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178177发布日期:2023-02-04 04:13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代步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代步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代步车。


背景技术:

2.在现代生活中,为了满足人口出行需求,响应绿色环保趋势,电动代步车,成为一新兴产业,其操作简易,经济实惠,深受不同人群喜爱。
3.但现有代步车体积大,重量大,且不方便携带,同时不适用于路况复杂的地形,而且在行驶过程中缺乏一定的减振结构,使得客户的使用体验得到了降低,虽然有些代步车采用的一定的减振结构,但是稳固性能欠佳,且占用空间较大,使得整体代步车的空间变大且可靠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至少解决现有代步车减振结构稳固性较低的问题。该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出了一种代步车,包括:
6.操控机构;
7.车架机构,所述操控机构设于所述车架机构的前端;
8.车轮机构,所述车轮机构设于所述车架机构的两侧,所述操控机构与所述车轮机构相连接且能够控制所述代步车的行进方向;
9.减振机构,所述减振机构连接于所述车架机构和所述车轮机构之间,所述减振机构包括固定组件、连接件和减振组件,所述固定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固定组件的另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与所述车轮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减振组件的一端与所述车架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减振组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组件可转动地连接;
10.座椅机构,所述座椅机构设于所述车架机构的顶端且用于供使用人员乘坐。
11.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代步车,采用操控机构、车架机构、车轮机构、减振机构和座椅机构的组合结构,操控机构设于车架机构的前端并与车轮机构相连接,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控机构控制代步车的方向,车轮机构设于车架机构的两侧,能够带动整体的车架机构进行移动,进而实现代步车的代步目的,座椅机构能够供使用人员进行乘坐,另外,减振机构连接于车架机构和车轮机构之间,其中的固定组件和连接件能够起到连接车轮机构和车架机构的目的,并能够对车架机构和车轮机构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增加了车轮机构和车架机构之间的强度和稳固性,同时减振组件转动设于车架机构和固定组件之间,能够在代步车移动时提供一定的减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减振机构应用于车轮机构的各个车轮,且占用空间小,提升了客户使用体验。
12.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代步车,还可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1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和第四固定件,所述第一固定件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销
与所述车架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固定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二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的一端和所述第四固定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三固定件的另一端和所述第四固定件的另一端与所述连接件可转动地连接。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三固定件之间、所述第二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之间分别平行设置。
1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第一转动件、第二转动件和限位柱,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转动端可活动地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销且其固定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一端内,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转动端通过第二固定销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固定端穿设于所述第一弹性件的另一端内,所述限位柱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固定端相连接,所述限位柱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之间设有间隙。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件的顶端分别与所述第一固定件和所述第二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底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固定件和所述第四固定件可转动地连接,所述连接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耳和第二凸耳,所述第一凸耳的底端与所述第三固定件相抵,所述第二凸耳的底端与所述第四固定件相抵。
1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机构包括折叠组件和座椅组件,所述折叠组件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机构,所述折叠组件的顶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座椅组件。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折叠组件包括第一转动板、第二转动板、固定座和限位销,所述第一转动板的底端和所述第二转动板的底端分别与所述车架机构可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一转动板的顶端和所述第二转动板的顶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固定座,所述限位销活动插接于所述固定座且能够与所述第一转动板靠近所述第二转动板的一侧相抵,以对所述第一转动板进行限位,所述固定座上设有凸起结构,所述凸起结构能够与所述第二转动板靠近所述第一转动板的一侧相抵,以对所述第二转动板进行限位。
1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组件包括座椅件和靠背件,所述座椅件的底端与所述固定座相连接,所述靠背件的底端与所述座椅件可转动地连接。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座椅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所述第一安装槽内固设有第一限位件,所述靠背件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安装槽,所述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安装槽的底端相连接,所述第二弹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限位件相连接,所述第二限位件与所述第一限位件能够进行卡接配合,以实现所述靠背件和所述座椅件之间的折叠或者展开。
2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二限位件的一侧的周向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台,所述第二限位件朝向所述第一限位件的一侧的周向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凹陷槽,所述凸起台和所述凹陷槽相适配。
附图说明
22.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
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23.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代步车展开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中代步车的另一视角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1中代步车的减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3中减振组件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1中代步车的折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5中折叠机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1中代步车的座椅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0.图8为图7中座椅机构的第一限位件、第二限位件和第二弹性件的配合结构示意图;
31.图9为图8中座椅机构的第一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2.图10为图8中座椅机构的第二限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1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代步车折叠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34.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35.1、代步车;
36.10、操控机构;
37.20、车架机构;
38.30、车轮机构;
39.40、减振机构;41、连接件;411、第一凸耳;412、第二凸耳;421、第一固定件;422、第二固定件;423、第三固定件;424、第四固定件;431、第一转动件;432、第二转动件;433、第一弹性件;434、限位柱;44、第一固定销;45、第二固定销;
40.50、座椅机构;51、折叠组件;511、第一转动板;512、第二转动板;513、固定座;5131、凸起结构;514、限位销;52、座椅组件;521、靠背件;522、座椅件;523、第一限位件;5231、凸起台;524、第二限位件;5241、凹陷槽;525、第二弹性件;
41.60、电池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42.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43.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含有”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步骤、操作、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步骤、操作、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文中描述的方法步骤、过程、以及操作不解释为必须要求它们以所描述或说明的特定顺序执行,除非明确指出执行顺序。还应
当理解,可以使用另外或者替代的步骤。
44.尽管可以在文中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多个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但是,这些元件、部件、区域、层和/或部段不应被这些术语所限制。这些术语可以仅用来将一个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与另一区域、层或部段区分开。除非上下文明确地指出,否则诸如“第一”、“第二”之类的术语以及其它数字术语在文中使用时并不暗示顺序或者次序。因此,以下讨论的第一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在不脱离示例实施方式的教导的情况下可以被称作第二元件、部件、区域、层或部段。
45.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内部”、“外部”、“内侧”、“外侧”、“下面”、“下方”、“上面”、“上方”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装置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装置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
……
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装置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46.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的代步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代步车的另一视角的状态结构示意图。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代步车1。本实用新型中的代步车1包括操控机构10、车架机构20、车轮机构30、减振机构40和座椅机构50,操控机构10设于车架机构20的前端,车轮机构30设于车架机构20的两侧,操控机构10与车轮机构30相连接且能够控制代步车1的行进方向,减振机构40连接于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之间,减振机构40包括固定组件、连接件41和减振组件,固定组件的一端与车架机构20可转动地连接,固定组件的另一端通过连接件41与车轮机构30可转动地连接,减振组件的一端与车架机构20可转动地连接,减振组件的另一端与固定组件可转动地连接。
47.通过使用本技术方案中的代步车1,采用操控机构10、车架机构20、车轮机构30和减振机构40的组合结构,操控机构10设于车架机构20的前端并与车轮机构30相连接,操作人员能够通过操控机构10控制代步车1的方向,车轮机构30设于车架机构20的两侧,能够带动整体的车架机构20进行移动,进而实现代步车1的代步目的,座椅机构50能够供使用人员进行乘坐,另外,减振机构40连接于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之间,其中的固定组件和连接件41能够起到连接车轮机构30和车架机构20的目的,并能够对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增加了车轮机构30和车架机构20之间的强度和稳固性,同时减振组件转动设于车架机构20和固定组件之间,能够在代步车1移动时提供一定的减振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减振机构40应用于车轮机构30的各个车轮,且占用空间小,提升了客户使用体验。
4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4所示,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件421、第二固定件422、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第一固定件421的一端和第二固定件422的一端通过第一固定销44与车架机构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固定件421的另一端和第二固定件422的另一端与连接件41可转动地连接,第三固定件423的一端和第四固定件424的一端分别与车架机构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三固定件423的另一端和第四固定件424的另一端与连接件41可转动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22相对设置,第一固定件421的两端和第二固定件42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于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第三
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相对设置,第三固定件423的两端和第四固定件424的两端分别连接于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四个固定件能够实现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之间的两对固定关系,配合上减振组件,能够对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的稳固性能进行较大的提升,提升了整体代步车1的可靠性。
4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4所示,第一固定件421和第三固定件423之间、第二固定件422和第四固定件424之间分别平行设置。在本实施方式中,四个固定件之间形成平行四边形的组合结构,保证车轮机构30的固定方向,还能够对车轮机构30和车架机构20之间的转动关系进行限制,使得车轮机构30只能够沿纵向方向相对车架机构20进行位移,保证车轮机构30不会沿其他方向进行窜动,提升了可靠性。
5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4所示,减振组件包括第一弹性件433、第一转动件431、第二转动件432和限位柱434,第一转动件431的转动端可活动地套设于第一固定销44且其固定端穿设于第一弹性件433的一端内,第二转动件432的转动端通过第二固定销45分别与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可转动地连接,第二转动件432的固定端穿设于第一弹性件433的另一端内,限位柱434的一端与第二转动件432的固定端相连接,限位柱434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件431之间设有间隙。
51.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4所示,第一固定销44活动穿设于车架机构20和第一转动件431且其两端与第一固定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22相连接,使得第一转动件431能够沿第一固定销44进行转动,另外,第二固定销45穿设于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的中部,且第二转动件432活动套设于第二固定销45,由于第一弹性件433的两端分别套设于第一转动件431的固定端和第二转动件432的固定端,能够实现车架机构20分别与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之间的缓冲,同时由于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分别与连接件41以及车轮机构30相连接,进而能够对车轮机构30和车架机构20之间实现缓冲操作。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弹性件433为压簧。
52.具体地,如图3和4所示,第二转动件432还连接有限位柱434,且限位柱434与第一转动件431之间设有间隙,能够保证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之间的缓冲程度具有一定的限值,保证减振组件的缓冲度,提升了更好的使用体验和可靠性。
5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4所示,连接件41的顶端分别与第一固定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22可转动地连接,连接件41的底端分别与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可转动地连接,连接件4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凸耳411和第二凸耳412,第一凸耳411的底端与第三固定件423相抵,第二凸耳412的底端与第四固定件424相抵。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凸耳411位于第三固定件423的顶端,第二凸耳412位于第四固定件424的顶端,两个凸耳相对设置且能够对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的转动进行限位,保证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大致位于同一水平线,保证整车能够进行更加稳定的行驶,提升了可靠性。
54.同时还能够限制固定件的旋转角度从而限制压簧伸缩量,当车轮上下摆动时,压簧进行长度调整和配合位置旋转,其具有较好弹性,对车轮进行分别缓冲减震,减小冲击性,适用于不同路面情况,保证车架的平稳性,减小路况对前车架的影响。
55.具体地,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22也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也可以设计为一体式结构,一体式
结构的第一固定件421和第二固定件422、以及一体式结构的第三固定件423和第四固定件424能够分别配合第一弹性件433,进而能够对车架机构20和车轮机构30进行缓冲作用。
5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1所示,座椅机构50包括折叠组件51和座椅组件52,折叠组件51的底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车架机构20,折叠组件51的顶端固定连接于座椅组件52。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叠组件51的顶端与座椅组件52固定连接,且折叠组件51能够相对车架机构20进行转动,能够将座椅组件52进行折叠和展开,使得整体的代步车1能够进行折叠和展开,进而实现代步车1的便捷性。
5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6所示,折叠组件51包括第一转动板511、第二转动板512、固定座513和限位销514,第一转动板511的底端和第二转动板512的底端分别与车架机构20可转动地连接,第一转动板511的顶端和第二转动板512的顶端分别可转动地连接于固定座513,限位销514活动插接于固定座513且能够与第一转动板511靠近第二转动板512的一侧相抵,以对第一转动板511进行限位,固定座513上设有凸起结构5131,凸起结构5131能够与第二转动板512靠近第一转动板511的一侧相抵,以对第二转动板512进行限位。在本实施方式中,折叠组件51具有展开状态和折叠状态,在由展开状态转变到折叠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动板511和第二转动板512能够分别相对车架机构20和固定座513进行转动,使得固定座513最大程度的靠近车架机构20,进而实现对座椅组件52的折叠操作。
58.具体地,如图5和6所示,折叠组件51在折叠状态转向展开状态的过程中,第一转动板511和第二转动板512能够分别相对车架机构20和固定座513进行转动,直到固定座513最大程度的远离车架机构20,此时固定座513上的凸起结构5131会对第二转动板512朝向第一转动板511的一侧进行限位或相抵,进而防止第二转动板512转动过度的情况出现。同时,由于限位销514活动插接于固定座513,此时作业人员可以将限位销514推出固定座513并使得限位销514与第一转动板511朝向第二转动板512的一侧相抵,进而实现限位,能够防止第一转动板511向折叠状态的方向进行移动,进而能够更好的对展开状态下的折叠组件51进行固定,提升了可靠性。在需要折叠时,工作人员只需要将限位销514的末端拉回至固定座513内,即可实现折叠组件51的折叠操作。
59.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5和6所示,第一转动板511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于固定座513的内侧,限位销514由固定座513的外侧插入,第二转动板512通过连接销转动连接于固定座513的外侧,固定座513的凸起机构设于固定座513的外侧。
60.具体地,底部安装座上设有限位凸台,限制第一转动板511和第二转动板512折叠极限位置时,使得折叠组件51折叠后不与车架机构20发生干涉碰撞。
6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7所示,座椅组件52包括座椅件522和靠背件521,座椅件522的底端与固定座513相连接,靠背件521的底端与座椅件522可转动地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座椅件522和靠背件521也能够进行折叠操作,即靠背件521的底端能够与座椅件522实现转动连接,座椅件522和靠背件521的折叠能够更好的实现整体代步车1的折叠操作,进而实现折叠的小型化和便捷性。
6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座椅件52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安装槽,第一安装槽内固设有第一限位件523,靠背件521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安装槽,第二安装槽内设有第二限位件524和第二弹性件525,第二弹性件525的一端与第二安装
槽的底端相连接,第二弹性件525的另一端与第二限位件524相连接,第二限位件524与第一限位件523能够进行卡接配合,以实现靠背件521和座椅件522之间的折叠或者展开。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限位件523固接于座椅件522的第一安装槽内,第二限位件524活动设于靠背件521的第二安装槽内,且第二限位件524能够沿第二安装槽的深度方向进行位移,由于第二弹性件525连接于第二安装槽的底面和第二限位件524之间,使得第一限位件523和第二限位件524能够实时相抵,同时由于第一限位件523和第二限位件524能够进行卡接配合,在靠背件521与座椅件522之间进行转动时,第一限位件523和第二限位件524能够实现不同状态的卡接配合,进而能够对座椅件522和靠背件521之间的不同转动位置进行固定,保证二者的固定效果。本实施方式中的第二弹性件525为波形弹簧。
6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中,如图9和10所示,第一限位件523朝向第二限位件524的一侧的周向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凸起台5231,第二限位件524朝向第一限位件523的一侧的周向设有若干间隔设置的凹陷槽5241,凸起台5231和凹陷槽5241相适配。在本实施方式中,凹陷槽5241和凸起台5231能够进行一一配合,进而实现第一限位件523和第二限位件524之间的卡接配合,从而实现靠背件521和座椅件522之间的不同折叠状态下的固定。
64.具体地,如图9和10所示,凸起台5231的两侧和凹陷槽5241的两侧均设有过渡结构,能够便于凸起台5231和凹陷槽5241之间的滑动操作,提升了可靠性。
65.具体地,座椅组件52还包括螺栓和螺母,螺栓的一端能够依次穿过靠背件521、第二限位件524、第一限位件523和座椅件522并与螺母进行配合,实现对靠背件521和座椅件522之间的除了转动方向的其他方向的固定操作。
66.进一步地,操控机构10包括车头组件和车头支撑立杆组件,车头组件固定于车头支撑立杆组件上,操控机构10可相对于车架机构20进行任意角度旋转固定,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角度。车头组件上设有显示面板和控制设备,车头组件固定于车头支撑立杆组件上,车头支撑立杆组件内设有可控制支撑杆,气撑杆控制把手安装于支撑立杆一端,当旋转气撑杆控制把手时,气撑杆处于可动状态,可进行压缩或延长,操控机构10设于车架机构20上,从而调整操控机构10相对于车架机构20的角度,能够根据用户需求调整角度。
67.具体地,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轮机构30包括前轮组件和后轮组件,前轮组件设于车架机构20的前端的两侧,后轮组件设于车架机构20的后端的两侧,前轮组件和车架机构20之间、后轮组件和车架机构20之间均设有减振组件。
68.具体地,如图1所示,代步车1还包括电池组件60和控制器组件,固定于车架机构20的底端,隐藏于脚踏平面之下,不影响整车使用和整车折叠。控制器组件固定于车架机构20,整体控制线路均隐藏于车身,保障外观效果。
69.进一步地,在整车折叠时,需要拔出折叠组件51的限位销514,再向车架机构20方向折叠折叠组件51,并使座椅组件52的靠背件521也处于折叠状态(即靠背件521朝向座椅件522转动),另外,转动气撑杆把手使车头组件向座椅机构50方向旋转,折叠最终状态如图11,折叠可旋转处均配有垫片或者轴套,折叠过程平稳顺滑无异响。
70.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