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筐结构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29590发布日期:2022-12-13 21:54阅读:187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筐结构及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筐结构及电动车。


背景技术:

2.车筐是指装在自行车、小型电动车等车把前面或后架上以及侧面,用来盛物品的筐子。现在为了便于使用者携带物品,自行车和小型电动车通常都会设置车筐,便于携带物品。
3.现有技术中电动车车筐一般通过上下连接片与车体相连,上下连接片通过4颗螺丝固定连接,安装过程中,需要工作人员手扶车筐与车架贴合,并找准螺丝的安装孔,依次将螺丝装入安装孔内拧紧完成安装。这种方式安装工序较为繁琐,且多需要至少两名工作人员配合,安装效率较低,为了提高安装效率,可以通过减少螺丝数量完成车篮安装,但这种方式不仅稳定性较差,而且同样需要找准车筐的安装位置,对安装效率影响有限。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筐结构及电动车,在保证车筐安装后的稳定性前提下,解决车筐安装工序较为繁琐的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车筐结构,包括:车筐本体,所述车筐本体上设置有连接部;安装柱,所述安装柱上设置有承接部;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承接部上均设置有连接孔,所述连接部能够与所述承接部卡接,且当所述连接部与所述承接部卡接时,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承接部上的所述连接孔的位置正对。
7.作为优选,所述承接部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柱上的侧承接部和下承接部,所述连接部包括固定设置于车筐本体上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侧承接部与第一连接部能够卡接,所述下承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能够卡接,所述侧承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当所述侧承接部和第一连接部卡接时,所述侧承接部和第一连接部上的所述第一连接孔位置正对,所述下承接部和所述第二连接部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当所述下承接部与第二连接部卡接时,所述所述下承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上的所述第二连接孔位置正对。
8.作为优选,所述下承接部包括下承柱和下承托架,所述下承柱固定连接于安装柱上,所述下承托架与下承柱可拆卸连接,所述下承托架与所述第二连接部能够卡接。
9.作为优选,所述下承柱和下承托架互相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对接孔,所述对接孔内螺纹连接有换装螺丝,所述下承柱和下承托架通过换装螺丝可拆卸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下承托架远离下承柱的一端设置有承托片,所述承托片的宽度大于所述下承托架的宽度。
11.作为优选,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承接部两者,一个开设有定位孔,另一个设置有卡位片,所述卡位片与定位孔能够卡接配合。
12.作为优选,所述卡位片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贴合定位孔内壁滑动的倒角。
13.作为优选,所述卡位片由连接部两侧边部弯折成型设置,所述定位孔在承接部设置为两个;或所述卡位片由承接部两侧边部弯折成型设置,所述定位孔在连接部设置为两个。
14.作为优选,其中一个所述定位孔设置为宽孔,所述宽孔宽度设置为大于另一个所述定位孔的宽度。
15.一种电动车,所述电动车上设置有如上所述的车筐结构。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进行车筐的安装时,将车筐本体放置于安装柱的承接部上,使车筐本体的连接部与承接部卡接,在连接部与承接部匹配卡接下,车筐本体在安装柱上的位置固定,同时连接部和所述承接部上的连接孔的位置正对,之后通过拧动插入连接孔的螺丝,完成对车筐的安装,在保持车筐本体安装后稳定性的同时,简化车筐的安装工序,提高车筐的安装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车筐结构的轴测图;
18.图2是本实用新型车筐结构的立体图;
19.图3是本实用新型车筐结构的俯视图。
20.图中:1、车筐本体;201、第一连接部;3、卡位片;4、第二连接部;5、安装柱;6、侧承接部;7、下承柱;8、下承托架;9、换装螺丝;10、承托片;11、定位孔。
具体实施方式
2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3.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24.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25.电动车包括车体,车体上设置有车筐结构,车筐结构设置于电动车车体的前部。
26.请参阅图1,一种车筐结构及电动车,包括车筐本体1和安装柱5。安装柱5固定设置于车体上。车筐本体1上设置有连接部,安装柱5上设置有承接部,车筐本体通过连接部安装于安装柱5上的承接部上。连接部和承接部上均设置有连接孔,连接部能够与承接部卡接,且当连接部与承接部卡接时,连接部和承接部上的连接孔的位置正对。连接部与承接部的连接孔对正对时,通过插入螺丝并拧紧螺母,完成对车筐本体1的固定安装。且由于连接部与承接部的卡接,车筐本体1安装后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可以减少连接部与承接部上的连接孔数量。从而减少车筐本体1进行安装时需要固定的螺丝数量,提高安装效率。
27.请参阅图1和图2,承接部包括固定设置于安装柱5上的侧承接部6和下承接部,连接部包括固定设置于车筐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4,侧承接部6与第一连接部2能够卡接,下承接部与第二连接部4能够卡接,侧承接部6和第一连接部2上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当侧承接部6和第一连接部2卡接时,侧承接部6和第一连接部2上的第一连接孔位置正对。通过第一连接孔内插入螺丝,并拧紧螺母,完成第一连接部2与侧承接部6的固定安装。下承接部和第二连接部4上均设置有第二连接孔,当下承接部与第二连接部4卡接时,下承接部与第二连接部4上的第二连接孔位置正对。通过第二连接孔内插入螺丝,并拧紧螺母,完成第二连接部2与下承接部6的固定安装。在车筐本体1上的第一连接部2和第二连接部4相继固定后,即可完成对车筐本体1的固定安装。
28.连接部和承接部两者,一个开设有定位孔11,另一个设置有卡位片3,卡位片3与定位孔11能够卡接配合。连接部和承接部上的设置方式包括:连接部上可以设置定位孔11,承接部上设置卡位片3;或连接部上设置卡位片3,承接部上设置定位孔11。通过简单的卡位片3与定位孔11的卡接配合,实现车筐本体1的卡接装配,方便后续进行的连接孔正对安装。
29.卡位片3由连接部两侧边部或承接部两侧边部弯折成型设置,定位孔11在承接部或连接部设置为两个。方便使两侧弯折成型的卡位片3同步卡入定位孔11内后,增强连接部与承接部的卡接稳定性。其中一个定位孔11设置为宽孔,宽孔宽度设置为大于另一个定位孔11的宽度。在进行卡接时,使一侧的卡位片3先插入宽度较大的宽孔内,方便找准定位孔11的位置,之后再将另一侧卡位片3插入另一个定位孔11内,完成卡位片3与定位孔11的卡接。
30.卡位片3的端部设置有用于贴合定位孔11内壁滑动的倒角。在进行卡位片3插入定位孔11内卡接时,使倒角方便卡位片3贴合定位孔11孔口处滑动,方便使卡位片3卡入定位孔11内。
31.请参阅图2和图3,下承接部包括下承柱7和下承托架8,下承柱7固定连接于安装柱5上,下承托架8与下承柱7可拆卸连接,下承托架8与第二连接部4能够卡接。下承柱7和下承托架8互相靠近的一端均开设有对接孔,对接孔内螺纹连接有换装螺丝9,下承柱7和下承托架8通过换装螺丝9可拆卸连接。使下承托架8与下承柱7采用分体式设计,在下承托架8受压损坏后,方便进行更换替代。
32.下承托架8远离下承柱7的一端设置有承托片10,承托片10的宽度大于下承托架8的宽度。在使连接部与承接部进行卡接安装前,将车筐本体1放置于下承托架8上,承托架8上的承托片10方便在车筐本体1放置时对车筐本体1进行承托。
33.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
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