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点安装式全框副车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078177发布日期:2024-02-20 21:32阅读:3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六点安装式全框副车架及汽车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新能源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六点安装式全框副车架的设计。


背景技术:

1、汽车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这对汽车整车和零部件的性能要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未来汽车性能将进一步朝着智能、安全及舒适性方向深度发展,其中消费者对汽车舒适性的体验感重点体现在汽车nvh性能的高低,即消费者需要整车噪声低、振动小、驾驶舒适的驾乘体验。前副车架在工作时要承受扭转、弯曲等多种载荷产生的弯矩和剪切力,在实际行车过程中,副车架还要受到来自路面的激励和发动机的激励,设计中除了要有足够的强度、足够的抗弯刚度和合适的扭转刚度保证汽车对路面不平度的适应性外,合理的振动特性也是十分重要的,以避免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各部件之间产生共振,导致某些部件的早期损坏,降低车辆使用寿命。

2、目前现有技术中公开的汽车前副车架大都采用四点式前副车架,四点式前副车架不具备足够的强度、足够的抗弯刚度和合适的扭转刚度保证汽车对路面不平度的适应性外,也无法完全避免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各部件之间产生共振,导致某些部件的早期损坏,降低车辆使用寿命。因此,现有技术中出现了六点安装前副车架,例如在专利cn201921776066.4中公开了一种六点安装前副车架;包括第一梁架、第一纵梁、第二梁架、安装座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梁架的底部通过螺栓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所述第二纵梁的底部套装所述第二梁架,该种六点安装前副车架,通过配件的组合运用,和传统的四点安装相比,通过改变为六点安装,在满足性能要求下,有较大区间可以对底盘件进行减重,满足了碰撞要求,保证了汽车安全,有效提高装配要求,且在第一纵梁和右纵梁的内部设置横向弹簧柱,增加横向缓冲性能,降低变形几率,使第二梁架底部的主弯架和副弯架对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底部进行承接,提高负重缓冲能力,也可降低震动强度,提高行车的稳定性。

3、但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4、1.位于第一纵梁的第三安装孔和第四安装孔间距过小,且位于第二纵梁的第五

5、安装孔和第六安装孔间距过小,因此提升刚度/强度模态等作用有限,为保证目标值要求,此前副车架整体仍然较重。

6、2.第一梁架、第二梁架均通过螺丝固定在左第二纵梁上,增加零部件数量,增加工艺和工时成本,成本仍较高,不符合少件化设计趋势。

7、3.第二梁架通过弹簧柱嵌入在前副车架梁架内,安装工艺复杂。

8、在专利cn 201922079170.4中公开了一种前副车架和车辆,该前副车架与车身也采用六点安装,但是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9、1.该专利为提高动总悬置的模态,前副车架左侧和右侧的三个安装点均在同一个水平面内,整车车身为保证前舱动总空间,纵梁一般设计为弯曲形式,故此前副车架与车身纵梁匹配性不佳,总而影响前舱空间。

10、2.该专利中左右悬置支架安装点布置在前副车架左第二纵梁上,不利于新能源动总本体悬置支架设计,会导致悬置支架过长过大。现有技术中也存在一些三点悬置分布,但是均为传统布置的左右前或左右后形式,依然不利于新能源动总本体悬置支架设计,会导致悬置支架过长过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框式六点安装前副车架,在传统纵梁连接位置增加一组连接支架,使该副车架具有更好的连接刚度和更高的模态,支撑结构更加牢固,做到减少共振和提高结构强度的效果。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全框式六点安装前副车架,包括第一纵梁、第二纵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之间从后往前依次通过第一横梁、第二横梁和第三横梁相连,第一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第二横梁之间形成第一个口字,第二横梁、第一纵梁、第二纵梁以及第三横梁之间形成第二个口字;在第一纵梁上设置三个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车身安装位,在第二纵梁上设置三个不在同一水平面上的车身安装位;且左第二纵梁上的车身安装位对称设置。

4、进一步的,在本发明的左第二纵梁以及三个横梁上总共设置六个车身安装位、三个动力总成悬置安装位、两个转向系安装位、四个空压机安装位和四个悬置支架安装位。

5、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六个车身安装位中,其中两个车身安装位位于左、第二纵梁后端;其中两个车身安装位位于左、第二纵梁中间段,其中两个车身安装位位于前端且靠近第三横梁。

6、位于左、第二纵梁后端的车身安装位设置两个穿过贯穿左、第二纵梁的第一安装轴;位于左、第二纵梁中间段的车身安装位设置两个第一车身安装位,两个第一车身安装位向前副车架外侧延伸,在两个第一车身安装位上各设置两个第二安装轴;位于左、第二纵梁前段的车身安装位设置两个第二车身安装位,两个第二车身安装位向前副车架外侧延伸,在两个第二车身安装位各上设置一个第三安装轴。

7、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动力总成悬置安装位,所述的动力总成悬置安装位设置三个,每个安装位设置一个动力总成悬置安装支架;三个动力总成悬置安装支架分别是动力总成前左安装点、动力总成前右安装点、动力总成后安装点。动力总成前左安装点、动力总成前右安装点位于第三横梁上;动力总成后安装点位于第二横梁上。因此,形成了前前后形式的悬置系统安装,从而动总侧悬置支架可设计的较小较短,更加有利于提升悬置隔振和整车nvh性能。

8、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的转向系安装位包括两个,一个安装位位于第一纵梁上,一个安装位位于第二纵梁上;且两个安装位位于第二横梁和第一横梁之间的纵梁段上。

9、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空气压缩机安装位,所述的空气压缩机安装位设置四个,其中一个空气压缩机安装位设置在第二纵梁上,两个空气压缩机安装位设置在位于第二纵梁上的支座上;一个空气压缩机安装位设置在第三横梁上。

10、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悬置支架安装位包括四个,每个安装位均设置一个悬置安装架;其中,其中两个悬置安装架结构相同,一个位于第一纵梁上,另外一个位于第二纵梁上;另外两个悬置安装架结构相同,一个位于第一纵梁上,另外一个位于第二纵梁上。

11、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其中两个悬置支架安装架靠近纵梁的后端设置;另外两个悬置安装架位于纵梁的中间位置。

12、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汽车,其前副车架采用所述的全框式六点安装前副车架。

13、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4、1.本发明实现前副车架整体与车身六点安装,有利于前副车架本身刚度模态提高,提升nvh性能和耐久可靠性,进而提升安装在其上的其他零部件的可靠性;且通过前、后口字型结构设计有效提升了副车架结构的稳定性。

15、2.本发明通过合理布局车身安装位、动力总成悬置安装位、转向系安装位、空压机安装位和悬置安装位,也进一步提升了nvh性能和耐久可靠性。

16、3.本发明的悬置系统安装有别于现有技术中的左右前或左右后形式的悬置系统安装,为适应动总小型化趋势,本发明中的前副车架采用前前后形式悬置系统安装(动力总成前左安装点、动力总成前右安装点位于第三横梁上;动力总成后安装点位于第二横梁上),即从而动总侧悬置支架可设计的较小较短,更加有利于提升悬置隔振和整车nvh性能。

17、4.本发明中的前副车架本身为整体钣金焊接结构,连接方式可靠,工艺简单,用料更少,成本更优。

18、5.本发明中的六个车身安装位中,其中两个车身安装位位于左、第二纵梁后端;其中两个车身安装位位于左、第二纵梁中间段,其中两个车身安装位位于前端且靠近第三横梁;即前副车架的六个安装位中相邻安装位间距较大,更容易提高本身模态和刚度。

19、6.前副车架上所有的零部件紧凑布局,焊接空压机支架安装空压机,空压机布置在前副车架上,安装点刚度高,减震更优,提高空压机nvh性能,有别与传统设计,传统设计空压机集成到总动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