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95230发布日期:2022-09-10 11:02阅读: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儿童车的制作方法
一种儿童车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儿童车。


背景技术:

2.儿童车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常见产品,目前的儿童车有滑板车等等。但是目前的滑板车一般都是站立式,儿童在使用时双手握住转向把,一脚踩在底撑架上,一脚蹬地滑行,从而进行玩耍。这样的滑板车功能比较单一。
3.中国专利“一种多功能车公告号(cn208842557u)”公开了一种既能供儿童站立滑行又能供儿童乘坐骑行。但是该车只能适合年龄稍大的儿童自行玩耍,大人不便推行,不适合控制力低的小年龄儿童玩耍。因此,越来越多的用户渴望一种既能供年龄小的儿童玩耍,又能供年龄大的儿童玩耍的儿童车出现,并且还渴望该车既能作为滑板车使用,又能供儿童乘坐骑行。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儿童车。该儿童车既能供儿童站立滑行又能供儿童乘坐骑行,更重要的是,本实用新型儿童车既可以供年龄大的儿童自行玩耍,也能供控制力低的年龄小的儿童玩耍,当年龄小的儿童玩耍时,大人可以通过操纵杆操作儿童车,确保安全。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儿童车,包括底撑架1,所述的底撑架1的前侧连接有能相对其转动并用于儿童车转向的前叉组件2,所述的前叉组件2上连接有前轮31,所述的底撑架1后侧连接有后轮32,所述的底撑架1前侧还连接有可相对其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承载架4,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的位置包括竖向位和横向位,所述的承载架4上设有在其停留在横向位时用于儿童乘坐的座位部41,所述的承载架4内设有在其停留在竖向位或横向位时均能在其内转动的转动杆5,所述的转动杆5上设有在承载架4处于竖向位时用于连接转向把6而在承载架4处于横向位时用于连接操纵杆7的连接位8,所述的前叉组件2上设有当承载架4移动至横向位时用于连接转向把6的插接位23,所述的转动杆5与前叉组件2之间还设有在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时能带动前叉组件2转动而使前轮31得以转向的传动结构9。
7.所述的传动结构9包括设在前叉组件2上的斜长孔91,所述的转动杆5上设有在承载架4相对底撑架1转动时能在斜长孔91内转动并在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旋转时能推动斜长孔91孔壁而使前叉组件2转动的驱动轴92,所述的驱动轴92沿儿童车左右方向穿设在斜长孔91内。
8.所述的斜长孔91纵截面呈条状且具有第一端91a和第二端91b,所述的第一端91a位于驱动轴92的前侧,所述的第二端91b位于驱动轴92的后侧,并且第一端91a距离地面的高度低于第二端91b距离地面的高度。
9.所述的前叉组件2包括用于连接前轮31的叉体21,所述的叉体21上连接有立柱22,
所述的斜长孔91沿儿童车左右方向贯穿设置在立柱22上,所述的转动杆5下端设有能供立柱22上端置入在内的u形叉51,所述的u形叉51上设置所述的驱动轴92。
10.所述的立柱22为圆柱形管状结构。
11.当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在竖向位时,所述的驱动轴92的中心轴线92a与前叉组件2的转动轴线2a始终相交并相互垂直。
12.当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在横向位并且前轮31未转向时,所述的驱动轴92与水平地面100平行,当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在横向位并且前轮31发生转向时,所述的驱动轴92一端高一端低而相对水平地面100倾斜。
13.所述的底撑架1包括前撑架11和能相对前撑架11转动开合的左后架12和右后架13,所述的后轮32包括连接在左后架12上的左轮321和连接在右后架13上的右轮322,所述的前叉组件2连接在前撑架11上,所述的左轮321包括左轮支架3211和连接在左轮支架3211上的左轮体3212,所述的左轮支架3211与左后架12可转动连接而使得左轮321能从左后架12外侧转动至左后架12内侧;所述的右轮322包括右轮支架3221和连接在右轮支架3221上的右轮体3222,所述的右轮支架3221与右后架13可转动连接而使得右轮322能从右后架13外侧转动至右后架13内侧。
14.所述的前轮31上还连接有可拆卸的脚踏板33。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6.1、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停留在竖向位时,转向把连接到转动杆上的连接位内,此时儿童可以通过操控转向把带着转动杆相对承载架转动,转动杆相对承载架旋转的过程中又通过转动杆与前叉组件之间的传动结构带动前叉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前轮转向,此时儿童车作为滑板车使用;当承载架停留在横向位时,转向把连接到前叉组件上的插接位内,儿童可以乘坐到承载架上乘坐骑行,更重要的是,当承载架停留在横向位时,还可以在转动杆的连接位内连接操纵杆,操纵杆可以供大人操纵儿童车,当大人通过操纵杆使得转动杆相对承载架转动时,转动杆就通过其与前叉组件之间的传动结构带动前叉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儿童车的转向,这样就实现了大人通过操纵杆实现儿童车转向,在使用操纵杆的情况下,特别适合年龄小的控制力弱的儿童玩耍。因此,不论承载架停留在竖向位还是横向位,在转动杆相对承载架转动的过程中,均能实现儿童车转向,设计巧妙。
17.2、本实用新型的传动结构包括设置在前叉组件上的斜长孔,转动杆上设有穿设在斜长孔内的驱动轴,当承载架在竖向位与横向位之间切换时,承载架相对底撑架在竖直面内转动,与此同时,驱动轴在斜长孔内转动而使得转动杆跟着承载架一起移动。当承载架处于竖向位时并且转动杆相对承载架转动时,驱动轴的外侧壁就对斜长孔的孔壁施加作用力,从而推动前叉组件相对底撑架转动,实现前轮转向。当承载架处于横向位并且转动杆相对承载架转动时,驱动轴的一端向下压斜长孔的下侧壁,另一端会对斜长孔的上侧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又由于驱动轴是沿儿童车左右方向穿设在斜长孔内,所以在此情况下,驱动轴会驱动前叉组件转动,从而实现前轮转向。
18.3、本实用新型的斜长孔纵截面呈条状且具有第一端和第二端,第一端位于驱动轴的前侧,第二端位于驱动轴的后侧,并且第一端距离地面的高度低于第二端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当承载架位于竖向位时,转动杆相对承载架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轴推动斜长孔侧壁而带动前叉组件转动,当承载架位于横向位时,转动杆相对承载架转动过程中,驱动轴的
一端对斜长孔下侧壁施加作用力,另一端对斜长孔上侧壁施加作用力,进而推动前叉组件转动。整个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巧妙。
19.4、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功能多样,适合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处于竖向位时的立体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承载架处于竖向位时的剖视图;
22.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视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的侧视图;
24.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分解图;
25.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处于竖向位并且前轮发生转向时的立体图;
26.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处于竖向位并且前轮发生转向时的剖视图;
27.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处于横向位时的立体图;
28.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处于横向位并且前轮发生转向时的正视图;
29.图10是本实用新型的承载架处于横向位时的剖视图;
30.图11是图10中b处的放大视图;
31.图12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在承载架处于横向位并且前轮未转向时的正视图;
32.图13是本实用新型的部件在承载架处于横向位并且前轮发生转向时的正视图;
33.图14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学行车时的示意图之一;
34.图15是本实用新型作为学行车时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3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6.如图1至图13所示,一种儿童车,包括底撑架1,所述的底撑架1的前侧连接有能相对其转动并用于儿童车转向的前叉组件2,所述的前叉组件2上连接有前轮31,所述的底撑架1后侧连接有后轮32,所述的底撑架1前侧还连接有可相对其在竖直面内转动的承载架4,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的位置包括竖向位和横向位,所述的承载架4上设有在其停留在横向位时用于儿童乘坐的座位部41,所述的承载架4内设有在其停留在竖向位或横向位时均能在其内转动的转动杆5,所述的转动杆5上设有在承载架4处于竖向位时用于连接转向把6而在承载架4处于横向位时用于连接操纵杆7的连接位8,所述的前叉组件2上设有当承载架4移动至横向位时用于连接转向把6的插接位23,所述的转动杆5与前叉组件2之间还设有在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时能带动前叉组件2转动而使前轮31得以转向的传动结构9。承载架4停留在竖向位时,转向把6连接到转动杆5上的连接位8内,此时儿童可以通过操控转向把6带着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旋转的过程中又通过转动杆5与前叉组件2之间的传动结构9带动前叉组件2转动,从而实现前轮31转向,此时儿童车作为滑板车使用;当承载架4停留在横向位时,转向把6连接到前叉组件2上的插接位23内,儿童可以乘坐到承载架4上乘坐骑行,更重要的是,当承载架4停留在横向位时,还可以在转动杆5的连接位8内连接操纵杆7,操纵杆7可以供大人操纵儿童车,当大人通过操纵杆7使得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时,转动杆5就通过其与前叉组件2之间的传动结构9带动前叉组件2转动,从
而实现儿童车的转向,这样就实现了大人通过操纵杆7实现儿童车转向,在使用操纵杆7的情况下,特别适合年龄小的控制力弱的儿童玩耍。因此,不论承载架4停留在竖向位还是横向位,在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转动的过程中,均能实现儿童车转向。因此,本儿童车既能供儿童站立滑行又能供儿童乘坐骑行,既可以供年龄大的儿童自行玩耍,也能供控制力低的儿童在大人看护下玩耍,当控制力低的年龄小的儿童玩耍时,大人可以通过操纵杆操作儿童车,确保安全。
37.如图2至图7,以及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的传动结构9包括设在前叉组件2上的斜长孔91,所述的转动杆5上设有在承载架4相对底撑架1转动时能在斜长孔91内转动并在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旋转时能推动斜长孔91孔壁而使前叉组件2转动的驱动轴92,所述的驱动轴92沿儿童车左右方向穿设在斜长孔91内。当承载架4在竖向位与横向位之间切换时,承载架4相对底撑架1在竖直面内转动,与此同时,驱动轴92在斜长孔91内转动而使得转动杆5跟着承载架4一起移动。当承载架4处于竖向位时并且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时,驱动轴92的外侧壁就对斜长孔91的孔壁施加作用力,从而推动前叉组件2相对底撑架1转动,实现前轮31转向。当承载架4处于横向位并且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时,驱动轴92的一端向下压斜长孔91的下侧壁,另一端会对斜长孔91的上侧壁施加向上的作用力,又由于驱动轴92是沿儿童车左右方向穿设在斜长孔91内,所以在此情况下,驱动轴92会驱动前叉组件2转动,从而实现前轮31转向。
38.如图2至图7,以及图11至图13所示,所述的斜长孔91纵截面呈条状且具有第一端91a和第二端91b,所述的第一端91a位于驱动轴92的前侧,所述的第二端91b位于驱动轴92的后侧,并且第一端91a距离地面的高度低于第二端91b距离地面的高度。因此,当承载架4位于竖向位时,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的过程中,驱动轴92推动斜长孔91侧壁而带动前叉组件2转动,当承载架4位于横向位时,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过程中,驱动轴92的一端对斜长孔91下侧壁施加作用力,另一端对斜长孔91上侧壁施加作用力,进而推动前叉组件2转动。整个结构简单紧凑,设计巧妙。
39.如图5、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的前叉组件2包括用于连接前轮31的叉体21,所述的叉体21上连接有立柱22,所述的斜长孔91沿儿童车左右方向贯穿设置在立柱22上,所述的转动杆5下端设有能供立柱22上端置入在内的u形叉51,所述的u形叉51上设置所述的驱动轴92。因此,在承载架4相对底撑架1在竖直面内转动时,u形叉可以为立柱22上端让位,使得转动杆5也能与承载架4一起运动,在此过程中,驱动轴92在斜长孔91内发生转动。
40.如图3、图5、图7、图12和图13所示,所述的立柱22为圆柱形管状结构。因此,斜长孔91被分成两个并相对立柱22左右对称,当承载架4处于横向位并且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转动时,驱动轴92一端向下压一个斜长孔的下侧壁,驱动轴92的另一端向上顶另一个斜长孔的上侧壁,使得前叉组件2更容易发生转动,使得大人通过操纵杆7控制儿童车转向更方便。在操控时,大人沿图13中箭头方向左右扳动操纵杆7即可使得转动杆5相对承载架4旋转。
41.如图3和图7所示,当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在竖向位时,所述的驱动轴92的中心轴线92a与前叉组件2的转动轴线2a始终相交并相互垂直。因此,当承载架4停留在竖向位时,儿童通过转向把6更容易驱动前叉组件2转动而实现前轮转向。
42.如图12和图13所示,当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在横向位并且前轮31未转向时,所述的驱动轴92与水平地面100平行,当所述的承载架4停留在横向位并且前轮31发生转向时,所
述的驱动轴92一端高一端低而相对水平地面100倾斜。
43.如图1和图8所示,所述的底撑架1包括前撑架11和能相对前撑架11转动开合的左后架12和右后架13,所述的后轮32包括连接在左后架12上的左轮321和连接在右后架13上的右轮322,所述的前叉组件2连接在前撑架11上,所述的左轮321包括左轮支架3211和连接在左轮支架3211上的左轮体3212,所述的左轮支架3211与左后架12可转动连接而使得左轮321能从左后架12外侧转动至左后架12内侧;所述的右轮322包括右轮支架3221和连接在右轮支架3221上的右轮体3222,所述的右轮支架3221与右后架13可转动连接而使得右轮322能从右后架13外侧转动至右后架13内侧。当大人通过操纵杆7操控儿童车时,还可以使左后架12和右后架13张开,此时儿童车还可以当成三轮车使用,并且在地面上的支撑面积大,使得儿童车更稳定,确保乘坐的儿童更安全。而当儿童的控制力经过训练得以增长后,还可以将左后架12和右后架13合拢,但是将左轮321转动到左后架12外侧以及将右轮322转动到右后架13外侧(如图14和图15所示),此时使儿童车在地面上的支撑面积变得稍小,儿童车作为学行车使用,可以方便地进一步锻炼儿童的平衡控制力。
44.如图8所示,所述的前轮31上还连接有可拆卸的脚踏板33。儿童可以通过踩踏脚踏板33而前行。当儿童车作为滑板车使用时,拆掉脚踏板33即可。
45.如图5所示,当承载架4停留在设定位置时,承载架4与底撑架1可以通过传统的齿轮齿槽锁定结构200进行卡锁,在此不再赘述。并且操纵杆7与连接位8的卡合、转向把6与连接位8的卡合以及转向把6与插接位23的卡合,均可以采用卡片与卡槽的卡合结构,在此也不再赘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