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9175发布日期:2022-10-15 00:45阅读:217来源:国知局
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身结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车辆。


背景技术:

2.现有轿车侧围的后部结构一般是由c柱内板、侧围流水槽、侧围尾灯安装板、d柱加强板、侧围连接板和轮罩外板等组成的环状结构。这种结构虽然可以快速装配以形成车身侧围后部的框架,但侧围后部整体的强度较弱,稳定性差,侧围外板易变形,进而影响尾灯与侧围外板的匹配、以及后背门与侧围外板匹配,导致车辆品质下降。同时,车身后部的整体结构其疲劳耐久及nvh性能较差;当发生后部碰撞时,也不利于后排乘客的安全保护。
3.有些轿车车型的后部结构中,c柱上端加强装置为二通中空或三通中空结构,其中二通中空结构具有两个端部,一端连接b柱上边梁加强板的后段,一端连接d柱上内板,在整车x向形成一个有效的腔体面积。三通中空结构具有三个端部,它在二通中空结构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端部来连接顶盖后横梁,从而在整车x、y向形成了有效腔体面积。
4.这种增加整车x、y向腔体的方式,虽然能够有效提升侧围后部的结构强度,但需要占用加大的车身厚度空间、或者需要借助后横梁的设置才可以实现,另外,较多腔室和加强结构的设置,也必然会增加车身质量。
5.而且,这种改进方式,主要侧重侧围后部整体结构的加强,对于侧围尾部与后围连接的尾灯部位,缺乏必要的结构改善,导致侧围尾部的结构强度较差,在保持车身尾端的结构稳固性、以及承受撞击时的安全防护性方面难以达到预期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6.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以改善车辆侧围尾端尾灯安装部位的结构强度。
7.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8.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设于后轮罩总成和位于所述后轮罩总成后方的侧围尾灯安装板之间,
9.所述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包括c柱延长板和连接板;所述后轮罩总成与c柱连接,所述c柱延长板连接于所述c柱的后端和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之间;
10.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后轮罩总成的底部和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的底部之间。
11.进一步的,所述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还包括连接于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的顶部和所述c柱之间的侧围流水槽。
12.进一步的,所述侧围流水槽的下方设有后背门撑杆加强板,所述后背门撑杆加强板的两端分别与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和所述c柱相连。
13.进一步的,所述c柱包括本体,以及设于所述本体面向车辆外部一侧的c柱加强板;所述c柱加强板与所述后轮罩总成相连,所述c柱延长板的一端连接于所述c柱加强板的后
端,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的中部。
14.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上间隔设有两个尾灯安装孔,两所述尾灯安装孔上下布置,所述c柱延长板连接于两所述尾灯安装孔之间的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上。
15.进一步的,所述后轮罩总成包括后轮罩外板;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包括面向车辆后方设置的主体;所述连接板的一端连接在所述后轮罩外板上,另一端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靠近侧围外板的一侧。
16.进一步的,所述主体的靠近所述侧围外板的一侧连接有承接板,所述承接板由所述主体上向着车辆的前方弯折而成;所述连接板连接于所述承接板上。
17.进一步的,所述侧围尾灯安装板还包括第一尾灯延长板和/或第二尾灯延长板;所述第一尾灯延长板靠近所述主体的顶部设置,并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靠近侧围外板的一侧,所述侧围外板连接于所述第一尾灯延长板上;所述第二尾灯延长板连接于所述主体的顶部,所述车辆的后围总成连接于所述第二尾灯延长板上。
18.进一步的,所述c柱延长板和所述连接板上均设有加强筋和/或型腔。
19.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20.本实用新型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将车辆的c柱和后轮罩总成连接为一体,通过在侧围尾灯安装板和c柱之间设置c柱延长板,在侧围尾灯安装板和后轮罩总成之间设置连接板,从而在c柱后轮罩总成和侧围尾灯安装板之间形成至少两个上下排布的传力通道,对侧围尾灯安装板提供有力的支撑,有利于改善车辆侧围尾端尾灯安装部位的结构强度。
21.此外,将侧围流水槽设置在侧围尾灯安装板的顶部和c柱之间,不仅便于侧围流水槽的安装布置,而且可进一步提升侧围尾灯安装板和c柱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刻,在c柱和后轮罩总成组成的c柱后轮罩总成与侧围尾灯安装板之间,形成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侧围流水槽、c柱延长板和连接板三个传力通道,整个的框架成“日”字形结构,使侧围尾灯安装板所在部位的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22.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所述车辆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车辆具有上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所具备的技术优势。
附图说明
23.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是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其中涉及到的前后、上下等方位词语仅用于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均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26.图3为图1中a所示部位的局部放大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所述的侧围尾灯安装板及后背门撑杆加强板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c柱加强板;10、c柱延长板;11、c柱;
30.2、后背门撑杆加强板;20、第一撑杆加强板;21、第二撑杆加强板;
31.3、侧围流水槽;30、侧围尾灯安装板;300、尾灯安装孔;301、第一尾灯延长板;302、第二尾灯延长板;303、承接板;31、连接板;
32.4、后轮罩外板;40、后轮罩外板后段。
具体实施方式
3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3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现“上”、“下”、“内”、“背”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的术语,其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若出现“第一”、“第二”等术语,其也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5.此外,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连接件”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亦或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结合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6.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37.实施例一
38.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设于后轮罩总成和位于后轮罩总成后方的侧围尾灯安装板30之间,有利于改善车辆侧围尾端尾灯安装部位的结构强度;其一种示例性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39.整体而言,该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包括c柱延长板10和连接板31。其中,后轮罩总成与c柱11连接,c柱延长板10连接在c柱11的后端和侧围尾灯安装板30之间;连接板31连接在后轮罩总成的底部和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底部之间。
40.在具体实施时,还可在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中设置侧围流水槽3,具体来说,侧围流水槽3连接于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顶部和c柱11之间,形成排水通道。将侧围流水槽3设置在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顶部和c柱11之间,不仅便于侧围流水槽3的安装布置,而且可进一步提升侧围尾灯安装板30和c柱11之间的连接强度;此刻,在c柱11和后轮罩总成组成的c柱后轮罩总成与侧围尾灯安装板30之间,形成由上至下依次排布的侧围流水槽3、c柱延长板10和连接板31三个传力通道,整个的框架成“日”字形结构,使侧围尾灯安装板30所在部位的结构强度得到进一步改善。
41.同时,如图2并结合图3、图4所示,还可在侧围流水槽3的下方设置后背门撑杆加强板2,将后背门撑杆加强板2的两端分别与侧围尾灯安装板30和c柱11连接。在侧围流水槽3的下方设置后背门撑杆加强板2,不仅可以为后背门撑杆提供良好的安装基础,而且可进一步增强c柱11和侧围尾灯安装板30之间的连接稳固性。应当指出,后背门撑杆加强板2可采用一体或者分体结构,出于后背门撑杆加强板2的安装空间狭小、不便于安装操作的考虑,本实施例的后背门撑杆加强板2采用分体结构,包括连接为一体的第一撑杆加强板20和第二撑杆加强板21,由第一撑杆加强板20连接c柱加强板1并作为后背门撑杆安装基础之用,
由第二撑杆加强板21连接侧围尾灯安装板30和第一撑杆加强板20,便于分别连接组装,以适应安装空间狭小的特点。
42.对于c柱11的具体构成形式,可参照现有的c柱总成设置。在本实施例中,c柱11包括本体,以及设在本体面向车辆外部一侧的c柱加强板1;c柱加强板1与后轮罩总成相连,c柱延长板10的一端连接在c柱加强板1的后端,另一端连接在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中部。
43.c柱11采用本体配合c柱加强板1的结构,便于c柱加强板1的连接布置,并增强c柱11的整体强度;将c柱延长板10连接在c柱加强板1与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中部之间,由c柱加强板1形成后轮罩总成和c柱延长板10之间的连接,从而使后轮罩总成和c柱11经c柱延长板10与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中部连接为一个整体,整体的结构设置稳固,且便于装配连接。
44.同样地,本实施例的后轮罩总成也参照现有的后轮罩总成设置即可。本实施例中,后轮罩总成包括扣合在一起的后轮罩外板4和后轮罩内板,其中,后轮罩外板4包括外板本体以及连接在外板本体尾部的后轮罩外板后段40,后轮罩外板后段40位于后轮罩外板4的底部。上述的连接板31连接于后轮罩外板后段40上。
45.基于上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参照图4所示,侧围尾灯安装板30包括面向车辆后方设置的主体;主体成板状,其自身的宽度方向与车辆的宽度方向一致。上述的连接板31的一端连接在上述的后轮罩外板后段40上,另一端连接在主体的靠近侧围外板的一侧。将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主体面向车辆后方布置,与尾灯照射方向的需要相适应;将连接板31设置在主体靠近侧围外板的一侧和后轮罩外板4上,则连接板31将位于车辆宽度方向上最靠近外侧位置,便于侧围外板和连接板31之间的连接装配,从而使侧围外板和整个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连接为一体。
46.基于主体的设置,侧围尾灯安装板30上的尾灯安装孔300可开设在主体上。本实施例中,主体上面上间隔地开设有两个尾灯安装孔300,连接于侧围尾灯安装板30中部的c柱延长板10可以连接在两尾灯安装孔300之间的主体上。在侧围尾灯安装板30上设置尾灯安装孔300,便于尾灯的安装布置,将c柱延长板10连接在两个尾灯安装孔300之间的位置,不仅能形成对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均衡支撑,且便于c柱延长板10连接点的设置。
47.为了提升侧围尾灯安装板30的自身强度、以及其与周边部件的连接便捷性,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主体的靠近侧围外板的一侧连接有承接板303,承接板303由主体上向着车辆的前方弯折而成,并分布在主体的中部和底部位置;连接板31连接在承接板303上。在主体的靠近侧围外板的一侧设置承接板303,便于连接板31以及侧围外板在侧围尾灯安装板30上的连接安装。
48.同时,侧围尾灯安装板30还包括第一尾灯延长板301和/或第二尾灯延长板302。第一尾灯延长板301靠近主体的顶部设置,并连接在主体的靠近侧围外板的一侧,侧围外板连接在第一尾灯延长板301上;第二尾灯延长板302连接在主体的顶部,车辆的后围总成连接在第二尾灯延长板302上。在主体的顶部附近位置设置第一尾灯延长板301和第二尾灯延长板302,可分别为侧围外板和后围总成提供连接安装点,便于车辆后部的整体装配,并提升车辆尾部的整体结构强度。
49.此外,上述的c柱延长板10和连接板31上均可设置一定的加强结构,例如,在c柱延长板10和连接板31上设置加强筋或者型腔等。在c柱延长板10和连接板31上设置加强筋或型腔等结构,可增强其自身的强度和支撑性能,有助于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强度性能的
提升。
50.综上所述,本实施例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将车辆的c柱11和后轮罩总成连接为一体,通过在侧围尾灯安装板30和c柱11之间设置c柱延长板10,在侧围尾灯安装板30和后轮罩总成之间设置连接板31,从而在c柱后轮罩总成和侧围尾灯安装板30之间形成至少两个上下排布的传力通道,可对侧围尾灯安装板30提供有力的支撑,有利于改善车辆侧围尾端尾灯安装部位的结构强度。
51.实施例二
52.本实施例涉及一种车辆,该车辆采用实施例一所提供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
53.在该车辆的车身侧围后部连接结构中,c柱加强板1、后轮罩外板4、侧围流水槽3、c柱延长板10、连接板31和侧围尾灯安装板30组成“日”字型结构,增强了侧围后部的整体强度及稳定性,有利于增强车辆侧围尾部尾灯附近区域的疲劳耐久性及nvh性能,同时,也增加了车辆后部遭受碰撞时的传力通道,以有效地将后部碰撞产生的力传递至c柱11,进而更有效的保护车内后排乘客的安全。
54.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