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

文档序号:30470875发布日期:2022-06-21 17:52阅读: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

1.本实用新型涉及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环保意识也随之不断增强,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的化石燃料汽车,在使用时更加环保,因此普及率也随之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在使用时主要依靠蓄电池进行驱动,而蓄电池是可以进行回收的,从而进一步增加其整个使用过程的环保性和经济性,在对能源汽车电池进行回收时就需要用到对电池进行短距离移动的转运机构。
3.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其一般都是传统的小车的形式,因此在对多个体积较大的蓄电池进行转运时,一般多是叠加放置,这就导致下方的蓄电池容易受到较大的压力,容易因此发生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包括安装筒转运小车主体,所述转运小车主体的顶部安装有安装仓,且安装仓内部一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安装有支撑板,并且支撑板的顶部开设有凹槽,所述支撑板上方的安装仓内设置有承载板,且承载板底部靠近安装仓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滚轮,所述承载板底部远离第一滚轮的一侧安装有u型板,且u型板底部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二滚轮,所述承载板顶部靠近u型板的一侧安装有限制仓,且承载板顶部靠近安装仓的一侧设置有电池主体,所述安装仓上设置有用于对电池主体进行固定的弹性机构,所述安装仓内部两端靠近u型板一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制仓内部的两端皆贯穿有限位件,且限位件延伸至限位槽的内部,并且限位件与限制仓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所述限位件远离安装仓的一侧开设有梯形槽,所述限制仓上设置有用于带动限位件移动的挤压机构。
7.优选地,所述弹性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安装仓内部靠近第一滚轮一侧顶部和底部的安装筒,所述安装筒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板,且夹持板与安装筒之间通过第一弹簧连接。
8.优选地,所述夹持板与电池主体贴合,且夹持板与安装筒为滑动连接。
9.优选地,所述限位件靠近限位槽的一端为圆弧设置,且限位件与限制仓为滑动连接。
10.优选地,所述挤压机构包括安装在限制仓远离安装仓一侧的固定件,且固定件远离安装仓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远离固定件的一端安装有挤压杆,且挤压杆贯穿限制仓延伸至梯形槽的内部。
11.优选地,所述挤压杆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且挤压杆与限制仓为滑动连接。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3.1、通过承载板上设置有第一滚轮、u型板和第二滚轮,使得操作人员可以将承载板从安装仓的内部移动出去并在其顶部放置电池主体,进而可以完成多个电池主体的放置,同时不会造成下方的电池主体承受过大压力,从而可以避免电池主体容易因此发生不必要的损坏。
14.2、通过安装仓上设置有安装筒、夹持板和第一弹簧,使得操作人员将承载板移动至安装仓的内部后,夹持板可以与对应的限制仓相互配合对电池主体进行夹持固定,进而保证其在后续转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的主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安装仓的俯视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3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安装仓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0.图中:1转运小车主体、2安装仓、3支撑板、4凹槽、5承载板、6第一滚轮、7u型板、8第二滚轮、9限制仓、10电池主体、11安装筒、12夹持板、13第一弹簧、14限位槽、15限位件、16第二弹簧、17梯形槽、18固定件、19第三弹簧、20挤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22.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23.参照图1-5,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转运机构,包括安装筒转运小车主体1,转运小车主体1的顶部安装有安装仓2,且安装仓2内部一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安装有支撑板3,并且支撑板3的顶部开设有凹槽4,支撑板3上方的安装仓2内设置有承载板5,且承载板5底部靠近安装仓2一侧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一滚轮6,承载板5底部远离第一滚轮6的一侧安装有u型板7,且u型板7底部的两端皆安装有第二滚轮8,承载板5顶部靠近u型板7的一侧安装有限制仓9,且承载板5顶部靠近安装仓2的一侧设置有电池主体10,安装仓2上设置有用于对电
池主体10进行固定的弹性机构,弹性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安装仓2内部靠近第一滚轮6一侧顶部和底部的安装筒11,安装筒11的内部设置有夹持板12,且夹持板12与安装筒11之间通过第一弹簧13连接,夹持板12与电池主体10贴合,且夹持板12与安装筒11为滑动连接,使得承载板5送入安装仓2内后,夹持板12可以配合对应的限制仓9对电池主体10进行夹持固定,进而进一步保证其在后续转运过程中的稳定性;
24.安装仓2内部两端靠近u型板7一侧的顶部和底部皆开设有限位槽14,限制仓9内部的两端皆贯穿有限位件15,且限位件15延伸至限位槽14的内部,并且限位件15与限制仓9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16,限位件15远离安装仓2的一侧开设有梯形槽17,限位件15靠近限位槽14的一端为圆弧设置,且限位件15与限制仓9为滑动连接,使得在没有对应的外力作用下,第二弹簧16使得限位件15保持在对应的限位槽14内,进而使得对应的承载板5固定在安装仓2上;
25.限制仓9上设置有用于带动限位件15移动的挤压机构,挤压机构包括安装在限制仓9远离安装仓2一侧的固定件18,且固定件18远离安装仓2的一侧安装有第三弹簧19,第三弹簧19远离固定件18的一端安装有挤压杆20,且挤压杆20贯穿限制仓9延伸至梯形槽17的内部,挤压杆20的横截面形状为“u”形,且挤压杆20与限制仓9为滑动连接,使得操作人员通过捏动对应的固定件18和挤压杆20,即可使得挤压杆20将对了两组限位件15挤压滑动离开对应的限位槽14内,操作人员可以保持该状态对承载板5进行移动,从而便于对电池主体10实施放入或者取出任务。
26.本实用新型使用时,如图1-5所示,捏动一组限制仓9上的固定件18和挤压杆20,使得挤压杆20随之向限制仓9的内部滑动,并挤压对应限位件15上梯形槽17内壁的斜边部分,使得此时对应的两组限位件15可以分别从对应限位槽14内出去,保持该状态将对应的承载板5从安装仓2的内部移动出去,当第二滚轮8逐渐移动至地面时,第一滚轮6随之逐渐移动至凹槽4内部的底部,使得承载板5可以始终保持基本水平状态,直至第一滚轮6与凹槽4相互配合对承载板5的移动进行限制,将电池主体10放置在该组承载板5上,并再次捏动对应的固定件18和挤压杆20将该组承载板5送入安装仓2的内部,松开挤压杆20,挤压杆20解除对限位件15的挤压,第二弹簧16带动限位件15滑动插入对应的限位槽14内,使得该组承载板5固定在该位置处,同时此时夹持板12与电池主体10紧密贴合,第一弹簧13被挤压压缩,使得夹持板12可以配合限制仓9对该组电池主体10进行夹持固定,将另一组承载板5安装上述方式移动出去并放置另一组电池主体10,然后将该组承载板5送入安装仓2内,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可以设置更多的承载板5,从而可以对多组电池主体10进行存放转运,同时不会对下方的电池主体10造成过大的压力。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