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97116发布日期:2023-02-28 21:51阅读:27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移动载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折叠车。


背景技术:

2.为了满足人们出行携带物品的需求,逐渐出现了手推车。由于手推车在出入各种场所时占用的空间较大,并不方便,同时也不便于收纳,故随之发展出了折叠车。折叠车是一种为婴幼儿或宠物户外活动提供便利而设计的工具车。
3.传统技术中的折叠车,前腿、后腿以及把手通常可相对运动,通过分别驱动前腿、后腿以及把手三者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能够实现折叠车的折叠收合。
4.然而,目前折叠车的折叠方式,通常需要双手操作,甚至手脚并用一同操作,以实现折叠车的折叠。折叠方式复杂,不便于操作,并且复杂的折叠方式不便于实现折叠车整体结构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如何简化折叠车的折叠方式的问题,提供一种折叠车。
6.一种折叠车,所述折叠车包括前腿、后腿、把手、解锁组件以及联动组件,所述前腿、所述后腿以及所述把手三者靠近彼此的一端相互转动连接,所述解锁组件用于解锁所述联动组件,所述联动组件包括:
7.第一连接件,与所述后腿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件一端与所述把手连接以支撑于所述把手与所述后腿之间;
8.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前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远离所述把手的一端转动连接以支撑于所述前腿与所述后腿之间;
9.解锁时,所述第一连接件与所述把手连接的一端相对所述把手滑动,所述第一连接件通过第二连接件拉动所述前腿向靠近所述后腿的方向转动。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锁定时,所述把手位于所述后腿重力方向上的上方。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滑动端以及与所述滑动端转动连接的套筒,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把手上,所述套筒上开设有固定孔,所述解锁组件包括驱动件以及设于所述把手内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动地穿设所述把手及所述固定孔,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固定孔的孔壁分离。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套筒上开设有穿孔,所述把手穿设所述穿孔,所述固定孔开设于所述穿孔的孔壁上,所述穿孔的孔壁上设有相对所述套筒滑动方向倾斜的导入面,所述套筒滑动时所述导入面抵推所述定位件缩回所述把手内。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抵接端,所述抵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转动连接,锁定时,所述抵接端与所述第二连接件相互抵接的方向共线。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与所述后腿转动连接的转动部,所述滑动端与所述抵接端分别位于所述转动部的两侧,所述转动部指向所述滑动端的方向,与
所述转动部指向所述抵接端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解锁组件还包括复位件,所述复位件弹性抵接于所述把手的内壁与所述定位件之间,使部分所述定位件伸出所述把手。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件包括牵引体和按压体,所述牵引体设于所述把手内,所述牵引体一端与所述按压体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定位件连接,所述按压体可动地穿设所述把手,以通过所述牵引体拉动所述定位件与所述套筒分离。
1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把手包括安装段以及与所述安装段连接的握持段,所述安装段、所述后腿以及所述前腿彼此相互转动连接,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安装段上,所述定位件可动地穿设所述安装段,解锁时,所述握持段能够向靠近所述安装段的方向转动。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折叠车还包括坐垫,所述联动组件还包括第三连接件,所述坐垫一侧与所述后腿或所述把手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件一端与所述前腿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坐垫远离所述后腿或把手的一侧转动连接,以支撑于所述坐垫与所述前腿之间。
19.上述折叠车中,后腿与把手靠近彼此的一端相互转动连接,并且第一连接件支撑于把手与后腿之间,使后腿与把手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相互支撑关系,结构稳定。类似地,前腿与后腿靠近彼此的一端相互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支撑于前腿与后腿之间,使前腿和后腿之间形成三角形的相互支撑关系。并且,通过后腿、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的中间支撑作用,能够使把手与前腿的位置也相对稳定。如此设置,仅通过第一连接件与第二连接件即可使前腿、后腿及把手三者位置稳定,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前腿、后腿以及把手的位置稳定。
20.进一步地,当解锁时第一连接件与把手连接的一端相对把手滑动。此时,由于第一连接件还与后腿转动连接,故第一连接件转动时其远离把手的一端也随之转动。从而,第一连接件能够通过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拉动前腿运动,以使前腿向靠近后腿的方向转动以实现收合。对于把手的收合,未解锁时第一连接件支撑于把手与后腿之间;解锁时,第一连接件的一端能够相对把手滑动,即此时失去了第一连接件的支撑作用,把手也能够向靠近后腿的方向转动以收合。
附图说明
21.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的折叠车的轴侧示意图;
22.图2为图1所示折叠车的侧视图;
23.图3为图2所示折叠车折叠过程中某一状态的侧视图;
24.图4为图2所示折叠车折叠完成后的侧视图;
25.图5为图2所示折叠车中联动组件的侧视图;
26.图6为图2所示折叠车中把手及解锁组件的轴侧示意图;
27.图7为图6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8为图5所示联动组件中套筒的轴侧示意图;
29.图9为沿图8中b-b线的剖视图。
30.附图标记:10、折叠车;100、前腿;200、后腿;300、把手;310、安装段;311、开口;320、握持段;330、限位结构;400、解锁组件;410、驱动件;411、按压体;420、定位件;500、联动组件;510、第一连接件;511、滑动端;512、转动部;513、抵接端;514、套筒;514a、固定孔;
514b、穿孔;514c、导入面;515、第一连杆;516、第二连杆;520、第二连接件;530、第三连接件;600、坐垫;700、连接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发明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发明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2.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3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发明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34.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35.在本发明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6.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37.参阅图1,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的折叠车的轴侧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折叠车的侧视图。请参阅图1及图2,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了的折叠车10包括折叠车10包括前腿100、后腿200、把手300、解锁组件400以及联动组件500。前腿100、后腿200以及把手300三者靠近彼此的一端相互转动连接,以在折叠车10被解锁时向靠近彼此的方向转动,实现收合。联动组件500连接于前腿100、后腿200与把手300之间,以使前腿100、后腿200与把手300相互配合形成结构稳定的折叠车10。解锁组件400用于解锁联动组件500,当联动组件500被解锁时,前腿100、后腿200以及把手300能够相对运动,以实现收合。
38.请继续参阅图1及图2,在一个实施例中,联动组件500包括第一连接件510以及第二连接件520。第一连接件510与后腿20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10一端还与把手300连接以支撑于把手300与后腿200之间,使后腿200与把手300之间形成近似三角形的相互支撑关系,结构稳定。
39.第二连接件520一端与前腿100转动连接,第二连接件520另一端与第一连接件510远离把手300的一端转动连接。可以理解的是,第一连接件510与后腿200转动连接,故第二连接件520与第一连接件510远离把手300的一端转动连接,能够支撑于前腿100与后腿200之间,使前腿100和后腿200之间形成近似三角形的相互支撑关系。
40.并且,通过后腿200、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二连接件520的中间支撑作用,能够使把手300与前腿100的位置也相对稳定。如此设置,仅通过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二连接件520即可使前腿100、后腿200及把手300三者位置稳定,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前腿100、后腿200以及把手300的位置稳定。
41.请结合图2至图4,解锁时,第一连接件510与把手300连接的一端相对把手300滑动。第一连接件510通过第二连接件520拉动前腿100向靠近后腿200的方向转动。此时,由于第一连接件510还与后腿200转动连接,故第一连接件510转动时其远离把手300的一端也随之转动。从而,第一连接件510能够通过与之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件520拉动前腿100运动,以使前腿100向靠近后腿200的方向转动以实现收合。
42.对于把手300的收合,未解锁时第一连接件510支撑于把手300与后腿200之间;解锁时,第一连接件510的一端能够相对把手300滑动,即此时失去了第一连接件510的支撑作用,把手300也能够向靠近后腿200的方向转动以收合。图2所示折叠车10处于锁定状态、图3所示折叠车10处于折叠过程中的某一状态、图4所示折叠车10处于收合状态。
43.可以理解的是,结合图2及图5,第一连接件510与后腿20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10的一端与把手300转动连接,第一连接件510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连接件520与前腿100连接。从而,第一连接件510与后腿200形成了一个简易的杠杆结构,第一连接件510与后腿200转动连接处为杠杆的支点,第一连接件510即为杠杆。当锁定时,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二连接件520能够稳定支撑于前腿100、后腿200以及把手300三者之间。当解锁时,第一连接件510一端相对把手300滑动,以通过支点撬动第二连接件520相对第一连接件510转动,并拉动前腿100向靠近后腿200的方向转动。如此设置,联动组件500的结构简单,联动组件500的联动解锁方式简单,一方面便于解锁;另一方面,还能够简化折叠车10整体结构,以保证折叠车10整体结构稳定。
44.在一个实施例中,解锁组件400解锁联动组件的方式具体可以是:解锁组件400使第一连接件510与把手300连接的一端解锁。也就是说,当锁定时,第一连接件510一端与把手300连接并保持相对固定;当解锁时,第一连接件510与把手300连接的一端能够相对把手300运动,即如上述第一连接件510相对把手300滑动。
45.请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处于工作状态时,前腿100与后腿200之间的夹角朝向地面。可以理解的是,前腿100与后腿200用于提供折叠车10所承载物体的承载力。当锁定时,基于该承载力前腿100与后腿200之间的夹角具有扩大的趋势。换言之,前腿100与后腿200的自由端有相互远离的运动趋势。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二连接件520连接于前腿100与后腿200之间,正是用于避免前腿100与后腿200向远离彼此的方向转动。而与之相应的,
当锁定时,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二连接件520会受上述前腿100与后腿200运动趋势的影响而张紧。从而,当解锁后第一连接件510转动时,无论第一连接件510的转动方向如何,均能够通过第二连接件520拉动前腿100向靠近后腿200的方向转动。
46.请继续参阅图1至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当锁定时,把手300位于后腿200重力方向上的上方。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把手300位于后腿200重力方向上的上方指的是,折叠车10处于工作状态时,即折叠车10正常置于工作面上时,把手300位于后腿200重力方向上的上方。如此,当解锁时,把手300能够基于自身重力向下转动,也即把手300能够基于自身重力向靠近后腿200的方向转动。并且,由于此时第一连接件510的一端能够相对把手300滑动配合,故把手300基于重力的转动运动还能够作为驱动第一连接件510转动的驱动运动。也就是说,当解锁组件400解锁时,把手300自身的重力能够作为驱动折叠车10收合的驱动力。从而,折叠车10折叠时无需提供额外的驱动力,或至少能够使折叠车10的收合更加省力,更进一步的便于折叠车10的折叠收合。
47.并且,将把手300设置于后腿200重力方向上的上方还能够便于用于抓握把手300,以推动折叠车10。
48.请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包括滑动端511、抵接端513以及转动部512。滑动端511用于与把手300连接,抵接端513用于与第二连接件520转动连接,转动部512用于与后腿200转动连接。滑动端511与抵接端513分别位于转动部512的两侧。锁定时,抵接端513与第二连接件520相互抵接的方向共线。如此,能够更好地支撑于前腿100与后腿200之间,避免由于承载力或其他外力而导致前腿100与后腿200发生非预期的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的运动。换言之,如此设置能够使前腿100与后腿200之间的位置关系更加稳定。
49.并且,由于解锁时第一连接件510会相对后腿200转动,使得抵接端513绕转动部512转动,从而使抵接端513与第二连接件520相互抵接的方向不再共线。如此,前腿100向靠近后腿200方向的运动又能够进一步驱动第一连接件510转动,即进一步驱动滑动端511绕转动部512转动,也即驱动滑动端511沿把手300滑动。也就是说,如此设置,在解锁时能够更进一步的便于折叠车10的折叠过程。
50.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具体的,第一连接件510包括第一连杆515和第二连杆516。第一连杆515连接于滑动端511与转动部512之间,第二连杆516连接于抵接端513与转动部512之间。第二连杆516的长度延伸方向可以与第二连接件520的长度延伸方向共线。
51.请继续参阅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部512指向滑动端511的方向,与转动部512指向抵接端513的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即第一连杆51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杆516的长度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两者不平行。如此,能够便于减小联动组件500的结构尺寸。对此,需要说明的是,为了减小联动组件500的结构尺寸,可以尽量使联动组件500设于靠近前腿100、后腿200及把手300相互连接之处。当联动组件500设于靠近前腿100、后腿200及把手300的位置时,通过设置第一连杆515的长度延伸方向与第二连杆516的长度延伸方向之间的夹角小于180
°
,能够便于灵活的设置第一连接件510与把手300连接的位置,便于第一连接件510支撑于把手300与后腿200之间;同理,也能够便于灵活设置第一连接件510以及第二连接件520的位置,以便于第一连接件510与第二连接件520支撑于前腿100与后腿200之间。
52.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整体可以一体成型,以保证运动能够自滑动端511传递至抵接端513。第一连接件510整体可以为呈l型的杆体结构。
53.请参阅图5并结合图2至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联动组件500还包括第三连接件530以及坐垫600,坐垫600一侧与后腿200或把手300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530一端与前腿100转动连接,第三连接件530另一端与坐垫600远离后腿200或把手300的一侧转动连接,以支撑于坐垫600与前腿100之间。当锁定时,通过第三连接件530能够使坐垫600与前腿100的位置保持相对固定。当解锁时,第三连接件530能够带动坐垫600随前腿100一同向靠近后腿200的方向转动,以实现坐垫600的收合。
54.请参阅图2、图3,在一个实施例中,折叠车10还可以包括连接结构700。前腿100、后腿200以及把手300三者靠近彼此的一端均与连接结构700转动连接,以实现所述三者彼此转动连接。坐垫600可以一侧通过第三连接件530与前腿100连接,另一侧与连接结构700连接。
55.请参阅图5至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连接件510还包括套筒514,滑动端511与套筒514转动连接。套筒514套设于把手300上,套筒514上开设有固定孔514a。解锁组件400包括驱动件410以及设于把手300内的定位件420。定位件420可动地穿设把手300及固定孔514a,驱动件410用于驱动定位件420与固定孔514a的孔壁分离。也就是说,当锁定时,套筒514套设于把手300上,由于定位件420穿设把手300与固定孔514a内,通过定位件420同时抵接把手300和套筒514能够使套筒514与把手300之间不发生相对运动。如此,第一连接件510能够支撑于把手300与后腿200之间。驱动件410能够驱动定位件420与固定孔514a的孔壁分离以解锁联动组件500。当解锁时,固定孔514a的孔壁不再与定位件420相互抵接,此时套筒514套设于把手300上,套筒514能够相对把手300滑动,以使第一连接件510整体相对后腿200转动,实现联动解锁,联动收合。
56.请参阅图8及图9,具体地,套筒514上开设有穿孔514b,把手300穿设穿孔514b,即解锁时穿孔514b的孔壁与把手300滑动配合。固定孔514a开设于穿孔514b的孔壁上,定位件420自把手300内伸入固定孔514a中,以使把手300与套筒514相对固定。
57.请参阅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解锁组件400还包括复位件(图未示,下同),复位件弹性抵接于把手300的内壁与定位件420之间,使部分定位件420伸出把手300。可以理解的是,把手300内部至少部分区域为中空设置,把手300上开设有开口311以使把手300内外连通。定位件420部分位于把手300内部,复位件弹性抵接于把手300的内壁与定位件420之间,使定位件420至少部分结构能够伸出至开口311外以伸入固定孔514a内与固定孔514a的孔壁抵接。并且,通过复位件还能够使定位件420保持于固定孔514a内,避免震动或其他因素导致定位件420与固定孔514a的孔壁分离而出现意外解锁的情况。
58.请参阅图6及图7,在一个实施例中,驱动件410包括牵引体(图未示,下同)和按压体411。牵引体设于把手300内,牵引体一端与把手300连接,另一端与定位件420连接。按压体411可动地穿设把手300,以通过牵引体拉动定位件420与套筒514分离。也就是说,操控按压体411能够通过牵引体拉动定位件420运动,使定位件420与固定孔514a的孔壁分离,实现解锁联动组件500。
59.牵引体具体可以为绳索、钢索以及类似结构。
60.请参阅图8及图9,在一个实施例中,穿孔514b的孔壁上设有相对套筒514滑动方向
倾斜的导入面514c,套筒514滑动时导入面514c抵推定位件420缩回把手300内,以便于套筒514能够滑动至穿孔514b的孔壁对应定位件420的位置,从而定位件420能够伸入开设于穿孔514b孔壁上的固定孔514a内。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复位件能够弹性抵接定位件420,故当套筒514滑动至定位件420对准固定孔514a时,复位件能够驱动定位件420伸入固定孔514a内,以使套筒514相对把手300固定,也即使折叠车10重新锁定。套筒514的滑动方向参见图9中箭头k。
61.请参阅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300包括安装段310以及与安装段310连接的握持段320。安装段310用于与前腿100及后腿200转动连接,即安装段310、后腿200以及前腿100彼此相互转动连接。套筒514套设于安装段310上,定位件420可动地穿设安装段310。解锁时,握持段320能够向靠近安装段310的方向转动。可以理解的是,把手300的长度尺寸通常设置为大于后腿200及前腿100,以便于用户推动。然而,如上述的把手300收合后通常凸出于前腿100与后腿200,不便于稳定放置、收纳。本实施例中,通过设置把手300包括安装段310以及能够向靠近安装段310转动的握持段320,当收合时能够使握持段320向靠近安装段310的方向转动,以减小把手300整体在其长度方向上所占空间,便于放置及收纳。
62.当然,在某些实施例中还可以设置把手300为可伸缩的。
63.在一个实施例中,把手300还包括限位结构330,限位结构330设于安装段310与握持段320的转动连接处。限位结构330能够对握持段320相对安装段310的位置进行限位。具体的,当握持段320相对安装段310打开时,通过限位结构330能够限制握持段320相对安装段310的转动,以便于折叠车10工作时把手300能够稳定传递推车运动。当握持段320相对安装段310叠合时,通过限位结构330能够限制握持段320相对安装段310的转动,以使握持段320保持相对安装段310的叠合,便于收合后折叠车10的放置、收纳以及运输等。
64.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65.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