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物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418618发布日期:2023-06-08 18:07阅读:29来源:国知局
载物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折叠车,尤其涉及一种载物车。


背景技术:

1、在日常生活中,载物车具备体积较小,轻便灵活且具备一定的载重能力按,人们在短距离搬运货物时,多采用载物车作为辅助工具,以减轻工作负担。

2、由于其自身结构简单,且为了减轻重量,均采用轻型材料,以至于载物车无法长时间装载货物,或是承载较重的货物。在闲置时,载物车难以用于其他储物用途,但占用一定的空间,造成空间浪费,

3、因此,我们常见的超市中的载物车,其后方的侧壁设计成可辗转的活动板,以便于另一辆载物车能够自后方插入,使得相邻的两辆载物车的容置空间部分重合以减少占地空间,这种设计在多辆同型号的载物车短时间闲置时,极为有效的解决了载物车的占地问题,但对于家庭来说,一般仅需要一辆载物车满足出行购物或是野营需求即可,这种设计并不适用。

4、因此,针对家庭使用的载物车多具有折叠功能,由大量杆件铰接形成的载物车,一般包括四个立杆,侧壁组件和底部支撑组件,其中,立杆竖直放置,侧壁组件由多个杆件交叉铰接而成,侧壁组件连接相邻的两个立杆,围成容置空间的侧壁,底部支撑组件用以支撑货物以及维持四个立杆的相对位置。当完成运输工作后,载物车的四个立柱能够向中心靠拢,减少占地空间,方便随时收纳,外出携带。

5、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采用这种连接方式的载物车其结构并不可靠。当载物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货物堆放在容置空间内,货物势必对侧壁组件或是立杆产生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得侧壁组件或是立杆具有进一步相互远离的趋势,底面支撑组件的支撑杆既要承受货物的重力,还要承担维持立杆的相对位置,受力超过某一阈值,将直接导致整个载物车解体。

6、因此,亟需一种载物车,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载物车,能够减轻底部支撑组件的受力,增强了载物车结构的可靠性。

2、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载物车,包括:

4、四个立杆,上述立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沿上述竖直方向,上述立杆间隔设置有上铰接件和下铰接件,四个上述上铰接件和四个上述下铰接件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四个上述立杆呈矩形分布;

5、侧壁组件,上述侧壁组件连接位于上述矩形同一边的两个上述立杆,上述侧壁组件包括第一侧壁组件,上述第一侧壁组件包括两个铰接杆组,上述铰接杆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杆和一个第一限位杆,上述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铰接部,两个上述第一支杆交叉放置,上述第一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上述第一支杆铰接,两个上述铰接杆组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且沿上述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上述铰接部相互铰接,相背的两个上述铰接部分别与上述立杆的上述上铰接件或上述下铰接件铰接;

6、底面支撑组件,上述底面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块和四个第一支撑杆,四个上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均与上述安装块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四个上述立杆的上述下铰接件铰接;

7、上述载物车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展开状态时,相隔设置的两条上述第一支撑杆沿同一直线设置,自上述展开状态向上述收纳状态改变时,随着上述安装块沿上述竖直方向移动,四个上述立杆向上述安装块所在方向靠拢。

8、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侧壁组件还包括第二侧壁组件,上述第二侧壁组件包括两个第二限位杆和两个第二支杆,两个上述第二限位杆的一端相互交接,两个上述第二支杆交叉设置,且两个上述第二支杆分别与两个上述第二限位杆铰接,上述第二限位杆的另一端与上述上铰接件铰接,上述第二支杆的另一端与上述下铰接件铰接;

9、上述第一侧壁组件和上述第二侧壁组件均成对使用,且对称设置。

10、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安装块包括铰接部和抵接部,上述铰接部与上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铰接,上述抵接部位于上述铰接部的上方,当上述载物车处于展开状态时,上述第一支撑杆与上述抵接部抵接。

11、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拉杆组件,上述拉杆组件包括:

12、连接块;

13、拉杆,上述拉杆的一端设置有握把,上述拉杆的另一端与上述连接块连接;

14、两个连杆,上述立杆包括第一立杆,两个上述连杆的一端与上述连接块铰接且铰接轴平行于前后方向,另一端分别与其中一个上述第一立杆的上述下铰接件铰接且铰接轴平行于左右方向。

15、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拉杆与上述连接块沿上述拉杆的轴向滑动连接,上述拉杆与上述连接块通过紧固件固定,上述紧固件贯穿上述连接块的一侧侧壁后插入上述拉杆中。

16、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紧固件与上述连接块螺纹连接。

17、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篮框组件,上述篮框组件包括篮筐杆和收纳袋,上述立杆还包括第二立杆,上述第一立杆和上述第二立杆沿上述前后方向间隔设置;一个上述篮筐杆的一端与靠近上述第二立杆的一个上述第一支杆固定,上述收纳袋的开口端与上述篮筐杆固定。

18、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还包括推杆组件,上述推杆组件包括:

19、第二支撑杆,上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与上述第二立杆固定;

20、推杆,上述推杆包括两个把手,两个上述把手的一端相互铰接且铰接轴平行于上述前后方向,另一端分别与沿左右方向相邻的上述第二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

21、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第二支撑杆包括第一杆体和第二杆体,上述第一杆体的一端连接有上述推杆,另一端与上述第二杆体的一端铰接且铰接轴平行于上述左右方向,上述第二杆体的另一端与上述第二立杆固定。

22、作为上述载物车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上述立杆底部设置有万向轮。

23、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2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载物车,包括四个立杆、侧壁组件和底面支撑组件。其中,立杆沿竖直方向设置,且沿竖直方向,立杆间隔设置有上铰接件和下铰接件,四个上铰接件和四个下铰接件分别位于同一水平面;四个立杆呈矩形分布;侧壁组件连接位于矩形同一边的两个立杆,侧壁组件包括第一侧壁组件,第一侧壁组件包括两个铰接杆组,铰接杆组包括两个第一支杆和一个第一限位杆,第一支杆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铰接部,两个第一支杆交叉放置,第一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一支杆铰接,两个铰接杆组沿水平方向对称设置,且沿水平方向相邻的两个铰接部相互铰接,相背的两个铰接部分别与立杆的上铰接件或下铰接件铰接;底面支撑组件包括安装块和四个第一支撑杆,四个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均与安装块铰接,另一端分别与四个立杆的下铰接件铰接;载物车具有收纳状态和展开状态,处于展开状态时,相隔设置的两条第一支撑杆沿同一直线设置,自展开状态向收纳状态改变时,随着安装块沿竖直方向移动,四个立杆向安装块所在方向靠拢。

25、如此设计,通过使用多个杆件铰接而成的载物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通过沿竖直方向拉动或按压底面支撑组件的安装块,使得载物车能够实现展开状态和收拢状态的切换,简化了操作,免去了每次使用前需要重新安装,收纳时又需要重新拆卸的步骤,容易收纳,方便携带。

26、当载物车处于展开状态时,货物堆放在容置空间内,货物势必对侧壁组件或是立杆有水平方向的作用力,使得侧壁组件或是立杆具有进一步相互远离的趋势,增加了各处铰接位置的压力,底面支撑组件的第一支撑杆既要承受货物的重力,还要承担维持立杆的相对位置,受力过大,将直接导致整个载物车解体。因此,本技术中在侧壁组件中设置了限位杆,通过限位杆在载物车的展开状态下,能够限制第一侧壁组件的展开长度,进一步限制了与第一侧壁组件连接的两个第一支杆展开间距,减轻了第一支撑杆的受力压力,增强了载物车结构的可靠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