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叠式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44569发布日期:2022-09-27 19:41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折叠式减震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折叠式减震车架。


背景技术:

2.车架部件是构成自行车的基本结构体,也是自行车的骨架和主体,其他部件也都是直接或间接安装在车架上的。由于自行车是依靠人体自身的驱动力和来行驶的,车架便成为承受自行车在行驶中所产生的冲击载荷以及能否舒适、安全地运载人体的重要结构体。折叠自行车是自行车的一种,折叠自行车的车架和车把可以折叠,大幅缩减车子的体积,有利于自行车的存放和搬运。常见的折叠自行车由于受到体积及折叠的限制,其减震效果较为一般,影响骑行体验。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减震车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折叠式减震车架,包括有折叠架、减震架及前叉;所述折叠架包括有横梁及主架,所述横梁的一端设有车头管,另一端与所述主架铰接;所述主架的端部设有快拆板,所述横梁上设有与所述快拆板配合的卡接部;所述主架的顶部设有车座管,后侧面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上设置有弧形面板,所述弧形面板上设有第一安装槽及第二安装槽;所述主架的底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安装槽,另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第四安装槽;所述第三安装槽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所述槽壁上设有贯通的脚蹬安装孔及减震安装孔;所述减震架包括有旋转部、减震连接部及后叉,所述后叉包括有相对设置的叉臂,所述叉臂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车轮的卡槽;所述旋转部可插入所述第三安装槽中,其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安装孔配合的通槽;所述减震连接部的顶部设有u型槽,所述u型槽的侧壁的外侧设有沉头孔;所述前叉与所述车头管可转动连接。
4.优选地,所述叉臂的内侧壁上设有加强筋。
5.优选地,所述加强筋包括有两条筋条,两条筋条结构相同且间隔设置;所述筋条的厚度从端部向内部逐渐增加。
6.优选地,所述槽壁的内侧设有第一加厚层,所述第一加厚层的一端向内凹槽形成第二加厚层。
7.优选地,所述前叉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有转轴及设于所述转轴下方的两个前臂,所述前臂的外侧为弧形凸面,内侧设有多个减重槽。
8.优选地,所述减震连接部为上窄下宽的凸起结构,其上部朝向所述后叉弯曲。
9.优选地,所述折叠架及所述减震架的材质均为镁铝合金。
10.优选地,所述主架的内侧面设有多条加强肋条,多条加强肋条之间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加强肋条的端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弧形面板的螺孔。
11.优选地,所述车座管的轴心线与所述加强肋条之间夹角角度为65-75度。
12.优选地,所述主架内部设有加强板,所述加强板上设有与所述车座管相配合的开口。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折叠架、减震架及前叉,其中折叠架采用横梁与主架分离的结构设计,使得横梁与主架便于加工;通过在主架上设置第三安装槽,减震架上设置与之配合的旋转部,使得减震架可以在主架上灵活转动;同时,主架上设置了第二安装槽,减震架上设置了减震连接部,第二安装槽与减震连接部之间可通过安装不同种类的减震缓冲装置来实现减震缓冲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保持车架刚性和强度的同时,缩减了自行车车架的重量,使得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减震架的体积小巧,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整车的体积,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减震效果,提升骑行体验。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减震车架的结构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减震车架的爆炸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减震车架的正面视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减震车架的背面视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减震车架的侧面视图;
19.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减震车架的主架结构图;
20.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折叠式减震车架的减震架结构图;
21.在图1至图7中,其中各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0022]1‑‑
减震架、11
‑‑
旋转部、111
‑‑
通槽、12
‑‑
减震连接部、121
‑‑
u型槽、122
‑‑
沉头孔、13
‑‑
后叉、131
‑‑
叉臂、132
‑‑
卡槽、133
‑‑
加强筋、2
‑‑
前叉、21
‑‑
转轴、22
‑‑
前臂、23
‑‑
减重槽、3
‑‑
横梁、31
‑‑
车头管、32
‑‑
卡接部、4
‑‑
主架、41
‑‑
快拆板、42
‑‑
车座管、43
‑‑
第三安装槽、431
‑‑
槽壁、4311
‑‑
第一加厚层、4312
‑‑
第二加厚层、432
‑‑
脚蹬安装孔、433
‑‑
减震安装孔、44
‑‑
第四安装槽、45
‑‑
加强肋条、46
‑‑
螺孔、47
‑‑
加强板、471
‑‑
开口、5
‑‑
弧形面板、51
‑‑
第一安装槽、52
‑‑
第二安装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4]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5]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
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26]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折叠式减震车架,包括有折叠架、减震架1及前叉2;所述折叠架包括有横梁3及主架4,所述横梁3的一端设有车头管31,另一端与所述主架4铰接;所述主架4的端部设有快拆板41,所述横梁3上设有与所述快拆板41配合的卡接部32;所述主架4的顶部设有车座管42,后侧面设有开槽,所述开槽上设置有弧形面板5,所述弧形面板5上设有第一安装槽51及第二安装槽52;所述主架4的底部的一侧向内凹陷形成第三安装槽43,另一侧向外凸出形成凸出部,所述凸出部上设置有第四安装槽44;所述第三安装槽43包括有两个相对设置的槽壁431,所述槽壁431上设有贯通的脚蹬安装孔432及减震安装孔433;所述减震架1包括有旋转部11、减震连接部12及后叉13,所述后叉13包括有相对设置的叉臂131,所述叉臂131的端部设有用于安装车轮的卡槽132;所述旋转部11可插入所述第三安装槽43中,其设置有与所述减震安装孔433配合的通槽111;所述减震连接部12的顶部设有u型槽121,所述u型槽121的侧壁的外侧设有沉头孔122;所述前叉2与所述车头管31可转动连接。
[0027]
在本实施例中,折叠架由横梁3和主架4组成,横梁3的一端的一侧与主架4的对应位置铰接,以实现横梁3与主架4之间的转动,横梁3在铰接位置的另一侧则设置了卡接部32,主架4上设置了快拆板41,当横梁3与主架4对接时,可转动快拆板41,将快拆板41压入卡接部32中,使得快拆板41能够卡住卡接部32,使得横梁3与主架4能够形成一个稳定的连接结构,进一步地,还可以设置与快拆板41转动方向垂直的锁紧扣,当快拆板41转动到位并与卡接部32对接后,可通过垂直翻转锁紧扣来卡住快拆板41,避免快拆板41脱落,进一步增强横梁3与主架4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横梁3的前端设置有车头管31,前叉2的顶部从下往上插入车头管31中,并可在车头管31中转动。
[0028]
主架4的后侧为一个开槽,开槽上覆盖了弧形面板5,这样的结构使得主架4的内部能够很方便地加工,加工好之后再通过弧形面板5进行保护。弧形面板5的上部设置了第一安装槽51,第一安装槽51用于安装反光镜,以便夜间骑行时能够反射光线,提升安全性。第一安装槽51往下则是第二安装槽52,第二安装槽52为圆形开孔,可用于安装减震缓冲装置,减震缓冲装置的一端连接在第二安装槽52上,另一端则连接到减震架1的减震连接部12上。主架4的底部的前侧和后侧分别设置了凸出部及第三安装槽43,其中凸出部上设置了第四安装槽44。在这里,第三安装槽43为内凹槽结构,可供减震架1进入,减震架1前端的旋转部11插入第三安装槽43中,并通过轴销插入减震安装孔433及通槽111来实现锁紧连接,旋转臂可以以减震安装孔433的轴心线为中心在一定的范围内转动,然后通过安装减震缓冲装置来实现转动范围的限定,以达到减震缓冲的效果。
[0029]
在本实施例中,改变了通过对主架4的结构进行改进,主架4主体的顶部向后延伸并在弧面上设置第二安装槽52,然后在下方设置第三安装槽43来安装减震架1,减震架1上的减震连接部12采用弧形设计,向上凸出并朝后方弯曲的结构与主架4互相对应,大大缩短了第二安装槽52与减震连接部12之间的距离,使得折叠车能够安装尺寸较小的减震缓冲装置,来实现骑行时的减震缓冲,使得折叠车在保持体积小巧的同时,也提升了减震效果,改善了骑行的体验。
[0030]
优选地,所述叉臂131的内侧壁上设有加强筋133。通过设置加强筋133,使得两个叉臂131能够在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增强叉臂131的强度和刚性,以实现节约材料用量、减
轻重量以及降低成本。
[0031]
优选地,所述加强筋133包括有两条筋条,两条筋条结构相同且间隔设置;所述筋条的厚度从端部向内部逐渐增加。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筋条的一端位于减震架1的内部,其厚度较大以保持结构强度,筋条的另一端位于后车轮附近,其厚度较小以避免影响车轮转动。
[0032]
优选地,所述槽壁431的内侧设有第一加厚层4311,所述第一加厚层4311的一端向内凹槽形成第二加厚层4312。通过上述结构设计,第一加厚层4311位于主架4的内部,其厚度较大以保持结构强度,第二加厚层4312用于与旋转部11对接,其厚度较小,既能够增强旋转连接处的结构强度,同时又避免了厚度过大侵占了旋转部11的空间,出现旋转部11厚度过小强度不足的情况。
[0033]
优选地,所述前叉2为一体成型结构,其包括有转轴21及设于所述转轴21下方的两个前臂22,所述前臂22的外侧为弧形凸面,内侧设有多个减重槽23。在本实施例中,前叉2为一体成型结构,在加工和生产前叉2的时候,就可以对内部进行精细的加工,包括设置多个减重槽23,以便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降低整车重量。
[0034]
优选地,所述减震连接部12为上窄下宽的凸起结构,其上部朝向所述后叉13弯曲。通过上述结构设计,减震连接部12朝后叉13的方向弯曲,以配合主架4顶部朝后端延伸的结构,提升了减震连接部12的顶部与主架4配合度,使得减震连接部12的顶部与主架4的第二安装槽52之间的距离得到很好的控制,以便安装小尺寸的减震缓冲装置或者减震弹簧,使得折叠车的体积得到控制。
[0035]
优选地,所述折叠架及所述减震架1的材质均为镁铝合金。
[0036]
优选地,所述主架4的内侧面设有多条加强肋条45,多条加强肋条45之间互相平行设置;所述加强肋条45的端部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弧形面板5的螺孔46。通过在主架4的内侧设置加强肋条45,能够使得主架4的内部变形小、整体刚度强。加强肋条45朝向横梁3的端部设置螺孔46,便于安装弧形面板5。
[0037]
优选地,所述车座管42的轴心线与所述加强肋条45之间夹角角度为65-75度。折叠车的车座是连接在车座安装管上的,车座安装管插入车座管42中并锁紧,以实现乘坐功能。在本实施例中,车座管42是倾斜设计的,以充分利用主架4的内部空间,进行车座安装管的收纳,使得折叠后的整体体积更小巧。
[0038]
优选地,所述主架4内部设有加强板47,所述加强板47上设有与所述车座管42相配合的开口471。通过在主架4的内侧设置加强板47,能够进一步提升主架4的整体刚度,同时设置了开口471,以便车座管42中的车座安装管能够下探穿过加强板47,提升了内部空间的利用率,便于车座的收纳。
[0039]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设置了折叠架、减震架及前叉,其中折叠架采用横梁与主架分离的结构设计,使得横梁与主架便于加工;通过在主架上设置第三安装槽,减震架上设置与之配合的旋转部,使得减震架可以在主架上灵活转动;同时,主架上设置了第二安装槽,减震架上设置了减震连接部,第二安装槽与减震连接部之间可通过安装不同种类的减震缓冲装置来实现减震缓冲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在保持车架刚性和强度的同时,缩减了自行车车架的重量,使得自行车的整车质量得到很好的控制,减震架的体积小巧,不仅能够有效控制整车的体积,同时也有助于改善减震效果,提升骑行体
验。
[0040]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