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693073发布日期:2023-10-11 14:05阅读:28来源:国知局
电动车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车辆,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车。


背景技术:

1、在电动车的相关技术领域中,采用中置电机的电动车相较采用轮毂电机的电动车,通常电动车的操控性会更好,但采用中置电机的电动车通常无法满足脚踏骑行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动车,能够满足中置电机的结构布局和脚踏骑行功能。

2、本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动车。电动车包括车架、行走组件、动力组件和传动组件。行走组件包括设置于车架的行走轮。动力组件被构造为驱动行走轮转动。传动组件与动力组件连接。动力组件包括电机和动力轴。电机设置于车架。动力轴设置于电机,且电机驱动动力轴转动。传动组件包括第一传动轮和第二传动轮。第一传动轮设置于动力轴并与行走轮传动连接。动力轴被构造为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带动行走轮转动。第二传动轮设置于动力轴。第二传动轮被构造为能够受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的驱动而转动。第二传动轮被构造为带动动力轴转动。

3、上述实施例中,一方面,电机驱动动力轴转动,动力轴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再带动行走轮转动,从而实现电动车的电动驱动行走的功能。另一方面,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驱动第二传动轮转动,第二传动轮带动动力轴转动,而后动力轴带动第一传动轮转动,第一传动轮再带动行走轮转动,从而实现电动车的脚踏骑行的功能。则电动车能够同时满足电动驱动功能和脚踏骑行功能,且电机设置于车架而与行走轮分离,可以将电机中置布置,电动车的操控性更好。同时第一传动轮与第二传动轮均设置于动力轴,借用电动驱动的部分传动配合结构实现脚踏骑行的传动配合,节省了空间,提高电动车整体空间利用率,进而能够减轻电动车整体重量,提升操控体验。

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能够带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第二传动轮不能带动动力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

5、上述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仅能单向带动动力轴转动,则电机驱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与第二传动轮带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之间,两者互不干扰,在用户脚踏骑行电动车时,避免用户反向限制电机工作,造成用户或者电机损伤,也避免电机工作驱动动力轴转动时,带动第二传动轮跟转,而导致用户出现意外。

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包括轮体。轮体包括外圈和内圈。外圈被构造为能够受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的驱动而转动,且外圈为棘轮。外圈套设置于内圈的外周。内圈固定设置于动力轴。当外圈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时,外圈带动内圈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

7、上述实施例中,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能够驱动轮体的外圈转动,从而将用户脚踏骑行的作用力传递至动力轴。而内圈固定设置于动力轴,外圈采用棘轮以实现对内圈的单向转动的驱动,从而使用户的人力驱动仅能驱动动力轴单向转动,避免与电机的电力驱动之间相互形成阻碍。

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轴与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动力轴与第二传动轮之间通过螺纹结构连接。沿动力轴的轴向,第一传动轮位于电机与第二传动轮之间。

9、上述实施例中,动力轴与第一传动轮之间通过花键结构连接,能够在两者建立稳定的转动传动关系,使得电机的电力驱动和用户的人力驱动作用于动力轴时,均不会影响动力轴继续向第一传动轮传递动力。而第二传动轮与动力轴之前的螺纹连接关系,有利于拆装第二传动轮,便于对电动车进行组装,以及便于对脚踏骑行的传动配合结构进行维护。并且,第一传动轮相较于第二传动轮能位于内侧,能够对第一传动轮与动力轴之间的连接结构形成更好的保护,从而能够更为稳定地驱动行走轮转动,也便于对第二传动轮进行拆装。

1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轴的外周凸设有第一花键。第一传动轮的内周凸设有第二花键。第一传动轮套设置于动力轴。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啮合。

11、上述实施例中,动力轴的第一花键与第一传动轮的第二花键啮合,从而在动力轴与第一传动轮之间建立花键配合关系,能够使动力轴带动套设置于动力轴的第一传动轮转动,防止动力轴与第一传动轮之间在动力轴的周向上发生滑移,在减小第一传动轮的径向大小的同时,也能够顺利传递电机的扭矩。

12、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传动组件还包括止挡件。止挡件与第一传动轮可拆卸地连接。当止挡件与第一传动轮固定连接时,止挡件相对动力轴沿动力轴的轴向相对固定。

13、上述实施例中,利用能够相对动力轴在动力轴的轴向上固定的止挡件,限制第一传动轮在动力轴的轴向上相对动力轴移动,避免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分离。并且在第一传动轮与止挡件固定连接时限制第一传动轮移动,则将止挡件从第一传动轮拆卸下来后,可以将第一传动轮与动力轴相分离。

14、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动力轴的外周凸设有止挡块。止挡块与第一花键沿动力轴的轴向间隔分布。止挡件设有止挡配合部。当止挡件与第一传动轮固定连接时,沿动力轴的轴向,止挡配合部分别抵接第一花键和止挡块。

15、上述实施例中,在止挡件与第一传动轮固定连接时,在动力轴的轴向上,止挡配合部位于第一花键和止挡块之间,且分别与第一花键和止挡块抵接,则止挡件在动力轴的轴向上固定,进而维持第一花键与第二花键的啮合,从而反过来限制止挡配合部沿动力轴的周向移动,使得止挡配合部维持位于第一花键与止挡块之间,动力轴、第一传动轮以及止挡件相互联动锁定,提升第一传动轮与动力轴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16、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止挡块设有多个。多个止挡块绕动力轴的周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止挡块之间形成连通口。沿动力轴的轴向,第二花键能够穿过连通口,止挡配合部能够穿过连通口。第一花键与每个止挡块之间形成限位槽。限位槽与连通口连通。止挡配合部位于限位槽内时,第一花键与止挡块沿动力轴的轴向止挡于止挡配合部的相对两侧。

17、上述实施例中,在第一传动轮在装配至动力轴过程中,沿动力轴的轴向移动第一传动轮,即可使第二花键穿过连通口并顺利移动至与第一花键啮合,从而第一传动轮能够将动力轴的动力传递至行走轮,止挡块不会影响第一传动轮的装配。在止挡件装配至第一传动轮的过程中,止挡件先沿动力轴的轴向移动以使止挡配合部穿过连通口,而后止挡件绕动力轴的周向转动以使止挡配合部进入限位槽,止挡件可以顺利移动至第一花键与止挡块之间,以使第一传动轮维持与动力轴的固定。

18、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第二传动轮包括轮体和转接座。轮体被构造为能够受电动车外部的作用力的驱动而转动。轮体与转接座螺纹连接。转接座与动力轴螺纹连接。

19、上述实施例中,轮体、转接座以及动力轴之间通过螺纹相互连接,便于对轮体进行拆装,进而方便更换不同规格的轮体。同时螺纹配合的连接关系能够将轮体与动力轴相互固定,从而使得轮体顺利将用户的脚踏骑行的作用力传递至动力轴,而带动动力轴转动。

20、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轮体带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轮体不能带动动力轴沿第二转动方向转动。第一转动方向与第二转动方向相反。轮体相对转接座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建立螺纹连接关系。转接座相对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以建立螺纹连接关系。

21、上述实施例中,轮体仅能单向带动动力轴转动,避免电机驱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与第二传动轮带动动力轴沿第一转动方向转动之间相互干扰。而轮体与转接座之间的螺纹锁紧方向、转接座与动力轴之间的螺纹锁紧方向以及轮体带动动力轴转动的方向,三者间保持一致,避免用户在脚踏骑行电动车的过程中造成轮体、转接座以及动力轴相互间的分离。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