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摩托车后备箱的扶手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071972发布日期:2023-01-25 10:44阅读:71来源:国知局
一种摩托车后备箱的扶手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摩托车后备箱支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摩托车后备箱的扶手架。


背景技术:

2.摩托车是一种非常便捷的交通工具,由于其基本不会堵车,所以也是很多人出行选择的方式,但是也正是因为其体积较小,所以摩托车自身不能携带较多的物品,这样就需要在摩托车的后面加装后备箱。
3.现有的摩托车后备箱扶手架大多数都是通过钢管进行焊接成型,从而无法改变其形状,且只能安装固定大小的后备箱,当需要对更多的物体进行携带时就会造成无法进行收纳以及携带,且正是因为形状无法改变所以会导致无法适应所需要的场景。


技术实现要素:

4.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摩托车后备箱的扶手架,通过调节组件的设置以及各个结构的配合,以解决上述现有的所提出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摩托车后备箱的扶手架,包括框体,所述框体内部设有两个圆杆,两个所述圆杆一侧贯穿框体一侧并延伸至框体外部,所述圆杆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
6.两个所述连接块之间固定设有固定板,其中一个所述固定板后侧与其中一个连接块后侧固定连接,另一个所述固定板后侧与其中一个连接块前侧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一,所述框体内部设有两个调节组件,两个所述调节组件分别设于两个圆杆一侧,所述框体一侧开设有贯通槽,所述贯通槽开设于圆杆顶部,所述固定板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所述衔接板一侧贯穿贯通槽一侧并延伸至框体内部,所述衔接板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
7.优选的,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稳定块,所述稳定块设于框体内部,所述稳定块一侧与圆杆一侧固定连接,所述框体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
8.优选的,所述稳定块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嵌设于两个滑槽内部并与滑槽滑动连接,所述稳定块后侧开设有插槽一。
9.优选的,所述稳定块后侧设有竖板,所述竖板底部与框体底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竖板前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
10.优选的,所述弹簧前侧固定连接有推块,所述推块设于凹槽内壁,所述推块前侧固定连接有插块,所述插块前侧延伸至插槽一内部并与插槽一相匹配。
11.优选的,所述框体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于两个竖板之间,所述支撑板顶部开设有支撑槽。
12.优选的,所述支撑槽内部嵌设有支撑块,所述支撑槽与支撑块滑动连接,所述支撑块前侧与衔接板后侧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所述凹槽底部内壁开设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部嵌设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与连接槽滑动连接,所述滑动块顶部与推块底部固定连接。
14.优选的,所述框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l形板,所述l形板上均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二。
15.优选的,所述框体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两个所述圆杆上均开设有插槽二。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圆杆以及衔接板,圆杆的设置可以增加扶手架的体积,从而可以对较多的物体进行装置或者是较大的后备箱进行安装,同时衔接板的设置可以增加稳定性分担框体的压力,调节组件的设置就可以通过对圆杆的固定,并根据所需要的大小对扶手架的体积进行变化,有效的适应了所需要的场景,大大的增加了扶手架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申获得其他的实施附图。
19.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的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侧视剖视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俯视剖视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仰视图。
24.图中:1框体、2圆杆、3连接块、4固定板、5固定槽一、6贯通槽、7衔接板、8限位块、9稳定块、10滑块、11插槽一、12竖板、13凹槽、14弹簧、15推块、16插块、17支撑板、18支撑块、19滑动块、20 l形板、21固定槽二、22拉环、23插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6.参照附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摩托车后备箱的扶手架,包括框体1,框体1内部设有两个圆杆2,两个圆杆2一侧贯穿框体1一侧并延伸至框体1外部,圆杆2一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3;
27.两个连接块3之间固定设有固定板4,其中一个固定板4后侧与其中一个连接块3后侧固定连接,另一个固定板4后侧与其中一个连接块3前侧固定连接,固定板4上开设有多个固定槽一5,框体1内部设有两个调节组件,两个调节组件分别设于两个圆杆2一侧,框体1一侧开设有贯通槽6,贯通槽6开设于圆杆2顶部,固定板4一侧固定连接有衔接板7,衔接板7一
侧贯穿贯通槽6一侧并延伸至框体1内部,衔接板7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限位块8;
28.本实施方案中,圆杆2的设置可以很好的调节扶手架的体积,从而可以更好的使用所需要的场景,固定板4以及固定槽一5的设置可以将整个装置很好的固定在摩托车上,调节组件的设置可以很好的对圆杆2进行固定;
29.其中,为了实现可以很好的对圆杆2进行固定,并使其更加稳定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调节组件包括稳定块9,稳定块9设于框体1内部,稳定块9一侧与圆杆2一侧固定连接,框体1顶部和底部均开设有滑槽,稳定块9顶部和底部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0,两个滑块10分别嵌设于两个滑槽内部并与滑槽滑动连接,稳定块9后侧开设有插槽一11,稳定块9后侧设有竖板12,竖板12底部与框体1底部内壁固定连接,竖板12前侧开设有凹槽13,凹槽13后侧内壁固定连接有弹簧14,弹簧14前侧固定连接有推块15,推块15设于凹槽13内壁,推块15前侧固定连接有插块16,插块16前侧延伸至插槽一11内部并与插槽一11相匹配,首先在通过螺栓以及固定槽一5将固定板4和整个装置都固定在摩托车后侧,之后拉动拉环22,拉环22使得框体1向摩托车的后侧移动,并由于圆杆2被固定板4通过连接块3进行固定,所以框体1移动使得圆杆2以及衔接板7可以从框体1内部露出,之后由于框体1在移动时带动竖板12进行移动,竖板12移动使得弹簧14、推块15以及插块16进行移动,所以当插块16与圆杆2进行接触时,且并没有与插槽一11或者插槽二23相对时,圆杆2会将插块16挤进凹槽13内部,并同时会使得推块15向凹槽13内部移动以及弹簧14会压缩,但是当插块16与插槽一11或者插槽二23相对时,插块16就不在受力,这样就导致弹簧14也不会受力并进行复位,从而将推块15向前顶动,并将插块16插入插槽一11或者插槽二23内部,这样就可以对圆杆2进行固定;
30.其中,为了实现可以更好使得衔接板7更加稳定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框体1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7,支撑板17设于两个竖板12之间,支撑板17顶部开设有支撑槽,支撑槽内部嵌设有支撑块18,支撑槽与支撑块18滑动连接,支撑块18前侧与衔接板7后侧固定连接,衔接板7露出的同时会使得支撑块18在支撑槽内部进行滑动;
31.其中,为了实现可以使得推块15更加稳定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凹槽13底部内壁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内部嵌设有滑动块19,滑动块19与连接槽滑动连接,滑动块19顶部与推块15底部固定连接;
32.其中,为了实现可以对后备箱进行固定的目的,本装置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框体1顶部固定连接有多个l形板20,l形板20上均开设有两个固定槽二21,框体1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拉环22,两个圆杆2上均开设有插槽二23。
33.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在使用本实用新型时,首先在通过螺栓以及固定槽一5将固定板4和整个装置都固定在摩托车后侧,之后拉动拉环22,拉环22使得框体1向摩托车的后侧移动,并由于圆杆2被固定板4通过连接块3进行固定,所以框体1移动使得圆杆2以及衔接板7可以从框体1内部露出,衔接板7露出的同时会使得支撑块18在支撑槽内部进行滑动,之后由于框体1在移动时带动竖板12进行移动,竖板12移动使得弹簧14、推块15以及插块16进行移动,所以当插块16与圆杆2进行接触时,且并没有与插槽一11或者插槽二23相对时,圆杆2会将插块16挤进凹槽13内部,并同时会使得推块15向凹槽13内部移动以及弹簧14会压缩,但是当插块16与插槽一11或者插槽二23相对时,插块16就不在受力,这样就导致弹簧14也不会受力并进行复位,从而将推块15向前顶动,并将插块16插入插槽一11或者插
槽二23内部,这样就可以对圆杆2进行固定,从而可以根据所需要的场景以及条件对圆杆2进行固定,在调节完成之后,再次使用螺栓并通过l形板20以及固定槽二21对后备箱进行固定。
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可能利用上述阐述的技术方案对本实用新型加以修改或将其修改为等同的技术方案。因此,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进行的任何简单修改或等同置换,尽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