固定,从而使车体变做扭扭车进行使用。即人双脚分别踩踏于第一底板2和第四底板5上,双腿夹住,双手抓住固定物体,通过扭动腰部进行锻炼。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发明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