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及车辆

文档序号:33336132发布日期:2023-03-04 01:2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及车辆

1.本发明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2.车辆在行驶过程中,会存在较大的风阻,且速度越快风阻越大,一方面,风阻过大会影响行车的安全性,是制约车速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对于一些轻量化、低成本的小微型车辆而言,风阻问题更加严重,导致小微型车辆难以达到普通车辆所能达到的速度,影响驾驶人对高速行驶的需求,故而,车辆低风阻与轻量化、低成本的矛盾难以解决。此外,风阻过大,还会加大车辆的能耗,导致能源浪费。
3.综上,如何克服现有的车辆的上述缺陷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及车辆,以缓解现有技术中的车辆存在的风阻大的技术问题。
5.本发明提供的可调尾部导流结构,用于安装至车体的尾部,所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包括可折叠导流件,所述可折叠导流件打开后朝向所述车体的后方凸出且呈流线型,用于对所述车体后方的气体导流;所述可折叠导流件折叠后能够收至所述车体的尾部。
6.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可折叠导流件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充气后打开、泄气后收缩折叠。
7.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可折叠导流件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的尾部,所述支撑架与所述气囊相连,用于支撑所述气囊。
8.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横杆和两根支撑侧杆,每根所述支撑侧杆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所述车体的尾部下侧,且两根所述支撑侧杆分别贴近所述气囊的两侧面;两根所述支撑侧杆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所述支撑横杆贴近所述气囊的顶面,且所述支撑横杆的两端分别固接于所述气囊的两侧。
9.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气囊固设有线绳,所述线绳包括经线绳和纬线绳,所述经线绳沿所述气囊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纬线绳呈环形、沿所述气囊的周向设置。
10.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线绳包括弹性线绳和刚性线绳,所述弹性线绳能够随所述气囊的尺寸变化而伸缩,所述刚性线绳用于限制所述气囊的极限尺寸。
11.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气囊的尾部安装有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用于安装车牌、后摄像头和/或尾灯。
12.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经线绳包括若干主经线绳,所述主经线绳的一端固接于所述气囊的靠近所述车体的一端,另一端分别固接于所述固定架的边缘位置。
13.所述主经线绳具有弹性,用于在所述气囊收缩时将所述固定架拉至所述车体尾部的中部区域。
14.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还包括动力机构和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动力机构通讯连接。
15.所述控制器用于在车速达到高阈值或收到打开指令时,控制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可折叠导流件打开;和/或,所述控制器用于在车速低于低阈值或收到折叠指令时,控制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可折叠导流件折叠;和/或,所述可折叠导流件具有弹性,所述控制器用于在车辆存在被追尾风险时,控制所述动力机构驱动所述可折叠导流件打开。
16.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可折叠导流件的气囊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
17.所述控制器用于根据车速和所述气囊感测到的压力值,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对所述气囊充气或抽气,以调节所述气囊打开后的尺寸;和/或,所述控制器用于在所述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压力值低于压力阈值时,控制所述动力机构对所述气囊抽气。
18.本发明提供的车辆,包括车体和上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所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安装于所述车体的尾部。
19.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车体的尾部开设有收纳槽,所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能够收至所述收纳槽内;
20.和/或,所述车体的尾部具有上下翻转的后车门,所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安装于所述后车门。
21.优选地,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所述车体的驾驶室内设有显示器,所述显示器与所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的控制器通讯连接,所述显示器能够显示所述可折叠导流件的状态;
22.和/或,所述车体呈水滴形;
23.和/或,所述车辆为小微型车。
2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5.当存在风阻较大的问题时,将可折叠导流件打开,利用流线型的可折叠导流件对车体后方的气体进行导流,可有效减小风阻,不但提升了行车安全性,为车速提升提供了可行条件,满足驾驶人对高速行驶的需求,而且还能节省车辆的能耗,节约能源。当对车辆尺寸有要求或风阻较小时,将可折叠导流件折叠,使其收至车体的尾部,使车辆基本恢复车体原本的体积,可减小车辆尺寸,便于并道,且停车时占用面积较小,可停泊至较小的车位空间内。
附图说明
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可折叠导流件打开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8.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可折叠导流件折叠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9.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尾部导流结构中的气囊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尾部导流结构中的可折叠导流件的立体结构示意
图;
3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车辆在后车门打开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0-气囊;
35.200-支撑架;210-支撑横杆;220-支撑侧杆;
36.300-经线绳;310-主经线绳;
37.400-纬线绳;
38.500-固定架;
39.600-车体;610-后车门。
具体实施方式
40.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41.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子并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42.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其用于安装至车体600的尾部,该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包括可折叠导流件,可折叠导流件打开后朝向车体600的后方凸出且呈流线型,用于对车体600后方的气体导流;可折叠导流件折叠后能够收至车体600的尾部。
43.当存在风阻较大的问题时,将可折叠导流件打开,利用流线型的可折叠导流件对车体600后方的气体进行导流,可有效减小风阻,不但提升了行车安全性,为车速提升提供了可行条件,满足驾驶人对高速行驶的需求,而且还能节省车辆的能耗,节约能源。当对车辆尺寸有要求或风阻较小时,将可折叠导流件折叠,使其收至车体600的尾部,使车辆基本恢复车体600原本的体积,可减小车辆尺寸,便于并道,且停车时占用面积较小,可停泊至较小的车位空间内。
44.本实施例提供的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尤其适用于风阻相对较大的小微型车辆,可使得小微型车辆能够接近甚至超过普通车辆所能达到的速度,有利于缓解车辆低风阻与轻量化、低成本的矛盾,在保证乘员空间的情况下实现低行驶阻力。
45.优选地,上述可折叠导流件可包括气囊100,气囊100充气后可以打开,只需预先设计好气囊100的形状,气囊100即可在气压的作用下,涨开撑满成型为流线型结构;气囊100泄气后可以朝向车体600的尾部收缩折叠。气囊100主要依靠气体撑开,一方面,气囊100折叠后占用的体积较小,有利于减小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对车辆整体尺寸的影响,甚至可完全收至车体600尾部的容纳槽中;另一方面,气囊100重量较小,有利于减小可调尾部导流结构的整体重量,进而,减小增设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对车辆负载的影响,以节省车辆能源。具体地,气囊100可采用轻质薄膜材料制成。
46.进一步地,可折叠导流件还可包括支撑架200,将支撑架200转动连接至车体600的尾部,并将支撑架200与气囊100相连,在气囊100打开过程中,支撑架200可在气囊100的带动下朝背离车体600的方向转动,在气囊100打开后,支撑架200可对气囊100形成支撑,在支撑架200的支撑下,气囊100不易发生歪斜或抖动,可提高可调尾部导流结构的稳定性;在气
囊100折叠过程中,支撑架200可在气囊100的带动下朝靠近车体600的方向转动,直到转动至车体600尾部。
47.参见图3和图5,在支撑架200的具体结构中可设置支撑横杆210和两根支撑侧杆220,将每根支撑侧杆220的一端均转动连接于车体600的尾部下侧,并使两根支撑侧杆220分别贴近气囊100的两侧面;将两根支撑侧杆220的另一端分别与支撑横杆210的两端连接,并将支撑横杆210贴近气囊100的顶面,将支撑横杆210的两端分别连接到气囊100的两侧,如此,可保证支撑架200对气囊100的支撑效果。其中,支撑侧杆220可以设置为伸缩杆,以适应气囊100的体积变化。具体地,支撑横杆210水平设置,支撑侧杆220的转轴可设置为水平转轴。
48.参见图4,在上述气囊100上可固设线绳,线绳包括经线绳300和纬线绳400,其中,经线绳300沿气囊100的前后方向延伸设置,纬线绳400呈环形、并沿气囊100的轴向设置,经线绳300和纬线绳400交错分布,可保证气囊100的流线型形状,进而,保证气囊100的导流效果。其中,经线绳300为多条,密布于气囊100,多条经线绳300的长度不尽相同;纬线绳400也为多条,密布于气囊100,多条纬线绳400的长度不尽相同。
49.上述线绳包括弹性线绳和刚性线绳,其中,弹性线绳能够随气囊100的尺寸变化而伸缩,从而,弹性线绳可适应气囊100的尺寸变化,当气囊100的尺寸在某一范围内变化时,弹性线绳能够对气囊100形成一定的拉紧力,使气囊100在不同的尺寸下均能保持流线型形状;当气囊100撑开至极限尺寸时,刚性线绳能够绷紧,此时,气囊100的形状能够被更好地限制,保证其流线型形状,还可防止弹性线绳因无限拉长而被拉断,便于保证气囊100在最大尺寸下的可靠性。其中,弹性线绳可以为弹性皮筋,刚性线绳可以为渔网线。弹性线绳可包括上述经线绳300和上述纬线绳400中的任一者或两者,刚性线绳也可包括上述经线绳300和纬线绳400中的任一者或两者。
50.参见图5,在气囊100的尾部可安装固定架500,以利用该固定架500安装车牌、后摄像头和/或尾灯,从而,可满足车辆对车牌、后视和后方显示的需求,且固定架500的设置可保证车牌、后摄像头和尾灯的安装牢固性。其中,固定架500可以为支撑夹心碳纤板结构,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的优势,在固定架500上可内嵌安装螺母,以满足车牌、后摄像头和尾灯的装配要求。
51.进一步地,参见图4,上述若干条经线绳300中包括若干主经线绳310,将主经线绳310的一端固接到气囊100的靠近车体600的一端,并将其另一端固接到固定架500的边缘位置,同时,将主经线绳310设置为弹性线绳,从而,在气囊100收缩时,固定架500能够在主经线绳310的拉力作用下,被拉至车体600尾部的中部区域,以使安装于固定架500上的车牌位于车体600尾部的中部区域,更加美观。具体地,可将上述固定架500设置为矩形结构,在此基础上,将主经线绳310设置为四根,将四根主经线绳310的一端分别连接至固定架500的四角位置,可对固定架500进行更好地定位,使得安装于固定架500上的车牌能够在气囊100折叠后,与正常车牌一样水平设置。
52.此外,在上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中还可设置动力机构和控制器,将控制器与动力机构通讯连接,以使得控制器能够控制动力机构驱动可折叠导流件打开或折叠,具体如下:
53.a1,若车速达到高阈值,则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可折叠导流件打开,以降低风阻,使车辆能够保持平稳高速行驶,保证车辆行驶安全。具体地,控制器可选择与车辆的车
速检测系统通讯连接,以使得控制器能够从车速检测系统中直接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当然,控制器也可选择与单独增设的车速检测元件通讯连接,以使得控制器能够从增设的车速检测元件处获取车辆的实时车速。上述高阈值可设置为80km/h。
54.a2,若收到用户下发的打开指令,则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可折叠导流件打开,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5.a3,若车速低于低阈值,则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可折叠导流件折叠,以减小车辆体积,便于并道和停车。上述低阈值可设置为60km/h。
56.a4,若收到折叠指令,则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可折叠导流件折叠,以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7.a5,在可折叠导流件具有弹性的前提下,如可折叠导流件包括气囊100时,若存在被追尾风险,则控制器控制驱动机构驱动可折叠导流件打开,以利用可折叠导流件吸收被追尾时产生的碰撞能量,起到缓冲作用,提高车辆的后部安全性。此外,存在被追尾风险时,控制器还可控制报警器报警,以提醒驾驶员即将被追尾。具体地,可利用毫米波雷达检测后车的车距和相对加速度,以此;来判别是否存在被追尾风险。
58.优选地,在可折叠导流件的气囊100内可设置压力传感器,以利用压力传感器感测气囊100内的压力值,将控制器与压力传感器通讯连接,以使得控制器能够根据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气囊100内的压力值,控制动力机构驱动可折叠导流件打开或折叠,具体如下:
59.b1,控制器能够根据车速和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压力值,控制动力机构对气囊100充气或抽气,以调节气囊100打开后的尺寸,使气囊100的尺寸能够随车速变化,以在保证气囊100对气体的导流效果的基础上,尽量减小气囊100内的气压,便于延长气囊100的使用寿命。实际上,车速处于预设的某一范围(如:60km/h~80km/h)内时,气囊100的尺寸会随车速的变化而变化,当车速超出该范围(小于60km/h或大于80km/h)时,气囊100的尺寸不再变化;也就是说,当车速达到80km/h以上时,气囊100撑开至最大。
60.b1.1当车速加快时,气囊100的尺寸应增大,以提高气囊100对气体的导流效果,减小风阻,此时,控制器可控制动力机构对气囊100充气,同时,实时获取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气囊100内的气压值,当获取到的压力值上升至与车速对应的压力值时,控制动力机构停止充气。
61.b1.2当车速减慢时,控制器可控制动力机构对气囊100抽气,同时,实时获取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气囊100内的气压值,当获取到的压力值下降至与车速对应的压力值时,控制动力机构停止抽气。
62.b2,若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压力值低于压力阈值,则表明此时气囊100很可能以被刮破,控制器控制动力机构对气囊100抽气,以保证行车安全性。
63.上述驱动机构可以为电动气泵阀组。
64.参见图1-图3,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车体600和上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安装于车体600的尾部。
65.优选地,在车体600的尾部可开设收纳槽,上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能够收至该收纳槽内,尽可能减小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对车辆整体长度的影响,车辆整体长度可保持原长度,不会因增设有可调尾部导流结构,而导致车辆整体长度加长,可提高车辆美观性。
66.参见图1、图2和图6,在车体600的尾部可设置上下翻转的后车门610,在此基础上,
可将上述可调尾部导流结构安装到后车门610上。
67.在车体600的驾驶室内设置显示器,在此基础上,将显示器与可调尾部导流结构的控制器通讯连接,可利用显示器显示上述可折叠导流件的状态,以供驾驶员知悉车尾状态。
68.可将车体600的形状设置为水滴形,可减小风阻。
69.上述车辆可以是小微型车。
70.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前”、“后”、“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71.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72.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