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048417发布日期:2022-08-06 06:03阅读:58来源:国知局
折叠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叠车架,尤其涉及一种收折方便快捷的折叠车架。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折叠车折叠步骤烦琐,使用起来不便;并且,对于行动不便的人来说,折叠需要耗费较大的时间及力气,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给这些行动不便的人带来麻烦。另外,现有的折叠车收折后结构不够紧凑,收折后的体积仍然很大,出门携带不方便。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收折方便快捷,收折后结构紧凑,体积小的折叠车架。
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折叠车架包括前车架、后车架及前轮支架,所述前车架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枢接,所述前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枢接,其中,还包括折叠座椅支架、联动杆及拉杆,所述折叠座椅支架设置于所述后车架,所述拉杆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轮支架,所述拉杆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所述联动杆的前端枢接于所述拉杆,所述联动杆的后端连接于的折叠座椅支架,以在所述前车架向所述后车架靠拢收折时驱动所述折叠座椅支架向所述后车架靠拢收折,同时,所述拉杆可驱动所述前轮支架调整与所述前车架的相对位置。
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拉杆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轮支架,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并设置所述联动杆,使所述联动杆的前端与所述拉杆枢接,后端与所述折叠座椅支架连接,因此,可以使所述前车架相对所述后车架在收折或展开时能同时带动所述联动杆动作,使得所述联动杆同步驱动所述折叠座椅支架收折或打开;并且通过所述拉杆的联动作用,可以在折叠车架收折或打开的同时调整所述前轮支架与所述前车架的相对位置,使得前轮支架及连接于其上的组件更加贴近靠拢所述前车架,因而,本实用新型可简化收折或展开的步骤,使收折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收折后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6.较佳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方向控制杆,所述方向控制杆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上。由于所述前轮支架可随折叠车架收折时而自动调整位置,因此,当折叠车架收折时可以通过拉杆驱动前轮支架,进而使得所述方向控制杆能向所述前车架方向摆动靠拢,使收折后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7.较佳地,所述折叠座椅支架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椅座,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呈交叉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前端枢接,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前端枢接,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上端枢接,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后车架的后端枢接;所述联动杆的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的任一者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三支撑杆两者的枢接轴上。通过使所述第一支
撑杆及第二支撑杆呈交叉枢接,并且两者的上端又与所述椅座连接,且设置第三支撑杆,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与后车架形成一可变的四边形结构,因此,可以使得所述椅座能向所述后车架靠近收折或远离所述后车架展开,实现收折或打开的目的。另外,又通过将所述联动杆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及第三支撑杆的其中一者或两者的枢接轴上,使得所述联动杆在随着拉杆向后车架收折靠拢的同时能带动整个所述折叠座椅收折,实现与车架同步收折的目的,节省收折步骤,提高展开或收折的便利性。
8.具体地,所述折叠座椅支架还包括第四支撑杆,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枢接,所述第四支撑杆的上端与所述椅座的后端枢接。这样可以使得所述椅座的后端能处于枢转的状态,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椅座以及第四支撑杆之间形成可变的四边形结构,以实现快速收折或展开,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在收折时,所述第四支撑杆可推动所述椅座向前移动,从而使所述椅座更靠近前方,进而使收折后的整车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9.具体地,所述折叠座椅支架还包括背靠杆及连杆,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上端延伸出连接部,所述背靠杆枢接于所述连接部,所述连杆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椅座的后端,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背靠杆。通过设置所述连杆以及所述连接部,可以所述椅座收折的同时对所述背靠杆同步收折,达到自动收折或展开的目的,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在收折时,所述连杆及所述连接部相互作用可以驱使所述背靠杆向离开所述椅座的后方移动,使得所述背靠杆更靠近后方,从而避免与所述椅座发生重叠,使收折后的整车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10.具体地,所述后车架上设有承载部,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三支撑杆枢接的枢接轴向外延伸形成轴销,所述轴销承载于所述承载部上。利用所述轴销承载于所述承载部上,可以为所述折叠座椅支架提高更有力的支撑,保证所述折叠座椅支架整体的强度,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11.具体地,所述承载部与所述轴销之间设有缓冲件。
12.具体地,所述折叠车架还包括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前车架及所述后车架相互靠拢收折。利用所述驱动机构可以方便地对所述前车架及后车架进行收折,使收折或展开更快速方便,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附图说明
13.图1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立体图。
14.图2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完全展开时侧视图。
15.图3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分解图。
16.图4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半收折的侧面状态图。
17.图5是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的完全收折的侧面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的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19.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折叠车架100包括前车架1、后车架2、前轮支架3、折叠座椅支架4、联动杆5、拉杆6及驱动机构7。所述前车架1 的前端与所述前轮支架3枢接,
枢接点为a。所述前轮支架3设有前轮201。所述前车架1的后端与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枢接,枢接点为b。所述后车架2设有后轮202。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设置于所述后车架2,所述拉杆6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轮支架3,枢接点为c。所述拉杆6的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2,枢接点为d。所述联动杆5的前端枢接于所述拉杆6,枢接点为e。所述联动杆5的后端连接于的折叠座椅支架4。所述驱动机构7可驱动所述前车架1及所述后车架 2相互靠拢收折。在所述前车架1向所述后车架2靠拢收折时,所述联动杆5可驱动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向所述后车架2靠拢收折;同时,所述拉杆6可驱动所述前轮支架3调整与所述前车架1的相对位置。具体地,如下:
20.再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包括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第三支撑杆43及椅座44,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2呈交叉枢接,枢接点为o,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下端与所述后车架2的前端枢接,枢接点为f。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上端与所述椅座44的后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端与所述椅座44的前端枢接,枢接点为g。所述第一支撑杆 41的下端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3的上端枢接,枢接点为h。所述第三支撑杆43 的下端与所述后车架2的后端枢接,枢接点i;所述联动杆5的后端枢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及所述第三支撑杆43的任一者或者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及所述第三支撑杆43两者的枢接轴上,本实施例所述联动杆5的后端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及所述第三支撑杆43两者的枢接轴上,即所述联动杆5的后端,第一支撑杆41的下端以及第三支撑杆43的上端三者同轴地枢接于枢接点h。通过使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及第二支撑杆42呈交叉枢接,并且两者的上端又与所述椅座44连接,且设置第三支撑杆43,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第三支撑杆43与后车架2形成一可变的四边形结构,因此,可以使得所述椅座 44能向所述后车架2靠近收折或远离所述后车架2展开,实现收折或打开的目的。另外,又通过将所述联动杆5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及第三支撑杆43 的其中一者或两者的枢接轴上,使得所述联动杆5在随着拉杆6向后车架2收折靠拢的同时能带动整个所述折叠座椅收折,实现与车架同步收折的目的,节省收折步骤,提高展开或收折的便利性。
21.再请参阅图1至图3,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还包括第四支撑杆45,所述第四支撑杆45的下端与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上端枢接,枢接点为j。所述第四支撑杆45的上端与所述椅座44的后端枢接,枢接点为k。这样可以使得所述椅座 44的后端能处于枢转的状态,从而使所述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椅座 44以及第四支撑杆45之间形成可变的四边形结构,以实现快速收折或展开,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在收折时,所述第四支撑杆45可推动所述椅座44向前移动,从而使所述椅座44更靠近前方,进而使收折后的整车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22.如图2及图3所示,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还包括背靠杆46及连杆47,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上端延伸出连接部421,所述背靠杆46枢接于所述连接部421,枢接点为l。所述连杆47的一端枢接于所述椅座44的后端,枢接点为n,另一端枢接于所述背靠杆46,枢接点为m。通过设置所述连杆47以及所述连接部 421,可以所述椅座44收折的同时对所述背靠杆46同步收折,达到自动收折或展开的目的,提高使用的便利性。并且,在收折时,所述连杆47及所述连接部 421相互作用可以驱使所述背靠杆46向离开所述椅座44的后方移动,使得所述背靠杆46更靠近后方,从而避免与所述椅座44发生重叠,使收折后的整车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23.再请参阅图1,所述后车架2上设有承载部21,所述第一支撑杆41与所述第三支撑杆43枢接的枢接轴向外延伸形成轴销4a,所述轴销4a承载于所述承载部21上。所述承载部21与所述轴销4a之间设有缓冲件21a,所述缓冲件21a 可以防止所述承载部21与所述轴销4a之间过度的挤压而发生损坏。利用所述轴销4a承载于所述承载部21上,可以为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提高更有力的支撑,保证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整体的强度,提高乘坐的安全性。
24.再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7包括电动推杆71以及驱动组件72,所述电动推杆71设置于所述后车架2上,所述驱动组件72设置于所述前车架1 与后车架2之间,所述电动推杆71的输出端伸缩动作可以通过驱动组件72驱动所述前车架1及后车架2相互靠拢收折。
25.再如图1及图2所示,所述折叠车架100还包括方向控制杆8,所述方向控制杆8设置于所述前轮支架3上。由于所述前轮支架3可随折叠车架100收折时而自动调整位置,因此,当折叠车架100收折时可以通过拉杆6驱动前轮支架3,进而使得所述方向控制杆8能向所述前车架1方向摆动靠拢,使收折后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
26.综合上述并结合图4及图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100的折叠原理进行详细描述,如下:
27.当所述折叠车架100需要从展开状态收折时,启动所述电动推杆71,所述电动推杆71的输出端伸出并通过所述驱动组件72带动所述前车架1围绕枢接点b转动,使得所述前车架1与所述后车架2相互靠拢。这时,所述拉杆6也向所述后车架2靠拢,所述拉杆6即可推动所述联动杆5,使所述联动杆5的后端向后方移动并且带动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下端围绕枢接点o向后方摆动,以及带动所述第三支撑杆43的上端围绕枢接点i向后方摆动。此时,所述第一支撑杆41的上端围绕枢接点o向前下方摆动,所述第二支撑杆42的上端围绕枢接点o向后下方摆动,使得所述第一支撑杆41及第二支撑杆42慢慢向所述后车架2靠拢。另外,所述第二支撑杆42带动所述第四支撑杆45的上端向前方摆动,进而使得所述椅座44向前方移动的同点向所述后车架2方向靠拢。与此同时,所述连杆47带动所述背靠杆46的上端向前下方摆动,所述第二支撑杆 42的连接部421带动所述背靠杆46的下端向后方移动的同时向所述后车架2方向靠拢。最后,另外,所述拉杆6在向所述后车架2靠拢的同时会带动所述前轮支架3摆动,使得所述前轮支架3上的方向控制杆8向所述前车架1方向靠拢。最后,所述前车架1、拉杆6、方向控制杆8、后车架2、第一支撑杆41、第二支撑杆42、第三支撑杆43、第四支撑杆45、椅座44及背靠杆46靠拢在一起实现收折。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所述拉杆6的前端枢接于所述前轮支架3,后端枢接于所述后车架2,并设置所述联动杆5,使所述联动杆5的前端与所述拉杆6枢接,后端与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连接,因此,可以使所述前车架1相对所述后车架2在收折或展开时能同时带动所述联动杆5动作,使得所述联动杆5同步驱动所述折叠座椅支架4收折或打开;并且通过所述拉杆6的联动作用,可以在折叠车架100收折或打开的同时调整所述前轮支架3与所述前车架1的相对位置,使得前轮支架3及连接于其上方向控制杆8更加贴近靠拢所述前车架1,因而,本实用新型可简化收折或展开的步骤,使收折方便快捷,有效提高使用的便利性,收折后的结构更紧凑,体积更小。另外,通过利用所述驱动机构7可以方便地对所述前车架1及后车架2进行收折,使收折或展开更快速方便,进一步提高使用的便捷性。
29.本实用新型折叠车架100所涉及到的驱动机构7的具体结构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
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
30.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