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慧工地工程进度监控用巡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87192发布日期:2022-08-03 01:42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慧工地工程进度监控用巡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进度监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慧工地工程进度监控用巡检装置。


背景技术:

2.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协同、智能生产、科学管理的施工项目信息化生态圈,并将此数据在虚拟现实环境下与物联网采集到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施工现场由于存在施工地点分散,人员流动频繁,场地建筑物林立,空间大,进出场通道较多,无法纯粹的靠人员巡防和盯守来管理工地,各级管理人员经常移动办公等特点,因此要求可以在任意时间和地点随时打开任意前端的实时图像,以便及时掌控施工现场的施工进度、安全管理和施工工艺等现场情况,为监督各施工操作流程是否符合各项技术规范,加强施工企业对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监管,规范现场作业行为,促进文明施工,提高安全和管理水平,需要根据监控对象和监控目的安装不同的摄像机。
3.在施工现场用工程进度监控设备主要是监控摄像头,当监控摄像设备在工地受到损害时,将无法工作,因此需要对摄像监控设备进行防护,增加其安全性,减少监控摄像设备损害后需要频繁进行更换的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慧工地工程进度监控用巡检装置。
5.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包括机体,所述机体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行走履带,机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撞机构,机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检测机构,机体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监控识别顶盒、转杆和电机,电机设置于机体的底部内壁上,机体的内部设置有h型固定架,h型固定架的底部一侧外壁设置有伸缩杆,伸缩杆的伸缩端设置有固定板,h型固定架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传动轮,两个传动轮通过传动带传动连接,转杆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传动轮圆周内壁,且转杆通过卡接键与传动轮卡接连接,转杆的一端与固定板相连接,转杆的另一端设置有固定座,监控识别顶盒转动连接于固定座的顶部外壁上,机体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固定座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滑动槽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电动防护门。
6.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防撞机构包括两组缓冲件、两个橡胶固定套筒和防撞梁,每个橡胶固定套筒均设置于机体的一侧外壁上,防撞梁设置于每个橡胶固定套筒的一端。
7.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体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每组缓冲件均转动连接于安装槽内,每组缓冲件均包括两个连接杆、弹簧和缓冲杆,其中一个连接杆转动连接于安装槽的相对一侧内壁上。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另一个所述连接杆转动连接于防撞梁的一侧内壁上,两个连接杆转动连接,弹簧和缓冲杆均设置于两个连接杆的相对一侧外壁上,且弹簧套接于缓冲杆的圆周外壁上。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两个拾音器、激光检测器和两个红外探测器,每个拾音器均设置于机体的一侧外壁上,每个红外探测器均设置于机体的一侧外壁上,机体靠近红外探测器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架。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激光检测器设置于安装架的一侧外壁上,机体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扩音器,机体的顶部一侧外壁设置有警报器,机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噪音检测器。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警报器与噪音检测器电性连接,监控识别顶盒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速度检测器,机体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天线,每个拾音器、激光检测器、每个扩音器和速度检测器均与外部通讯设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
12.综上所述,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3.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伸缩杆的伸缩调节转杆在传动轮内的高度,从而将固定座和监控识别顶盒调节至机体内,关闭电动防护门,对监控识别顶盒进行防护,防止监控识别顶盒受到冲击而损坏,在检测时,启动电机,使得电机通过传动轮和传动带带动转杆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监控识别顶盒进行转动,防止存在监控死角。
14.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橡胶固定套筒在防撞梁受到外界撞击时,进行缓冲同时吸收部分冲击,从而挤压两个连接杆进行转动,进而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和缓冲杆的缓冲进行减震和防护,防止对机体造成冲击伤害。
15.3、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拾音器采取外界环境声音,通过红外探测器检测行走时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及机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通过激光检测器对外界进行图像识别和检测,通过噪音检测器对工地的噪音程度进行检测时,当检测数值超过设定值时,触发警报器进行报警,通过速度检测器检测上方是否有异物掉落,通过天线将检测信号输送至外部通讯设备及其控制器上,便于进行远程操作。
附图说明
16.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7.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18.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例说明:
20.1、行走履带;2、机体;3、拾音器;4、警报器;5、噪音检测器;6、速度检测器;7、天线;8、监控识别顶盒;9、激光检测器;10、红外探测器;11、橡胶固定套筒;12、连接杆;13、防撞梁;14、扩音器;15、充电接口;16、固定板;17、伸缩杆;18、转杆;19、固定座;20、传动带;21、传动轮;22、电机。
具体实施方式
21.请参阅图1、2和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包括机体2,所述机体2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行走履带1,机体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防撞机构,机体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检测机
构,机体2的顶部外壁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包括监控识别顶盒8、转杆18和电机22,电机22通过螺栓固定于机体2的底部内壁上,机体2的内部设置有h型固定架,h型固定架的底部一侧外壁设置有伸缩杆17,伸缩杆17的伸缩端设置有固定板16,h型固定架的底部外壁设置有两个传动轮21,两个传动轮21通过传动带20传动连接,转杆18滑动连接于其中一个传动轮21圆周内壁,且转杆18通过卡接键与传动轮21卡接连接,转杆18的一端与固定板16相连接,转杆18的另一端通过螺栓固定有固定座19,监控识别顶盒8转动连接于固定座19的顶部外壁上,机体2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固定座19与滑动槽滑动连接,滑动槽的一侧内壁转动连接有电动防护门;通过防撞机构对机体2进行防护,防止受到撞击时,机体2受到伤害,通过检测机构对工地的各种环境因素进行检测,进行安全生产,通过监控识别顶盒8对工地环境和工程进度及其人员进行识别检测,当检测到顶部有异物掉落时,通过伸缩杆17的伸缩调节转杆18在传动轮21内的高度,从而将固定座19和监控识别顶盒8调节至机体2内,关闭电动防护门,对监控识别顶盒8进行防护,防止监控识别顶盒8受到冲击而损坏,在检测时,启动电机22,使得电机22通过传动轮21和传动带20带动转杆18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监控识别顶盒8进行转动,防止存在监控死角。
22.具体的,如1和2所示,所述防撞机构包括两组缓冲件、两个橡胶固定套筒11和防撞梁13,每个橡胶固定套筒11均通过螺栓固定于机体2的一侧外壁上,防撞梁13通过螺栓固定于每个橡胶固定套筒11的一端,机体2的一侧外壁开设有安装槽,每组缓冲件均转动连接于安装槽内,每组缓冲件均包括两个连接杆12、弹簧和缓冲杆,其中一个连接杆12转动连接于安装槽的相对一侧内壁上,另一个连接杆12转动连接于防撞梁13的一侧内壁上,两个连接杆12转动连接,弹簧和缓冲杆均通过螺栓固定于两个连接杆12的相对一侧外壁上,且弹簧套接于缓冲杆的圆周外壁上;通过橡胶固定套筒11在防撞梁13受到外界撞击时,进行缓冲同时吸收部分冲击,从而挤压两个连接杆12进行转动,进而通过弹簧的弹性形变和缓冲杆的缓冲进行减震和防护,防止对机体2造成冲击伤害。
23.具体的,如图1和2所示,所述检测机构包括两个拾音器3、激光检测器9和两个红外探测器10,每个拾音器3均通过螺栓固定于机体2的一侧外壁上,每个红外探测器10均通过螺栓固定于机体2的一侧外壁上,机体2靠近红外探测器10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安装架,激光检测器9通过螺栓固定于安装架的一侧外壁上,机体2的两侧外壁均设置有扩音器14,机体2的顶部一侧外壁设置有警报器4,机体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噪音检测器6,警报器4与噪音检测器6电性连接,监控识别顶盒8的顶部外壁设置有速度检测器5,机体2的一侧外壁设置有天线,每个拾音器3、激光检测器9、每个扩音器14和速度检测器5均与外部通讯设备和控制器电性连接;通过拾音器3采取外界环境声音,通过红外探测器10检测行走时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及机体2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通过激光检测器9对外界进行图像识别和检测,通过噪音检测器6对工地的噪音程度进行检测时,当检测数值超过设定值时,触发警报器4进行报警,通过速度检测器5检测上方是否有异物掉落,通过天线7将检测信号输送至外部通讯设备及其控制器上,便于进行远程操作。
24.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拾音器3采取外界环境声音,通过红外探测器10检测行走时前方是否有障碍物及机体2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通过激光检测器9对外界进行图像识别和检测,通过噪音检测器6对工地的噪音程度进行检测时,当检测数值超过设定值时,触发警报器4进行报警,通过速度检测器5检测上方是否有异物掉落,通过天线7将检测信号输送
至外部通讯设备及其控制器上,进行远程操作,通过监控识别顶盒8对工地环境和工程进度及其人员进行识别检测,当检测到顶部有异物掉落时,通过伸缩杆17的伸缩调节转杆18在传动轮21内的高度,从而将固定座19和监控识别顶盒8调节至机体2内,关闭电动防护门,对监控识别顶盒8进行防护。
25.本实用新型虽公开了实施例和附图,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及所附权利要求的精神和范围内,各种替换、变化和修改都是可能的,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局限于实施例和附图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