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19689发布日期:2023-03-22 06:25阅读:47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钢构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2.钢结构是由钢制材料组成的结构,是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之一,结构主要由型钢和钢板等钢构件制成的钢梁、钢柱、钢桁架等构件组成,并采用硅烷化、纯锰磷化、水洗烘干、镀锌等除锈防锈工艺。各构件或部件之间通常采用焊缝、螺栓或铆钉连接。因其自重较轻,且施工简单,广泛应用于大型厂房、场馆、超高层等领域。
3.在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如cn211893304u的一种建筑钢结构件主构件用移动装置,包括侧板,所述侧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侧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顶板,所述顶板上对称开有数量为两个的开口。有益效果:便于对钢结构主构件进行移动,且操作简单,能够根据实际钢结构主构件的宽度进行调整,具有应变性。
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
5.1、现有技术中用于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对于钢构件的夹持和限位需要操作人员手动进行,增加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降低对钢构件的移动效率,从而降低对钢结构施工的效率;
6.2、现有技术中用于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高度调节机构上端有所限制,导致操作人员在对钢构件的拿取产生一定的难度,降低钢结构施工的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7.(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8.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具备自动化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9.(二)技术方案
10.为实现上述自动化效果好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所述底板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放置板,所述放置板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所述第一旋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
11.所述第一齿轮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所述正反螺纹杆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所述第一螺纹套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放置板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所述连接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所述夹持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可以使得该移动装置具有良好的自动化效果,便于自动化实现对钢构件的夹持和限位,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对钢构件移动的效率,间接提高对钢结构施工的效率,从而使得该移动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以放置板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提高正反螺纹杆的稳定性。
13.优选的,所述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所述放置板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所述第二螺纹套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所述底板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箱,所述防护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所述防护箱的一侧开设有通槽,便于调节钢构件的高度,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对钢构件的递送效率。
14.优选的,所述限位杆贯穿限位块的内部并延伸至限位块的两端,且限位杆与限位块活动连接,便于对放置板高度调节时的角度限位,同时提高放置板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底板的顶端开设有轴承槽,且轴承槽的形状大小与轴承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提高螺纹杆的稳定性和转动时的顺畅性。
16.优选的,所述连接柱的形状大小与活动槽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且连接柱通过活动槽与放置板活动连接,便于带动对夹持板的位置移动。
17.优选的,所述夹持板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夹持板以放置板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提高对钢构件夹持的稳定性。
18.(三)有益效果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0.1、该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通过设置的放置板、第一电机、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正反螺纹杆、连接柱、活动槽和夹持板,可以使得该移动装置具有良好的自动化效果,便于自动化实现对钢构件的夹持和限位,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对钢构件移动的效率,间接提高对钢结构施工的效率,从而使得该移动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21.2、该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通过设置的限位块、限位杆、第二螺纹套、螺纹杆、第二电机和通槽,可以使得该移动装置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便于调节钢构件的高度,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对钢构件的递送效率,从而使得该移动装置的适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限位块与限位杆连接结构立体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中:1、底板;2、万向轮;3、照明灯;4、放置板;5、支撑板;6、第一电机;7、第一旋转轴;8、第一齿轮;9、第二齿轮;10、连接杆;11、正反螺纹杆;12、第一螺纹套;13、连接柱;14、活动槽;15、夹持板;16、防滑垫;17、限位块;18、限位杆;19、第二螺纹套;20、螺纹杆;21、轴承;22、防护箱;23、第二电机;24、第二旋转轴;25、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1
30.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包括底板1,底板1的底端固定连接有万向轮2,底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照明灯3,底板1的顶端活动连接有放置板4,放置板4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一旋转轴7,第一旋转轴7的外壁固定连接有第一齿轮8。
31.第一齿轮8的顶端活动连接有第二齿轮9,第二齿轮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10,连接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正反螺纹杆11,正反螺纹杆11的外壁活动连接有第一螺纹套12,第一螺纹套12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柱13,放置板4的内部开设有活动槽14,连接柱1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夹持板15,夹持板15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防滑垫16,可以使得该移动装置具有良好的自动化效果,便于自动化实现对钢构件的夹持和限位,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对钢构件移动的效率,间接提高对钢结构施工的效率,从而使得该移动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32.本实施例中,支撑板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支撑板5以放置板4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提高正反螺纹杆11的稳定性。
33.实施例2
34.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的较佳实施例如图1至图5所示:放置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7,限位块17的内部活动连接有限位杆18,放置板4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二螺纹套19,第二螺纹套19的内部活动连接有螺纹杆20,螺纹杆20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轴承21,底板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防护箱22,防护箱22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的输出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有第二旋转轴24,防护箱22的一侧开设有通槽25,便于调节钢构件的高度,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对钢构件的递送效率。
35.本实施例中,限位杆18贯穿限位块17的内部并延伸至限位块17的两端,且限位杆18与限位块17活动连接,便于对放置板4高度调节时的角度限位,同时提高放置板4的稳定性。
36.进一步的,底板1的顶端开设有轴承槽,且轴承槽的形状大小与轴承21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提高螺纹杆20的稳定性和转动时的顺畅性。
37.更进一步的,连接柱13的形状大小与活动槽14的形状大小均相互匹配,且连接柱13通过活动槽14与放置板4活动连接,便于带动对夹持板15的位置移动。
38.除此之外,夹持板15的数量为两个,且两个夹持板15以放置板4的中垂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提高对钢构件夹持的稳定性。
39.使用时,将钢构件放置在放置板4的顶端,启动第一电机6,带动第一旋转轴7和第一齿轮8的旋转,继而通过第一齿轮8与第二齿轮9的相互啮合,带动第二齿轮9和连接杆10
的转动,从而带动正反螺纹杆11的转动,继而通过正反螺纹杆11与第一螺纹套12的相互啮合,带动两个第一螺纹套12在正反螺纹杆11外壁进行移动,并通过连接柱13的连接,带动夹持板15的移动并对钢构件的夹持,再利用万向轮2推动底板1移动至合适位置处,启动第二电机23,带动第二旋转轴24和螺纹杆20的转动,继而通过螺纹杆20与第二螺纹套19的相互啮合,带动放置板4的高度抬升,从而带动钢构件的高度调节,从而工作完成。
40.综上所述,该钢结构施工用钢构件移动装置,可以使得该移动装置具有良好的自动化效果,便于自动化实现对钢构件的夹持和限位,减轻操作人员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同时提高对钢构件移动的效率,间接提高对钢结构施工的效率,从而使得该移动装置的实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该移动装置具有良好的调节效果,便于调节钢构件的高度,同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有效提高对钢构件的递送效率,从而使得该移动装置的适用性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41.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