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下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8331247阅读:298来源:国知局
车身下部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身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0002]如在例如公开号为2005-193843的日本专利申请(JP-A)中所描述的,提出了一种常规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的车门槛以及在比该车门槛更高的位置处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隔板横向构件通过加强板联接在一起。

【发明内容】

[0003]然而,当前隔板横向构件布置在比车门槛更高的位置时,在车辆的小重叠碰撞(small overlap collis1n)或偏心碰撞(offset collis1n)的情况下,相对于使车门滥向上弯曲的弯曲力矩的耐久性是不高的。因此存在用于使耐久性相对于将车门槛向上弯曲的弯曲力矩而增加的结构的提高余地。
[0004]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获得可使耐久性相对于将车门槛向上弯曲的弯曲力矩而增加的车身下部结构。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第一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包括:车门槛,其在地板面板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沿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前隔板横向构件,其在前隔板的下侧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叠置在所述车门槛的上表面上且连接至所述车门槛的所述上表面。
[0006]依照第一方案,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的前隔板横向构件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叠置在车门槛的上表面上且连接至车门槛的上表面。因此,在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通过前轮输入且使车门槛向上弯曲的弯曲力矩由此通过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外侧端部来约束。由此使耐久性相对于将车门槛向上弯曲的弯曲力矩而增加。
[0007]本发明的第二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是第一方案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的所述外侧端部叠置在所述车门槛的内侧面上且连接至所述车门槛的所述内侧面。
[0008]依照第二方案,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外侧端部叠置在车门槛的内侧面上且连接至车门滥的内侧面。在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通过前轮输入且使车门滥向内弯曲的弯曲力矩由此通过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外侧端部来约束。由此使耐久性相对于将车门槛向内弯曲的弯曲力矩而增加。
[0009]本发明的第三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是第一方案或第二方案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的所述外侧端部连接至前柱的下侧。
[0010]依照第三方案,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外侧端部连接至前柱的下侧。在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通过前轮输入至前柱的碰撞负荷传递至前隔板横向构件。输入至前柱的碰撞负荷由此被有效地分散。
[0011 ] 本发明的第四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是第一方案至第三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如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所见,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的所述外侧端部布置在与前轮的后端部沿车身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
[0012]依照第四方案,如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所见,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外侧端部布置在与前轮的后端部沿车身上下方向重叠的位置。因此,在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输入至前轮的碰撞负荷由此通过前轮有效地传递至前隔板横向构件。
[0013]本发明的第五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是第一方案之第四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包括:第一横向构件,其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具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帽状横截面;第二横向构件,其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的车身前侧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具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帽状横截面;以及联接构件,其将所述第一横向构件的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大体中央部与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大体中央部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整体地联接在一起,且所述联接构件具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帽状横截面。
[0014]依照第五方案,前隔板横向构件包括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以及联接构件,其中,所述第一横向构件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各自沿车辆宽度方向延伸且形成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帽状横截面,所述联接构件将第一横向构件和第二横向构件沿车身前后方向整体地联接在一起,且形成有朝向上侧凸出的帽状横截面。因此,在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通过前轮输入的碰撞负荷通过第一横向构件、第二横向构件以及联接构件而被有效地分散。
[0015]本发明的第六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是第五方案所述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通过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的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的前侧连续地设置凸缘部、在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的后侧连续地设置凸缘部、以及在所述联接构件的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左右两侧连续地设置凸缘部,使所述第一横向构件、所述第二横向构件、以及所述联接构件结合在一起。
[0016]依照第六方案,第一横向构件、第二横向构件以及联接构件通过它们相应的凸缘部而结合在一起。第一横向构件、第二横向构件以及联接构件的强度(刚度)因此被提高,且在前隔板横向构件中的部件数量可减少。
[0017]本发明的第七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是第二方案之第六方案中的任何一个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的所述外侧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形成为弯曲的以便叠置在所述车门槛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凸缘部形成为弯曲的以便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外端部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外端部向上延伸。
[0018]依照第七方案,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外侧端部设置有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所述第一凸缘部形成为弯曲的以便叠置在所述车门槛的所述上表面和所述内侧面上,所述第二凸缘部形成为弯曲的以便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外端部和所述第二横向构件的外端部向上延伸。因此,在车辆小重叠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即使由于通过前轮输入的碰撞负荷而产生了使车门槛的前端部向上且向内弯曲的弯曲力矩(应力),通过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外侧端部(即,第一凸缘部和第二凸缘部)也有效地约束弯曲力矩。由此通过前隔板横向构件,使车门槛的前端部的耐久性(强度和刚度)相对于弯曲力矩而增加。
[0019]本发明的第八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是第五方案至第七方案中的任一个方案的车身下部结构,其中在所述第一横向构件的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凸缘部设置在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后端部,且所述后侧凸缘部的沿所述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布置在与所述车门槛的下表面大体相同高度的位置。
[0020]依照第八方案,位于所述第一横向构件的沿所述车身前后方向的后侧的凸缘部设置在所述前隔板横向构件的后端部,且所述后侧凸缘部的沿车辆宽度方向的外侧端部布置在与所述车门槛的下表面大体相同高度的位置。车门槛的前端部从上表面至下表面可由此通过前隔板横向构件从车身上侧和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来有效地约束。在车辆的小重叠碰撞或偏心碰撞的情况下,在车门槛的前端部中出现的朝向车身上侧和车辆宽度方向的内侧的弯曲变形(上折叠和内折叠)可由此还要被更有效地抑制或阻止。
[0021]如上文所说明的,依照第一方案,相对于将车门槛向上弯曲的弯曲力矩,可使车身下部结构的耐久性增加。
[0022]依照第二方案,相对于将车门槛向内弯曲的弯曲力矩,可使车身下部结构的耐久性增加。
[0023]依照第三方案,输入至前柱的碰撞负荷可被有效地分散。
[0024]依照第四方案,输入至前轮的碰撞负荷可通过前轮被有效地传递至前隔板横向构件。
[0025]依照第五方案和第六方案,通过前轮输入的碰撞负荷可通过前隔板横向构件被有效地分散。
[0026]依照第七方案和第八方案,相对于将车门槛向上且向内弯曲的弯曲力矩,可使车身下部结构的耐久性进一步增加。
【附图说明】
[0027]基于以下附图,将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其中:
[0028]图
当前第1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