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急救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客运的大型水上运输设备,例如客轮上,往往都设有救生船,用于乘载失事客轮或其他水上运输设备上的乘客,以待救援。但是,限于现有救生船的大小,客轮上的救生船所能乘载的乘客数往往少于客轮所能乘载的乘客数,当一艘较小的客轮去救援比该客轮乘载量更大的水上运输设备时,这个问题更为严重。
因此,需要一种新的存放体积更小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存放体积小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在水上运输意外情况发生时,乘载更多的乘客。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条状支架和多个设于所述条状支架上的支架浮标;所述条状支架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所述支架单元包括第一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其中一个所述支架单元的第一连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该支架单元的第一臂的上端和该支架单元的第二连杆的一端;该支架单元的第二连杆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支架单元的第一臂的上端;所述支架浮标,用于使所述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漂浮在水面上。
其中,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第二臂;所述第二臂处在第一连杆的转动平面上,或处在与第一连杆的转动平面平行的面上,且所述第二臂的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臂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设有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所述第一臂上设有与第一凸起适配的第一限位结构;所述第二臂上设有与第二凸起适配的第二限位结构。
其中,所述支架单元还包括第一臂绳、第二臂绳和设于第一臂与第二臂的垂直连接处的动力装置;所述第一臂上设有2个滑轮,所述第二臂上设有2个滑轮;所述第一臂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的中部,并经第一臂上的2个滑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臂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一连杆的中部,并经第二臂上的2个滑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臂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凸起,并经第一臂上的2个滑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二臂绳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凸起,并经第二臂上的2个滑轮与所述动力装置连接;所述第一凸起和第二凸起均为环状结构;所述第一限位结构和第二限位结构均为弧形凹槽;所述弧形凹槽上均设有开关。
其中,所述条状支架有两个,并通过所述多个支架浮标分别连接使所述两个条状支架以平行的方式排列。
其中,所述框架主体还包括第三连杆、第四连杆、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一端与第四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的一端与第六连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的另一端和第五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条状支架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的另一端和第六连杆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条状支架的两端连接。
其中,所述框架主体还包括第三臂和第四臂,所述第三臂和第四臂均垂直固定在一个条状支架上并向另一个条状支架延伸;所述第三连杆或第四连杆的中部设有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所述第五连杆或第六连杆的中部设有第五凸起和第六凸起。
其中,所述第三臂上设有与第三凸起适配的第三限位结构;所述第四臂上设有与第五凸起适配的第五限位结构;所述两个条状支架上分别设有与第四凸起适配的第四限位结构、与第六凸起适配的第六限位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臂的下端设有滚轮。
其中,所述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还包括覆于框架主体上方的上盖。
其中,所述上盖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盖浮标。
其中,所述框架主体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条状支架内的多个靠背。
本发明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通过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组装成条状支架,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在存放时,能够在支架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向上压缩,减少存放空间要求,在使用时展开,以乘载更多的乘客。因此,与现有技术中使用救生船相比,在同样大小的水上运输设备上能够存放更多的本发明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从而在水上运输意外情况发生时,乘载更多的乘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条状支架展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条状支架收起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条状支架的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框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框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条状支架的支架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一具体实施例中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框架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发明的解释,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本发明提出第一实施例,如图1、2、3所示,一种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框架主体,所述框架主体包括条状支架11和多个设于所述条状支架11上的支架浮标12;所述条状支架11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110,每个支架单元110包括均第一臂111、第一连杆112和第二连杆113;其中一个所述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连杆11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的上端和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2的一端;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的上端;所述支架浮标12固定在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上。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支架浮标12,用于使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漂浮在水面上,所述支架浮标12可由低密度材料制成,优选为救生圈、气垫。
本发明所述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通过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110组装成条状支架11,从而使得整个装置在存放时,能够在支架单元110之间的连接方向上压缩,减少存放空间要求,在使用时展开,以乘载更多的乘客。因此,与现有技术中使用救生船相比,在同样大小的水上运输设备上能够存放更多的本发明所述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从而在意外情况发生时,乘载更多的乘客。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出第二实施例,如图4、5所示,一种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0,所述框架主体10包括条状支架11、多个支架浮标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第五连杆15和第六连杆16;所述条状支架11有两个,并通过所述多个支架浮标12分别连接使所述两个条状支架11以平行的方式排列;所述第三连杆13的一端与第四连杆1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15的一端与第六连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3的另一端和第五连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条状支架11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4的另一端和第六连杆16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条状支架11的两端连接;所述条状支架11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110。
需要说明的是,第二实施例中的支架单元110的具体结构可参考第一实施例及图3中的方案进行设置。如图3所示,所述条状支架11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110。所述支架单元110包括第一臂111、第一连杆112和第二连杆113;其中一个所述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连杆11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的上端和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2的一端;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2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的上端;所述支架浮标12固定在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上。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相比,其不仅能够实现单个条状支架11在支架单元110之间的连接方向上的伸缩,还能够实现条状支架11之间的伸缩,从而进一步减少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存放空间要求。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本发明提出一具体实施例,如图6、7、8、9所示,一种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包括框架主体10、防护板20和上盖30。
所述框架主体10包括条状支架11、多个支架浮标12、第三连杆13、第四连杆14、第五连杆15,第六连杆16,第三臂17和第四臂18。
所述条状支架11有两个,并通过所述多个支架浮标12分别连接使所述两个条状支架11以平行的方式排列。
所述条状支架11包括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110,所述支架单元110包括第一臂111、第二臂114、第一连杆112、第二连杆113、第一臂绳115、第二臂绳116和设于第一臂111与第二臂114的垂直连接处的动力装置117。所述动力装置117位微型电气马达。
其中一个所述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连杆112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的上端和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2的一端;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另一个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的上端。因此,所述条状支架11能够在支架单元110之间的连接方向上压缩,减少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存放空间要求,并在使用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时展开,以乘载更多的乘客。
所述第二臂114处在与第一连杆112的转动平面平行的面上,且所述第二臂114的一端垂直固定在第一臂111的上端;所述第一连杆112的中部设有第一凸起1121和第二凸起1122;所述第一臂111上设有与第一凸起1121适配的第一限位结构1111;所述第二臂114上设有与第二凸起1122适配的第二限位结构1141,所述第一凸起1121和第二凸起1122均为环状结构,并对称设置在第一连杆112的中部;所述第一限位结构1111和第二限位结构1141均为弧形凹槽。所述第一臂111上设有2个滑轮(图未示出),所述第二臂114上设有2个滑轮1142;所述第一臂绳115的一端固定在第一凸起1121,并经第一臂111上的2个滑轮与所述动力装置117连接;所述第二臂绳116的一端固定在第二凸起1122,并经第二臂114上的2个滑轮1142与所述动力装置117连接;所述弧形凹槽上均设有开关11110。当第一连杆112转动至与第一臂111垂直位置时,第二凸起1122能够卡扣在第二限位结构1141上,并触动第二限位结构1141内的开关11110,使得动力装置117收紧第二臂绳116,双重保证条状支架11处于稳定的伸展状态,便于使用。当第一连杆112转动至与第一臂111基本平行或接近平行的位置时,第一凸起1121能够卡扣在第一限位结构1111上,并触动第一限位结构1111内的开关11110,使得动力装置117收紧第一臂绳115,双重保证条状支架11处于稳定的收缩状态,便于存放。
此外,所述第一臂111的下端设有滚轮1112,便于本发明所述的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的搬运。
所述第三连杆13的一端与第四连杆14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五连杆15的一端与第六连杆16的一端转动连接;所述第三连杆13的另一端和第五连杆15的另一端分别与一个条状支架11的两端连接;所述第四连杆14的另一端和第六连杆16的另一端分别与另一个条状支架11的两端连接。本实施例实现了条状支架之间的伸缩,从而进一步减少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存放空间要求。
所述支架浮标12垂直固定在平行相对的两个条状支架11上,且在两个条状支架11上的固定点均位于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臂114上;所述多个支架浮标12相互平行。在本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中,所述支架浮标12还可垂直固定在平行相对的两个条状支架11上,且在两个条状支架11上的固定点均位于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臂111上;所述多个支架浮标12相互平行。
所述第三臂17和第四臂18均垂直固定在同一个条状支架11上并向另一个条状支架11延伸;所述第三臂17和第四臂18所固定的条状支架11不是同一个条状支架11。在本发明的一个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臂17和第四臂18所固定的条状支架11是同一个条状支架11。
所述第三连杆13中部设有第三凸起131和第四凸起132;所述第六连杆16中部设有第五凸起161和第六凸起162;所述第三臂17上设有与第三凸起131适配的第三限位结构171;所述第四臂18上设有与第五凸起161适配的第五限位结构181;所述两个条状支架11上分别设有与第四凸起132适配的第四限位结构1200、与第六凸起162适配的第六限位结构1300。
如图9所示,当第三连杆13转动至与条状支架11垂直的位置时,第三凸起131能够卡扣在第三限位结构171上;同样,当第六连杆16转动至与条状支架11垂直位置时,第五凸起161能够卡扣在第五限位结构181上;保证框架主体10在垂直与条状支架11的方向上处于伸展状态,便于使用。当第三连杆13转动至与条状支架11基本平行或接近平行的位置时,第四凸起132能够卡扣在第四限位结构1200上;同样,当第六连杆16转动至与条状支架11基本平行或接近平行的位置时,第六凸起162能够卡扣在第六限位结构1300上;保证框架主体10在垂直与条状支架11的方向上处于收缩状态,便于存放。
在本实施例的替代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起和第四凸起可同时位于第四连杆上,或分别位于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上;所述第三凸起与第三限位结构配合使用,使框架主体在垂直与条状支架的方向上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四凸起和第四限位结构配合使用,使框架主体在垂直与条状支架的方向上处于收缩状态。所述第五凸起和第六凸起可同时位于第五连杆上,或分别位于第五连杆和第六连杆上;所述第五凸起与第五限位结构配合使用,使框架主体在垂直与条状支架的方向上处于伸展状态;所述第六凸起和第六限位结构配合使用,使框架主体在垂直与条状支架的方向上处于收缩状态。
如图6所示,所述防护板20设于框架主体10一端并与两个条状支架11连接,所述防护板20包括对称设置的两个侧板21。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多个顺序连接的支架单元110中,排列在最前面的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3的连接关系与其他支架单元110稍有不同,排列在最前面的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3的一端与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一连杆112的一端转动连接,该支架单元110的第二连杆113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在防护板20上。所述防护板20可用于防护水流及水面上的杂物对乘载在条状支架11中的乘客的冲击,并降低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运动的阻力。所述两个侧板21之间的夹角优选为锐角,可进一步减小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运动的阻力。
如图7所示,所述上盖30覆于框架主体10上方,所述上盖30为帆布,可折叠收起;所述上盖30能与防护板20围合形成流线型结构,既能防雨又能降低可伸缩水上救生装置运动的阻力。
所述防护板20中还设有用于放置上盖30的放置位,便于上盖30的收纳,适用性强。
所述上盖30的两端分别设有上盖浮标31,用于增加浮力。
所述框架主体10还包括均匀设置在条状支架11内的多个靠背19。所述靠背19是经人工体学设计的靠背,能够提高乘载乘客的舒适度。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