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1.本实用新型属于摩托车或电动车配件技术领域,特指一种头盔挂钩机构。
背景技术:2.通常,为了方便悬挂头盔或其他小物件,摩托车或电动车的车壳上会设置一个挂钩。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号cn 1880150a,公开日2006年12月2日)公开的一种踏板式摩托车挂钩机构,该挂钩机构在头盔箱前侧壁可拆装固定有挂钩安装板,有中心盖覆盖在头盔箱的前侧壁上,中心盖上与安装板对应位置处设置有通孔,有挂钩穿过通孔固定在所述安装板上。
3.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挂钩机构是外置设置的,容易被破坏,同时在驾驶员上下车时容易钩住物品,体验感差。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挂钩内置,不易破坏,且在驾驶员上下车时不易钩住物品的头盔挂钩机构。
5.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6.一种头盔挂钩机构,包括一盖板、车壳,在盖板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所述第一钩体固设在盖板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钩体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与第一钩体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钩体能绕第一销轴转动,在所述第一销轴上设置有扭簧,扭簧一端的支臂连接在第一钩体上、另一端的支臂连接在第二钩体上,所述扭簧驱动第二钩体的另一端朝向第一钩体的另一端转动使第二钩体的另一端与第一钩体的另一端接触连接形成一闭环结构,所述车壳的内侧面上设置一挂钩安装壳,在挂钩安装壳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挂钩内置腔,所述第一钩体通过第二销轴转动连接在挂钩安装壳上,所述挂钩内置时,所述盖板设置在挂钩内置腔的开口端。
7.在上述的一种头盔挂钩机构中,所述第一钩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二钩体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钩体、第一钩体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缺口、第二缺口内,第一缺口的内壁与第二缺口的内壁相互抵接。
8.在上述的一种头盔挂钩机构中,所述第一钩体与盖板为一体式结构。
9.在上述的一种头盔挂钩机构中,所述挂钩安装壳上设置有对挂钩绕转轴第二销轴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限位机构。
10.在上述的一种头盔挂钩机构中,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销轴及设置在第一钩体的一侧面上的关闭到位定位凹槽、打开到位定位凹槽,所述第三销轴的一端伸出挂钩安装壳外,在第三销轴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片,在连接片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螺柱,限位螺柱穿过挂钩安装壳的侧壁与关闭到位定位凹槽或打开到位定位凹槽接触连接。
11.在上述的一种头盔挂钩机构中,:所述第三销轴的一端设置有螺母,所述连接片限位在挂钩安装壳的侧壁与螺母之间。
12.在上述的一种头盔挂钩机构中,所述关闭到位定位凹槽、打开到位定位凹槽之间设置有中间过渡平面。
13.在上述的一种头盔挂钩机构中,所述盖板的上端设置有外翻。
14.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突出的优点是:
15.1、本实用新型将挂钩内置,需要悬挂头盔时,将挂钩转出,可以有效避免因挂钩外置而被破坏的情况,延长挂钩的使用寿命,同时,还可以避免因挂钩外置而钩住驾驶员的衣物的情况,体验感好;
16.2、本实用新型挂钩包括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第二钩体通过转动的方式实现挂钩的打开与闭合,头盔悬挂后,第一钩体与第二钩体形成闭环结构,头盔不易掉落,悬挂牢固、可靠。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一;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之二;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钩体的示意图;
20.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钩体的示意图;
21.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钩体上设置有第一销轴及扭簧的示意图;
22.图6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车壳上的示意图之一;
23.图7是本实用新型安装于车壳上的示意图之二;
24.图8是图7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25.图中:1、盖板;2、第一钩体;3、第二钩体;4、第一销轴;5、扭簧;6、第一缺口;7、第二缺口;8、车壳;9、挂钩安装壳;10、第二销轴;11、第三销轴;12、关闭到位定位凹槽;13、打开到位定位凹槽;14、连接片;15、限位螺柱;16、螺母;17、中间过渡平面;18、外翻。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以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参见图1—8:
2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头盔挂钩机构,该头盔挂钩机构包括一盖板1,在盖板1的内侧面上设置有挂钩,所述挂钩包括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所述第一钩体2固设在盖板1的内侧面上,所述第二钩体3的一端通过第一销轴4与第一钩体2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二钩体3能绕第一销轴4转动。在第一钩体2、第二钩体3上同轴设置有通孔,第一销轴4穿设在通孔内,且第一销轴4的上端为镦粗结构、下端伸出通孔后设置有卡簧,第一钩体2、第二钩体3通过上端的镦粗结构和下端的卡簧实现轴向限位。在所述第一销轴4上设置有扭簧5,扭簧5一端的支臂连接在第一钩体2上、另一端的支臂连接在第二钩体3上,所述扭簧5驱动第二钩体3的另一端朝向第一钩体2的另一端转动使第二钩体3的另一端与第一钩体2的另一端接触连接形成一闭环结构。
28.进一步地,如图3-图5所示,所述第一钩体2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一缺口6,所述第二钩体3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缺口7,所述第二钩体3、第一钩体2的另一端分别设置在第一缺口6、第二缺口7内,第一缺口6的内壁与第二缺口7的内壁相互抵接。这样可使闭环结构位于同一平面上,连接更加稳固,且减少占用空间。
29.为了提高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钩体2与盖板1为一体式结构。当然第一钩体2也可以通过连接件固定的方式固设在盖板1上。
30.如图6-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有车壳8,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摩托车上时,则为摩托车车壳,当本实用新型应用于电动车上时,则为电动车车壳。所述车壳8的内侧面上设置一挂钩安装壳9,在挂钩安装壳9上设置有一端开口的挂钩内置腔,所述第一钩体2通过第二销轴10转动连接在挂钩安装壳9上,所述挂钩内置时,所述盖板1设置在挂钩内置腔的开口端。这种结构可以将挂钩隐藏设置,防止挂钩被破坏,延长使用寿命。同时,车壳8上减少外挂设置的机构,在使用时可以避免钩住驾驶员的衣物等情况。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销轴10的结构为一端镦粗结构、另一端设置有卡簧,实现挂钩沿第二销轴10的轴向限位。
31.进一步地,所述挂钩安装壳9上设置有对挂钩绕第二销轴10转动角度进行限制的限位机构。
32.具体来说,如图1、2、4、5、7、8所示,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三销轴11及设置在第一钩体2的一侧面上的关闭到位定位凹槽12、打开到位定位凹槽13,所述第三销轴11的一端伸出挂钩安装壳9外,在第三销轴11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片14,所述连接片14位于挂钩安装壳9之外,在连接片14的另一端设置有限位螺柱15,限位螺柱15穿过挂钩安装壳9的侧壁与关闭到位定位凹槽12或打开到位定位凹槽13接触连接。为了减少切换时的摩擦力,通常会将限位螺柱15的一端设置成球面。
33.为了实现轴向限位,所述第三销轴11的一端设置有螺母16、另一端为镦粗结构,因此,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销轴11采用螺杆。所述连接片14限位在挂钩安装壳9的侧壁与螺母16之间。这里的螺母16也可以采用卡簧代替。
34.如图2、4、5所示,所述关闭到位定位凹槽12、打开到位定位凹槽13之间设置有中间过渡平面17。
35.所述限位机构还可以采用如下结构实现:设置一拉簧,拉簧的一端挂设在挂钩安装壳9上、另一端挂设在第一钩体2上。打开时,克服拉簧的弹簧力向外拨动盖板1,悬挂上头盔后,在头盔重力的作用下,使挂钩及盖板1处于外露于车壳8的状态。取出头盔后,在拉簧的弹簧力作用下,挂钩及盖板1自动复位。
36.为了方便翻出,所述盖板1的上端设置有外翻18。
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
38.当需要挂设头盔时,拨动盖板1,使其绕第二销轴10向外转出,此时第一钩体2、第二钩体3处于外露状态,限位螺柱15位于打开到位定位凹槽13上。克服扭簧5的弹簧力驱动第二钩体3朝向远离第一钩体2的方向转动,第一钩体2与第二钩体3之间形成一开口,将头盔上的连接部位从开口部位放入即可。挂好后,松手,第二钩体3在扭簧5的弹簧力的作用下绕第一销轴4朝向第一钩体2的方向转动,最终第二钩体3与第一钩体2形成一闭环结构。这样,头盔就挂好了,且不会从挂钩上脱落,连接可靠。
39.当不需要挂设头盔时,推动盖板1,使其绕第二销轴10向内转动,此时第一钩体2、第二钩体3位于挂钩内置腔内,所述限位螺柱15位关闭到位定位凹槽12上。
40.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之一,并非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形状、结构、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