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40385026发布日期:2024-12-20 12:07阅读:20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鞍座,具体地,涉及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


背景技术:

1、市面上普遍存在的自行车有运动型和休闲型两种类型。对于图1所示的运动型自行车,骑行者适合采用如图3所示的空气动力学姿势或如图4所示的攻击性姿势骑行,骑行者上半身重度倾斜或中度倾斜,脊柱与水平面夹角可达10度至30度。当骑行者以图10所示的空气动力学姿势及图11所示的攻击性姿势骑行时,使用图7所示具有向前延伸的细长鼻部的鞍座用于贴合和支撑如图9所示的耻骨。对于如图2中所示的休闲型自行车,骑行者通常采取如图5所示的放松姿势或如图6所示的健身或休闲姿势骑行,上半身轻度倾斜或直立,脊柱与水平面夹角约为60度至90度,其中骑行者以图12所示的直立姿势骑行时,使用如图8所示更宽的舒适鞍座用于支撑如图9所示的坐骨。

2、尽管自行车鞍鼻的设计旨在满足运动和攻击性姿势的需求,但它也存在以下各种缺点:

3、(1)鞍鼻会对敏感部位施加压力,尤其是会阴部位。这种压力可能引起敏感部位的不适、麻木甚至在长时间骑行时导致疼痛。那些长时间骑行的人或具有特定解剖学结构的骑行者更容易在该部位感到不适。

4、(2)鞍鼻会限制骑行者的活动,使他们在鞍座上更难变换位置。这种限制会影响骑行的舒适度,并可能对骑行者身体的某些部位造成额外的负担。

5、(3)两性的解剖学差异会影响鞍鼻的舒适度和贴合度。有些人,尤其是女性,可能发现传统的鞍鼻突出型鞍座不适合她们的身体结构,导致额外的压力增加或不适。

6、(4)鞍鼻可能会摩擦大腿内侧,在更激进或符合空气动力学的骑行方式中该现象尤为突出。这种摩擦可能导致皮肤刺痛、擦伤或产生鞍疮,尤其是在没有采取合适的布置、调整或保护措施的情况下。

7、因此,选择适合骑行者具体需求的鞍座,考虑诸如鞍座宽度、鞍座形状以及是否有鞍鼻等因素,有助于化解这些潜在缺点,并提升骑行者的整体骑行体验,特别是对于休闲型自行车的骑行者来说,舒适的骑行是最重要的。

8、另一方面,骨盆的支撑对自行车鞍座至关重要,因为它直接影响骑行者骑行的舒适性、稳定性等整体骑行性能。众所周知,适当的骨盆支撑有助于将骑行者的体重均匀地分布在鞍座上,减少敏感部位的压力,防止长时间骑行造成不适或疼痛。适当的骨盆支撑有助于减少敏感部位麻木、擦伤或产生鞍疮的风险。

9、此外,骨盆支撑通过在骑行者和自行车之间提供稳固连接来增强骑车者的稳定性。它有助于保持正确的身体定位、平衡和控制,尤其是在更激烈的骑行或具有挑战性的地形中。稳定的骨盆基础可以让骑行者有效地踩踏和操纵自行车。

10、参考图8,传统的舒适鞍座具有更宽的座位以获得更好的骨盆支撑,从而促进从骑行者的腿到踏板的有效动力传递。当骨盆得到适当支撑时,骑行者的腿部、臀部和躯干就能达到最佳对齐状态,从而促进更有效的踏板运动,最大限度地输出动力。然而,传统舒适型坐垫的前端部分即鼻部不仅存在上述缺点,还对骨盆支撑作用产生不利影响,无法在骑车时保持脊柱的正确排列。舒适型鞍座的前端极大地阻碍了骑行者体重均匀分布,不能通过骨盆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腰部的过度压力。

11、为骑行者提供适当的骨盆支撑是鞍座制造商设计和配置的核心,这有助于骑行者减轻疲劳,提高耐力。通过提供稳定、舒适和高效的动力传递,特别是对于休闲型自行车、健身器材等设备来说,具有良好骨盆支撑的鞍座可以使骑行者保持更放松和高效的骑行姿势,最大限度地减少非必要的肌肉紧张和疲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有益之处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其取消了鞍座结构中的尖端部分,同时为骑车人提供骨盆支撑,从而在保证了在为骑行者提供良好的骨盆支撑的优点同时,摆脱了休闲型自行车、健身器材等鞍座尖端部分的缺点。

2、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以向骑行者人体骨盆骨骼的坐骨及髋关节提供支撑。

3、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了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其包括形状配置为支撑骑行者骨盆的坐骨结节,坐骨支以及坐骨下支后部的部分。

4、本发明的另一优点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其适于很好地支撑以直立姿势、轻微倾斜姿势以及适度倾斜姿势骑乘的骑行者的骨盆。

5、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其配置为可避免对骑行者的阴部神经和动脉以及男性骑行者的睾丸和阴囊造成压力。

6、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了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其配置为可避免骑行者的耻骨弓受到压力。

7、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一种无尖鞍座,包括骨盆支撑装置及导轨框架,导轨框架安装在鞍座主体底侧,鞍座夹根据鞍座主体的中心及重量安装,以便将鞍座主体稳定且牢固地固定在自行车或健身器材的座柱上。

8、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一种无尖鞍座,该鞍座可减少最前端相对于安装有鞍座夹的座柱的杠杆扭矩,从而为鞍座和骑在鞍座上的使用者提供更坚固、更稳定的支撑。

9、本发明的另一优点是提供了一种无尖鞍座,该鞍座包括一个额外的轨道桥支撑,以增强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的刚性。这种配置可进一步简化导轨框架前端与鞍座主体之间的连接。

10、本发明的其他优点和特征将从下面的描述中显而易见,并可通过所附权利要求中特别指出的工具和组合来实现。

11、根据本发明,上述及其他目的和优点可通过一种具有骨盆支撑装置的无尖鞍座来实现,包括:

12、鞍座主体,鞍座主体包括前骨盆支撑部、中央凹槽、第一臀部支撑面以及第二臀部支撑面。中央凹槽从鞍座主体的后端延伸至前骨盆支撑部,第一臀部支撑面及第二臀部支撑面分别从中央凹槽的第一纵向侧面及第二纵向侧面逐渐沿侧面向上对称延伸;第一臀部支撑面具有第一弧形固定面,第二臀部支撑面具有第二弧形固定面,第一弧形固定面及第二弧形固定面分别倾斜向上对称延伸至鞍座主体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的两顶端;前骨盆支撑部与第一臀部支撑面及第二臀部支撑面的第一前部及第二前部形成无尖鞍座的骨盆支撑装置;

13、底座,底座与鞍座主体的底侧连接;以及

14、导轨框架,导轨框架固定于底座,导轨框架包括第一后环、第二后环、前固定装置、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第一后环及第二后环间隔布置,分别固定在第一悬挂单元及第二悬挂单元上;前固定装置设置在底座的前部;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在第一后环、第二后环和前固定装置之间平行延伸。

15、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导轨框架还包括轨道桥支撑,轨道桥支撑刚性固定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

16、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轨道桥支撑具有板状结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第一侧、第二侧及与第一侧、第二侧相邻的第三侧;导轨框架还包括垂直于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的后导轨,第一侧贴附于第一导轨的后方位置,第二侧贴附于第二导轨的后方位置,第三侧贴附于后导轨上。

17、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前骨盆支撑部包括第一突出脊及第二突出脊,第一突出脊由中央凹槽的前部与第一臀部支撑面的第一前部形成,第二突出脊由中央凹槽的第一前部与第二臀部支撑面的第二前部形成。

18、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央凹槽包括后端开口、前端开口和中心容纳处,后端开口、前端开口及中心容纳处的宽度大于中央凹槽的最小宽度。

19、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央凹槽的前端开口垂直向下延伸形成前端凹槽,前端凹槽将鞍座主体的前部划分为第一突出脊及第二突出脊;第一突出脊及第二突出脊位于前端开口及前端凹槽处,并分别从第一臀部支撑面及第二臀部支撑面逐渐突出;第一臀部支撑面及第二臀部支撑面的第一前部及第二前部为倾斜弯曲的前部表面,与第一突出脊及第二突出脊配合,整体形成无尖鞍座的骨盆支撑装置。

20、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鞍座主体从底面到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顶部的高度高于到第一纵向侧面及第二纵向侧面顶部的高度,整体形成鞍座主体的第一翼支撑及第二翼支撑;鞍座主体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为两个升高的侧支撑,分别形成第一臀部支撑面的第一弧形固定面及第二臀部支撑面的第二弧形固定面,且第一弧形固定面及第二弧形固定面分别倾斜向上延伸至鞍座主体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的两顶端,加固第一翼支撑及第二翼支撑。

21、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前固定装置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前环及第二前环,并配置用于固定到第一前固定单元及第二前固定单元上,以便安装到底座的前部。

22、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导轨框架还包括前臂,前臂在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的两前端之间延伸;前臂及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的两前端形成导轨框架的u形前部;前固定装置包括固定支架,固定架的一端与底座连接,另一端横跨前臂形成固定部件,固定部件通过固定元件53'与底座可拆卸连接,固定支架两端之间还设置有固定槽,固定槽的大小和形状与匹配以容纳前臂。

23、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第一导轨及第二导轨的两前端向前延伸形成v型前端构件,前固定装置整体设置在底座上,并具有向后的接合槽,接合槽与导轨框架的v型前端构件接合;接合槽的形状尺寸与v型前端构件相匹配。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