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36260发布日期:2022-12-13 23:14阅读:35来源:国知局
一种童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婴儿日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童车。


背景技术:

2.目前,市面上的一些童车为了使婴儿的脸既能够向前朝向,便于有更好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景物,也能够使婴儿的脸向后朝向大人,便于大人和婴儿之间的交流互动,就会在童车车架与把手之间设置把手换向装置,让大人可以从后面推动童车,也可以从前面推动童车,但目前的童车一般只有后轮设有刹车装置,当大人从前面推动童车的时候,并不能快速的使童车刹车,需要绕到后面去刹车,当遇到一些紧急的情况的时候,从前面推动童车的大人难以进行刹车,从而容易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目前还没有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
3.本实用新型就是基于上述情况作出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在前面或后面都能进行刹车的童车。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6.一种童车,包括车架、连接在车架上的把手、设于车架前端下方的前轮组以及设于车架后端下方的后轮组,所述车架上设有枢接座,所述把手上连接有换向座,所述换向座枢接在枢接座上,所述换向座与枢接座之间设有能限制换向座转动的限制结构以及限制换向座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前轮组上设有用于制动童车前轮的第一刹车装置,所述第一刹车装置上设有能够控制第一刹车装置进行刹车的第一控制开关,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上设有能让第一控制开关保持闭合状态的自锁结构,所述后轮组上设有用于制动童车后轮的第二刹车装置。
7.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枢接座上设有枢轴,所述换向座枢接在枢轴上,所述枢接座与换向座之间设有枢接在枢轴上的花键,所述换向座上设有让花键插入进而限制换向座转动的卡槽,所述换向座与花键之间设有套在枢轴上并能推动花键使花键脱离换向座的旋转块,所述换向座上设有至少一块顶出块,所述顶出块上设有用于顶出旋转块的第一斜面,所述旋转块上设有能抵接在第一斜面上并让旋转块移动使花键脱离卡槽的第一凸起,旋转块与卡槽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旋转块转动范围的第二限位结构,旋转块上连接有带动旋转块旋转的第一牵引绳,所述换向座与花键之间还设有使脱离卡槽的花键插入卡槽的第一弹簧。
8.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旋转块上对应顶出块的位置设有供顶出块插入的第一插槽,所述第一凸起设于第一插槽内。
9.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旋转块上的第一限位块以及设于卡槽内能与第一限位块配合从而限定旋转块旋转范围的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一限位块为弧形
块,第一限位块的侧边设有为第一牵引绳导向的第一导向槽。
10.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第一牵引绳远离旋转块的一端连接有供人手握拉动第一牵引绳的手柄,所述手柄滑动连接在把手上,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换向座上的第三限位块以及设于枢接座上的供第三限位块滑动的限位滑槽。
11.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第一控制开关包括固定在车架上的安装座以及设于安装座上并能相对其上下滑动的按钮,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有锁止件以及转动滑套,所述锁止件周向均匀分布有开口朝下的多个斜齿和开口朝下的多个第二插槽,且第二插槽与相邻的斜齿相间分布,所述转动滑套内侧对应第二插槽位置设有能插入第二插槽的插块,安装座上设有定位柱,所述锁止件连接在定位柱上,所述转动滑套套在定位柱上,所述按钮与安装座之间设有能顶起按钮的第二弹簧,按钮上设有推顶转动滑套的推顶部件,所述转动滑套上部设有下离合齿,所述按钮上设有能与下离合齿配合从而推动转动滑套旋转的上离合齿。
12.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按钮包括按钮帽以及连接在按钮帽下方的按压件,所述按钮帽上设有供锁止件插入的容纳槽,所述下离合齿设于容纳槽槽壁的下端,所述推顶部件设于按压件上,所述第二弹簧设于按压件与安装座之间。
13.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按压件包括设于定位柱两侧的两个导向柱,所述推顶部件包括有设于两个导向柱之间的平台,所述平台的两侧分别连接在两个导向柱上,平台上设有供定位柱穿过的通孔,所述按钮帽上设有供导向柱插入的滑槽,所述导向柱下端设有供第二弹簧插入的定位槽。
14.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第一控制开关与第一刹车组件之间设有供第一控制开关拉动从而带动第一刹车组件进行刹车的第二牵引绳,所述第二牵引绳与第一控制开关连接的一端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安装座上,所述导向柱的下方设有用于推动滑块滑动的第二斜面。
15.如上所述的一种童车,所述第二刹车装置包括车架与前轮组之间的第二刹车组件以及用于控制第二刹车组件进行刹车的第二控制开关,所述第二控制开关包括转动连接在车架上转动杆以及设于转动杆上驱动转动杆转动的踩踏块,所述转动杆的末端设有第二刹车件,所述后轮组上设有第二刹车座,所述第二刹车座设有第二刹车槽,所述第二刹车件包括有刹车柱以及用于将刹车柱推进第二刹车槽的推动件,所述推动件上设有用于推动刹车柱的弧形导向凹槽,所述弧形导向凹槽从一端到另一端凹深度逐渐变浅,所述第二刹车座与刹车柱设有用于将刹车柱推出第二刹车槽的第三弹簧。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7.本实用新型的把手通过换向座枢接在车架的枢接座上,把手能通过换向座绕枢接座进行转动换向,从而可以从前面推动童车,便于大人和婴儿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从后面推动童车,使婴儿的脸能够向前朝向,便于有更好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景物,换向座与枢接座之间设有能限制换向座转动的限制结构,当把手转动到所需位置后,能通过限制结构使把手保持在该位置不再进行转动,换向座与枢接座之间还设有能限制换向座转动范围的第一限位结构,让把手只能在一定的转动角度之间进行旋转,从而使把手不能与车架贴合,从而降低夹到婴儿手臂的风险,同时,在前轮组上设有第一刹车装置,后轮组上设有第二刹车装置,当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能分别通过第一刹车装置和第二刹车装置从童车的前面
和后面进行刹车,从而让刹车变得更方便快捷,减少因刹车不及而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换向装置的分解图一;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换向装置的分解图二;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旋转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刹车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开关的分解图;
26.图8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控制开关的剖视图;
27.图9是本实用新型中按钮帽的结构示意图;
28.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刹车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30.如图1至图10所示的一种童车,包括车架1、连接在车架1上的把手2、设于车架1前端下方的前轮组3以及设于车架1后端下方的后轮组4,所述车架1上设有枢接座51,所述把手2上连接有换向座52,所述换向座52枢接在枢接座51上,所述换向座52与枢接座51之间设有能限制换向座52转动的限制结构以及限制换向座52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所述前轮组3上设有用于制动童车前轮的第一刹车装置,所述第一刹车装置上设有能够控制第一刹车装置进行刹车的第一控制开关61,所述第一控制开关61上设有能让第一控制开关61处于闭合状态的自锁结构,所述后轮组4上设有用于制动童车后轮的第二刹车装置。
31.把手2能通过换向座52绕枢接座51进行转动换向,从而可以从前面推动童车,便于大人和婴儿之间的交流互动,也可以从后面推动童车,使婴儿的脸能够向前朝向,便于有更好的视角来观察周围的景物,换向座52与枢接座51之间设有能限制换向座52转动的限制结构,当把手2转动到所需位置后,能通过限制结构使把手2保持在该位置不再进行转动,换向座52与枢接座51之间还设有能限制换向座52转动范围的限位结构,让把手2只能在一定的转动角度之间进行旋转,从而降低夹到婴儿手臂的风险,同时,在前轮组3上设有第一刹车装置,后轮组4上设有第二刹车装置,当遇到一些情况的时候,能分别通过第一刹车装置和第二刹车装置从童车的前面和后面进行刹车,从而让刹车变得更方便快捷,减少因刹车不及而导致一些事故的发生。
32.如图1至图4所示,枢接座51上设有枢轴53,所述换向座52枢接在枢轴53上,所述枢接座51与换向座52之间设有枢接在枢轴53上的花键54,所述换向座52上设有让花键54插入进而限制换向座52转动的卡槽521,所述换向座52与花键54之间设有套在枢轴53上并能推动花键54使花键54脱离换向座52的旋转块55,所述换向座52上设有至少一块顶出块522,所述顶出块522上设有用于顶出旋转块55的第一斜面5221,所述旋转块55上设有能抵接在第一斜面5221上并让旋转块55移动使花键54脱离卡槽521的第一凸起551,旋转块55与卡槽
521之间设有用于限制旋转块55转动范围的第二限位结构,旋转块55上连接有带动旋转块55旋转的第一牵引绳56,所述换向座52与花键54之间还设有使脱离卡槽521的花键54插入卡槽521的第一弹簧57。
33.通过第一牵引绳56带动旋转块55使旋转块55旋转,从而通过第一斜面5221将旋转块55推出,而旋转块55又会将花键54顶出脱离的换向座52,进而使把手2能顺利进行转动,当把手2换向到所需的位置后,松开第一牵引绳56,第一弹簧57又会将花键54重新推入换向座52内,从而锁紧换向座52。
34.旋转块55上对应顶出块522的位置设有供顶出块522插入的第一插槽552,所述第一凸起551设于第一插槽552内,所述第一凸起551上设有能与第一斜面5211相互贴合的斜面。使得装置的结构更为紧凑,从而减少换向装置的体积。
35.第二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旋转块55上的第一限位块553以及设于卡槽521内能与第一限位块553配合从而限定旋转块55旋转范围的第二限位块5211,所述第一限位块553为弧形块,第一限位块553的侧边设有为第一牵引绳56导向的第一导向槽5531。第一导向槽5531对第一牵引绳56起到导向的作用,从而预防在拉动第一牵引绳56的时候,第一牵引绳56错位而卡死。
36.枢接座51上对应卡槽521的位置设有能容纳花键54并对花键54进行导向的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的外形与卡槽521相同。花键54在卡槽521和第二导向槽间滑动。
37.第一牵引绳56远离旋转块55的一端连接有供人手握拉动第一牵引绳56的手柄58,所述手柄58滑动连接在把手2上。可以直接通过拉动手柄58,使手柄58在沿把手2滑动时能拉动第一牵引绳56,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包括设于换向座52上的第三限位块81以及设于枢接座51上的供第三限位块81滑动的限位滑槽82,让把手2只能在一定的转动角度之间进行旋转,从而使把手2不能与车架1贴合,从而降低夹到婴儿手臂的风险。
38.如图1和图5至图9所示,第一控制开关61包括固定在车架1上的安装座611以及设于安装座611上并能相对其上下滑动的按钮612,所述自锁结构包括有锁止件613以及转动滑套614,所述锁止件613周向均匀分布有开口朝下的多个斜齿6131和开口朝下的多个第二插槽6132,且第二插槽6132与相邻的斜齿6131相间分布,所述转动滑套614内侧对应第二插槽6132位置设有能插入第二插槽6132的插块6141,安装座611上设有定位柱6111,所述锁止件613连接在定位柱6111上,所述转动滑套614套在定位柱6111上,所述按钮612与安装座611之间设有能顶起按钮612的第二弹簧615,按钮612上设有推顶转动滑套614的推顶部件,所述转动滑套614上部设有下离合齿6142,所述按钮612上设有能与下离合齿6142配合从而推动转动滑套614旋转的上离合齿6123。
39.当插块6141插入到第二插槽6132时,上离合齿6123和下离合齿6142是错开的,在按压按钮612时,转动滑套614跟随按钮612往下移动,当插块6141退出第二插槽6132时,上离合齿6123就会推动下离合齿6142使转动滑套614旋转,这时松开按钮612,转动滑套614跟随按钮612被弹性件15顶起,插块6141会顶在斜齿6131的齿侧斜面上从而使转动滑套614发生旋转,从而使上离合齿6123和下离合齿6142错开并限制按钮612弹起,第一控制开关61处于锁合状态,这时童车也处于解除制动状态;当再次按压按钮612,当插块6141退出第一斜齿131的齿侧间隙时,上离合齿6123就会推动下离合齿6142使转动滑套614旋转,这时松开按钮612,转动滑套614跟随按钮612被第二弹簧615顶起,插块6141会顶在第二插槽6132下
部的导向斜面从而使转动滑套614发生旋转使插块6141插入到第二插槽6132中,这时第一控制开关61处于打开状态,这时童车也处于制动状态。
40.通过按压第一控制开关61就能使童车的车轮制动,然后再次按压第一控制开关61就能使童车的车轮解除制动,操作起来非常方便快捷,且与使用足尖挑起踏板的方式来解除车轮制动相比,本装置通过按压第一控制开关61就能实现解除车轮制动,更加省力快捷。
41.按钮612包括按钮帽6121以及连接在按钮帽6121下方的按压件6122,所述按钮帽6121上设有供锁止件613插入的容纳槽6125,所述下离合齿6142设于容纳槽6125槽壁的下端,所述推顶部件设于按压件6122上,所述第二弹簧615设于按压件6122与安装座611之间。所述按压件6122包括设于定位柱6111两侧的两个导向柱6126,所述推顶部件包括有设于两个导向柱6126之间的平台617,所述平台617的两侧分别连接在两个导向柱6126上,平台617上设有供定位柱6111穿过的通孔6171,通孔6171能对按钮612的上下移动起到导向的作用。所述按钮帽6121上设有供导向柱6126插入的滑槽6124,所述导向柱6126下端设有供第二弹簧615插入的定位槽6127,定位槽1232能对第二弹簧615起到定位和导向的作用。
42.第一控制开关61与第一刹车组件之间设有供第一控制开关61拉动从而带动第一刹车组件进行刹车的第二牵引绳62,所述第二牵引绳62与第一控制开关61连接的一端上设有滑块621,所述滑块621滑动连接在安装座611上,所述导向柱6126的下方设有用于推动滑块621滑动的第二斜面6128。当按压第一控制开关61使第一控制开关61处于锁合的状态时,第二斜面6128将滑块621往中间推动,即往中间拉动第二牵引绳62,第二牵引绳62将刹车块22拉出第一刹车座21使童车处于解除制动的状态;当按压第一控制开关61使第一控制开关61处于打开的状态时,第二斜面6128离开滑块621,刹车块22插入第一刹车座21使童车处于制动的状态。所述滑块621呈圆柱形,能减轻滑块621与第二斜面6128的磨损。
43.第一刹车组件包括设于童车前轮上的第一刹车座64以及设于车架1上的刹车块63,所述第一刹车座64上设有若干供刹车块63插入从而刹车的第一刹车槽641,所述第二牵引绳62连接在刹车块63上并用于将刹车块63从第一刹车槽641拉出,所述刹车块63与车架1之间设有用于将刹车块63推入第一刹车槽641的第四弹簧65。
44.前轮组3中车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一刹车组件,通过按压按钮612能使车轮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制动,与只制动车轮的一侧相比,同时制动车轮的两侧能防止出现车轮偏转打转的现象。
45.前轮组3左右两侧的车轮上均设有第一刹车组件,通过按压一个按钮612能同时控制前轮组3的左右两侧的车轮制动或解除制动,与只制动一侧的车轮相比,两侧同时制动能防止童车偏转打转的现象。
46.在一实施例中,第二刹车装置的结构与第一刹车装置相同,且后轮组4中车轮的左右两侧均设有第二刹车组件,通过按压按钮612能使车轮左右两侧同时进行制动,后轮组4左右两侧的车轮上均设有第二刹车组件,通过按压一个按钮612能同时控制后轮组4的左右两侧的车轮制动或解除制动。
47.在另一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第二刹车装置包括车架1与后轮组4之间的第二刹车组件以及用于控制第二刹车组件进行刹车的第二控制开关71,所述第二控制开关71包括转动连接在车架1上转动杆711以及设于转动杆711上驱动转动杆711转动的踩踏块712,所述转动杆711的末端设有第二刹车件72,所述后轮组4上设有第二刹车座73,所述第二刹车
座73设有第二刹车槽731,所述第二刹车件72包括有刹车柱721以及用于将刹车柱721推进第二刹车槽731的推动件722,所述推动件722上设有用于推动刹车柱721的弧形导向凹槽7221,所述弧形导向凹槽7221从一端到另一端凹深度逐渐变浅,所述第二刹车座73与刹车柱721设有用于将刹车柱721推出第二刹车槽731的第三弹簧74。
48.通过踩踏踩踏块712使转动杆711旋转,从而让弧形导向凹槽7221将刹车柱721推进第二刹车槽731中从而实现刹车,通过足尖勾起踩踏块712从而使转动杆711往回旋转,第三弹簧74将刹车柱721顶出从而解除刹车。
49.车架1上还设有前座框架81以及后座框架82,所述前座框架81车架1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与把手2与车架1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相同,所述后座框架82与车架1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与把手2与车架1的连接方式和连接结构相同。前座框架81与后座框架82均可绕与车架1的枢接处转动从而收合在一起。
50.车架1包括前车架10以及后车架101,所述前车架10与后车架101枢接在一起,前车架10与后车架101能绕枢接处进行转动从而收合在一起。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