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51170发布日期:2023-03-15 00:56阅读:33来源:国知局
汽车及其车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及其车架。


背景技术:

2.目前,大部分载货汽车均采用独立车架总成。车架总成作为整个汽车的基体,是整个汽车的骨架,其作用是支撑连接汽车的各组成部分,例如发动机、传动系统、悬架、转向系统、驾驶室、货箱等。而随着行业发展,对运输车辆的动力输出要求越来越高,大马力发动机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大马力发动机对应的外形尺寸较大,在安装大马力发动机时,会出现落装困难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于大马力发动机安装的汽车及其车架。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车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纵梁以及连接于两所述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
6.各所述纵梁均包括前段、中间段和后段,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均沿纵向延伸,所述中间段连接于所述前段和所述后段之间,且所述中间段由所述前段至所述后段的方向向内倾斜。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呈u字形而使其具有卡槽,且两所述纵梁的卡槽的开口相对设置。
8.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纵梁包括上翼板、下翼板以及侧板,所述上翼板和下翼板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于侧板的上下两端,且所述上翼板及所述下翼板外侧与所述侧板外侧齐平。
9.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前段的前端连接有一前横梁,所述前横梁的两端分别卡置于两所述前段的卡槽中,并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固定。
10.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后段的后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后横梁,所述后横梁的两端位于所述卡槽中且抵接于两所述纵梁,并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固定。
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后段之间设有位于所述后横梁前方的芯轴横梁,所述芯轴横梁的两端分别卡置于两所述后段的卡槽中,并分别与两所述纵梁连接固定。
12.在一些实施例中,两所述后段的前端之间设置有一中间横梁,所述中间横梁向下超出所述后段,且所述中间横梁的端部位于所述后段的外侧,并分别与两所述纵梁外侧连接固定。
13.在一些实施例中,各所述横梁的两端与两所述纵梁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纵梁一体折弯成型。
15.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如上任意一项所述的车架,两所述纵梁的前段之间的空间布置有发动机和散热器。
16.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1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及其车架。车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纵梁以及连接于两纵梁之间的多个横梁。各纵梁包括前段、中间段和后段。前段和后段均沿纵向延伸,中间段连接于前段和后段之间,且中间段由前段至后段的方向向内倾斜。上述车架通过倾斜设置的中间段连接纵梁的前段和后段,而扩大了两纵梁前段之间的距离,便于大尺寸的大马力发动机的安装。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施例中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施例中车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施例中纵梁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22.1、纵梁;11、前段;12、中间段;13、后段;14、上翼板;15、下翼板;16、侧板;
23.21、前横梁;22、后横梁;23、芯轴横梁;24、中间横梁;25、第一连接横梁;26、第二连接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24.体现本实用新型特征与优点的典型实施方式将在以下的说明中详细叙述。应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不同的实施方式上具有各种的变化,其皆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且其中的说明及图示在本质上是当作说明之用,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25.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等)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当这些元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元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26.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所述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汽车及其车架的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28.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汽车,包括车架、发动机、散热器。其中,发动机和散热器布置于车架的前端。
29.图1为本实施例中车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施例中车架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30.参考图1及图2,车架包括平行间隔设置的两纵梁1以及连接于两纵梁1之间的多个横梁。
31.为方便描述,现规定以纵梁1的长度方向为纵向,以横梁的长度方向为横向。规定以两纵梁1相对的一侧为内侧,两纵梁1相背离的一侧为外侧。
32.在本实施例中,纵梁1一体折弯成型。具体地,纵梁1为直通梁通过两次折弯成型,
简化了装配工艺,同时增强了纵梁1的强度,提高了车架的可靠性。
33.图3为本实施例中纵梁1的结构示意图。
34.参考图3,各纵梁1包括前段11、中间段12和后段13。其中,前段11和后段13均沿纵向延伸,两前段11之间的空间布置有发动机和散热器。中间段12连接于前段11和后段13之间,且中间段12由前段11至后段13的方向向内倾斜。
35.此时,由于平行的两纵梁1的中间段12由前段11至后段13的方向向内倾斜,而使得两纵梁1前段11之间的距离l1大于两纵梁1后段13之间的距离l2,即是说,车架为前宽后窄的结构。其中,l1是指两纵梁1前段11的内宽,即两纵梁1前段11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l2同样是指两纵梁1后段13的内宽,即两纵梁1后段13的内侧面之间的距离。
36.本实施例通过设置呈倾斜状的中间段12连接纵梁1的前段11及后段13,使得车架前部较宽,扩大了两纵梁1前段11之间的空间,便于满足发动机装配空间的需求,而便于安装大尺寸的大马力发动机。并且,本实施例中两纵梁1前段11之间的距离可根据发动机的尺寸定制,即只需改变纵梁1中间段12的倾斜角度便可改变两纵梁1前段11之间的距离,便于操作。
37.同时,车架后部较窄,即是说,车架纵梁1后段13之间的距离较小,而有利于后桥、板簧、轮胎及挡泥板匹配安装,满足车架限宽需求,同时有利于整车轻量化。
38.在本实施例中,后段13沿纵向的尺寸大于前段11沿纵向的尺寸,前段11沿纵向的尺寸大于中间段12沿纵向的尺寸,具体尺寸根据需要而定。
39.在本实施例中,纵梁1为槽型梁。
40.各纵梁1呈u字形而使其具有卡槽,且两所述纵梁1的卡槽的开口相对设置。具体地,各纵梁1包括上翼板14、下翼板15以及侧板16。其中,上翼板14和下翼板15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于侧板16的上下两端,且上翼板14及下翼板15外侧与侧板16外侧齐平,而利于纵梁1外侧附件的安装。
41.继续参考图1及图2,多个横梁包括前横梁21、后横梁22、芯轴横梁23及中间横梁24。
42.两前段11的前端连接有一前横梁21。前横梁21呈柱状,其两端分别卡置于两前段11的卡槽中。具体地,前横梁21的两端外周分别套设有一安装件,安装件卡置于两前段11的卡槽中,并分别与纵梁1的侧板16的内侧壁连接固定。
43.两后段13的后端部之间设置有一后横梁22。后横梁22包括顶板、底板及连接板。其中,顶板与底板沿竖向平行间隔设置于第一连接板的两端,且顶板与连接板、底板与连接板分别通过倒角连接过渡。顶板呈u字形,且开口朝向前横梁21,此时,各纵梁1的上翼板14长度小于侧板16长度,即纵梁1的上翼板14于纵梁1后段13的后段13未覆盖纵梁1的侧板16,而露出部分侧板16,便于顶板的横向两端的拼接安装,安装后的顶板横向两端覆盖于纵梁1侧板16露出部分,且其纵向的前端部与纵梁1上翼板14后端部抵接。并且,后横梁22的两端卡置于两后段13的卡槽中,并分别于纵梁1的侧板16的内侧壁连接固定。
44.两后段13之间设有位于后横梁22前方的芯轴横梁23。芯轴横梁23为工字梁,芯轴横梁23的两端分别卡置于两后段13的卡槽中,并分别与两纵梁1的侧板16的内侧壁连接固定。
45.两后段13的前端之间设置有一中间横梁24。中间横梁24大致呈u形,其向下超出后
段13,即中间横梁24设于后段13的下方。并且,中间横梁24的端部位于后段13的外侧,即位于两纵梁1侧板16的外侧,并分别与两纵梁1侧板16的外侧壁连接固定。
46.在本实施例中,多个横梁还包括两个连接横梁,即包括第一连接横梁25、第二连接横梁26。其中,第一连接横梁25与第二连接横梁26从前至后依次间隔设置于中间横梁24与芯轴横梁23之间。
47.第一连接横梁25位于中间横梁24与芯轴横梁23之间。第一连接横梁25为工字梁,其两端分别卡置于两纵梁1后段13的卡槽中,且分别与两纵梁1侧板16的内侧壁连接固定。
48.第二连接横梁26位于第一连接横梁25与芯轴横梁23之间。第二连接横梁26为槽型梁,第二连接横梁26两端分别卡置于两纵梁1后段13的卡槽中,并分别与两纵梁1侧板16的内侧壁连接固定。
49.在本实施例中,各横梁的两端与两纵梁1均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具体地,紧固件包括螺栓、螺母。两纵梁1的侧板16上对应各纵梁1安装处开设有多个安装孔,同样地,各横梁的两端也开设有多个连接孔,通过将螺栓同时穿过安装孔和连接孔,再将螺母套设至螺栓外周并旋转,使得紧固件连接固定,而实现各横梁两端与两纵梁1的连接。
50.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还包括铆钉,可通过铆钉对各横梁两端与两纵梁1分别进行二次连接固定,而增强横梁与纵梁1的连接。
51.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52.第一,纵梁一体式折弯成型,简化了装配工艺,同时增强了纵梁的强度,提高了车架的可靠性。
53.第二,通过设置呈倾斜状的中间段连接纵梁的前段和后段,而扩大了两纵梁前段之间的距离,便于大尺寸的大马力发动机的安装。并且,两纵梁前段之间的距离可通过改变中间段的倾斜角度即可改变,操作简单方便。
54.虽然已参照几个典型实施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应当理解,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方式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