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飞溅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7815发布日期:2022-09-28 03:21阅读:80来源:国知局
防飞溅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飞溅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的挡泥板系统通常称作防飞溅系统。在车辆运动时,轮胎转动,在轮胎的转动下,地面上的泥水或尘土会卷动飞溅。为了减少泥水和尘土的飞溅,在车辆的轮胎位置设置防飞溅系统。但是目前的防飞溅系统,一般先将安装杆固定在车架上,在将挡泥板固定在安装杆上。但是连接车架的安装杆为圆形,在固定安装过程中,挡泥板容易围绕安装杆转动,难以准确找到固定位置,通常需要多人协作,这给车辆的组装操作带来极大的不便性。
3.在所述背景技术部分公开的上述信息仅用于加强主要作用于减少对本技术的背景的理解,因此它可以包括不构成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防飞溅系统及车辆,能够在组装时,防止挡泥板围绕安装杆转动,提高组装便捷性的技术方案。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飞溅装置,所述防飞溅装置包括:
6.防溅结构,所述防溅结构的内壁面形成用于容纳轮胎的弧形空间;
7.安装杆,所述安装杆设于所述防溅结构的外壁面,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防溅结构的一端用于连接车架,所述安装杆的轴线和所述弧形空间的轴心延长线平行;以及
8.防转组件,所述防转组件连接于所述防溅结构和所述安装杆,以防止所述防溅结构围绕所述安装杆转动。
9.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防转组件包括至少一定位柱以及与所述定位柱相对应的定位孔,所述定位柱的轴线与所述安装杆的轴线相交;
10.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防溅结构的外壁面,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安装杆;或者,所述定位柱设于所述安装杆的表面,所述定位孔设于所述防溅结构的外壁面。
11.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安装杆的表面设置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和所述第二通孔的中心连接线与所述安装杆的轴线相交,所述防溅结构的表面开设第三通孔;
12.所述防飞溅装置包括:
13.螺栓,所述螺栓依次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通孔和所述第三通孔;和
14.螺母,所述螺母设于所述防溅结构的内壁面,所述螺栓连接于所述螺母。
15.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防飞溅装置还包括:
16.第一凸起部,所述第一凸起部设于所述安装杆的表面,所述第一凸起部围设于所述第一通孔;
17.第二凸起部,所述第二凸起部设于所述防溅结构的内壁面,并围设于所述第三通孔;以及
18.加强部,所述加强部设于所述第二凸起部的周缘。
19.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防溅结构包括:
20.连接盖板;
21.挡泥板,所述挡泥板设置至少两个,一所述挡泥板设于所述连接盖板的一端,另一所述挡泥板设于所述连接盖板的另一端,两所述挡泥板和所述连接盖板围设形成所述弧形空间;
22.所述挡泥板包括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向着背离所述防溅结构的内壁面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一延伸部和所述第二延伸部之间形成夹持空间,所述安装杆设于所述夹持空间。
23.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连接盖板包括板本体和防水板,所述板本体连接于所述挡泥板,所述防水板设于所述板本体的两侧,自所述板本体向所述弧形空间的中心延伸。
24.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连接盖板的一端设置第一卡合部,所述挡泥板与所述连接盖板相邻的位置设置第二卡合部,所述第一卡合部和所述第二卡合部相适配,所述连接盖板设于挡泥板,所述第一卡合部与所述第二卡合部扣合。
25.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连接盖板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条卡槽,所述卡槽自一所述挡泥板至另一所述挡泥板的方向延伸,所述连接盖板邻近所述挡泥板的位置设置过口,所述卡槽连通所述过口,所述挡泥板设置有卡口,所述卡口对应所述过口;
26.所述防飞溅装置还包括若干拉紧带,所述拉紧带设于所述卡槽,所述拉紧带的一端卡接于所述卡槽内,另一端穿设所述过口并卡接于所述卡口。
27.在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弧形空间设有多个,多个所述弧形空间并排设置,相邻的两所述弧形空间之间设置两所述挡泥板,两所述挡泥板的板面相对设置,相对设置的两所述挡泥板的夹持空间形成固定空间;
28.所述防飞溅装置还包括:
29.中间支架,所述中间支架包括第一拼接部和第二拼接部,所述第一拼接部和所述第二拼接部对设,所述中间支架部分设于所述固定空间,所述中间支架的剩余部分设于所述防溅结构的外侧;和
30.中间杆,所述中间杆与所述中间支架的剩余部分连接,所述中间杆远离所述防溅结构的一端用于连接车架。
3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车架和如上文所述的防溅结构,所述防溅结构为塑料材质,所述安装杆远离所述防溅结构的一端连接所述车架。
32.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杆的一端已经固定在车架上,安装杆设置在防溅结构的外壁面。在固定防溅结构时,通过防转组件预先固定住安装杆和防溅结构的位置。由于安装杆和防溅结构的相对位置已经固定,防溅结构不会发生转动,便于对防溅结构的固定安装,进而简化了车辆的组装操作,提高了组装的便捷性。
33.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技术。
附图说明
34.通过参照附图详细描述其示例实施例,本技术的上述和其它目标、特征及优点将变得更加显而易见。
35.图1是本技术中防飞溅装置的正面视角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36.图2是本技术中图1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37.图3是本技术中图1安装杆的结构示意图;
38.图4是本技术中图1的挡泥板的内表面结构示意图;
39.图5是本技术中图4的挡泥板的侧视图;
40.图6是本技术中安装杆位置的截面图;
41.图7是本技术中具有两个弧形空间的防飞溅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42.图8是本技术图7中间两个挡泥板对接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43.图9是本技术图1中连接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44.图10是本技术图9中连接盖板的下表面结构示意图;
45.图11是本技术图9中连接盖板的上表面结构示意图;
46.图12是本技术中挡泥板和连接盖板分离时正面视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47.图13是本技术图7中两个挡泥板对接的位置正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48.图14是本技术图13中间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49.图15是本技术图7中间杆的结构示意图;
50.图16是本技术带有遮挡部的挡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51.图17是本技术图16中带有遮挡部的挡泥板的正面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52.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53.10,防溅结构;20,安装杆;30,防转组件;40,固定组件;50,吸能组件;60,中间杆;70,中间支架;80,拉紧带;90,防飞溅雨帘;
54.101,弧形空间;110,连接盖板;120,挡泥板;210,第一通孔;220,第二通孔;310,定位柱;320,定位孔;410,螺栓;420,螺母;430,第一凸起部;440,第二凸起部;450,加强部;710,第一拼接部;720,第二拼接部;
55.111,板本体;112,防水板;113,卡槽;114,第一卡合部;121,第一延伸部;122,第二延伸部;123,夹持空间;124,柱面凸台;125,第三通孔;126,固定空间;127,加强板;128,遮挡部;129,第二卡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56.尽管本技术可以容易地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方式,但在附图中示出并且在本说明书中将详细说明的仅仅是其中一些具体实施方式,同时可以理解的是本说明书应视为是本技术原理的示范性说明,而并非旨在将本技术限制到在此所说明的那样。
57.由此,本说明书中所指出的一个特征将用于说明本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其中一个特征,而不是暗示本技术的每个实施方式必须具有所说明的特征。此外,应当注意的是本说明书描述了许多特征。尽管某些特征可以组合在一起以示出可能的系统设计,但是这些特征也可用于其他的未明确说明的组合。由此,除非另有说明,所说明的组合并非旨在限制。
58.在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各种元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59.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示例实施方式使得本技术的描述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附图仅为本技术的示意性图解,并非一定是按比例绘制。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类似的部分,因而将省略对它们的重复描述。
60.以下结合本说明书的附图,对本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予以进一步地详尽阐述。
61.参阅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防飞溅装置,防飞溅装置包括:防溅结构10、安装杆20和防转组件30,通过防转组件30安装杆20设置在防溅结构10上,由此安装杆20和防溅结构10之间的相对位置就会固定,防止防溅结构10围绕安装杆20转动。
62.车辆在行驶时,轮胎位置会带动泥水飞溅。防溅结构10的内壁面形成用于容纳轮胎的弧形空间101;防溅结构10设置在轮胎的外周,遮挡住飞溅的泥水,避免泥水四处飞溅。并且,通过弧形空间101的设计,更好的适应轮胎的外形结构。安装杆20设于防溅结构10的外壁面,安装杆20远离防溅结构10的一端用于连接车架,安装杆20的轴线和弧形空间101的轴心延长线平行;由此可知,安装杆20用于将防溅结构10固定在车架上。防转组件30连接于防溅结构10和安装杆20,防转组件30主要作用在将防溅结构10和安装杆20固定时,预先定位住防溅结构10和安装杆20的位置,减少防溅结构10围绕安装杆20的转动。
63.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安装杆20的一端已经固定在车架上,安装杆20设置在防溅结构10的外壁面。在固定防溅结构10时,通过防转组件30预先固定住安装杆20和防溅结构10的位置。由于安装杆20和防溅结构10的相对位置已经固定,防溅结构10不会发生转动,便于对防溅结构10的固定安装,进而简化了车辆的组装操作,提高了组装的便捷性。比如说,不用组装人员去把持安装杆20和防溅结构10。释放组装人员的双手,便于组装人员对其进行后续作业。
64.参阅图2和图3所示,为了更好的更有效的固定防溅结构10,防转组件30包括至少一定位柱310以及与定位柱310相对应的定位孔320,定位柱310的轴线与安装杆20的轴线相交;定位住可以容设于定位孔320内,定位孔320的形状和定位住的外形相适配。通过定位住和定位孔320的配合定位,实现防溅结构10和安装杆20的预先定位。其中,定位住和定位孔320的设置方式有两种。
65.第一种设置方式是定位柱310设于防溅结构10的外壁面,定位孔320设于安装杆20。并且为了减少加工步骤,定位柱310与防溅结构10一体成型。由此,在加工防溅结构10时,同时能够完成定位柱310的设置。
66.第二种设置方式是定位柱310设于安装杆20的表面,定位孔320设于防溅结构10的外壁面。同样地,为了减少加工步骤,定位柱310与安装杆20一体成型。由此,在加工安装杆20时,同时能够完成定位柱310的设置。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实施例中,定位柱310的截面积可以是圆形,也可以是四方形,还可以是三角形。定位柱310的主要作用在于临时的固定住防溅结构10。
67.参阅图3至图6所示,为了将安装杆20牢固的固定在防溅结构10的外壁面,安装杆20的表面设置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的中心连接线与安装杆20的轴线相交,防溅结构10的表面开设第三通孔125。防飞溅装置包括:固定组件40,固定组件40包括螺栓410和螺母420,螺栓410依次穿设于第一通孔210、第二通孔220和第三通孔125;螺母420设于防溅结构10的内壁面,螺栓410连接于螺母420。由此在预先固定住安装杆20后,螺栓410对准第一通孔210,转动螺栓410,螺栓410依次穿过第一通孔210、第二通孔220和第三通孔125。螺栓410的一端凸出于防溅结构10的内壁面,通过螺母420和螺栓410的凸出部分的连接,将安装杆20固定在防溅结构10上。
68.除了本实施例中提到的螺栓410连接,还可以是铆钉连接,或者是焊接等。主要是将安装杆20固定在防溅结构10上。为了提高挡泥板120的强度,在挡泥板120的内表面还设置加强板127,加强板127可以交叉设置。
69.其中,第一通孔210、第二通孔220和第三通孔125的孔内壁可以设置有螺纹结构,从而形成螺纹孔,在安装螺栓410时,螺栓410的外壁面可以设置和螺纹孔匹配的螺纹,这样提高螺栓410和安装杆20的牢固程度。
70.再次参阅图6所示,在上述实施例中,为了提高安装杆20和防溅结构10之间的牢固性,防飞溅装置还包括:第一凸起部430、第二凸起部440和加强部450,第一凸起部430设于安装杆20的表面,并围设于第一通孔210;第二凸起部440设于防溅结构10的内壁面,并围设于第三通孔125;第一凸起部430可以设置有一个,也可以设置有两个。
71.在第一凸起部430设置有一个时,只有第一通孔210的位置围设有第一凸起部430。在第一凸起部430设置有两个时,一第一凸起部430并围设于第一通孔210,另一第一凸起部430围设于第二通孔220。通过第一凸起部430的设置增加了安装杆20的管壁厚度,由此可以在第一通孔210的位置和第二通孔220的位置设置更多的螺纹,通过更多的螺纹设置螺栓410与安装杆20的接触面积增加,从而提高了安装杆20固定的牢固性。
72.同样地,通过第二凸起部440的设置,增加了第三通孔125位置的厚度,进而提高螺栓410连接的稳定性。并且为了提高第二凸起部440的结构强度,将加强部450设于第二凸起部440的周缘,如此第二凸起部440的受力可以向外延伸,加强部450可以很好的支撑第二凸起部440。其中,加强部450的结构包括多种,例如十字交叉结构,或者三角支撑结构。
73.参阅图1和图2所示,为了进一步提高组装效率,减少组装时间。防溅结构10包括:连接盖板110和挡泥板120;挡泥板120设置至少两个,一挡泥板120设于连接盖板110的一端,另一挡泥板120设于连接盖板110的另一端,两挡泥板120和连接盖板110围设形成弧形空间101;挡泥板120包括第一延伸部121和第二延伸部122,第一延伸部121和第二延伸部122向着背离防溅结构10的内壁面的方向延伸,第一延伸部121和第二延伸部122之间形成夹持空间123,安装杆20设于夹持空间123。在组装防飞溅装置时候,通过夹持空间123能够快速定位安装杆20和防溅结构10的放置位置。在组装时,可以临时性的将防溅结构10通过夹持空间123定位在安装杆20上,不用去扶持防溅结构10。操作人员能够放开双手,便于对防溅结构10后续的安装作业。另外,两个挡泥板120的结构相同,便于挡泥板120的加工,提高挡泥板120的通用性。
74.参阅图7和图8所示,需要说明的是,防飞溅装置还包括吸能组件50,吸能组件50设置在挡泥板120的内表面,泥水在溅射到吸能组件50上时,通过吸能组件50的缓冲作用吸收
泥水的冲击力,从而减少泥水飞溅。比如,吸能组件50包括间隔排列的空心圆柱体,空心圆柱体的轴线垂直于挡泥板120的内表面。
75.挡泥板120的外表面还设置柱面凸台124,柱面凸台124的表面设置有螺纹孔,柱面凸台124用于放置牌照,牌照通过螺钉穿过螺纹孔固定在挡泥板120上。其中,螺纹孔的周围也设置有加强筋结构,使牌照固定在挡泥板120上更加牢固。
76.进一步地,防飞溅装置还包括防飞溅雨帘90,防飞溅雨帘90固定在柱面凸台124上,防飞溅雨帘90向背离连接盖板110的方向延伸。通过防飞溅雨帘90的遮挡,进一步减少泥水的飞溅。防飞溅雨帘90的延伸方向与轮胎转动时的水平切线垂直。
77.参阅图9所示,为了更加有效的减少泥水向四周飞溅,连接盖板110包括板本体111和防水板112,板板体弯曲一定弧度,板本体111连接于挡泥板120,防水板112设于板本体111的两侧,自板本体111向弧形空间101的中心延伸。泥水如果被车轮带起,泥水飞溅到连接盖板110上,向四周飞溅,通过防水板112的隔绝遮挡,泥水撞击到防水板112上被反弹回弧形空间101,从而减少泥水向四周飞溅。并且,防水板112的中间部位相对地面平行,相对于弧形的板本体111,防水板112的中间位置遮挡面积更多,从而提高防水板112的遮挡效果。
78.参阅图10和图11所示,为了提高连接盖板110和挡泥板120连接的整体性,连接盖板110的外表面设置至少一条卡槽113,卡槽113自一挡泥板120至另一挡泥板120的方向延伸,连接盖板110邻近挡泥板120的位置设置过口,卡槽113连通过口,挡泥板120设置有卡口,卡口对应过口;防飞溅装置还包括若干拉紧带80,拉紧带80设于卡槽113,拉紧带80的一端卡接于卡槽113内,另一端穿设过口并卡接于卡口。通过拉紧带80的一端卡接连接盖板110,另一端卡接挡泥板120,从而将连接盖板110和挡泥板120连接为一个整体。比如,卡槽113为两条,拉紧带80为四个,每条卡槽113的一端设置一个拉紧带80。通过四个边角的固定使连接盖板110和两个挡泥板120的固定点更多,保证固定连接的可靠性。拉紧带80可以为橡胶材质,具有一定弹性。
79.参阅图12所示,连接盖板110的一端设置第一卡合部114,挡泥板120与连接盖板110相邻的位置设置第二卡合部129,第一卡合部114和第二卡合部129相适配,连接盖板110设于挡泥板120,第一卡合部114与第二卡合部129扣合。其中,第一卡合部114可以是扣合槽,第二卡合部129可以与扣合槽匹配的凸起,这样第二卡合部129插设于第一卡合部114内,完成固定,第二卡合部129可以带有钩齿。也可以第二卡合部129是扣合槽,第一卡合部114可以与扣合槽匹配的凸起。
80.可以在第一卡合部114和第二卡合部129已经扣合固定的情况下,在进行拉紧带80的固定。通过两种固定方式相互结合,更进一步的提高连接盖板110和挡泥板120的固定。
81.再次参阅图7所示,为了提高防飞溅装置在车辆上的稳定性,安装杆20设置有两个,一安装杆20设于防溅结构10的一侧,另一安装杆20设于防溅结构10的另一侧。通过在防溅结构10的两侧分别设置安装杆20,两个安装杆20对称设置在防溅结构10的两侧,从而保证防溅结构10受力的均匀性。提高防飞溅装置在车辆上的稳定性。需要说明的是,容纳轮胎的弧形空间101可以多余两个,比如弧形空间101有三个,此时说明车轮对应有三个。此时,安装杆20设置有两个,中间杆60则这只有两个,中间杆60设置在两个弧形空间101的连接位置。
82.参阅图7、图13至图15所示,防飞溅装置的位置一般位于车辆后轮,很多重载汽车的后轮设置有两组,两组后轮前后并排设置,还可能有多于两个后轮的情况,例如三个或者四个等。为了提高防溅装置的适用性。弧形空间101设有多个,每个弧形空间101设置至少一组轮胎。多个弧形空间101并排设置,相邻的两弧形空间101之间设置两挡泥板120,两挡泥板120的板面相对设置,通过两个相对设置的挡泥板120进行空间分隔。相对设置的两挡泥板120的夹持空间123形成固定空间126;防飞溅装置还包括:中间支架70和中间杆60,中间支架70包括第一拼接部710和第二拼接部720,第一拼接部710和第二拼接部720对设,中间支架70部分设于固定空间126,中间支架70的剩余部分设于防溅结构10的外侧;中间杆60与中间支架70的剩余部分连接。中间杆60远离防溅结构10的一端用于连接车架。
83.第一拼接部710包括上半段和下半段,第一拼接部710的下半段的外形结构和固定空间126的内部结构相适配。通过螺栓410将第一拼接部710的下半段固定在固定空间126内。同样地,第二拼接部720也包括上半段和下半段,第二拼接部720的下半段固定在固定空间126内。再将第一拼接部710和第二拼接部720对接拼合,第一拼接部710的上半段和第二拼接部720的上半段拼接后形成一个环形结构,中间杆60穿设于环形结构内。其中,中间杆60可具有一定的弯折或者弧形,从而可以根据车架的位置安装防溅结构10,提高中间杆60的适用性。中间杆60远离防溅结构10的一端用于连接车架。
84.参阅图16和图17所示,在本技术的上述实施例中,在连接盖板110的两端均设置一个挡泥板120,其中一个挡泥板120还包括遮挡部128,遮挡部128设置在柱面凸台124上。一般设置遮挡部128的挡泥板120为后挡泥板,在遮挡部128的下方可以设置车尾灯。通过遮挡部128对车尾灯的遮挡,可以减少雨水灰尘等对尾灯的不良影响。其中,后挡泥板就是安装在车辆行驶方向的后端。
85.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车辆包括车架和防溅结构,防溅结构10为塑料材质,安装杆20远离防溅结构10的一端连接车架。塑料材质的防溅结构10有利于减轻车辆的重量,相比金属材质能够降低重量13%左右,同时还能降低成本15%。安装杆20连接车架的方式通过摩擦焊的方式,这种焊接方式不要焊锡等助焊剂,通过两者的转动摩擦产生热量,从而完成固定焊接。焊接质量好,变形小且生产成本低。
86.其中,车辆的具体实施方式可以参考防溅结构的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87.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技术,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技术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