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340562发布日期:2022-11-26 09:3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发动机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


背景技术:

2.交通安全对车外弱势道路使用者保护在车辆自愿性认证测评的权重已经达到15%-20%。为了降低事故中行人与车辆发动机罩碰撞时的头部损伤风险,发动机罩可以在120毫秒之内弹升整个机罩,增加机罩与发动机舱硬点之间的缓冲空间,降低对行人的撞击伤害,对此,提出了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
3.现有技术中,提出来公开号为cn112721853a,公开日为2021年4月30 日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文件,来解决上述存在的技术问题,该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包括发动机外罩盖、碰撞吸能夹层、橡胶衬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动机外罩盖与汽车车身铰链连接,所述碰撞吸能夹层与发动机外罩盖可拆卸连接,所述橡胶衬垫与碰撞吸能夹层可拆卸连接。该发动机罩可以在行人头部与发动机罩碰撞过程中起到吸能保护的作用,并可以防止行人头部与罩盖下方发动机部件的二次碰撞,弥补了现有汽车发动机罩在事故中刚性碰撞的缺点。
4.上述技术方案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
5.(1)该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在发生碰撞中只通过橡胶衬垫来减缓对行人的撞击力,效果不够明显,需要做进一步改进。
6.(2)该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的结构简单,不能够将撞击中发生的整体结构表示出来,让人不能够更深入的了解。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9.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包括汽车发动机罩主体,所述汽车发动机罩主体的内部左侧活动安装有保护装置,所述汽车发动机罩主体的内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抬升装置,所述汽车发动机罩主体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稳定装置,所述稳定装置的下方且位于汽车发动机罩主体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两侧所述减震装置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散热装置。
10.所述保护装置包括碰撞环,所述碰撞环的右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吹气外壳,所述碰撞环的右侧且位于吹气外壳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且第一活塞的外壁与吹气外壳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吹气外壳的顶部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气通道,所述进气通道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气囊。
11.所述抬升装置包括按压柱,所述按压柱的右侧且位于汽车发动机罩主体的顶部均
固定连接有按钮外壳,所述按钮外壳的左侧内部设置有按钮主体,所述按钮主体的右侧且位于按钮外壳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源线。
12.所述散热装置包括第二内腔,所述第二内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所述伸缩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棘爪,所述棘爪的右侧啮合连接有棘轮,所述棘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柱,所述第四转动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柱。
13.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汽车发动机罩主体包括车前体罩壳,所述车前体罩壳的底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轮子,所述车前体罩壳的右侧设置有挡风玻璃,所述车前体罩壳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机罩。
14.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电源线的右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所述第一转动柱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一转动轮的表面上均设置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
15.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二转动轮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柱,所述第三转动柱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的上方齿牙处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活动柱,所述螺纹杆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底座。
16.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稳定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靠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靠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所述伸缩杆的靠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所述夹板的靠内侧一端设置有发动机主体,所述发动机主体的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底板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的内壁上。
17.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底板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铰接件,所述铰接件的底部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块,所述活动块的靠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
18.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减震装置包括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所述第二活塞的外壁均与第一内腔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第一内腔的顶部外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性元件,所述第一内腔的内部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性元件。
19.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五转动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所述第三锥齿轮的右侧齿牙上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所述第四锥齿轮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六转动柱,所述第六转动柱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风扇组件。
20.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来说,取得的技术进步是:
21.1、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保护装置,通过设置的碰撞环、吹气外壳、第一活塞、进气通道和防护气囊,若该汽车的前部撞击到行人,就使得碰撞环和按压柱移动,首先,按压柱将按钮启动,从而使得两个转动轮转动,并带动两个锥齿轮转动,就使得活动柱在螺纹杆上移动,并通过活动柱将机罩顶起,然后,碰撞环推动第一活塞移动,内部的气体将全部注入气囊内,随即气囊充气打开到外部,能够在行人遭到第一次撞击后给行人一定的保护,避免二次伤害。
22.2、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减震装置,通过设置的支撑柱、第二活塞、第一内腔、第一减震弹性元件和第二减震弹性元件,使得
在遭到撞击时,通过活塞和减震弹性元件给内部的发动机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发动机遭到损坏。
23.3、本发明提供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散热装置,通过设置的第二内腔、伸缩弹簧、棘爪、棘轮、第四转动柱、第五转动柱、第三锥齿轮、第四锥齿轮、第六转动柱和风扇组件,使得能够通过发动机遭到撞击时内腔内部的气体使得伸缩弹簧上下移动,就能够将棘轮转动,并通过一系列的传动带动风扇组件运转,将内部积攒的热量消散开,避免内部零件的损坏。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发明为图1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6.图3为本发明为图2的保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为本发明为图2的抬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为本发明减震装置和散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9.图6为本发明为图5的a图放大图;
30.图7为本发明为稳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1.图中:1、汽车发动机罩主体;2、保护装置;3、抬升装置;4、稳定装置;5、减震装置;6、散热装置;11、车前体罩壳;12、轮子;13、挡风玻璃;14、机罩;21、碰撞环;22、吹气外壳;23、第一活塞;24、进气通道; 25、防护气囊;31、按压柱;32、按钮外壳;33、按钮主体;34、电源线; 35、第一转动柱;36、第一转动轮;37、传送带;38、第二转动轮;39、第二转动柱;a1、第三转动柱;a2、第一锥齿轮;a3、第二锥齿轮;a4、螺纹杆;a5、活动柱;a6、底座;41、支撑板;42、固定板;43、伸缩杆;44、夹板;45、发动机主体;46、底板;b1、铰接件;b2、连接杆;b3、活动块; b4、挤压弹簧;51、支撑柱;52、第二活塞;53、第一内腔;54、第一减震弹性元件;55、第二减震弹性元件;61、第二内腔;62、伸缩弹簧;63、棘爪;64、棘轮;65、第四转动柱;66、第五转动柱;67、第三锥齿轮;68、第四锥齿轮;69、第六转动柱;c、风扇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32.请参阅图1-7,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包括汽车发动机罩主体1,汽车发动机罩主体1的内部左侧活动安装有保护装置2,安装了一种保护装置2,通过设置的碰撞环21、吹气外壳 22、第一活塞23、进气通道24和防护气囊25,若该汽车的前部撞击到行人,就使得碰撞环21和按压柱31移动,首先,按压柱31将按钮启动,从而使得两个转动轮转动,并带动两个锥齿轮转动,就使得活动柱在螺纹杆a4上移动,并通过活动柱a5将机罩14顶起,然后,碰撞环21推动第一活塞23移动,内部的气体将全部注入气囊内,随即气囊充气打开到外部,能够在行人遭到第一次撞击后给行人移动的保护,避免二次伤害,汽车发动机罩主体1的内部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抬升装置3,汽车发动机罩主体1的内部中间位置固定安装有稳定装置4,稳定装置4的下方且位于汽车发动机罩主体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震装置5,两侧减震装置5的中间固定安装有散热装置6。
33.汽车发动机罩主体1包括车前体罩壳11,车前体罩壳11的底部前后两侧均设置有轮子12,车前体罩壳11的右侧设置有挡风玻璃13,车前体罩壳11 的顶部活动连接有机罩
14。
34.保护装置2包括碰撞环21,碰撞环21的右侧外表面均固定连接有吹气外壳22,碰撞环21的右侧且位于吹气外壳22的内部固定连接有第一活塞23,且第一活塞23的外壁与吹气外壳22的内壁滑动连接,吹气外壳22的顶部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进气通道24,进气通道24的顶部设置有防护气囊25。
35.抬升装置3包括按压柱31,按压柱31的右侧且位于汽车发动机罩主体1 的顶部均固定连接有按钮外壳32,按钮外壳32的左侧内部设置有按钮主体 33,按钮主体33的右侧且位于按钮外壳32的外侧均固定连接有电源线34,电源线34的右侧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动柱35,第一转动柱35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36,第一转动轮36的表面上均设置有传送带37,传送带 37的另一侧均设置有第二转动轮38,第二转动轮38的左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柱39,第二转动轮38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三转动柱a1,第三转动柱a1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锥齿轮a2,第一锥齿轮a2的上方齿牙处啮合连接有第二锥齿轮a3,第二锥齿轮a3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螺纹杆a4,螺纹杆a4的外壁上螺纹连接有活动柱a5,螺纹杆a4的底部转动连接有底座a6,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保护装置2,通过设置的碰撞环21、吹气外壳22、第一活塞23、进气通道24和防护气囊25,若该汽车的前部撞击到行人,就使得碰撞环21和按压柱31移动,首先,按压柱31将按钮启动,从而使得两个转动轮转动,并带动两个锥齿轮转动,就使得活动柱在螺纹杆a4上移动,并通过活动柱a5将机罩14顶起,然后,碰撞环21推动第一活塞23移动,内部的气体将全部注入气囊内,随即气囊充气打开到外部,能够在行人遭到第一次撞击后给行人移动的保护,避免二次伤害。
36.稳定装置4包括支撑板41,支撑板41的靠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 42,固定板42的靠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伸缩杆43,伸缩杆43的靠内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夹板44,夹板44的靠内侧一端设置有发动机主体45,发动机主体45的底部设置有底板46,且底板46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在支撑板 41的内壁上,底板46的底部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铰接件b1,铰接件b1的底部均活动连接有连接杆b2,连接杆b2的底部均活动连接有活动块b3,活动块b3的靠外侧一端均固定连接有挤压弹簧b4。
37.减震装置5包括支撑柱51,支撑柱51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第二活塞52,第二活塞52的外壁均与第一内腔53的内壁滑动连接,第一内腔53的顶部外侧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减震弹性元件54,第一内腔53的内部底部的左右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减震弹性元件55,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减震装置5,通过设置的支撑柱51、第二活塞52、第一内腔53、第一减震弹性元件 54和第二减震弹性元件55,使得在遭到撞击时,通过活塞和减震弹性元件给内部的发动机一定的缓冲作用,避免发动机遭到损坏。
38.散热装置6包括第二内腔61,第二内腔6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伸缩弹簧 62,伸缩弹簧6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棘爪63,棘爪63的右侧啮合连接有棘轮 64,棘轮64的轴心处固定连接有第四转动柱65,第四转动柱65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五转动柱66,第五转动柱66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三锥齿轮67,第三锥齿轮67的右侧齿牙上啮合连接有第四锥齿轮68,第四锥齿轮6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第六转动柱69,第六转动柱69的右侧固定安装有风扇组件c,在该装置上安装了一种散热装置6,通过设置的第二内腔61、伸缩弹簧62、棘爪63、棘轮64、第四转动柱65、第五转动柱66、第三锥齿轮67、第四锥齿轮68、第六转动柱69和风扇组件c,使得能够通过发动机遭到撞击时内腔内部的气体使得伸缩弹簧62上下移动,就能够将棘轮64转
动,并通过一系列的传动带动风扇组件c运转,将内部积攒的热量消散开,避免内部零件的损坏。
39.下面具体说一下该碰撞吸能保护式汽车发动机罩的工作原理。
40.如图1-7所示,若汽车的前部撞击到行人,就使得碰撞环21和按压柱31 移动,首先,按压柱31将按钮主体33启动,从而使得两个转动轮转动,并带动两个锥齿轮转动,就使得活动柱a5在螺纹杆a4上移动,并通过活动柱 a5将机罩14顶起,然后,碰撞环21推动第一活塞23移动,内部的气体将全部注入防护气囊25内,随即防护气囊25充气打开到外部。
41.上文一般性的对本发明做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发明基础上,可以对之做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脱离本发明思想精神的修改或改进,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