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充电接口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4627241发布日期:2023-06-29 13:56阅读:63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充电接口装置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实施例涉及汽车配件制造,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充电接口装置及车辆。


背景技术:

1、车辆从传统内燃机向新能源转变的过程中,充电接口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充电接口一般布置在车身两侧,充电时将充电口盖打开,再利用充电桩上的充电枪插入充电接口后进行充电。

2、相关技术中,车辆的充电接口有采用单轴旋转侧开的开启方式,又或者是采用传统四连杆上下滑动的开启方式。但存在充电口打开后充电盖板占用车身宽度空间大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充电接口装置及车辆,具有充电口打开后充电盖板占用车身宽度空间小的优点。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车辆充电口盖结构,该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包括充电盖板和连杆组件。其中,连杆组件设置于充电口内,能够带动充电盖板于打开充电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充电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其中,连杆组件包括多个连杆,每个连杆的一端与车身铰接,每个连杆的另一端与车身及充电盖板铰接,多个连杆中至少包括第一连杆,第一连杆包括形成于其两端之间的弯折部,弯折部相对第一连杆两端的最短连线弯折以形成避让口,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充电口的边沿延伸至避让口内。

3、这里,由于连杆组件的连杆铰接在充电口内的车身上,若连杆为直连杆时,在连杆带动充电盖板打开充电口的过程中,直连杆难免会与充电口的边沿发生碰撞,而为了避免碰撞,往往将连杆设计的较长,从而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充电盖板所在平面和充电口周围车身钣金所在平面之间距离较大,即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充电盖板会占用很大的车身宽度空间。而本技术实施例中,多个连杆中的第一连杆两端之间形成有弯折部,且弯折部相对第一连杆两端的最短连线弯折以形成避让口,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充电口的边沿延伸至避让口内的,如此,当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可起到对充电口边沿的避让作用,进而第一连杆旋转运动时,相比较于直连杆而言,可减小充电盖板所在平面离车身侧围钣金平面之间的距离,以减小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充电盖板占用的车身宽度空间。

4、需要说明的是,这其中,车身侧围钣金指充电口附近周围区域内的车身侧围钣金。另外,连杆的一端与车身铰接,这里,连杆的一端具体指连杆上位于与车身铰接位置处的一端;类似的,连杆的另一端指连杆上位于与充电盖板铰接位置处的一端。

5、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弯折部包括延伸部,弯折部通过延伸部与充电盖板相连,当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伸出充电口外,第一方向与充电盖板所在平面平行。这其中,当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延伸部沿第一方向延伸且伸出充电口外的设计,可通过旋转第一连杆带动充电盖板运动至离充电插座较远的位置处,由此,不会因充电口边沿的存在而将充电盖板限制在离充电插座较小的范围内,从而降低充电盖板碰触充电枪及充电线的可能。

6、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充电口内设置有充电插座,当充电盖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充电插座在垂直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弯折部在垂直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重叠。如此,相比较于第一连杆为直连杆的设计而言,可节省充电口沿车身长度方向上的尺寸空间。

7、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连杆还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第一连杆与车身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车身的铰接点和第三连杆与车身的铰接点均错开设置;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充电插座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错开设置,且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分别位于充电插座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其中,第二方向平行于连杆与车身间的转动轴线。这其中,第一连杆与车身的铰接点、第二连杆与车身的铰接点和第三连杆与车身的铰接点均错开设置,使得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车身、充电盖板可形成一组四连杆结构,第一连杆、第三连杆、车身、充电盖板可形成另一组四连杆结构,如此,当驱动连杆中的其中一个旋转时,两组四连杆结构可带动充电盖板于打开充电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充电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相比较于采用传统的对称设置的四连杆结构而言,本技术实施例采用三个连杆即可起到传统的采用四个连杆臂的效果,使得其结构简单,且便于更好的适应充电口外造型分缝形状。

8、另外,由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在充电插座沿第二方向的两侧,当充电盖板处于关闭位置时,可避免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抵压在充电插座上,以避免碰撞损坏充电插座的情况。另外,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充电插座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均错开设置,一方面避免三者在带动充电盖板于打开充电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充电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过程中彼此干涉;另一方面,当充电盖板处于关闭位置时,避免三者在车身宽度方向上叠落,过多占用车身宽度方向上的尺寸空间。

9、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包括驱动件,与连杆组件传动连接,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且第一连杆铰接在充电盖板远离充电插座的一侧,第一连杆与驱动件传动连接,驱动件用于驱动第一连杆绕车身旋转,可带动充电盖板于打开充电口的打开位置和关闭充电口的关闭位置之间移动。这里,驱动件的设置,相比较于用户手动打开或关闭充电盖板的方式而言,便于电动控制及提高使用便捷性。另外,相比较于将第二连杆或第三连杆作为主动连杆而言,由于第一连杆位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可提升充电盖板运动过程中的稳定性,另外,可便于在充电口内布设驱动件,以充分利用充电口的尺寸空间。

10、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三连杆或第二连杆与充电盖板的铰接点位于充电盖板上靠近充电插座的一侧。如此设计,相比较于第三连杆或第二连杆与充电盖板的铰接点位于充电盖板的中部或充电盖板远离充电插座的一端而言,当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第三连杆或第二连杆可将充电盖板带动到离充电插座更远的位置,可更大程度上避免充电枪或充电线触碰到充电盖板。

11、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一连杆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在充电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这里,第一连杆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在充电盖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即第一连杆相比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为较宽的连杆。由于第一连杆与驱动件传动连接,作为三个连杆中的主动连杆,其较宽的弯臂在节省充电口尺寸空间的同时,还能提升对充电盖板的支撑稳定性以及充电盖板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

12、在本技术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当充电盖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连杆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充电插座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这里,由于连杆中的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位于充电插座沿第二方向上的两侧,即在充电盖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不会抵触充电插座,而第一连杆由于布置在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之间易磕碰抵触充电插座,将第一连杆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与充电插座在充电盖板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错开设置,可避免充电盖板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一连杆磕碰充电插座。

13、本技术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充电接口装置,该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充电插座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其中,充电插座安装在车身上的充电口内。由于充电接口装置采用了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车辆充电口盖结构,因此,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可使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充电盖板所在平面离车身侧围钣金所在平面间距离小,可使其具有占用车身宽度空间小的优点。

14、本技术实施例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车辆,该车辆包括车身和第二方面中的充电接口装置,该充电接口装置安装在车身上。由于该车辆采用第二方向中的充电接口装置,使得其具有充电盖板处于打开位置时,充电盖板占用车身宽度空间小的优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