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排式多功能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9620054阅读:653来源:国知局
并排式多功能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并排式多功能车辆
[0001]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
[0002]本申请要求2013年5月31日提交的题目为SIDE-BY-SIDE UTILITY VEHICLE (并排式多功能车辆)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0.61/829,434的优先权,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地并入本文。
[0003]本申请还将2009年6月15日提交的题目为SIDE-BY-SIDE VEHICLE (并排式车辆)(代理案号为PLR-06-23424.02P)的美国专利申请N0.12/484,888、2012年10月11日提交的题目为SIDE-BY-SIDE VEHICLE (并排式车辆)(代理案号为PLR-06-25448.01P)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0.61/712,396以及2013年5月31日提交的题目为SIDE-BY-SIDEVEHICLE (并排式车辆)(代理案号为PLR-06-25448.03P)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0.61/829,743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地并入本文。
技术领域
[0004]本公开内容总体上涉及并排式车辆,并且更特别地,涉及具有用于后面乘客的座椅的并排式多功能车辆或全地形车辆。
【背景技术】
[0005]通常,全地形车辆(“ATVs”)和多功能车辆(“UVs”)用于在多种地形上运送一个或两个乘客以及少量货物。这样的车辆可以包括构造成支承驾驶员和多达两个乘客的长条座椅。其他车辆可以构造成具有用于驾驶员的单独座椅和用于乘客的单独座椅。货物架可以定位在座椅后方。可以包括用于支承一个或两个额外的乘客的后坐置区域。

【发明内容】

[0006]多功能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和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框架组件大致沿着多功能车辆的纵向轴线延伸。多功能车辆还包括联接至框架的前坐置部。前坐置部构造成支承操作者和第一乘客。另外,多功能车辆包括联接至框架的后坐置部。后坐置部构造成支承第二乘客和第三乘客。后坐置部具有成角度面板,该成角度面板构造为用于第二乘客和第三乘客的固定踏板,并且后坐置部的一部分向前延伸到前坐置部中。
[0007]在本公开内容的进一步示例性实施方式中,多功能车辆包括多个地面接合构件和由多个地面接合构件支承的框架。多功能车辆还包括联接至框架并且大致定位在框架上方的防滚架组件。另外,多功能车辆包括限定在框架组件与防滚架组件之间的操作者区域。多功能车辆还包括具有前门和后门的门组件。前门和后门构造成在闭合位置与打开位置之间旋转。在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前门和后门联接至防滚架组件和框架组件中的至少一者,并且在处于闭合位置中时,前门和后门的位置相对于防滚架组件可调节。
[0008]通过参照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结合了附图的以下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特征以及获得这些特征的方法将变得明显,并且本发明自身将被更好地理解。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公开内容的示例性车辆的左前立体图;
[0010]图2是图1的车辆的右后立体图;
[0011]图3是图1的车辆的左侧视图;
[0012]图4是图1的车辆的右侧视图;
[0013]图5是图1的车辆的俯视图;
[0014]图6是图1的车辆的仰视图;
[0015]图7是图1的车辆的正视图;
[0016]图8是图1的车辆的后视图;
[0017]图9是图1的车辆的框架组件的左前立体图;
[0018]图10是图9的框架组件的右后立体图;
[0019]图11是图9的框架组件的右后立体图;
[0020]图12A是图9的框架组件的中间框架部的分解图;
[0021]图12B是图12A的中间框架部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分解图;
[0022]图13是图12的中间框架部的右后立体图;
[0023]图14是图13的中间框架部的分解图;
[0024]图15是图9的框架组件的左底部立体图,其图示了防护板组件;
[0025]图16是图15的防护板组件的分解图;
[0026]图17是图9的联接至防滚架组件的框架组件的左前立体图;
[0027]图18是图17的框架组件和防滚架组件的右后立体图;
[0028]图19是图17的防滚架组件的左前立体图;
[0029]图20是图19的防滚架组件的分解图;
[0030]图21是图20的防滚架组件的联接件的详细视图;
[0031]图22是图21的联接件的截面图;
[0032]图23是防滚架组件的一部分与框架组件的一部分之间的连接的详细右后立体图;
[0033]图24是图23的连接的另一详细右后立体图;
[0034]图25是图23的连接的分解图;
[0035]图26是图17的防滚架组件和框架组件的俯视图;
[0036]图27是图1的车辆的座椅的右后立体图;
[0037]图28是图1的车辆的联接至图17中的防滚架组件的安全带牵拉器的详细视图;
[0038]图29是图29的安全带牵拉器和防滚架组件的分解图;
[0039]图30是图1的车辆的操作者区域的俯视平面图;
[0040]图31是图30的操作者区域的地板组件的右后截面图;
[0041]图32是图31的地板组件的左前截面图;
[0042]图33是图30的操作者区域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俯视平面图;
[0043]图34是图31的地板组件的替代性实施方式的右后截面图;以及
[0044]图35是图34的地板组件的左前截面图;
[0045]图36是图1的车辆的门组件的左侧视图;
[0046]图37是图33的门组件的右后立体图;
[0047]图38是图33的门组件与图17的防滚组件之间的联接的分解图;
[0048]图39是图33的门组件的面板的左前立体图;
[0049]图40是图33的门组件的俯视图;
[0050]图41是图1的车辆的制动组件的左前立体图;以及
[0051]图42是图38的制动组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2]贯穿若干视图,对应的附图标记指示对应的部件。除非另有说明,否则附图是成比例的。
[0053]以下公开的实施方式并非意在穷举或将本发明限制至在以下详细描述中公开的确切形式。相反地,实施方式被选择和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利用其教示。尽管本公开内容主要针对多功能车辆,但是应当理解的是,本文中公开的特征可以应用于诸如全地形车辆、摩托车、船舶、雪地车、载人运输工具以及高尔夫球车之类的其他类型的交通工具。
[0054]参照图1至图8,多功能车辆2通过前地面接合构件一一示例性地为前轮4一一以及后地面接合构件一一示例性地为后轮6—一支承在地面上。前轮4和后轮6可操作地联接至制动组件380,如图38和图39中所示以及在本文中进一步详述的。另外,前轮4和后轮6可操作地联接至动力传动系组件40。动力传动系组件40可以包括发动机、变速器例如无级变速器(“CVT”)、驱动轴、前差速器和后差速器。动力传动系组件40将空气从进气组件44引入,这在2013年5月31日提交的题目为SIDE-BY-SIDE VEHICLE (并排式车辆)(代理案号为PLR-06-25448.03P)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0.61/829,743中进一步详述,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地并入本文。动力传动系组件40还可操作地联接至排气组件42。
[0055]如在图1至图8中示出的,前轮4支承多功能车辆2的前端8,该前端8至少包括罩10、多个外车身面板12以及前悬架组件14。后轮6支承多功能车辆2的后端16,该后端16至少包括货箱340、动力传动系组件40、进气组件44、排气组件42以及后悬架组件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前悬架组件14和后悬架组件18包括旁路减震器,如在2013年5月31日提交的题目为SIDE-BY-SIDE VEHICLE (并排式车辆)(代理案号为PLR-06-25448.03P)的共同未决的美国临时专利申请序列N0.61/829,743中进一步详述的,该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参引明确地并入本文。
[0056]多功能车辆2的前轮4和后轮6还支承框架组件50和防滚架组件200,框架组件50和防滚架组件200大致沿着多功能车辆2的纵向轴线L延伸,如在图5中示出的。示例性地,框架组件50联接至防滚架组件200以限定操作者区域20。操作者区域20在前端8与后端16之间支承在框架组件50上并且包括用于操作者和多达三个乘客的座椅。更特别地,操作者区域20包括用于操作者和前面乘客的前坐置部140以及用于多达两个后面乘客的后坐置部150。如在本文中进一步详细描述的,多个座椅270支承在用于操作者和乘客的操作者区域20内。在一个实施方式中,座椅270以并排式构型布置,如在图1中示出的。替代性地,座椅270可以一体化地联接在一起以在前坐置部140中限定长条座椅和/或在后坐置部150中限定长条座椅。
[0057]如在图1至图5中示出的,操作者区域20还包括多个控制件和附加件。例如,操作者区域20包括转向控制件,该转向控制件可以包括方向盘22和电动动力转向单元。额外的控制件包括节气门控制件,比如加速器踏板、制动踏板和变速杆24。
[0058]可以支承在操作者区域20内的附加件包括如在图5中示出的多个杯座26以及如在图2中示出的乘客扶手杆28。操作者区域20还可以包括用于对额外的控制件比如仪表32和显示屏34进行支承的仪表板组件30。仪表板组件30还可以支承乘客扶手杆28附近的手套箱36。在操作者区域20中例如前中央控制台38中可以包括额外的存储室。如在图5中最佳地示出的,前中央控制台38也可以支承变速杆24并且前中央控制台38示例性地定位在前坐置部140的座椅270中间。后中央控制台39可以支撑在后坐置部150的座椅270中间并且后中央控
当前第1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