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39027发布日期:2023-03-22 08:57阅读:3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儿童推车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儿童产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功能儿童推车。


背景技术:

2.一般的儿童推车只有儿童推车的使用形态,不具有其他使用形态,从而儿童推车也只具有儿童推车的功能。
3.随着孩童的成长,其需要不同的儿童产品来满足其使用需求,比如说,当孩童想使用儿童推车与摇摇马两种产品功能时,就需购买儿童推车与摇摇马两种不同的产品,如此,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就高了。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多功能儿童推车,其可在儿童推车与摇摇马两种使用状态之间转换。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一种多功能儿童推车,其包括车架,所述车架的前下部与后下部均连接有车轮,所述多功能儿童推车还包括一翘翘板,所述翘翘板的下端面设置为前后两端往上延伸的弧形面,且所述翘翘板被设置为,所述车架前下部与后下部的车轮能分别可拆地连接于翘翘板的前后两侧。
7.任一所述车轮均可通过一连接装置与翘翘板可拆连接;所述连接装置包括安装座、组装件;所述车轮可与所述安装座可拆连接,所述安装座还被设置为可与所述翘翘板、组装件可拆连接。
8.所述车轮均包括轮辐,且相邻两轮辐之间有间隙;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至少一左右延伸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可插入对应位置的间隙内。
9.所述翘翘板于对应各车轮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组合孔,所述安装座下侧被设置为可往下穿过所组合孔与组装件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组合孔的前后长度小于车轮的直径;较佳的,所述安装座被设置为,当与车轮连接的安装座经所述组合孔往下移动至不能再往下移动且组装件与安装座连接后,安装座不可相对翘翘板往上移动。
10.所述安装座包括主体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下侧的安装部,所述主体一侧设置有所述定位件;所述安装部被设置为其下侧可往下穿过所述组合孔与组装件可拆连接;较佳的,每一所述连接装置均包括左右两安装座,且两安装座的定位件相对设置,左右两安装座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车轮下侧部分置入的容纳腔,所述容纳腔位于两安装座定位件的下侧;较佳的,所述容纳腔被设置为,当两安装座相对侧的定位件分别自左右两个方向插入车轮对应位置的相邻轮辐之间的间隙内时,车轮下侧部分位于两安装座主体形成的容纳腔内,且车轮该部分的外围与所述容纳腔的底壁接触。
11.所述安装座的前后长度小于车轮的直径;较佳的,所述组合孔包括上下贯穿所述翘翘板的第一段孔以及自所述第一段孔前端往前延伸的第二段孔、自所述第一段孔后端往
后延伸的第三段孔,所述第一段孔、第二段孔、第三段孔前后相通,所述第一段孔被设置为可供安装座下侧往下穿过,所述第二段孔、第三段孔分别供所述车轮前后两侧的下侧容纳;较佳的,所述第二段孔自第一段孔后端中间往后延伸,所述第三段孔自第一段孔前端中间往前延伸;所述第一段孔的左右宽度以及前后长度与两安装座的左右宽度以及前后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段孔与第三段孔则被设置为车轮下侧的前后两侧的外围适配;较佳的,所述第二段孔与第三段孔被设置为下方不贯穿所述翘翘板的盲孔,且所述第二段孔与第三段孔的底壁设置为与所述车轮下侧的前后两侧的外围对应位置相匹配的弧形。
12.所述翘翘板于设置有所述组合孔的对应位置的下端面设置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座下侧往下穿过所述组合孔后位于所述安装凹槽内,所述组装件于所述安装凹槽内与所述安装座下侧连接;较佳的,所述安装凹槽被设置为,当所述车轮、安装座、组装件与翘翘板连接后,所述安装座、组装件的下端面不露出于所述翘翘板的下端面外。
13.所述安装部设置有左右延伸并左右贯穿所述安装部的安装槽;所述组装件包括本体以及自所述本体一端往一侧延伸的组装部,所述组装部被设置为可穿过所述安装槽并与所述安装部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安装座被设置为,当与车轮连接的安装座经所述组合孔往下移动至不能再往下移动时,所述安装座的安装部下侧穿过所述组合孔并位于安装凹槽内,且所述安装部的安装槽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凹槽内;较佳的,所述安装部的安装槽的顶壁与安装凹槽的顶壁平齐;较佳的,所述组装件位于安装槽外的部分的上端与安装凹槽的顶壁抵靠,组装件位于安装槽内的部分的下端与安装槽底壁抵靠。
14.所述组装部前后两侧分别往外凸设有弹性倒勾,所述组装部对应位置的上下厚度被设置为可左右穿过所述安装槽位于安装凹槽内的部分;较佳的,所述本体一端与弹性倒勾之间的距离与两安装座组合后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等,当组装件移动至其本体与两组装件的一端抵靠时,所述组装部上的倒勾穿过两安装座的组装槽并分别倒勾于两组装件的另一端;或,所述安装槽底壁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组装部上往上凸设有可卡入所述定位孔内的弹性倒勾,当组装件移动至其本体与两组装件的一端抵靠时,所述弹性倒勾卡入所述定位孔内。
15.所述翘翘板下端于后侧组合孔的后侧往下凸设有后限位凸起,于前侧组合孔的前侧往下凸设有前限位凸起。
16.两安装座上分别于设置有定位件的一侧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凸起与定位槽,定位凸起可伸入所述定位槽内。
17.因为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从而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侧翘翘板与车轮的拆/装而实现在儿童推车与摇
19.摇马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摇摇马以及儿童推车两种功能,从而可满足孩童的两种使用需求,也能降低消费者购买两种不同产品的成本;
20.2、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连接装置、翘翘板与车轮可拆连接,从而无需对
21.原本的儿童推车做任何改动,对已经购买了儿童推车的家庭而言,只需再购买匹配的连接装置与翘翘板即可实现儿童推车两种使用状态的转换,无需购买新的儿童推车,从而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摇摇马状态下的立体示意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摇摇马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弧形件与连接装置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25.图4为根据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6.图5为根据图4背面的放大示意图;
27.图6为根据图5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28.图7为根据图1中b-b方向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29.图8为根据图4中c-c方向部分组件的剖面放大示意图;
30.图9为根据图8中翘翘板的部分剖面放大示意图;
31.图10为其中一车轮与连接装置组装的放大示意图;
32.图11为连接装置的放大示意图;
33.图12为根据图10的爆炸放大示意图;
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儿童推车状态下的平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5.如图1至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功能儿童推车,所述儿童推车包括车架1,所述车架的前下部与后下部均连接有车轮2,所述多功能儿童推车还包括一翘翘板4,所述翘翘板4的下端面设置为前后两端往上延伸的弧形面,且所述翘翘板4被设置为,所述车架1前下部与后下部的车轮2能分别可拆地连接于翘翘板4的前后两侧。
36.任一所述车轮2均可通过一连接装置5与翘翘板4可拆连接。所述连接装置5包括安装座51、组装件52;所述车轮2可与所述安装座可拆连接,所述安装座51还被设置为可与所述翘翘板4、组装件52可拆连接。
37.所述车轮2均包括轮辐21,且相邻两轮辐21之间有间隙22;所述安装座51上设置有至少一左右延伸的定位件513,所述定位件513可插入对应位置的间隙22内。在定位件513插入对应位置的间隙22内后,所述车轮2不可旋转。
38.所述翘翘板4于对应各车轮2的位置分别设置有上下贯穿的组合孔41,所述安装座51下侧被设置为可往下穿过所组合孔41与组装件52可拆连接。较佳的,所述组合孔41的前后长度小于车轮2的直径,从而车轮2不能往下穿过所述组合孔41。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51被设置为,当与车轮2连接的安装座51经所述组合孔41 往下移动至不能再往下移动且组装件52与安装座51连接后,安装座51不可相对翘翘板4往上移动。如此,相连接的车轮2与安装座51即不可相对翘翘板上下移动,从而车轮2被连接于翘翘板4。
39.较佳的,所述安装座51的前后长度小于车轮2的直径。从而安装座51与车轮2连接后,所述车轮2的前后两侧露出于安装座51的前后两侧外。
40.结合图3、8、9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合孔41包括上下贯穿所述翘翘板4的第一段孔411以及自所述第一段孔411前端往前延伸的第二段孔412、自所述第一段孔411后端往后延伸的第三段孔413,所述第一段孔411、第二段孔412、第三段孔413前后相通,所述第一段孔411被设置为可供安装座51下侧往下穿过,所述第二段孔412、第三段孔413分别供所述车轮2前后两侧的下侧容纳。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被设置为下
方不贯穿所述翘翘板4的盲孔,且所述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的底壁设置为与所述车轮2下侧的前后两侧的外围对应位置相匹配的弧形(如图8、9所示)。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可设置为上下贯穿翘翘板4。
41.所述安装座51包括主体511以及设置于所述主体511下侧的安装部512,所述主体511一侧设置有所述定位件513;所述安装部512被设置为其下侧可往下穿过所述组合孔(第一段孔411)与组装件52可拆连接。
42.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所述连接装置均包括左右两安装座51,且两安装座51的定位件513相对设置;左右两安装座51之间形成有供所述车轮2下侧部分置入的容纳腔510(结合图10、11所示),所述容纳腔510位于两安装座定位件513的下侧。
43.对应的,所述第二段孔412自第一段孔411后端中间往后延伸,所述第三段孔413自第一段孔411前端中间往前延伸;所述第一段孔411的左右宽度以及前后长度与两安装座51的左右宽度以及前后长度相匹配,所述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则被设置为车轮2下侧的前后两侧的外围适配。从而在组装时,两安装座51的部分刚好适配地位于所述第一段孔41内,安装座51下侧往下穿过第一段孔411,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则刚好供车轮2下侧的前后两侧安置。
44.所述安装部512设置有左右延伸并左右贯穿所述安装部512的安装槽514;所述组装件52包括本体521以及自所述本体521一端往一侧延伸的组装部522,所述组装部522被设置为可穿过所述安装槽514并与所述安装部512可拆连接。
45.所述组装部522前后两侧分别往外凸设有弹性倒勾523,所述组装部522对应位置的上下厚度被设置为可左右穿过所述安装槽514位于安装凹槽内的部分。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组装部522下端中间设置有缺口517,即安装部512的左右两侧设置有所述安装槽514,从而所述组装部522的对应位置,即是组装部522的左右两侧。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组装部522下端中间不设置有缺口,从而安装槽为一整体(图未示)。
46.较佳的,所述本体521一端与弹性倒勾523之间的距离与两安装座51组合后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等。
47.所述组装部522的左右两侧分别有上下贯穿的长通孔5221,从而组装部522前后两侧于长通孔5221位置对应的外侧壁5222具有一定弹性形变的能力,即,可施力使得该部分的外侧壁5222可被往里挤压,在释放后,该该部分的外侧壁可恢复至原状;所述组装部522前后两侧于设置长通孔5221的外侧壁上凸设有倒勾523,该倒勾523可与外侧壁一起被往里挤压以及恢复至原状,从而该倒勾523形成为所述弹性倒勾523。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组装部522设置为自所本体521一端往一侧间隔延伸设置的前后两弹性手指(图未示),所述两弹性手指上的倒勾即形成所述弹性倒勾。
48.所述翘翘板4于设置有所述组合孔41的对应位置的下端面设置有安装凹槽42;所述安装座51下侧往下穿过所述组合孔41后位于所述安装凹槽42内,所述组装件52于所述安装凹槽42内与所述安装座51下侧连接。
49.所述车架1的前下部、后下部分别通过轮座6与车轮2连接,所述安装座51的上端的形状被设置为可避开所述轮座6。所述轮座6的形状以及其与车轮2的连接为公知技术,故不在此详细赘述轮座的结构、形状以及其与车轮的连接。
50.翘翘板4与各车轮2的拆装操作相同,以下以翘翘板4与其中一车轮2的拆/装为例
进行描述。组装时,可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51.第一步、组装所述车轮2与安装座51
52.将两安装座51分别置于车轮2的左右两侧,且两安装座51的定位件513相对设置;将两安装座51相对侧的定位件513分别自左右两个方向插入车轮2对应位置的相邻轮辐之间的间隙22内,从而车轮2 下侧部分位于两安装座主体511形成的容纳腔510内,且车轮2该部分的外围与所述容纳腔510的底壁接触。即是说,车轮2均包括轮辐、轮辋与轮胎,当两安装座51相对侧的定位件513分别自左右两个方向插入车轮2对应位置的相邻轮辐之间的间隙22之后,与该间隙对应的轮辐、轮辋以及轮胎的下侧位于容纳腔510内,且轮胎对应位置的外围与容纳腔510的底壁接触。如此,车轮2不能相对安装座51上下移动。所述轮辐、轮胎、轮辋的连接为公知技术,故不在此赘述。
53.所述安装座51与车轮2如此连接后,车轮2不能相对安装座51旋转,也不能相对安装座51移动,车轮2与安装座51相对固定。
54.较佳的,两安装座51上分别于设置有定位件513的一侧设置有对应的定位凸起515与定位槽516,定位凸起515可伸入所述定位槽516内。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定位凸起515与定位槽516分别设置于两安装座51的安装部512的相对侧。在组合车轮2与安装座51时,可使得两安装座51的定位凸起515与定位槽516对准;在车轮2与安装座51组合后,定位凸起515插入定位槽516内。如此,可使得两安装座51更好地配合定位,而且组合后,车轮与两安装座51的组合更稳定。
55.第二步、使得所述两安装部512的下侧穿过所述组合孔41的第一段孔411并位于安装凹槽42内
56.使得安装部512下侧往下穿过组合孔41的第一段孔411,与安装座51组合在一起的车轮2也一起往下移动;因为车轮2的直径大于所述组合孔41的前后长度,故,当车轮2往下移动一定距离时,车轮2下侧的前后两侧外围分别抵靠于所述第二段孔412、第三段孔413的底壁(此为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设置为盲孔的情况下,若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设置上下贯穿的通孔,则车轮2下侧的前后两侧外围对应位置会分别卡在第二段孔412与第三段孔413相远离的一端上),从而车轮2与安装座51不能再相对翘翘板4往下移动,也即是与车轮2连接的安装座51经所述组合孔41往下移动至不能再往下移动。所述安装座51被设置为,当与车轮2连接的安装座51经所述组合孔41往下移动至不能再往下移动时,所述安装座51的安装部512下侧穿过所述组合孔41并位于安装凹槽42内,且所述安装部512的安装槽514至少部分位于安装凹槽42内。
57.在此状态下,车轮2与两安装座51作为一个组合,其不能相对翘翘板4往下移动,也不能相对翘翘板4前后左右移动。
58.第三步、连接所述安装座51与组装件52
59.将组装件52的组装部522沿着安装凹槽42的方向移动而穿过安装槽514位于安装凹槽42内的部分。因为所述本体521一端与弹性倒勾523之间的距离与两安装座51组合后左右方向上的宽度相等,从而当组装件52移动至其本体521与两组装件52的一端抵靠而不能再移动时,所述组装部522上的倒勾523刚好穿过两安装座51的组装槽,在弹性倒勾523的弹性恢复力的作用下,两侧的倒勾523往相反的方向移动而复位,从而两弹性倒勾523分别倒勾于两组装件52的另一端,从而组装件52与两安装座51不能相对左右移动、旋转。
6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514的顶壁与安装凹槽42的顶壁平齐,即所述安装槽514全部位于安装凹槽42内。进一步的,所述组装部52位于所述安装槽514内的部分的厚度与所述安装槽514的上下高度相匹配。从而在安装座51与组装件52如上连接后,所述组装件52位于安装槽514外的部分的上端与安装凹槽42的顶壁抵靠,组装件52位于安装槽514内的部分的下端与安装槽514底壁抵靠,从而使得安装座51不能相对翘翘板4上下移动、旋转。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当与车轮2连接的安装座51经所述组合孔41往下移动至不能再往下移动时,所述安装槽514只有部分位于安装凹槽42内,对应的,所述组装部522对应侧的厚度与安装槽514位于安装凹槽42内的部分的上下高度匹配。
61.如上组装后,车轮2与两安装座51作为一个组合,其不能相对翘翘板4前后上下左右移动以及旋转,且车轮2还不能相对安装座51前后旋转,即车轮2还不能相对翘翘板4前后旋转,如此,车轮2相当于通过连接装置与翘翘板4连接在一起后,车轮2与翘翘板4相对固定。之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使得车轮2与其他车轮2与翘翘板4连接到一起,如此,即将车轮2与车轮2稳固地与翘翘板4连接在一起,从而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摇摇马使用(如图1、2所示)。在此状态下,孩童坐在儿童推车上,前后摇晃,通过翘翘板4的性能,本实用新型即可前后摇摆而实现摇摇马的功能。
6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514左右延伸并左右贯穿所述安装部512设置,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安装槽514也可被设置为前后延伸并前后贯穿所述安装部,所述安装槽514还可以被设置为是其他方向上的横向延伸并贯穿所述安装部;对应的,所述安装凹槽42的延伸方向为安装槽514的贯穿延伸方向,所述组装件52也沿着该贯穿延伸方向与安装座51连接;所述弹性倒勾的设置方向与也随之改变。再一实施例中,也可以是所述安装槽514底壁设置有上下贯穿的定位孔,所述组装部522上往上凸设有可卡入所述定位孔内的弹性倒勾(图未示),从而当组装件52移动至其本体521与两组装件52的一端抵靠时,弹性倒勾卡入所述定位孔内时,所述安装座51与组装件52相对固定。该些均为实质相同的技术方案。
63.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所述安装凹槽42被设置为,在所述车轮2、安装座51、组装件52与翘翘板4连接后,所述安装座51、组装件52的下端面不露出于所述翘翘板4的下端面外。即是说安装座51、组装件52的下端面可以位于安装凹槽42内,也可以与所述翘翘板4的下端面平齐。如此设置,使得在摇摇马的状态下,所述连接装置5不会影响到摇摇马的摇摆效果。
6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翘翘板4设置为前后两端往上延伸的弧形件,即翘翘板4整体呈前后两端往上延伸的弧形。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翘翘板4的整体形状不限,只需其下端面设置为前后两端往上延伸的弧形面即可。只要翘翘板4下端面设置为前后两端往上延伸的弧形面,在车架与翘翘板组装到一起后,整体还是可实现摇摇马的效果。
65.当要将翘翘板4与车轮2拆开时,相向按压两所述弹性倒勾523,使得两弹性倒勾523脱离对组装件52另一端的构扣,此时,反向往外拉组装件52本体521,即可将组装件52拉离安装座51,然后再上下分开翘翘板4与安装座51,最后分离安装座51与车轮2,完成车轮2与翘翘板4的拆开操作。之后,用上述同样的方法使得车轮2与其他车轮2与弧形件分离,本实用新型可作为儿童推车使用(如图13所示)。
66.为使得更好操作,所述组装件52的本体521上设置有可供操作者手指伸入的避让孔5210。从而操作者可手指头伸进所述避让孔5210再推拉所述组装件52。
67.较佳的,结合图2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翘翘板4下端于后侧组合孔41的后侧往下凸设有后限位凸起43,于前侧组合孔41的前侧往下凸设有前限位凸起44。从而当摇摇马往后摇至后限位凸起43接触地面时,即不能再往后摇;当摇摇马往前摇至前限位凸起44接触地面时,即不能再往前摇。如此,可限制摇摇马无限制地前后摇晃,从而避免摇摇马前后翻过去而导致坐在上面的孩童发生安全问题。
68.如上所述, 因为本实用新型可通过下侧翘翘板4与车轮2的拆/装而实现在儿童推车与摇摇马两种状态之间转换,即使得本实用新型具有摇摇马以及儿童推车两种功能,从而可满足孩童的两种使用需求,也能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69.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车架1前下部设置有两左右间隔的车轮2,后下部设置有两左右间隔的车轮2;对应的,所述翘翘板4于对应位置设置有四组合孔41,也设置有四组连接装置5。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是前面一车轮2+后面两车轮2或者前面两车轮2+后面一车轮2的设置,对应的,所述翘翘板4于对应位置设置有三组合孔41,也设置有三组连接装置5。即是说,翘翘板4上组合孔41的位置以及连接装置5的数量与儿童推车车轮2的数量以及位置匹配。
70.所述车架的其他结构可以为任意公知可行的结构,且不是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不在此赘述。
71.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连接装置、翘翘板与车轮可拆连接,从而无需对原本的儿童推车做任何改动,只需根据不同儿童推车的不同车轮2的尺寸、形状选择匹配的连接装置,如车轮2的相邻轮辐21之间的间隙22不同时,则安装座51相邻两定位件513之间的间隙设置成不同;若车轮2的左右厚度不同时,则安装座容纳腔510的左右宽度也设置成不同。即是说,因为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上述连接装置与翘翘板,从而对已经购买了儿童推车的家庭而言,只要再购买匹配的连接装置与翘翘板即可实现儿童推车两种使用状态的转换,无需购买新的儿童推车,从而进一步降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
72.在上述前后左右上下的方位描述中,以孩童实际使用本实用新型时的视觉为参考,即孩童前向坐在本实用新型上的时候,其前后左右上下即为上述描述中的前后上下左右。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上述方位描述只是为了描述更清楚,并不是为了限定,当转换观察视觉的时候,其方位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