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鞍座和牵引卡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32057发布日期:2022-10-18 18:4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鞍座和牵引卡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牵引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鞍座和牵引卡车。


背景技术:

2.牵引卡车是一种能够带动挂车一起移动的特殊车辆,鞍座则是牵引卡车上供挂车连接的结构,现有鞍座与挂车配合的马蹄口有90和50 两种规格,不可通用,以上两种规格仅马蹄口不同,其它基本一致。根据需要有时会更换鞍座用于适配不同的挂车,现有结构更换鞍座时,一般是先拆除鞍座固定板与卡车车架的连接螺栓,然后再拆除鞍座与鞍座固定板连接的螺栓,最后更换鞍座并重新装配好螺栓,过程比较费时费力,主要原因是鞍座与鞍座固定板的固定螺栓在鞍座壳体的下部,在空间上被遮挡,因此需要拆除的螺栓数量较多;另外,当车辆发生侧翻瞬间,挂车因为货物重且重心高一般会先发生侧翻,因现有鞍座无法自动分离,挂车侧翻后会通过鞍座带动主车一起发生侧翻,侧翻后不仅货物受到损坏,车辆本身尤其是主车车架等会受到损坏,且往往会造成驾乘人员受伤甚至死亡。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鞍座,该鞍座通过卡爪与翻转盖配合,使鞍座壳体的更换更加方便,且在挂车发生侧翻等问题时能够及时断开主车,保护主车上的人员。
4.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一种散体材料剪切装置,包括:鞍座壳体、鞍座支座、第一销轴、卡爪、翻转盖、驱动机构及弹性顶出机构,
6.所述鞍座支座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所述弹性顶出机构设于所述容置槽底部,所述第一销轴安装于所述鞍座壳体上,且所述第一销轴放置于所述容置槽内并使得所述弹性顶出机构发生预变形,所述翻转盖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且所述翻转盖盖合于所述第一销轴的顶部,所述卡爪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的一侧,所述卡爪的第一端与所述鞍座支座之间连接有弹性件,所述卡爪的第二端与所述翻转盖的第二端配合锁止;
7.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能够驱动所述卡爪绕所述第二销轴转动,使得所述卡爪的第二端与所述翻转盖的第二端解除锁止,所述弹性顶出机构抵抗预变形而将推动所述第一销轴向上,使所述第一销轴从所述容置槽内顶出。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爪包括爪体和压爪,所述压爪连接于所述爪体的顶部,所述爪体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的动力输出端能够驱动所述爪体绕所述第二销轴转动,所述爪体、所述压爪和所述鞍座支座之间限定形成卡接位,所述翻转盖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卡接位并抵接于所述压爪的下方。
9.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盖包括卡接段,所述卡接段位于所述翻转盖的第二端,所述卡接段具有第一平面,当所述卡爪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平面抵接于所述
压爪的下方,从所述翻转盖的侧面看,所述第一平面的后端高于所述第一平面的前端。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盖还包括限位段,所述限位段位于所述翻转盖的第一端,当所述卡爪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段能够抵接于所述鞍座支座上,用于限制所述翻转盖向背离所述容置槽的方向转动。
1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盖还包括抵压段,所述抵压段位于所述翻转盖的第二端并连接于所述卡接段的后侧,所述抵压段具有第二平面,当所述卡爪处于打开状态且所述限位段抵接于所述鞍座支座时,从所述翻转盖的侧面看,所述第二平面的后端高于所述第二平面的前端。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翻转盖还包括安装段,所述安装段通过第三销轴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上,所述安装段、所述鞍座支座和所述弹性顶出机构限定形成所述容置槽,所述卡接段与所述安装段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段与所述安装段的另一端连接。
13.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当所述卡爪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销轴与所述翻转盖的接触部分小于一半圆弧,所述销轴与所述鞍座支座的接触部分大于一半圆弧。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弹性顶出机构包括凸块和顶出弹簧,所述凸块连接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所述顶出弹簧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块的底部,所述顶出弹簧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上。
15.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设于所述鞍座支座上,当所述卡爪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翻转盖的第二端压紧于所述橡胶垫上。
16.本技术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牵引卡车,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鞍座,以及卡车头,所述鞍座设于所述卡车头的后部。
17.本技术的鞍座和牵引卡车,将鞍座壳体和鞍座支座通过第一销轴铰接,使鞍座壳体能够相对鞍座支座转动,并利用驱动机构驱动卡爪,使卡爪能够在锁止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将翻转盖压紧于卡爪并利用翻转盖压紧第一销轴,或使翻转盖能够从卡爪脱出,并利用弹性顶出机构将第一销轴从容置槽中顶出,便于快速更换鞍座壳体及壳体上的马蹄口,无需拆除螺栓,同时在挂车侧翻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快速将卡爪切换至打开状态,弹出鞍座壳体,保护主车不侧翻。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方案的鞍座的侧视图;
19.图2是本方案的卡爪处于锁止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方案的卡爪处于打开状态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4是本方案的卡爪处于锁止状态时翻转盖的结构示意图;
22.图5是本方案的卡爪处于打开状态时翻转盖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是本方案的卡爪的结构示意图。
24.图中,1、鞍座壳体;2、鞍座支座;3、第一销轴;4、卡爪;41、爪体;42、压爪;5、翻转盖;51、卡接段;511、第一平面;52、限位段;53、抵压段;531、第二平面;54、安装段;6、驱动机构;7、弹性顶出机构;71、凸块;72、顶出弹簧;8、容置槽;9、第二销轴; 10、弹性件;11、卡接位;12、第三销轴;13、橡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发明,但不用来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2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中采用术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本方案所称的“前”是指牵引卡车的车头方向,本方案所称的“后”是指牵引卡车的车尾方向。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7.如图1-3所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出一种鞍座,包括:鞍座壳体1、鞍座支座2、第一销轴3、卡爪4、翻转盖5、驱动机构6 及弹性顶出机构7,
28.所述鞍座支座2的顶部开设有容置槽8,所述弹性顶出机构7设于所述容置槽8底部,所述第一销轴3安装于所述鞍座壳体1上,且所述第一销轴3放置于所述容置槽8内并使得所述弹性顶出机构7发生预变形,所述翻转盖5的第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2,且所述翻转盖5盖合于所述第一销轴3的顶部,所述卡爪4的中部通过第二销轴9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2的一侧,所述卡爪4的第一端与所述鞍座支座2之间连接有弹性件10,所述卡爪4的第二端与所述翻转盖 5的第二端配合锁止;
29.所述驱动机构6的动力输出端能够驱动所述卡爪4绕所述第二销轴9转动,使得所述卡爪4的第二端与所述翻转盖5的第二端解除锁止,所述弹性顶出机构7抵抗预变形而将推动所述第一销轴3向上,使所述第一销轴3从所述容置槽8内顶出。
3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鞍座和牵引卡车,将鞍座壳体1和鞍座支座2通过第一销轴3铰接,使鞍座壳体1能够相对鞍座支座2 转动,并利用驱动机构6驱动卡爪4,使卡爪4能够在锁止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将翻转盖5压紧于卡爪4并利用翻转盖5压紧第一销轴3,或使翻转盖5能够从卡爪4脱出,并利用弹性顶出机构7 将第一销轴3从容置槽8中顶出,便于快速更换鞍座壳体1及壳体上的马蹄口,无需拆除螺栓,同时在挂车侧翻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6快速将卡爪4切换至打开状态,弹出鞍座壳体1,保护主车不侧翻。弹性顶出机构7使得当卡爪4从锁止状态切换至打开状态时,给第一销轴3 一个向上顶出的力,使第一销轴3和鞍座壳体1能够顺利脱离鞍座支座2。驱动机构6优选地通过传感器自动控制,使挂车侧翻的瞬间即可打开卡爪4,将主车与挂车分离,增加安全性。弹性件10的作用是使卡爪4回到锁止状态,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卡爪4一直对翻转盖5 施加压紧力。改进后的鞍座与车架、挂车的连接方式不发生任何变化,无需重新设计连接结构,成本变动小,容易推广使用。
31.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6所示,所述卡爪4包括爪体41和压爪42,所述压爪42连接于所述爪体41的顶部,所述爪体 41的中部通过所述第二销轴9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2的一侧,所述驱动机构6的动力输出端能够驱动所述爪体41绕所述第二销轴9转动,所述爪体41、所述压爪42和所述鞍座支座2之间限定形成卡接位 11,所述翻转盖5的第二端卡接于所述卡接位11并抵接于所述压爪42 的下方。压爪42将翻转盖5压紧在鞍座支座2上,卡爪4中部铰接于鞍座支座2,并优选地采用第二销轴9转动连接,卡爪4底部在驱动机构6的驱动下可以左右移动,从而使压爪42左右移动,当压爪42与翻转盖5脱开时,翻转盖5即可相
对鞍座支座2转动,使第一销轴3 和鞍座壳体1能够脱离鞍座支座2。这种卡爪4中部铰接于鞍座支座2 的方式能够最大限度地节省空间,并且开关响应迅速,有利于卡爪4 的安装和动作。
32.具体地,如图4、5所示,所述翻转盖5包括卡接段51,所述卡接段51位于所述翻转盖5的第二端,所述卡接段51具有第一平面511,当所述卡爪4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平面511抵接于所述压爪42 的下方,从所述翻转盖5的侧面看,所述第一平面511的后端高于所述第一平面511的前端。卡接段51与压爪42配合相抵,此时第一平面511与水平面有一定夹角,该夹角不宜过大,当卡爪4处于锁止状态时,压爪42抵接在第一平面511上,给第一平面511一个向下的压力,该压力可以分解为两个分力,其中一个分力垂直于第一平面511,另一个分力沿着第一平面511倾斜向下,能够有效地减小翻转盖5第二端受到的正压力,使翻转盖5能够更容易地与卡爪4分离。
33.更具体地,如图4、5所示,所述翻转盖5还包括限位段52,所述限位段52位于所述翻转盖5的第一端,当所述卡爪4处于打开状态时,所述限位段52能够抵接于所述鞍座支座2上,用于限制所述翻转盖5 向背离所述容置槽8的方向转动。限位段52能够起到限位作用,其上设置有限位面,当翻转盖5翻转到一定位置时,限位面能够抵接在鞍座支座2上,限制翻转盖5继续朝背离容置槽8的方向转动,由于鞍座壳体1在更换时需要利用鞍座压在翻转盖5上进行安装,所以限位段52能够防止翻转盖5的翻转角度过大从而影响鞍座壳体1的更换。
34.更具体地,如图4、5所示,所述翻转盖5还包括抵压段53,所述抵压段53位于所述翻转盖5的第二端并连接于所述卡接段51的前侧,所述抵压段53具有第二平面531,当所述卡爪4处于打开状态时且所述限位段52抵接于所述鞍座支座2时,从所述翻转盖5的侧面看,所述第二平面531的后端高于所述第二平面531的前端。当限位段52抵接在鞍座支座2上时,第二平面531与水平面之间具有一定夹角,且其后端略高于前端,在更换鞍座壳体1时,鞍座壳体1可以压在第二平面531上,从而容易地向下按压装配,翻转盖5在相互作用力下能够正确地翻转,并卡接在卡爪4的下方,从而锁紧第一销轴3。优选地,第一平面511和第二平面531之间圆滑过渡,使鞍座壳体1的下压装配更轻松,且能够有效避免卡爪4划伤。
35.更具体地,如图4、5所示,所述翻转盖5还包括安装段54,所述安装段54通过第三销轴12转动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2上,所述安装段54、所述鞍座支座2和所述弹性顶出机构7限定形成所述容置槽8,所述卡接段51与所述安装段54的一端连接,所述限位段52与所述安装段54的另一端连接。安装段54优选地采用第三销轴12连接的方式与鞍座支座2转动连接,连接方式可靠稳定,且卡接段51与安装段54 之间圆滑过渡,便于加工。
3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当所述卡爪4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第一销轴3与所述翻转盖5的接触部分小于一半圆弧,所述第一销轴3与所述鞍座支座2的接触部分大于一半圆弧。翻转盖5 和鞍座壳体1形成容置槽8的部分弧长不同,翻转盖5的弧长小于半圆弧,鞍座壳体1的弧长大于半圆弧,二者共同形成一个整圆,供第一销轴3安装,这样能够保证鞍座在使用过程中主要由鞍座支座2提供牵引力,减小翻转盖5受到的作用力,增加了系统的可靠性,同时保证鞍座壳体1与鞍座支座2分离时,鞍座壳体1上的第一销轴3不会卡在翻转盖5上。
37.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所述弹性顶出机构7包括凸块71和顶出弹簧72,所述凸块71连接于所述容置槽8的底部,所述顶出弹簧72一端连接于所述凸块71的底
部,所述顶出弹簧72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鞍座支座2上。凸块71能够消除因制造误差导致的装配问题,且在卡爪4处于锁止状态时,凸块71是压缩顶出弹簧72 的,这就保证了翻转盖5在从锁止状态切换到打开状态时,顶出弹簧 72能够给凸块71一个弹力,将凸块71顶进容置槽8内,从而将第一销轴3顶出容置槽8,使鞍座壳体1和鞍座支座2分离,达到快速更换鞍座壳体1和快速分离的目的。
3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3所示,还包括橡胶垫13,所述橡胶垫13设于所述鞍座支座2上,当所述卡爪4处于锁止状态时,所述翻转盖5的第二端压紧于所述橡胶垫13上。橡胶垫13可以保证卡爪4与翻转盖5之间配合紧密,且能够防止翻转盖5与鞍座支座2硬性连接造成损伤。
39.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出一种牵引卡车,包括:如上述所述的鞍座,以及卡车头,所述鞍座设于所述卡车头的后部。利用鞍座将卡车头和挂车连接,从而达到运载货物的目的。
40.综上,本技术的鞍座和牵引卡车,将鞍座壳体1和鞍座支座2通过第一销轴3铰接,使鞍座壳体1能够相对鞍座支座2转动,并利用驱动机构6驱动卡爪4,使卡爪4能够在锁止状态和打开状态之间切换,从而将翻转盖5压紧于卡爪4并利用翻转盖5压紧第一销轴3,或使翻转盖5能够从卡爪4脱出,并利用弹性顶出机构7将第一销轴3从容置槽8中顶出,便于快速更换鞍座壳体1及壳体上的马蹄口,无需拆除螺栓,同时在挂车侧翻时可以通过驱动机构6快速将卡爪4切换至打开状态,弹出鞍座壳体1,保护主车不侧翻。
41.以上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