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柱内板和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92842发布日期:2023-03-17 20:29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包括:内板本体(10),所述内板本体(10)的横截面由至少两段第一拱形段(11)形成且朝向车内一侧凸起,至少两段所述第一拱形段(11)之间限定有凹槽(12),所述凹槽(12)沿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凹槽(12)的至少部分的槽深尺寸不同和/或槽宽尺寸不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沿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的上端的槽宽尺寸为最小值且下端的槽宽尺寸为最大值,且所述凹槽(12)介于上端和下端之间的槽宽尺寸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范围内变化。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12)包括:第一凹槽(13)和第二凹槽(14),所述第一凹槽(13)设置于所述内板本体(10)的上部,所述第二凹槽(14)设置于所述内板本体(10)的下部,所述第一凹槽(13)和所述第二凹槽(14)的槽深尺寸不同,和/或所述第一凹槽(13)和所述第二凹槽(14)的槽宽尺寸不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沿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上端的槽宽尺寸为最小值且下端的槽宽尺寸为最大值,所述第一凹槽(13)介于上端和下端之间的槽宽尺寸在最小值和最大值之间的范围内变化且所述第一凹槽(13)的表面形状由多段弧形(15)构成。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13)沿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槽深尺寸不同。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凹槽(14)沿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槽宽尺寸相同和/或槽深尺寸相同。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一端设置有连接部(16),所述连接部(16)为平面结构且用于连接上边梁;以及,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板(17),所述连接板(17)的一部分横截面由至少两段第二拱形段(18)构成,所述第二拱形段(18)和所述第一拱形段(11)形状相适配,另一部分横截面为平面结构,且用于连接门槛梁。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延伸设置且在车辆的高度方向上从上至下在车辆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逐渐增宽。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b柱内板(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板本体(10)在车辆的前表面的投影形状为拱形结构,所述拱形结构朝向车外一侧凸起。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边梁;门槛梁;以及,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b柱内板(100),所述上边梁和所述内板本体(10)的一端通过连接部(16)固定连接,所述门槛梁和所述内板本体(10)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板(17)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B柱内板和车辆,B柱内板包括:内板本体,内板本体的横截面由至少两段第一拱形段形成且朝向车内一侧凸起,至少两段第一拱形段之间限定有凹槽,凹槽沿内板本体在车辆的高度方向延伸且凹槽的至少部分的槽深尺寸大小不同和/或槽宽尺寸大小不同。通过将内板本体的横截面由至少两段第一拱形段构成,如“M”形结构,能够提高B柱内板的弯扭刚度,降低门框变形量,减小车门车身相对位移,减小密封条摩擦异响风险,提升整车的安全性能。并且,B柱内板上的凹槽在高度方向的差异化设计,不仅可以提高B柱内板的强度和模态,防止B柱内板与其他板件的共振,同时可以防止B柱内板从上至下的振动频率一致,有效降低振动传递响应。响应。响应。


技术研发人员:孙福华 李博学 王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1.08
技术公布日:2023/3/16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