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带行走装置

文档序号:30907741发布日期:2022-07-27 00:31阅读:83来源:国知局
履带行走装置

1.本技术属于交通工具辅助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履带行走装置。


背景技术:

2.针对汽车在雪地路面难以顺畅行驶的问题,汽车通常会在轮胎上增加雪地防滑措施:轮胎加装防滑链、防滑钉或者直接换雪地胎,此种方法均能在一定程度增强汽车与雪地或冰面的摩擦力,提高抓地能力,但是面对极端恶劣路面如深积雪或泥泞路段仍束手无策,且安装防滑措施时费时费力。
3.针对上述情况,开发了一种轮胎驱动的履带系统装置。该装置具有以下优点:越野车可以装上该装置,轮系行走机构将变成了履带行走机构,同时底盘高度也得到提升,越野性、通过性、防滑性都会提高。
4.但是,该装置是由轮胎的外胎面通过摩擦直接驱动,该装置与轮胎的安装仅为简单的搭接,通过相对摩擦力以及汽车的重量来保证安装后的稳定性,连接稳定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履带行走装置,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履带行走装置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履带行走装置,所述履带行走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的轮胎上,包括:
8.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承接组件,所述轮胎放置在所述承接组件上;;
9.轮履连接结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轮胎的轮辋上,并且所述轮履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所述轮胎的轮辋可拆卸地连接;
10.所述轮履连接结构的长度可调节,所述轮履连接结构用于将所述轮胎安装在所述履带行走装置上。
11.可选地,所述轮履连接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以及调节组件,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可调节地连接,所述调节组件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壳体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壳体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轮胎的轮辋上;
13.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轮胎的轮辋上。
14.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包括至少一个调节件,所述调节件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连接,所述调节件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连接。
15.可选地,所述调节组件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调节件与所述弹性件相适配且一一对应。
16.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为调节螺杆,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调节螺杆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17.所述调节螺杆通过相适配的螺母调节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的间距;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一者为螺纹连接孔,另一者为圆孔,且所述调节螺杆靠近圆孔的一端具有限位结构。
18.可选地,所述调节件为花篮螺栓,所述花篮螺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旋转所述花篮螺栓中间的调节旋钮,实现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的靠近或远离。
19.可选地,还包括传动组件,所述传动组件的主动端通过所述轮履连接结构安装在所述轮胎的轮辋上,所述传动组件的从动端安装在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履带组件上;
20.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围合成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至少部分地安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21.可选地,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安装盘,所述安装盘与所述第二壳体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盘固定连接在所述轮胎的轮辋上;
22.所述传动组件的主动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盘上。
23.可选地,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为柔性结构;
24.所述履带行走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所述张紧机构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张紧机构抵接在所述传动件上;
25.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通过所述调节组件调节的过程中,所述张紧机构能够使所述传动件保持绷紧状态。
26.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轮履连接结构用于将轮胎和履带行走装置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轮履连接结构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之后,可以使轮履连接结构的第一端可以相对于机架摆动,进而可以对轮履连接结构第二端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并且由于轮履连接结构的长度可调节,这样接可以使轮履连接结构去适配各种型号的轮胎,提高履带行走装置的普适性。轮履连接结构的第二端与轮胎的轮辋可拆卸地连接后,可以通过轮履连接结构与轮胎的拆装,实现履带行走装置的装配和拆卸。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相对摩擦力以及汽车的重量来保证安装稳定性的方式相比,通过轮履连接结构的连接后,可以将轮胎和履带行走装置更稳定地连接,避免履带行走装置的意外脱落。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履带行走装置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具有轮胎和履带行走装置连接更稳定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轮履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轮履连接结构中调节组件包括弹性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轮履连接结构中调节组件包括双头螺杆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轮履连接结构中调节组件包括花篮螺栓时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轮履连接结构与履带行走装置的其他部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轮履连接结构上设置有张紧机构且与履带行走装置的其他部件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33.附图标记说明:
34.10、承接组件;11、第一承重转轴;12、第二承重转轴;
35.20、履带组件;
36.30、传动组件;36、安装盘;
37.40、轮胎;
38.50、轮履连接结构;51、第一壳体;52、第二壳体;53、调节组件;531、调节件;532、弹性件;54、张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本技术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且“第一”、“第二”等所区分的对象通常为一类,并不限定对象的个数,例如第一对象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此外,说明书以及权利要求中“和/或”表示所连接对象的至少其中之一,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41.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及其应用场景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履带行走装置进行详细地说明。
42.参见图1至图6,本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履带行走装置,所述履带行走装置安装在交通工具的轮胎40上,包括:
43.机架(图中未示出,机架是履带行走装置的主要支撑骨架,履带行走装置的其他部件均直接或间接地安装在机架上);
44.轮履连接结构50,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第二端转动连接在所述轮胎40的轮辋上,并且所述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二端与所述轮胎40的轮辋可拆卸地连接;
45.所述轮履连接结构50的长度可调节,所述轮履连接结构50用于将所述轮胎40安装在所述履带行走装置上。
46.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轮履连接结构50用于将轮胎40和履带行走装置稳定的连接在一起。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一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之后,可以使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一端可以相对于机架摆动,进而可以对轮履连接结构50第二端的连接位置进行调节,并且由于轮履连接结构50的长度可调节,这样接可以使轮履连接结构50去适配各种型号的轮胎40,提高履带行走装置的普适性。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二端与轮胎40的轮辋可拆卸地连接后,可以通过轮履连接结构50与轮胎40的拆装,实现履带行走装置的装配和拆卸。与现有技术中通过相对摩擦力以及汽车的重量来保证安装稳定性的方式相比,通过轮履连接结构50的连接后,可以将轮胎40和履带行走装置更稳定地连接,避免履带行走装置的意外脱落。
本技术的实施例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履带行走装置连接稳定性较差的问题,具有轮胎40和履带行走装置连接更稳定的有益效果。
47.需要说明的是,机架上设置有承接组件10,轮胎40具体可以放置在承接组件10上,并通过上述的轮履连接结构50提高轮胎40连接后的稳定性。
48.进一步地,承接组件10包括两个承重转轴,两个承重转轴具体为第一承重转轴11和第二承重转轴12,第一承重转轴11和第二承重转轴12平行且间隔设置,第一承重转轴11和第二承重转轴12分别与轮胎40外周面的不同位置相抵接,轮胎40至少有部分地将处于第一承重转轴11和第二承重转轴12之间,进而提高轮胎40放置后的稳定性,在轮履连接结构50连接后,可以通过第一承重转轴11、第二承重转轴12以及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二端实现三点锁紧,进一步提高轮胎40与履带行走装置连接的稳定性。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一端可以转动连接在第一承重转轴11上。
49.参照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轮履连接结构50包括第一壳体51、第二壳体52以及调节组件53,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间隔设置,并通过所述调节组件53可调节地连接,所述调节组件53用于调节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
50.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用于包裹下述的传动组件30,可以对传动组件30进行防护,避免外界对传动组件30造成损伤,或者避免外界的尘土等污染物影响到传动组件30的传动,调节组件53用于调节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进而可以改变轮履连接结构50两个端部之间的间距,以实现适配多种型号轮胎40的效果。
5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51转动连接在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二壳体52可拆卸地连接在所述轮胎40的轮辋上;
52.所述第二壳体52上设置有安装盘36,所述安装盘36与所述第二壳体52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盘36固定连接在所述轮胎40的轮辋上。
53.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第一壳体51相对设置在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一端,第一壳体51转动连接在机架上之后,可以使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一端能够相对于机架摆动,在摆动过程中可以将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二端调整至靠近轮胎40转轴的位置,之后将第二壳体52可拆卸地连接在轮胎40的轮辋上,第二壳体52具体通过安装盘36安装在轮辋上,安装盘36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52转动,安装盘36可以作为传动组件30主动端的连接主体,可以使传动组件30随着轮胎40的转动而传动。
5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53包括至少一个调节件531,所述调节件531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壳体51连接,所述调节件531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二壳体52连接。
55.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调节件531用于调节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调节件531设置有至少一个后,可以使调节组件53的调节更加稳定可靠。
56.参照图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组件53还包括至少一个弹性件532,所述弹性件532设置在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之间,所述调节件531与所述弹性件532相适配且一一对应。
57.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弹性件532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具有一定发的复位功能,使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可以在调节组件53的作用下,进行
间距的调节,在调节组件53不调节时,通过弹性件532保持当前的间距。并且,弹性件532的设置,还可以通过外力进行间距上的临时调节,在装配误差较小时,可以通过人力克服弹性力来快速装配,提高装配效率,将轮履连接结构50的第二端与轮胎40连接。
58.需要说明的是,弹性件532可以设置为弹簧、弹片、扭簧等结构。在调节件531为螺栓时,优先将弹性件532设置为弹簧,并将弹簧套设在螺栓上,此时的弹簧两端分别抵接在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上。
59.参照图1至图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531为调节螺杆,所述第一壳体5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上具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二壳体52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壳体52上具有第二连接孔,所述调节螺杆同时穿设于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
60.所述调节螺杆通过相适配的螺母调节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或者,所述第一连接孔和所述第二连接孔中的一者为螺纹连接孔,另一者为圆孔,且所述调节螺杆靠近圆孔的一端具有限位结构。
61.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在调节件531设置为调节螺杆后,可以利用调节螺杆上的螺纹来调节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具体地,调节螺杆可以通过相适配的螺母调节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此时可以将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设置为圆孔,调节螺杆穿设在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后,可以通过螺母和调节螺杆的相对旋转实现对上述间距的调节;
62.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中的一者为螺纹连接孔,另一者为圆孔,且调节螺杆靠近圆孔的一端具有限位结构,此时可以使调节螺杆的第一端与圆孔配合,在调节过程中调节螺杆在第一端原地旋转,通过第二端与螺纹孔的螺纹连接,实现调节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
63.需要说明的是,调节件531也可以设置为双头螺栓,且两端的螺纹方向相反,第一连接孔和第二连接孔均为螺纹孔,双头螺栓沿第一方向旋转时,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相互靠近,双头螺栓沿第二方向旋转时,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相互远离。
6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531为花篮螺栓,所述花篮螺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壳体51和所述第二壳体52,旋转所述花篮螺栓中间的调节旋钮,实现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的靠近或远离。
65.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花篮螺栓的设置可以通过中部的调节旋转,使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之间的间距能够调节。具体地,花篮螺栓包括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和设置在中间的调节部,通过旋转调节部可以使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相互靠近或者相互远离,第一连接部背离调节部的一端与第一壳体51连接,第二连接部背离调节部的一端与第二壳体52连接,进而可以通过都可以通过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的相互靠近或远离,带动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的靠近或远离,实现调节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间距的效果。
66.参照图5和图6,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传动组件30,所述传动组件30的主动端通过所述轮履连接结构50安装在所述轮胎40的轮辋上,所述传动组件30的从动端安装在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履带组件20上;
67.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围合成容纳腔,所述传动组件30至少部分地安
装在所述容纳腔内。
68.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传动组件30用于将所述轮胎40和所述履带行走装置传动连接,具体地,传动组件30的主动端安装在轮胎40的轮辋上,传动组件30的从动端安装在履带上,这样就可以通过传动组件30实现轮胎40行走模式的切换,可以通过轮胎40的轮辋带动传动组件30的主动端转动,主动端又通过带动从动端的转动,进而带动履带组件20的工作。上述结构中履带行走装置的活动是通过轮胎40上的轮辋带动的,具体会通过交通工具的转轴进行驱动,在这个过程中轮胎40的外胎面并不会通过摩擦来作为驱动履带行走装置的动力源,减少了轮胎40胎面的磨损,提高了轮胎40的使用寿命。传动组件30至少部分地安装在容纳腔内之后,可以通过第一壳体51和第二壳体52部分传动组件30,进而可以对这部分传动组件30进行防护,避免外界对传动组件30造成损伤,或者避免外界的尘土等污染物影响到传动组件30的传动。
6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52上设置有安装盘36,所述安装盘36与所述第二壳体52转动连接,所述安装盘36固定连接在所述轮胎40的轮辋上;
70.所述传动组件30的主动端固定连接在所述安装盘36上。
71.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安装盘36可以相对于第二壳体52转动,安装盘36可以作为传动组件30主动端的连接主体,可以使传动组件30的主动端随着轮胎40的转动而传动。
72.进一步地,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安装盘36为法兰盘,所述安装盘36通过固定件安装在所述轮辋上。
73.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安装盘36为法兰盘后,可以具有多个安装孔,安装孔的数量可以与轮辋上螺栓的数量相同,通过螺栓等固定件的连接,可以进一步提高主动件连接的稳定性。
74.进一步地,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
75.主动件,与所述轮胎40的轮辋固定连接,所述主动件随所述轮胎40的转轴转动;
76.从动件,直接或间接地与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履带组件20连接,用于带动与所述机架连接的履带组件20行走;
77.传动件,第一端与所述主动件连接,第二端与所述从动件连接,使所述主动件带动所述从动件转动。
78.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主动件作为传动组件30的主动端,可以随着轮胎40的转轴转动,从动件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带动履带组件20活动,主动件和从动件具体通过传动件来进行传动。通过主动件、从动件以及传动件的配合下,可以使轮胎40的转动带动履带组件20的活动,进而实现将轮胎40的行走模式切换为履带行走模式的效果。
7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从动件可以设置不止一个,处于传动最末端的从动件可以直接对履带组件20进行传动。本技术中主动件与从动件的传动比,以及相邻两个从动件之间的传动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必要时可以设置一定的变速结构,以实现对履带组件20不同的驱动速度。
80.在本技术实施例中,所述主动件和所述从动件为皮带轮,所述传动件为皮带;或者,
81.所述主动件和所述从动件为链轮,所述传动件为链条。
82.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上述方式列举了两种传动组件30的实施方式,其一是通过皮带传动的方式带动的履带组件20活动,实现深积雪或泥泞路段等复杂路段下的有效行驶;其二是通过链条传动的方式带动的履带组件20活动,实现深积雪或泥泞路段等复杂路段下的有效行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的两种传动方式,还可以采用蜗轮蜗杆、齿轮组等传动方式,齿轮组可以利用多个齿轮的配合结构,齿轮组内的齿轮可以为同种齿轮,也可以为多种齿轮的配合,具体可以为多个外齿轮的配合,或者行星轮系等结构。
8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传动组件30包括传动件,所述传动件为柔性结构;
84.参照图6,所述履带行走装置还包括张紧机构54,所述张紧机构54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张紧机构54抵接在所述传动件上;
85.所述第一壳体51与所述第二壳体52通过所述调节组件53调节的过程中,所述张紧机构54能够使所述传动件保持绷紧状态。
86.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传动件的设置用于传动组件30中主动端的运动传递至从动端,柔性结构的传动件可以使传动更加灵活。张紧机构54的设置可以使第一壳体51与第二壳体52通过调节组件53调节的过程中,张紧机构54能够使传动件保持绷紧状态,保证调节组件53调节前后传动组件30始终保持稳定的传动效果。
87.需要说明的是,张紧机构54可以设置至少一个,张紧机构54可以安装在第一壳体51和/或第二壳体52上,以安装在第一壳体51为例,张紧机构54包括与第一壳体51连接的安装部、与安装部连接的弹性连接部以及设置在弹性连接部上的张紧轮。张紧轮可以随着弹性连接部活动,张紧轮可以设置为外表光滑的圆柱状结构,也可以根据需要在张紧轮上设置与皮带适配的张紧槽,或者设置于链条相适配的链轮齿,具体根据传动组件30的类似来进行适应性改变。
8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履带行走装置是配合带有轮胎的交通工具使用的,对应的交通工具包括主体以及如上的履带行走装置;述主体上设置有轮胎40,履带行走装置与轮胎40可拆卸地连接。
89.基于本技术上述的实施例,具体上述履带行走装置的交通工具,能够在实现深积雪或泥泞路段等复杂路段下的有效行驶的同时,不容易造成轮胎40胎面磨损。
9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的交通工具包括且不限于运输汽车、特殊用途汽车、水路两栖车、飞机等。其中,运输汽车包括乘用车、客车、货车、牵引汽车等;特殊用途汽车包括娱乐汽车、竞赛汽车、特种作业汽车等。可以根据不同的交通工具选择适应大小的履带行走装置。
9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一个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该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装置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此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方法和装置的范围不限按示出或讨论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还可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例如,可以按不同于所描述的次序来执行所描述的方法,并且还可以添加、省去、或组合各种步骤。另外,参照某些示例所描述的特征可在其他示例中被组合。
92.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是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和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情况下,还可做出很多形式,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